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储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6662发布日期:2019-03-05 18:03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储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储罐,尤其适用于天然气的储存,属于储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目前被大量使用,但由于煤炭在使用过程中污染比较严重,在很多领域限制使用,取而代之的是采用天然气,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但由于天然气特殊的性质,在储存的时候要求较高,目前天然气主要通过储罐进行储存,现有的天然气储罐分为低温储罐和常温储罐,低温储罐主要用来储存液化天然气,而常温储罐主要用来储存气态天然气,现有的储罐为了保证安全,都会在储罐的周围设置有安全锚,安全锚的作用如同船舶停航时,往水里投放的船锚,安全锚主要是提高储罐的稳定性,由于储罐里会盛放各种低温溶液,比如LNG,那么内罐的罐壁会由于温度的变化而导致收缩或者扩张,那么安全锚也必须跟着收缩或者扩张,现有的安全锚没有设置检测装置,并且自动化程度不高,给后续用户的使用带来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储罐,以解决行业中面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储罐,所述储罐设置有内罐和外罐,所述外罐设置有底板,所述内罐放置于所述外罐中,并放置到所述底板上,所述内罐和外罐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安全锚,所述安全锚设置有上板和底部支撑板,所述上板焊接于所述内罐的外侧,所述底部支撑板焊接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上板上设置有呈L型结构的锚杆,所述锚杆分为水平端和竖直端,所述锚杆的水平端焊接到所述上板上,所述锚杆的竖直端的底部设置有上连接孔,所述底部支撑板上设置有U型连接板,所述U型连接板上设置有U型槽,所述U型槽的两侧设置有下连接孔,所述锚杆的竖直端插入到所述U型槽中,所述锚杆和U型连接板通过螺杆连接到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锚杆的竖直端的侧边设置有多个呈弹性结构的压力杆,所述底部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杆连接到所述压力传感器上。

作为优选,所述安全锚成对设置,所述安全锚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作为优选,所述外罐的外侧还设置有报警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当内罐的罐壁发生热胀冷缩后,会带动锚杆发生移动,从而通过锚杆上的压力杆挤压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并通过报警装置进行报警,从而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安全锚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U型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内罐1;外罐2;底板201;安全锚3;上板301;底部支撑板302;锚杆303;上连接孔304;U型连接板305;U型槽306;下连接孔307;压力杆 308;压力传感器309;报警装置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新型储罐,所述储罐设置有内罐1和外罐2,所述外罐2设置有底板201,所述内罐1放置于所述外罐2中,并放置到所述底板 201上,所述内罐1和外罐2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安全锚3,所述安全锚3设置有上板301和底部支撑板302,所述上板301焊接于所述内罐1的外侧,所述底部支撑板302焊接于所述底板201上,所述上板301上设置有呈L型结构的锚杆 303,所述锚杆303分为水平端和竖直端,所述锚杆303的水平端焊接到所述上板301上,所述锚杆303的竖直端的底部设置有上连接孔304,所述底部支撑板 302上设置有U型连接板305,所述U型连接板305上设置有U型槽306,所述 U型槽306的两侧设置有下连接孔307,所述锚杆303的竖直端插入到所述U 型槽306中,所述锚杆303和U型连接板305通过螺杆连接到一起。

为了能够检测到压力,进一步地,所述锚杆303的竖直端的侧边设置有多个呈弹性结构的压力杆308,所述底部支撑板302上设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器309,所述压力杆308连接到所述压力传感器309上。

为了实现稳定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安全锚3成对设置,所述安全锚3 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为了能够实现报警,进一步地,所述外罐2的外侧还设置有报警装置4。

使用时,当内罐1的罐壁发生热胀冷缩时,罐壁的形变会带动锚杆303发生移动,而锚杆303是通过上连接孔304和下连接孔307与U型连接板305连接到一起的,这样锚杆303会绕着U型连接板305转动,当锚杆303移动位置较大时,会压或者拉呈弹性结构的压力杆308,当压的幅度较大时,压力杆308 就会压到压力传感器309上,压力传感器309受到压力后,会发出报警信号给报警装置4,通过报警装置4发出警报,说明此时内罐1的形变较为厉害,有一定的危险性,通知用户进行处理。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