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注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810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注油设备,尤其是一种便携式注油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石油测井仪器通常工作在高温、高压(温度可达200℃,压力可达140MPa)等恶劣条件下,为了保证井下仪器安全,很多测井仪器都采用内外压力平衡法来实现耐高压的性能,注油式压力平衡结构是通常采用的结构方式,注油通常使用的设备是注油系统,所用的油品通常是温度性能比较好的硅油。

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注油系统大多比较庞大,而且系统的密封性不好,真空度达不到要求,经常出现仪器仓内充不满油的现象。未做处理的油品通常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及杂质气体,很难满足需承受高温、高压的下井仪器的要求,在注油之前需要对油品进行除水、除气操作。然而,现有的注油系统不具备对油品进行加热除水、除气的功能。

此外,测井仪器在现场作业后,经常要对仪器进行补油,然而将仪器从现场运到实验室补油的操作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若将庞大的注油系统运送到野外现场进行注油操作,也会出现上述问题,而且,注油系统属于密闭装置,经过长途运输会导致密封系统损害,从而导致测井仪器注油注不满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注油系统,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解决目前设备存在的体积庞大、密封性不好、真空度达不到要求、仪器注油不饱满、油品不能进行除水、除气操作等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注油系统,所述注油系统设有油缸、真空泵、注油泵、用于连接待注油仪器的注油管口、以及设有用于连接待注油仪器的回油管口;其中,

所述注油泵的油路入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油缸,所述注油泵的油路出口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注油系统的注油管口,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构成注油系统的注油管路;

所述油缸通过回油管路连接注油系统的回油管口,所述油缸还通过真空管路连接真空泵。

上述便携式注油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第二管路通过设有泄油阀的泄油管路连接油缸。

上述便携式注油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真空泵连接的真空管路设有真空阀和真空表。

上述便携式注油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真空管路通过泄压管路连接有泄压阀。

上述便携式注油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油缸连接的回油管路设有注油阀。

上述便携式注油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注油系统的注油管口和回油管口均设置有用于连接待注油仪器的快速接头。

上述便携式注油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注油系统还设有用于加热油缸中的油品的加热装置。

上述便携式注油系统,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注油系统设为装入底部带有滚轮的防振机架箱中。

本申请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真空度高、加热脱水排气的特点;同时,上述注油系统可进行真空高压注油操作,以及具备油品除杂质功能。。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结合图1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注油系统,注油系统设有油缸2、真空泵3、注油泵4、用于连接待注油仪器1的注油管口、以及设有用于连接待注油仪器1的回油管口;其中,注油泵4的油路入口通过第一管路11连接油缸2,注油泵4的油路出口通过第二管路16连接注油系统的注油管口,第一管路11和第二管路16构成注油系统的注油管路;油缸2通过回油管路13连接注油系统的回油管口,油缸2还通过真空管路14连接真空泵3。

具体操作中,可通过上述真空泵3以及真空管路14对油缸2以及整个连通的管路进行抽真空以及循环加压操作,能够对待注油仪器1的油仓进行真空排气,能够保证在真空环境下对仪器进行加压注油;上述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真空度可达到-0.095MPa,循环泵流量可达到1L/Min。

优选地,注油系统还设有用于加热油缸2中的油品的加热装置。具体操作中,可通过上述加热装置对油品进行循环加热,目的是使油品中所含的气体、微水分从油品中溢出;最终能够实现加热脱水、排气的功能。

优选地,为了优化上述整体管路的连接结构;本发明具体操作中,上述第二管路可以通过设有泄油阀9的泄油管路12连接油缸2。具体操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开始泄油阀9进而导通泄油管路12,以将注油管路中多余的油品重新返回至油缸2中。另外,注油泵4还可连接有压力控制器10,以实现注油管路的压力有效控制。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整体管路的连接结构;本发明具体操作中,上述真空泵3连接的真空管路14可设有真空阀8和真空表15;另外,真空管路14通过泄压管路连接有泄压阀7。具体操作中,可通过开启真空阀8进行相应的抽真空操作,同时,上述真空泵3能够便于实时观测当前的管路压力值。

本发明具体操作中,上述油缸2连接的回油管路13可以设有注油阀6。具体操作中,可通过开启上述注油阀6,以实现导通相应的回油管路13。

优选地,为了能够优化本发明具体安装的工作效率;本发明具体操作中,注油系统的注油管口和回油管口均设置有用于连接待注油仪器1的快速接头5。具体地,本发明的注油管口和回油管口可选择快接母头;相应的,待注油仪器1的相应管口可选择快接公头;通过上述快接公头与快接母头之间的插接操作,即可实现本发明的管路与待注油仪器1之间的管路连通。相比于其他的连接形式,上述快速接头5的连接形式,能够实现安装效率最佳。

优选地,为了优化本发明具体操作中的稳定性;本发明具体操作中,注油系统可以设为装入底部带有滚轮的防振机架箱中。具体操作中,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注油系统外形尺寸长700mm宽520mm高365mm,可以将其放入到防振的机架箱内,机架箱为便携装置,其底部有滚轮,便于携带。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特点:体积小、便于携带、真空度高、加热脱水排气;同时,仪器可进行真空高压注油操作,以及具备油品除杂质功能。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虽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任何本发明实施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