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茶酒的灌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69135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用于茶酒的灌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茶酒罐装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茶酒是一种酒与茶的混合之物。目前市场上的茶酒主要原料为红茶和酒。茶酒具有营养和保健作用,茶叶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特别是维生素、氨基酸、矿质元素含量甚丰。茶叶含有多种药效物质,这些物质溶出后,成为茶酒、相当于药酒,可以预防有关疾病,尤其类似心血管病、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饮用茶酒后能振奋精神,增进食欲。茶叶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咖啡碱有兴奋作用,使人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多酚类及其复合物,能缓和肠胃紧张,刺激胃液分泌,帮助消化。茶叶中维生素类物质,特别是硫胺素刺激胃的收缩,促进胃内食物排空。此外,茶叶中的蛋氨酸、半胱氨酸、卵磷脂,胆碱等还有调节代谢功能,对人体消化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现代工业在制造好茶酒后,罐装入瓶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管道将茶酒注入可转动的酒罐,在酒罐的下表面开设若干通孔,并设置控制通孔开关的阀门,在工作台上放置若干罐装瓶,罐装瓶通常采用瓶颈窄、瓶身宽的样式。使用时,将通孔对准罐装瓶的瓶口,开启阀门,将茶酒罐装入瓶中,罐装完毕后,转动酒罐,使通孔对准下一个罐装瓶,继续完成罐装。使用上述方法,由于罐装瓶摆放距离较短,往往不会关闭阀门,直接转动酒罐,转动过程中酒罐中的茶酒会流到罐装瓶外,流到工作台上,造成茶酒的浪费。虽然现有技术会在工作台上安装回收装置,但是需要工人再次将流出的茶酒进行过滤、消毒、重新加工,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用于茶酒的罐装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罐装茶酒过程中,茶酒流出罐装瓶外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茶酒的罐装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从下到上安装有工作台和酒罐,所述工作台上转动连接有转盘,转盘电连接有控制其转动的旋转开关,转盘上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上放置有罐装瓶;所述酒罐下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酒罐下表面焊接有与通孔连接的注入管;所述酒罐内通孔处安装有用于控制通孔闭合的电动阀门,所述电动阀门串联有第一电源和两个限位开关,所述注入管侧面沿注入管中轴线对称铰接有用于触发限位开关的拨片;所述酒罐底面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设置在注入管两侧,所述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电连接有第二电源,且与旋转开关电连接。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为:将空的罐装瓶均放置在固定座的弹簧上,红外线接收器能够接收到红外线,此时连通了旋转开关和第二电源,转盘发生转动。

当罐装瓶转动至与其中一个限位开关的拨片接触时,拨片受到罐装瓶的推力,拨片即发生摆动,该限位开关连通,而另一限位开关未连通,此时与第一电源连接的电路未接通,电动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同时,红外线接收器仍然能够接收到红外线,控制转盘继续转动。当罐装瓶转动至瓶口与两个限位开关的拨片接触时,两个拨片均发生摆动,将两个限位开关连通,与第一电源连接的电路接通,控制电动阀门打开,此时,位于两个拨片之间的注入管刚好正对罐装瓶的瓶口,酒罐内的茶酒可以通过注入管向罐装瓶内注入茶酒;同时,受到罐装瓶的阻挡下,红外线接收器接收不到红外线信号,切断了与第二电源连通的旋转开关,转盘停止转动,便于进行茶酒的罐装。

当茶酒罐装满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压缩弹簧,罐装瓶向下运动,使得红外线接收器不受罐装瓶的阻挡,再次接收到红外线信号,从而控制转盘发生转动。转动过程中,其中一个拨片从罐装瓶瓶口弹出,另一个拨片弹入罐装瓶瓶口内,两个限位开关未同时连通,与第一电源连接的电路不接通,电动阀门闭合。如此重复,即可以实现茶酒的罐装。

有益效果:1、采用固定座固定罐装瓶的方式,使得罐装瓶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因离心力甩出转盘,且相对确定了罐装瓶的运动轨迹,便于将茶酒装入罐装瓶中;2、利用两个限位开关的拨片与罐装瓶的接触后,发生摆动,实现电路的连通,控制电动阀门打开,进而将茶酒装入罐装瓶中,而其中任何一个拨片不受罐装瓶的压力后,都无法实现电路的连通,从而控制电动阀门处于闭合状态,使转盘在转动的过程中,茶酒不会流出罐装瓶外;3、通过红外线发射器和接收器的设置,实现了对转盘的自动化转动控制,便于人们操作,此外,预先调控罐装瓶内装满的状态不会阻挡红外线,红外线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侧面检测罐装瓶中的茶酒是否装满;4、弹簧和红外线的配合设置,能够对罐装瓶中茶酒的量起到检测作用,只有装满预设量后,罐装瓶下移,并挤压弹簧,才不会阻挡红外线。本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罐装茶酒过程中,茶酒流出罐装瓶外的问题,通过两个限位开关自动控制酒罐中电动阀门的开闭状态,有效防止茶酒倒出罐装瓶外,造成茶酒浪费的现象,本技术方案设计巧妙,利用罐装瓶的转动即可以实现对罐装瓶内装入茶酒,并检测茶酒量的作用,实用性强。

