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缓冲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40703发布日期:2021-04-27 18:4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化工缓冲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缓冲罐技术领域,尤其是化工缓冲罐装置。


背景技术:

2.缓冲罐在化工气体处理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分为吸入缓冲罐和排出缓冲罐两种,吸入缓冲罐其主要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减少吸入管流量不均匀度,减少惯性损失,提高泵的吸入性;排出式缓冲罐就是减少排出管路流量不均匀度,避免过量产生与适应工艺流程的需要。
3.然而现有的缓冲罐同时也具有一些缺点,很容易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且在长期使用后容易产生断裂现象,缓冲罐在出现断裂现象时伴着的是强烈的爆炸事故,这使得其使用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现有的做法通常是及时发现、尽快上报,即:当工作人员发现气体缓冲罐出现断裂问题,一定要及时上报,寻求专业人员维修,避免出现重大事故;同时,现有的缓冲罐在使用时其使用性能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4.但是这种方式只能起到事后维修的作用,无法从缓冲罐自身的性能上起到根本性的改进,因此,目前如何从结构上改进来实现传统缓冲罐的使用性能与安全性是化工行业内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化工缓冲罐装置,包括一全焊结构的罐体,在所述罐体上安装有用于检测罐体内部储存腔的压力的压力表,所述罐体由中部筒状罐与上部半球罐盖、下部半球罐底焊接组成,所述中部筒状罐的上端与下端的外侧壁上、上部半球罐盖的下端外沿侧壁上、下部半球罐底的上端外沿侧壁上均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加厚外凸段,相邻的所述加厚外凸段之间对接并通过焊接形成焊缝,在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与上游汽化反应器相连的进气管,在所述罐体的底部部设置有出气管,在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管上均设置有电磁控制阀门,在所述罐体的一侧密封连接有一安全减压组件,所述安全减压组件用于高压情况下实现对罐体的安全保护。
6.优选地,所述安全减压组件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罐体一侧的安全减压副罐,所述安全减压副罐通过间隔设置的正排管、回流管与所述罐体的内部储气腔相连通,在所述正排管、所述回流管上分别安装有减压安全阀组、回流阀组。
7.优选地,所述减压安全阀组包括安装在所述正排管上的安全阀与外排单向阀,所述外排单向阀控制由罐体向安全减压副罐的单向导通。
8.优选地,所述回流阀组包括安装在所述回流管上的回流电磁阀。
9.优选地,在所述罐体上安装有压力报警器,所述压力报警器配置有电源,所述压力报警器用于监测所述罐体的内部储气腔的气压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10.优选地,所述压力报警器选择ninegood品牌的型号为现有的1701

h/l的压力报警器。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2.1、本罐体装置在对化工气体进行储存时由于采用全焊结构并在焊接部位进行加厚外凸段的结构设计,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罐体整体的强度,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13.2、设置罐体与安全减压副罐可以实现在罐体内部达到规定的压力上限时,压力报警器也会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及时进行相应操作;与此同时,安全减压组件中的安全减压副罐可以实现暂时的将气体导出至安全减压副罐内暂存,从而为操作人员的操作提供充足的时间;
14.3、当需要将罐内气体外排时,又可以通过观察罐体内部压力的变化来控制回流阀组将安全减压副罐内的气体回流并导出。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件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件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罐体;101、中部筒状罐;102、上部半球罐盖;103、下部半球罐底;104、加厚外凸段;105、进气管;106、出气管;107、电磁控制阀门;108、焊缝; 2、压力表;3、安全减压组件;301、安全减压副罐;302、正排管;303、回流管;304、安全阀;305、外排单向阀;306、回流电磁阀;307、压力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20.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1.如图1

