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793714阅读:来源:国知局
15被伸长侧弹簧元件16施力而不会自被定位的位置移动。因此,在缓冲装置SI收缩动作时,伸长侧自由活塞15不工作。
[0075]因而,在缓冲装置SI进行收缩动作的情况下,伸长侧感应机构RME不工作,仅压缩侧感应机构RMC工作,与压缩侧自由活塞24的移动量相应地,压缩侧工作室C作为形式上的流路发挥作用。由此,工作油自缸体I内绕过阻尼力可变阀V向贮存器R移动。
[0076]在此,以在向缓冲装置SI输入的振动频率较低的情况和较高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活塞速度相同这样的条件进行研究讨论。
[0077]在向缓冲装置SI输入的输入频率较低的情况下,输入的振动的振幅较大。因此,若是在伸长动作时,则伸长侧自由活塞15的振幅较大,伸长侧自由活塞15自伸长侧弹簧元件16受到的作用力较大。另一方面,压缩侧自由活塞24不工作。另外,若是在收缩动作时,则压缩侧自由活塞24的振幅较大,压缩侧自由活塞24自压缩侧弹簧元件25受到的作用力较大。另一方面,伸长侧自由活塞15不工作。
[0078]在缓冲装置SI以较低的振动频率伸长的情况下,行程量较大,因此自缸体I向贮存器R排出的工作油的流量较多。并且,伸长侧自由活塞15的振幅较大,伸长侧弹簧元件16的作用力较大。因此,相对于伸长侧第一压力室El内的压力而言,与伸长侧弹簧元件16的作用力相应地,伸长侧第二压力室E2内的压力降低,伸长侧第二压力室E2与压缩侧室R2之间的压力差减小。由此,经过伸长侧第二通路18的工作油的流量减小,伸长侧室Rl与压缩侧室R2之间经由作为形式上的通路发挥作用的伸长侧工作室E进行的工作油的往来减少。因而,与此相应地,经过阻尼力可变阀V的工作油的流量增多,缓冲装置SI所产生的阻尼力能够维持在较高的状态。
[0079]在缓冲装置SI以较低的振动频率收缩的情况下,行程量较大,因此自缸体I向贮存器R排出的工作油的流量较多。并且,压缩侧自由活塞24的振幅较大,压缩侧弹簧元件25的作用力较大。因此,相对于压缩侧第一压力室Cl内的压力而言,与压缩侧弹簧元件25的作用力相应地,压缩侧第二压力室C2内的压力降低,压缩侧第二压力室C2内与贮存器R之间的压力差减小。由此,经过压缩侧第二通路27的工作油的流量减小,缸体I与贮存器R之间经由作为形式上的通路发挥作用的压缩侧工作室C进行的工作油的往来减少。因而,与此相应地,经过阻尼力可变阀V的工作油的流量增多,缓冲装置SI所产生的阻尼力能够维持在较高的状态。
[0080]S卩,缓冲装置SI在以较低的振动频率伸缩的情况下发挥较高的阻尼力。
[0081]在向缓冲装置SI输入的输入频率较高的情况下,输入的振动的振幅较小,因此活塞2的振幅较小,自缸体I向贮存器R排出的工作油的流量较少。
[0082]在缓冲装置SI伸长动作时,伸长侧自由活塞15的振幅较小,伸长侧自由活塞15自伸长侧弹簧元件16受到的作用力较小。在缓冲装置SI收缩动作时,压缩侧自由活塞24的振幅较小,压缩侧自由活塞24自压缩侧弹簧元件25受到的作用力较小。
[0083]因此,在向缓冲装置SI输入的输入频率较高的情况下,无论缓冲装置SI处于伸长行程还是处于收缩行程,经过形式上的流路的流量相对于经过阻尼力可变阀V的流量的比例均比在低频振动时高,因此缓冲装置SI所产生的阻尼力减小、降低。
[0084]另外,在缓冲装置SI的伸缩速度高到一定程度时,伸长侧阀元件19和压缩侧阀元件28对工作油的流动施加较大的阻力。在该情况下,伸长侧自由活塞15和压缩侧自由活塞
24难以动作,因此几乎不发挥阻尼力降低效果。因而,缓冲装置SI的阻尼力特性如图2所示那样推移。
