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419219阅读:来源:国知局
面,将与旋转轴Αχ垂直的方向称为旋转轴Αχ的径向,将沿着旋转轴Αχ的方向称为旋转 轴Αχ的轴向,将围绕旋转轴Αχ旋转的方向称为旋转轴Αχ的周向。
[0065] 振子保持构件2形成为在旋转轴Αχ的径向上延伸的圆盘状。振子保持构件2是与例 如发动机的曲轴连接的飞轮减振器的从动板。此外,振子保持构件2并不限定于与发动机连 接,可W连接于与发动机一起使用的构件中的马达那样的其它驱动源或者变速箱的输入轴 那样的其它装置连接。
[0066] 曲轴沿着旋转轴Αχ延伸。通过发动机使曲轴旋转,通过螺旋弹黃使振子保持构件2 旋转。即,发动机所产生的旋转被传递至振子保持构件2。
[0067] 图2是放大示出减振装置1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沿着图2的F3-F3线的减 振装置1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如图1~图3所示,振子保持构件2具有位于振子保持构件2的中 央部分的连接部21(图1所示)、第一侧面22、第二侧面23(图3所示)、位于振子保持构件2的 外周附近的多个第一开口部24W及多个第一槽25。第一侧面22是第一面的一个例子。第二 侧面23是第Ξ面的一个例子。
[0068] 第一侧面22是面向旋转轴Αχ的轴向的一侧(图3的左侧)的面。换言之,第一侧面22 与旋转轴Αχ垂直。第一侧面22形成为大致平坦。此外,第一侧面22也可W具有凹凸或相对于 旋转轴Αχ的径向倾斜的部分。
[0069] 如图3所示,第二侧面23是面向旋转轴Αχ的轴向的另一侧(图3的右侧)的面。换言 之,第二侧面23位于第一侧面22的相反一侧。第二侧面23形成为大致平坦且与旋转轴Αχ垂 直。此外,第二侧面23也可W具有凹凸或相对于旋转轴Αχ的径向倾斜的部分。
[0070] 第一开口部24是在旋转轴Αχ的轴向上延伸且在第一侧面22W及第二侧面23形成 开口的孔。如图1所示,多个第一开口部24在旋转轴Αχ的周向上彼此分离地配置。
[0071] 如图3中的虚线所示,第一槽25是在旋转轴Αχ的轴向上延伸且在第一侧面22W及 第二侧面23形成开口的孔。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第一槽25延伸为越从两端接近中央部越远 离旋转轴Αχ的曲线状。换言之,第一槽25形成为向旋转轴Αχ的径向外侧弯曲的大致U字状。
[0072] 如图1~图3所示,离屯、振子3分别具有图3的左侧的第一摆动构件31、图3的右侧的 第二摆动构件32(图3所示)、多个第一馴钉33、两个漉34。第一摆动构件31是第一构件的一 个例子。第二摆动构件32是第二构件的一个例子。
[0073] 第一摆动构件31形成为在旋转轴Αχ的周向上延伸的板状。此外,第一摆动构件31 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如图3所示,第一摆动构件31具有第一外周端31曰、第一内侧面3化。第 一内侧面3化是第二面的一个例子。
[0074] 第一外周端31a是第一摆动构件31的面向旋转轴Αχ的径向外侧的面。第一内侧面 3化是面向振子保持构件2的第一侧面22的面。即,第一摆动构件31W第一内侧面3化与第一 侧面22相面对的方式与振子保持构件2在旋转轴Αχ的轴向排列配置。
[0075] 第一内侧面3化具有第一支撑部31c。第一支撑部31c是第二倾斜部的一个例子。第 一支撑部31c是W越朝向旋转轴Αχ越接近振子保持构件2的第一侧面22的方式倾斜的部分。 第一支撑部31c的旋转轴Αχ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第一外周端31a开口。
[0076] 图4是表示减振装置1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部31c沿着旋转轴 Αχ的周向延伸。此外,第一支撑部31c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W配置为多个第一支撑部 31C在旋转轴Αχ的周向上彼此分离。
[0077] 如图2所示,第一摆动构件31还具有第二槽31d。第二槽31d是在旋转轴Αχ的轴向上 延伸且在第一内侧面3化形成开口的孔。第二槽31d延伸为越从两端越接近中央部越接近旋 转轴Αχ的曲线状。换言之,第二槽31d形成为向旋转轴Αχ的径向内侧弯曲的大致U字状。即, 第二槽31d向振子保持构件2的第一槽25的相反方向弯曲。
[0078] 图3所示的第二摆动构件32形成为在旋转轴Αχ的周向上延伸的板状。此外,第二摆 动构件3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第二摆动构件32具有第二外周端32a和第二内侧面32b。第 二内侧面32b是第四面的一个例子。
[0079] 第二外周端32a是第二摆动构件32的面向旋转轴Αχ的径向外侧的面。第二内侧面 3化是面向振子保持构件2的第二侧面23的面。即,第二摆动构件32W第二内侧面32b与第二 侧面23相面对的方式与振子保持构件2在旋转轴Αχ的轴向上排列配置。在旋转轴Αχ的轴向 上,在第一摆动构件31与第二摆动构件32之间配置有振子保持构件2。