2中所示,化工缓冲罐装置,包括一全焊结构的罐体1,在所述罐体1上安装有用于检测罐体1内部储存腔的压力的压力表2,所述罐体1由中部筒状罐101与上部半球罐盖102、下部半球罐底103焊接组成,所述中部筒状罐101的上端与下端的外侧壁上、上部半球罐盖102的下端外沿侧壁上、下部半球罐底103的上端外沿侧壁上均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加厚外凸段104,相邻的所述加厚外凸段104之间对接并通过焊接形成焊缝108,在所述罐体1的顶部设置有与上游汽化反应器相连的进气管105,在所述罐体1的底部部设置有出气管106,在所述进气管105与所述出气管106上均设置有电磁控制阀门107,在所述罐体1的一侧密封连接有一安全减压组件3,所述安全减压组件3用于高压情况下实现对罐体1的安全保护。
22.全焊结构的罐体1在焊接时由于在焊接部位均采用了一体成型的加厚外凸段104,因此可以保证整个罐体1的结构强度,从而保证使用时的安全性。
23.另外,在进行储气的过程中随着内部气体的不断增加,压力逐步升高,当达到预先设定的压力上限时,安全减压组件3以及压力报警器307均会处于工作,在设计时由于压力
报警器307会先进行触发,从而报警,此时就会提醒巡检人员进行即使的关闭以及减压等操作;当报警后压力继续少量的增加时,此时就会使得安全减压组件3的安全阀304达到预设的开启参数,此时就会使得罐体1内部的高压气体克服外排单向阀305的开启压力,从而将气体通过正排管302输送至安全减压副罐301内,当操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操作后就会使得罐体1内部的压力降到规定的压力值之下,此时安全阀304就会关闭,从而完成安全减压的操作;在此设置的安全阀304与外排单向阀305在进行向外输送气体时其流量流速是大于气体进入罐体1内的速率的,从而可以起到减压的作用,具体设计时由技术人员自行设定。
24.由于在回流管303上设置了回流电磁阀306,因此减压外排时回流管303始终处于关闭的状态,从而不会造成回流影响。
25.优选地,所述安全减压组件3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罐体1一侧的安全减压副罐301,所述安全减压副罐301通过间隔设置的正排管302、回流管303与所述罐体1的内部储气腔相连通,在所述正排管302、所述回流管303上分别安装有减压安全阀组、回流阀组。
26.优选地,所述减压安全阀组包括安装在所述正排管302上的安全阀304与外排单向阀305,所述外排单向阀305控制由罐体1向安全减压副罐301的单向导通。
27.当压力达到预先的开启压力是安全阀304开启,同时由于外排单向阀305的存在可以保证只能是罐体1内的气体向外排出,保证排出的单向控制。
28.优选地,所述回流阀组包括安装在所述回流管303上的回流电磁阀306。
29.当需要将罐体1内的气体向外排出使用时,此时通过控制回流电磁阀306的开启,可以使得气体向罐体1内部流入后完成排气。
30.优选地,在所述罐体1上安装有压力报警器307,所述压力报警器307配置有电源,所述压力报警器307用于监测所述罐体1的内部储气腔的气压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31.优选地,所述压力报警器307选择ninegood品牌的型号为现有的1701

h/l的压力报警器,在安装时直接采购现有产品安装即可,具体参数设置时由技术人员根据使用需要进行预先设定。
32.工作过程:
33.在进行储气的过程中随着内部气体的不断增加,压力逐步升高,当达到预先设定的压力上限时,安全减压组件3以及压力报警器307均会处于工作,在设计时由于压力报警器307会先进行触发,从而报警,此时就会提醒巡检人员进行即使的关闭以及减压等操作;当报警后压力继续少量的增加时,此时就会使得安全减压组件3的安全阀304达到预设的开启参数,此时就会使得罐体1内部的高压气体克服外排单向阀305的开启压力,从而将气体通过正排管302输送至安全减压副罐301内,当操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操作后就会使得罐体1内部的压力降到规定的压力值之下,此时安全阀304就会关闭,从而完成安全减压的操作;在此设置的安全阀304与外排单向阀305在进行向外输送气体时其流量流速是大于气体进入罐体1内的速率的,从而可以起到减压的作用,具体设计时由技术人员自行设定。
34.本罐体1装置在对化工气体进行储存时由于采用全焊结构并在焊接部位进行加厚外凸段104的结构设计,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罐体1整体的强度,保证使用的安全性;设置罐体1与安全减压副罐301可以实现在罐体1内部达到规定的压力上限时,压力报警器307也会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及时进行相应操作;与此同时,安全减压组件3中的安全减压副罐301可以实现暂时的将气体导出至安全减压副罐301内暂存,从而为操作人员的操作提供充
足的时间;当需要将罐内气体外排时,又可以通过观察罐体1内部压力的变化来控制回流阀组将安全减压副罐301内的气体回流并导出。
35.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36.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