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10419219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四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1中,第一配重件41的第一接触部41cW及 第二配重件42的第二接触部42c借助基于弹黃43的弹性力的力(第Ξ力P3),分别按压于第 一板27的第Ξ支撑部27dW及第二板28的第四支撑部28d上。由此,第一 W及第二配重件41、 42限制离屯、振子3相对于振子保持构件2的相对摆动。
[0156] 当振子保持构件2围绕旋转轴Αχ旋转时,离屯、力作用于离屯、振子3和被离屯、振子3 的摆动构件35支撑的制动构件4。当振子保持构件2W比分离转速cod快的速度旋转时,离屯、 力(第二力P2)大于弹黃43的予压缩负荷(第一力P1)。通过离屯、力使第一 W及第二配重件 41、42向旋转轴Αχ的径向外侧压缩弹黃43。由此,第一配重件41的第一接触部41cW及第二 配重件42的第二接触部42c分别与第一板27的第Ξ支撑部273bW及第二板28的第四支撑部 273b、283b 分离。
[0157]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1中,离屯、振子3的摆动构件35配置在振子保持构件2 的第一内侧面273a与第二内侧面283a之间。即,在旋转轴Αχ的轴向上,振子保持构件2从两 侧覆盖离屯、振子3。由此,离屯、振子3被振子保持构件2保护。
[015引制动构件4经由弹黃43被离屯、振子3的摆动构件35支撑。由此,离屯、振子3能够在附 加制动构件4的质量的状态下摆动,从而能够进一步衰减发动机的旋转变动。
[0159] 下面,参照图11W及图12说明第五实施方式。图11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减振装 置1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图12是表示沿着图11的F12-F12线的减振装置1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0160] 如图11所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离屯、振子3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在旋转轴Αχ的轴向 上,配置在振子保持构件2的内侧。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图11省略第一板27来表示振子保持 构件2。离屯、振子3的摆动构件35具有凹部35e。
[0161] 凹部35e在旋转轴Αχ的径向上设置在摆动构件35的内侧的端部。凹部35e是从摆动 构件35的内侧的端部向旋转轴Αχ的径向外侧凹陷的部分。
[0162] 第五实施方式的制动构件4具有弹黃43、配重件45。弹黃43的一侧的端部43a被摆 动构件35的凹部35e支撑,配重件45W在旋转轴Αχ的径向上能够移动的方式被弹黃43支撑。 弹黃43W及配重件45在旋转轴Αχ的径向上,介于振子保持构件2与离屯、振子3之间。
[0163] 如图12所示,第一倾斜部272具有第一倾斜面272曰。第一倾斜面272a与第一内侧面 273a的旋转轴Αχ的径向内侧的端部连续。第一倾斜面272aW越接近旋转轴Αχ越接近第二板 28的方式,相对于旋转轴Αχ的径向倾斜。
[0164] 第二倾斜部282具有第二倾斜面282曰。第二倾斜面282a与第二内侧面283a的旋转 轴Αχ的径向内侧的端部连续。第一 W及第二倾斜面272a、282aW越朝向旋转轴Αχ越相互接 近的方式倾斜。
[01化]配重件45具有锥面45a、45b。锥面45a、4加 W越朝向旋转轴Αχ越相互接近的方式, 相对于旋转轴Αχ的径向倾斜。换言之,锥面45a、4化是W越朝向旋转轴Αχ越远离第一板27的 第一内侧面273a W及第二板28的第二内侧面283a的方式倾斜的部分。
[0166] 弹黃43的另一侧的端部43b被配重件45支撑。弹黃43向旋转轴Αχ的径向内侧按压 配重件45。由此,配重件45的锥面45a、45b分别被按压在第一板27的第一倾斜面272aW及第 二板28的第二倾斜面282a上。
[0167] 第一 W及第二倾斜面272a、28^i与旋转轴Αχ的径向所成的倾斜角度与锥面45曰、 4化与旋转轴Αχ的径向所成的倾斜角度大致相等。此外,第一 W及第二倾斜面272曰、28姑与 旋转轴Αχ的径向所成的倾斜角度也可W与锥面45a、45b与旋转轴Αχ的径向所成的倾斜角度 不同。
[0168] 在上述那样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1中,配重件45的锥面45a、45b借助基于弹 黃43的弹性力的力(第Ξ力P3),分别按压在第一板27的第一倾斜面272aW及第二板28的第 二倾斜面282a上。由此,配重件45限制离屯、振子3相对于振子保持构件2的相对摆动。
[0169] 当振子保持构件2围绕旋转轴Αχ旋转时,离屯、力作用于离屯、振子3与被离屯、振子3 的凹部35e支撑的制动构件4。当振子保持构件2W比分离转速cod快的速度旋转时,离屯、力 (第二力P2)比弹黃43的予压缩负荷(第一力P1)大。通过离屯、力使配重件45向旋转轴Αχ的径 向外侧压缩弹黃43。由此,配重件45的锥面45a、45b分别与第一板27的第一倾斜面272aW及 第二板28的第二倾斜面282a分离。
[0170] 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1中,制动构件4在旋转轴Αχ的径向上,介于振子保持 构件巧离屯、振子3之间。由此,减振装置巧旋转轴Αχ的轴向上能够小型化。
【主权项】