[0085]图2中的各实线表示利用作为阻尼力调整部的阻尼力可变阀V使缓冲装置SI的伸长侧和压缩侧这两侧的阻尼力分别为较弱、中等、较强的情况下的阻尼力特性。各虚线表示在使阻尼力为较弱、中等、较强的各情况下向缓冲装置SI输入高频振动而阻尼力降低的情况下的阻尼力特性。
[0086]如图2所示,对于缓冲装置SI,能够使阻尼力的变化依赖于输入振动频率。由此,针对车辆的弹簧上构件的共振频带、即低频振动的输入,产生较高的阻尼力,从而能够使车身(弹簧上构件)的姿势稳定,而防止在车辆转弯时让乘坐人员感到不安。并且,针对车辆的弹簧下构件的共振频带、即高频振动的输入,产生较低的阻尼力,从而能够阻断车轮侧(弹簧下构件侧)的振动向车身侧(弹簧上构件侧)传递,而使车辆的乘坐舒适度良好。
[0087]另外,如所述那样,缓冲装置SI能够通过调整阻尼力可变阀V对工作油的流动施加的阻力来调节阻尼力。也就是说,缓冲装置SI能够利用阻尼力可变阀V进行阻尼力调整,并且还能够针对高频的振动降低阻尼力。
[0088]因而,采用缓冲装置SI,对于比较低的频带的振动,通过阻尼力可变阀V的控制来调整阻尼力,从而能够对车身振动进行减振。另外,对于通过阻尼力可变阀V的控制无法抑制的高频振动,能够机械式地发挥低阻尼力,能够阻断来自车轮侧的振动而有效地抑制车身振动。因而,能够飞跃性地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度。
[0089]通过设置伸长侧感应机构RME和压缩侧感应机构RMC中的至少一者,从而即使是单向流动式的缓冲装置SI也能够针对通过阻尼力可变阀V的控制无法抑制的高频振动发挥低阻尼力。
[0090]通过设置伸长侧感应机构RME和压缩侧感应机构RMC这两者,能够在缓冲装置SI的伸长侧和压缩侧分别设定具有阻尼力降低效果的特性。在向缓冲装置Si输入高频振动而该缓冲装置SI进行伸长动作的情况下,伸长侧感应机构RME发挥阻尼力降低效果,在向缓冲装置SI输入高频振动而该缓冲装置SI进行收缩动作的情况下,压缩侧感应机构RMC发挥阻尼力降低效果。因而,当然也能够是,在想要仅在伸长动作时得到阻尼力降低效果的情况下,仅设置伸长侧感应机构RME,在想要仅在收缩动作时得到阻尼力降低效果的情况下,仅设置压缩侧感应机构RMC。
[0091]降低伸长动作时的阻尼力的频带能够通过设定伸长侧自由活塞15的受压面积、伸长侧弹簧元件16的弹簧常数以及伸长侧阀元件19的流路阻力而任意地决定。降低收缩动作时的阻尼力的频带能够通过设定压缩侧自由活塞24的受压面积、压缩侧弹簧元件25的弹簧常数以及压缩侧阀元件28的流路阻力来任意地决定。其中,伸长侧阀元件19和压缩侧阀元件28也能够根据降低阻尼力的频带的设定情况而省略。
[0092]在缓冲装置SI收缩动作时,伸长侧自由活塞15被伸长侧弹簧元件16施力为定位于最大程度压缩伸长侧第一压力室El的位置。在缓冲装置SI收缩动作时,伸长侧自由活塞15向中立位置返回,因此能够抑制发生如下情况,即:伸长侧自由活塞15在行程末端停止,在向缓冲装置SI输入高频振动而该缓冲装置SI进行伸长动作时无法顺利地发挥阻尼力降低效果。
[0093]在缓冲装置SI伸长动作时,压缩侧自由活塞24被压缩侧弹簧元件25施力为定位于最大程度压缩压缩侧第一压力室Cl的位置。在缓冲装置SI伸长动作时,压缩侧自由活塞24向中立位置返回,因此能够抑制发生如下情况,即:压缩侧自由活塞24在行程末端停止,在向缓冲装置SI输入高频振动而该缓冲装置SI进行收缩动作时无法顺利地发挥阻尼力降低效果。
[0094]伸长侧感应机构RME和压缩侧感应机构RMC彼此独立地设置,因此能够较大地取得伸长侧自由活塞15和压缩侧自由活塞24的可位移量。因而,即使成为流入伸长侧工作室E和压缩侧工作室C的工作油的流量较大的情况,也能够继续发挥阻尼力降低效果。
[0095]伸长侧感应机构RME的伸长侧工作室E例如能够如图3所示那样设于被安装于活塞杆30的伸长侧壳体31。伸长侧壳体31安装于活塞杆30的一端30a,负责将活塞32固定于活塞杆30。