[0080] 第二内侧面32b具有第二支撑部32c。第二支撑部32c是W越朝向旋转轴Αχ越接近 振子保持构件2的第二侧面23的方式倾斜的部分。第二支撑部32c的旋转轴Αχ的径向外侧的 端部在第二外周端32a开口。
[0081] 如图4所示,第二支撑部32c在旋转轴Αχ的周向上延伸。此外,第二支撑部32c并不 限定于此,例如,也可W配置为多个第二支撑部32c在旋转轴Αχ的周向上彼此分离。
[0082] 如图3所示,第二摆动构件32还具有第Ξ槽32d。第Ξ槽32d是在旋转轴Αχ的轴向上 延伸且在第二内侧面32b开口的孔。第Ξ槽32d与第二槽31d相同,延伸为越从两端接近中央 部越接近旋转轴Αχ的曲线状。换言之,第Ξ槽32d形成为向旋转轴Αχ的径向内侧弯曲的大致 U字状。即,第Ξ槽32d向振子保持构件2的第一槽25的相反方向弯曲。
[0083] 图2所示的多个第一馴钉33穿过例如设置在振子保持构件2上的孔,使第一摆动构 件31与第二摆动构件32相互连接。第一馴钉33限制第一摆动构件31与第二摆动构件32相对 移动。通过第一馴钉33穿过设定为比馴钉的轴径大的振子保持构件2的孔,使得离屯、振子3 能够相对于振子保持构件2相对移动地安装在振子保持构件2上。
[0084] 漉34分别穿过振子保持构件2的第一槽25、第一摆动构件31的第二槽31d、第二摆 动构件32的第Ξ槽32d。漉34能够沿着第一~第Ξ槽25、31d、32d滚动。
[0085] 如图1的箭头所示,离屯、振子3能够相对于振子保持构件2在摆动中屯、C的周向上相 对地摆动(往复运动)。摆动中屯、C是与旋转轴Αχ平行地延伸的离屯、振子3的摆动的中屯、轴。4 个离屯、振子3各自具有摆动中屯、C。一个离屯、振子3的摆动中屯、C在旋转轴Αχ的径向上,位于 旋转轴Αχ与离屯、振子3之间。此外,摆动中屯、C并不限定于此。
[0086] 例如,通过漉34沿着第一~第Ξ槽25、31d、32d滚动,使得第一 W及第二摆动构件 31、32相对于振子保持构件2在摆动中屯、C的周向上相对地摆动。摆动中屯、C的周向是与旋转 轴Αχ的径向交叉的方向。
[0087] 由于第一馴钉33连接第一摆动构件31与第二摆动构件32,所W第一 W及第二摆动 构件31、32能够一体地摆动。第一馴钉33穿过的振子保持构件2的孔沿着摆动的第一 W及第 二摆动构件31、32的轨道延伸,从而第一 W及第二摆动构件31、32能够平滑地摆动。此外,第 一 W及第二摆动构件31、32也可W分别单独相对于振子保持构件2相对地摆动。
[0088] 当振子保持构件2围绕旋转轴Αχ旋转时,离屯、振子3借助惯性力W及离屯、力,相对 于振子保持构件2呈钟摆状摆动。如图1所示,将旋转轴Αχ的径向上的旋转轴Αχ与摆动中屯、C 之间的距离作为R,将摆动中屯、C与离屯、振子3的重屯、G之间的距离作为L,将振子保持构件2 的转速作为ω。在该情况下,摆动的离屯、振子3的固有角频率ωη通过下面的公式(算式1)表 /J、- 〇
[0089] 【算式1】
[0090]
[0091] 如算式1所示,离屯、振子3的固有角频率ωη根据振子保持构件2的转速ω而变化。 因运样的离屯、振子3摆动,减振装置1根据与曲轴连接的振子保持构件2的转速ω,使发动机 的旋转变动衰减。
[0092 ]如图1~图3所示,制动构件4分别具有图3的左侧的第一配重件41、图3的右侧的第 二配重件42(图3所示)、两个弹黃43。第一配重件41与第二配重件42是制动体的一个例子。 弹黃43是弹性体的一个例子。
[0093] 第一 W及第二配重件41、42通过折弯例如金属板而形成。运样的第一 W及第二配 重件41、42能够W低成本制造。此外,第一 W及第二配重件41、42并不限定于此,也可W由例 如合成树脂那样的其它材料制作而成。运样的第一 W及第二配重件41、42与由金属制作的 情况相比较轻。
[0094]图5是表示第一配重件41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第一配重件41具有第一板部41a、 两个第一支撑部41b、多个第一接触部41c。第一接触部41c是第一倾斜部的一个例子。
[00M]第一板部41a形成为在旋转轴Αχ的周向上延伸的板状。此外,第一板部41a的形状 并不限定于此。如图3所示,第一板部41a在旋转轴Αχ的轴向上,介于振子保持构件2的第一 侧面22与第一摆动构件31的第一内侧面3化之间。在第一板部41a与第一侧面22W及第一内 侧面3化之间,形成有能够使第一板部41a在旋转轴Αχ的径向上移动的间隙。
[0096] 第一支撑部41b是从第一板部41a的旋转轴Αχ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沿着旋转轴Αχ的 轴向延伸的部分。第一支撑部4化分别配置在振子保持构件2的对应的第一开口部24中。
[0097] 第一接触部41c设置在第一板部41a上且向第一摆动构件31的第一支撑部31c伸 出。第一接触部41c是W越朝向旋转轴Αχ越接近振子保持构件2的方式倾斜的部分。换言之, 由第一板部41a与第一接触部41c,形成越朝向旋转轴Αχ越细的模状部。
[0098] 第一接触部41c与旋转轴Αχ的径向所成的的倾斜角度Θ1和第一摆动构件31的第一 支撑部31c与旋转轴Αχ的径向所成的的倾斜角度大致相等。倾斜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