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座的截面呈凹形设置;将固定座设计呈凹形结构,将罐装瓶放入固定座内,能够有效将罐装瓶固定好。

优选方案二,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弹簧上连接有垫片,所述垫片与固定座滑动配合;将罐装瓶放置在垫片上,增加罐装瓶与垫片的接触面,使得罐装瓶放置更稳定,不会发生偏转。

优选方案三,作为对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注入管的截面呈凸形设置;即注入管朝管口的方向,截面直径逐渐减小,一方面便于与罐装瓶的瓶口对准,另一方面能够将酒罐中的茶酒通过注入管进入罐装瓶中。

优选方案四,作为对优选方案三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座的内壁设置有缓冲垫;当罐装瓶放入固定座内后,随着转盘的转动,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缓冲垫能够增加与罐装瓶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固定罐装瓶,缓冲垫对罐装瓶还起到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茶酒的罐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罐装瓶装茶酒时的四种状态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注入管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酒罐1、转盘2、固定座3、弹簧4、罐装瓶5、注入管6、电动阀门7、拨片8、红外线发射器9、红外线接收器10。

实施例基本如图1、2、3所示:本发明用于茶酒的罐装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从下到上安装有工作台和酒罐1,工作台上转动连接有转盘2,转盘2电连接有控制其转动的旋转开关,转盘2上均匀焊接有十个固定座3,固定座3的截面呈凹形设置,固定座3的内壁安装有缓冲垫,固定座3上安装有弹簧4,弹簧4上连接有垫片,垫片与固定座3滑动配合,垫片上放置有罐装瓶5。酒罐1下表面开设有两个通孔,酒罐1下表面焊接有与通孔连接的注入管6,注入管6的截面呈凸形设置;酒罐1内通孔处安装有用于控制通孔闭合的电动阀门7,电动阀门7串联有第一电源和两个限位开关,注入管6侧面沿注入管6中轴线对称铰接有用于触发限位开关的拨片8;酒罐1底面安装有红外线发射器9和红外线接收器10,红外线发射器9和红外线接收器10安装在注入管6两侧,红外线发射器9、红外线接收器10及旋转开关电连接有第二电源。

使用时,将空的罐装瓶5均放置在固定座3内滑动配合的垫片上,将罐装瓶5固定好,红外线发射器9发生红外线,红外线接收器10能够接收到红外线,打开旋转开关,即第二电源、旋转开关和控制转盘2转动的控制器电路连通,转盘2即可以发生转动。

转盘2转动过程中,当罐装瓶5转动至与其中一个限位开关的拨片8接触时,拨片8受到罐装瓶5的推力,拨片8即发生摆动,该限位开关连通,而另一限位开关未连通,此时与第一电源连接的电路未接通,电动阀门7处于关闭状态;同时,红外线接收器10仍然能够接收到红外线,控制转盘2继续转动,即为图2中的状态a。

当罐装瓶5转动至瓶口与两个限位开关的拨片8接触时,两个拨片8均发生摆动,将两个限位开关连通,与第一电源连接的电路接通,控制电动阀门7打开,此时,位于两个拨片8之间的注入管6刚好正对罐装瓶5的瓶口,酒罐1内的茶酒可以通过注入管6向罐装瓶5内注入茶酒;同时,受到罐装瓶5的阻挡下,红外线接收器10接收不到红外线信号,切断了与第二电源连通的旋转开关,转盘2停止转动,便于进行茶酒的罐装,即为图2中的状态b。

当茶酒罐1装满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压缩弹簧4,罐装瓶5向下运动,使得红外线接收器10不受罐装瓶5的阻挡,再次接收到红外线信号,从而控制转盘2发生转动,即为图2中的状态c。转动过程中,其中一个拨片8从罐装瓶5瓶口弹出,另一个拨片8弹入罐装瓶5瓶口内,两个限位开关未同时连通,与第一电源连接的电路不接通,电动阀门7闭合,即为图2中的状态d。如此重复,即可以将茶酒装入装盘上罐装瓶5中。装完后,通过传送带可以将罐装瓶5传送至下一加工工序中。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