[0096]活塞32为环状,安装于活塞杆30的一端30a的外周,并且设有用于使压缩侧室R2与伸长侧室Rl连通的口32a。口 32a利用环状的止回阀33开闭,该止回阀33层叠在活塞32的图3中的上方并且安装于活塞杆30的一端30a的外周。
[0097]止回阀33固定于活塞杆30,外周侧能够挠曲。对于工作油自压缩侧室R2向伸长侧室Rl的流动,止回阀33开阀,容许工作油通过口 32a,对于工作油自伸长侧室Rl向压缩侧室R2的流动,止回阀33关闭口 32a,不容许工作油通过。
[0098]伸长侧壳体31包括:壳构件35,其为筒状,内侧供伸长侧自由活塞34插入;以及盖构件36,其堵塞壳构件35的图3中的下端、即开口端。
[0099]壳构件35包括:螺纹部35a,其图3中的上方侧的直径较小,与活塞杆30的一端30a的下端外周螺纹结合;以及自由活塞收纳部35b,其直径大于螺纹部35a的直径,以伸长侧自由活塞34滑动自如的方式收纳该伸长侧自由活塞34。并且,壳构件35的下端被盖构件36堵塞,而形成有伸长侧工作室E。
[0100]在盖构件36设有薄壁孔36a。由此,伸长侧工作室E与压缩侧室R2连通。并且,薄壁孔36a既作为伸长侧阀元件19发挥作用,又作为伸长侧第二通路18发挥作用。在活塞杆30设有伸长侧第一通路30b,该伸长侧第一通路30b自一端30a的下端开口,通到伸长侧室Rl。由此,伸长侧工作室E与伸长侧室Rl连通。
[0101]伸长侧自由活塞34呈有底筒状,外周与壳构件35的自由活塞收纳部35b的内周滑动接触。伸长侧自由活塞34将伸长侧壳体31内划分为经由伸长侧第一通路30b与伸长侧室Rl连通的伸长侧第一压力室El以及经由薄壁孔36a与压缩侧室R2连通的伸长侧第二压力室E2o
[0102]伸长侧自由活塞34被安装在底部与盖构件36之间的作为伸长侧弹簧元件16的螺旋弹簧37向压缩伸长侧第一压力室El的方向施力。
[0103]通过如所述那样构成伸长侧感应机构RME,能够顺利地将伸长侧感应机构RME组装于缓冲装置SI,能够具体地实现缓冲装置SI。
[0104]另外,压缩侧感应机构RMC的压缩侧工作室C例如能够如图4所示那样设于被安装于阀壳40的压缩侧壳体41。阀壳40嵌合于缸体I的图1中的下端。压缩侧壳体41安装于供阀壳40组装的中心杆42的顶端,负责将层叠于阀壳40的止回阀44固定于中心杆42。
[0105]阀壳40为有底筒状,在外周具有:小径部40a,其嵌合于缸体I的下端;中径部40b,其外径大于小径部40a的外径,并且嵌合于中间筒9内;以及大径部40c,其设在中径部40b的在图4中的下端侧,并且外径大于中径部40b的外径。在阀壳40的底部设有容许中心杆42贯穿的贯穿孔40d。在大径部40c的图4中的下端设有多个缺口 40e。阀壳40由外筒10和缸体I夹持而收纳并固定在外筒10内。
[0106]中心杆42具有:轴部42a,其顶端具有螺纹部;以及头部42b,其设于轴部42a的基端。将中心杆42的轴部42a从阀壳40的下方插入到贯穿孔40d,从而将阀壳40组装于中心杆42 ο
[0107]在阀壳40的底部设有用于使压缩侧室R2与贮存器R连通的吸入口 40f。吸入口 40f利用环状的止回阀44开闭,该止回阀44层叠在阀壳40的图4中的上方并且安装于中心杆42的外周。
[0108]止回阀44固定于中心杆42,外周侧能够挠曲。对于工作油自贮存器R向压缩侧室R2的流动,止回阀44开阀,容许工作油通过吸入口 40f,对于工作油自压缩侧室R2向贮存器R的流动,止回阀44关闭吸入口 40f,不容许工作油通过。
[0109]压缩侧壳体41包括:壳构件46,其为筒状,内侧供压缩侧自由活塞45插入;以及盖构件47,其用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