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13432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一侧轴50及第二侧轴51之间的配结采相反向联动结合;依附图所示,该第一同步引动组60由一第一同步引动件600及一第一连动件601所构成,第二同步引动组61由一第二同步引动件610及一第二连动件611所构成,其中的第一同步引动件600以其上的一引动端602枢结于第一侧轴50的第一位置500,由该引动端602可以朝外伸设出一定结端603 ;该第一连动件601以其上的一连动端604枢结于中轴40对应第一位置400处,且第一连动件601更具设有一定结在第二侧轴51的第一位置510上的随动端605 ;相对的,该第二同步引动件610以其上的一引动端612枢结于第二侧轴51的第二位置511,且由该引动端612可以再朝外伸设出一定结端613 ;该第二连动件611以其上的一连动端614枢结于中轴40对应第二位置401处,且第二连动件611更具设有一定结在第一侧轴50的第二位置501上的随动端615 ;此外该第一同步引动件600的引动端602与该第一连动件601的连动端604形成同步衔接,且该第二同步引动件610的引动端612与第二连动件611的连动端614形成同步衔接,该等同步衔接可借由相啮合的齿形、相对磨擦表面或其他能够同步联动的表面来达成。
[0061]借由上述的结构,当操作者相对中轴40引动该第一同步引动组60或第二同步引动组61中的其一时,操作者若引动该第一同步引动件600的引动端602,另其引动端602沿着同步衔接的第一连动件601的连动端604 (即相对于中轴40)外周呈行星式旋转回绕,此操作将同时引动第一侧轴50相对中轴40呈行星式旋转回绕,进而联动该第二连动件611的随动端615亦呈上述的行星式位移,于是该第二连动件611的连动端614即随之产生相对于中轴40的转动,借由该转动即可同步带动该第二同步引动件610,产生与第一同步引动件600相反方向的相对同步回转动作。同理,操作者若引动该第二同步引动件610,同样可依上述的相对联动关系,让第一同步引动件600产生与第二同步引动件610相反方向的相对同步回转动作。借此,本发明即得以形成一至少包括三轴的多节式转轴结构(请参图7所示)。
[0062]其次,为了使各转轴(即中轴40、第一侧轴50及第二侧轴51)之间的回转角度,具有充分的设定扭力,本发明更可特别在两两同步引动组之间(例如第一同步引动组60与第二同步引动组61之间)置设扭力弹片组7,该等扭力弹片组7可以设有一双向包轴片71和/或一单向包轴片72,该双向包轴71设有可分别包覆在中轴40及任一侧轴(第一侧轴50或第二侧轴51)上的各一弹性包筒710,以提供任一侧轴与中轴40之间的转动扭力;该单向包轴片72则具有一可包覆在任一侧轴(第一侧轴50或第二侧轴51)上的单一弹性包筒720,且自该单一弹性包筒720延设出一固定片721,借以固结在第一同步引动件600或第二同步引动件610上的定结端603、613上,使其间可同步操作,更赋予各同步引动件600、610与各相对配套之侧轴50、51间,相对旋转的扭力需求。
[0063]请再参图3至图8,本发明由上述各组配件所整合而成的多节式转轴,可以组配的组数及长度,可依对象的需求,进行任意长度的组立使用,且在组立后的首末两端,再以个别的端配件80加以收整;如此所形成的多节式转轴,则可将其两侧的同步引动件定结端603、613或/及固定片721,固定结合在前述电子器物两收展页90的相对链接侧91,即可提供该收展页90间的同步收展效果。
[0064]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相较于传统多节式转轴,其至少具有如下的优异特征:
[0065]1.本发明的组配件大幅简化减少,可提高产能,降低成本;
[0066]2.本发明可运用最少三轴即可达成完全的回转运用,较传统的至少四轴的结构,可达到更小回转折叠厚度的运用,提供对象小巧化的条件;
[0067]3.本发明不需利用套迭式弹性片来提供转轴间的扭力,不仅简化零组件数,更可避免润滑油脂由各弹性片间泄漏造成污染。
[0068]上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熟知以上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内,凡是依照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属于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至少包括有一中轴及平行于两侧的第一侧轴及第二侧轴,对应所述中轴及两侧轴间的至少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处,分别配结有一第一同步引动组及一第二同步引动组;所述第一同步引动组由一第一同步引动件及一第一连动件所构成;第二同步引动组由一第二同步引动件及一第二连动件所构成;所述第一同步引动件以其上的一引动端枢结在第一侧轴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连动件以其上的一连动端枢结于中轴的第一位置,且所述第一连动件更设有一随动端,该随动端定结在第二侧轴的第一位置处; 所述第二同步引动件以其上的一引动端枢结在第二侧轴上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连动件以其上的一连动端枢结在中轴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连动件更设有一随动端,该随动端定结在第一侧轴的第二位置处;且所述第一同步引动件的引动端与第一连动件的连动端形成同步衔接,第二同步引动件的引动端与第二连动件的连动端形成同步衔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引动组与第二同步引动组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片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弹片组具设有一双向包轴片,该双向包轴片设有可分别包覆在中轴及任一侧轴上的弹性包筒。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弹片组具设有一单向包轴片,该单向包轴片具有一可包覆在任一侧轴上的弹性包筒,以及自弹性包筒延设出的一固定片。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弹片组具设有一单向包轴片,该单向包轴片具有一可包覆在任一侧轴上的弹性包筒,以及自弹性包筒延设出的一固定片。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与第一同步引动件及第二同步引动件的定结端相固结。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多节式转轴的至少其中一最外端整合有一端配件。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多节式转轴的至少其中一最外端整合有一端配件。9.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引动组及第二同步引动组分别固定结合在一电子器物的两收展页之上。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引动组及第二同步引动组分别固定结合在一电子器物的两收展页之上。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引动组及第二同步引动组分别固定结合在一电子器物的两收展页之上。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引动组及第二同步引动组分别固定结合在一电子器物的两收展页之上。13.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动端与连动端之间以齿形啮合衔接。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动端与连动端之间以齿形啮合衔接。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动端与连动端之间以齿形啮合衔接。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动端与连动端之间以齿形啮合衔接。1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动端与连动端之间以摩擦面相衔接。1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动端与连动端之间以摩擦面相衔接。1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动端与连动端之间以摩擦面相衔接。2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动端与连动端之间以摩擦面相衔接。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至少包含一中轴及平行于两侧的侧轴,且分别对应在该两轴的两相异位置处,以相反联动关系的同步引动组衔接该中轴及相对侧的侧轴,使两侧轴具有以中轴为旋转中心,产生同步反向回转的作用;另在中轴与各侧轴之间,更分别配套有双向轴包弹片,以提供各转动角度的扭力需求,借此得以形成一更为精简可行的多节式同步转轴结构。
【IPC分类】F16C11/04
【公开号】CN105370709
【申请号】CN201410414329
【发明人】徐安赐
【申请人】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4年8月21日
【公告号】CN204164153U, US9268372, US20160048174
...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