1. 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旋转体,能够围绕旋转中心旋转,具有与所述旋转中心的轴垂直的第一面, 摆动体,具有面向所述第一面的第二面,该摆动体安装在所述旋转体上,并且该摆动体 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体在摆动中心的周向上相对摆动, 限制部,介于所述旋转体与所述摆动体之间,借助弹性力将该限制部按压于所述第一 面和所述第二面中的至少一个面,由此限制所述摆动体相对于所述旋转体的相对摆动,并 且在所述旋转体以比规定的转速快的转速旋转的状态下,该限制部借助离心力与所述第一 面和所述第二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分离。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具有第一倾斜部,该第一倾斜部以越向所述旋转中心越接近所述第一面和 所述第二面中的至少一个面的方式倾斜, 被按压于所述限制部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具有第二倾斜部,该 第二倾斜部以越向所述旋转中心越接近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中的另一个面的方式倾 斜, 所述限制部借助弹性力将所述第一倾斜部按压于所述第二倾斜部,限制所述摆动体相 对于所述旋转体的相对摆动。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具有在所述第一面形成开口的第一开口部, 所述限制部具有: 弹性体,容纳在所述第一开口部内, 制动体,被所述弹性体的弹性力向所述旋转中心的径向内侧按压而被按压于所述第一 面和所述第二面中的至少一个面,来限制所述摆动体相对于所述旋转体的相对摆动,并且 在所述旋转体以比所述规定的转速快的转速旋转的状态下,该制动体借助离心力压缩所述 弹性体而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分离。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具有第三面,该第三面与所述旋转中心的轴垂直,并且位于所述第一面的 相反一侧, 所述摆动体具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具有所述第二面,并且所述第一 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体在所述摆动中心的周向上相对摆动,所述第二构件具有面向所 述第三面的第四面,并且所述第二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体在所述摆动中心的周向上相 对摆动, 所述制动体具有: 第一制动构件,介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被所述弹性体的弹性力向所述旋 转中心的径向内侧按压而按压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在所述旋转体 以比所述规定的转速快的转速旋转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制动构件借助离心力压缩所述弹性 体而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分离, 第二制动构件,介于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四面之间,被所述弹性体的弹性力向所述旋 转中心的径向内侧按压而按压于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四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在所述旋转体 以比所述规定的转速快的转速旋转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制动构件借助离心力压缩所述弹性 体而与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四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分离。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体具有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通过连接所述第一制动构件与所述第二制动构 件,限制所述第二制动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制动构件在所述旋转中心的轴向上移动。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具有面向所述第一面的第五面, 所述摆动体配置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五面之间。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被所述摆动体支撑,被弹性力按压于所述第一面,来限制所述摆动体相对 于所述旋转体的相对摆动,并且在所述旋转体以比所述规定的转速快的转速旋转的状态 下,所述限制部借助离心力与所述第一面分离。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体具有在所述第二面形成开口的第二开口部, 所述限制部具有: 弹性体,容纳在所述第二开口部内, 制动体,被所述弹性体的弹性力向所述旋转中心的径向内侧按压而按压于所述第一面 和所述第二面中的至少一个面,来限制所述摆动体相对于所述旋转体的相对摆动,并且在 所述旋转体以比所述规定的转速快的转速旋转的状态下,所述制动体借助离心力压缩所述 弹性体而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分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将摆动体变大的减振装置。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具有:旋转体,能够围绕旋转中心旋转,具有与所述旋转中心的轴垂直的第一面;摆动体,具有面向所述第一面的第二面,安装在所述旋转体上,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体在摆动中心的周向上相对摆动;限制部,介于所述旋转体与所述摆动体之间,借助弹性力将该限制部按压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中的至少一个面,由此限制所述摆动体相对于所述旋转体的相对摆动,并且在所述旋转体以比规定的转速快的转速旋转的状态下,该限制部借助离心力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分离。
【IPC分类】F16F15/124, F16F15/123
【公开号】CN205331316
【申请号】CN201521071987
【发明人】江端胜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1日
【公告号】DE102015016635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