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预制构件板的位置安置方法及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82873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混凝土预制构件板的位置安置方法及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置混凝土预制构件板位置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的固定车行道,其中将第一预制构件板放置在符合一个预定的路线以及一个已安置第二预制构件板的位置,同时涉及一种安置第一预制构件板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建造固定车行道来说,使用大地测量学的方法已众所周知。举例来说,在一辆测量车上安装了至少一个反射器,凭借一台自动跟踪该反射器的精密测速仪来铺设路线。在测速仪和测量车之间传送出三维协调信息,由此在连接选线组件后,在测量点即测量车的相应位置计算它的校正值。这种方法的准确性极大地受到气候影响以及折射特性(空气的闪动)的影响。在建筑工地的条件下所达到的测量公差如此之大,使得在建筑工地上的轨道的建造公差只能减到极小。
目前,预制构件板的安置通过顺序的以及重复的在板前端和末端的点安置,借助于所描述的测量装置来进行。安置预制构件板,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工作,因为测量设备需经常装拆。如果使用两套测量系统,一套在板的前端,一套在板的末端,那么必须考虑到与此相关的两套测量系统的测量差异,这可能会使测量质量又一次变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置方法和一种测量装置,采用这些方法能够非常精确而快速地安置一个行车道的混凝土预制构件板。
本发明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所述的一种安置方法和一种测量装置来解决。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安置混凝土预制构件板的位置,尤其用于带有轨道机动车的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的固定车行道。预制构件板常常由一可硬化的底部浇铸件和一底板承载层构成。在放入底部浇铸件之前预制构件板的位置是可改变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一预制构件板,按照一个预定的路线以及一个已安置好并且固定住的第二预制构件板,放置到所需的位置。此时与第二预制构件板相邻的第一预制构件板的一端,通过第二预制构件板的轴位移和/或角位移来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安置。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快速而简便地建造带有混凝土预制构件板的预定的运行路线。互相连接的预制构件板在预定好的位置上组成连续不断的运行路线。所得到的公差在此处极小,这样对于轨道的建造保留了一个足够的空隙,以保持所要求的总公差。
有利之处在于,预制构件板的自由端可借助传统的大地测量学的方法进行安置,由此可以确保运行路线在所要求的位置上。另一方面,通过按照已经安置的第二预制构件板的轴位移和角位移的测量和安置,第一预制构件板将定位于规定的位置。
如果同时测量预制构件板的自由端和相邻端,则尤其具有优点。当预制构件板的自由端,用传统方法安置时,在同一时刻,与已经安置好的第二预制构件板相邻的第一预制构件板的末端,通过按本发明的轴位移和/或角位移来进行测量和安置。通过这块预制构件板两端的共同和同时的测量和安置,就能极其快速和准确地安置预制构件板。
如果按照其高度、方向以及它的弯曲度来安置预制构件板,则具有优点。因此,预制构件板按照高度和方向,通过大地测量学和按本发明的轴位移方法进行安置。举例来说,这个安置通过四个心轴来实现,这四个心轴被安设于预制构件板的四个角上。当预制构件板的高度和方向被确定后,通过另外两个与此预制构件板大约同轴心的心轴,设定预制构件板的弯曲度,并通过按本发明的角位移方法来测量,必要时通过心轴来校正。
如果第一预制构件板,相对于第二预制构件板的轴位移或角位移通过一个测量装置进行测量,那么一个非常简单、快速而且精确的轴位移和/或角位移的测量是可能的。测量装置的建立和传输很简便,由此产生的费用并不大。
如果把测量装置的第一部分固定在第一预制构件板上,把测量装置的第二部分固定在第二预制构件板上,那么这个以两块预制构件板的实际位置为依据的测量装置就设置好了。如果固定在两块预制构件板的其中一块上的测量装置的两个部分中的一个部分设有延续部分,那么它就以侧面安置的笔直延续部分的形式搭接在另一部分上,并将对另一部分的笔直延续部分的偏差根据它的角位移和/或侧面位移和/或高度位移确定下来,这样就可计算出,是否第一预制构件板根据第二预制构件板笔直地延续,以及表示一个所要求设定的位移和角度。如果轨道路线在两块预制构件板的范围内是笔直的话,那么搭接在测量装置的另一部分的延续部分必须与这另一部分完全平行。如果这个平行度没有给出,也就是说,如果测量装置的两个部分的走向发生位移,或者互相倾斜,那么第一预制构件板的位置必须得到改变,直到延续部分和测量装置的另一部分正好平行并且在一条轴线上运行。
预制构件板的位置特别是在轨道部分必须保持精确性。由此在一列钢轨支架范围内测量轴位移和/或角位移时,具有优点。
为了对测量装置的部分能够准确地和可重复地进行定位,当测量装置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分别在预制构件板的两个轨道固定装置范围内固定,优选在两个最后的轨道固定装置范围内固定,则具有优点。这两块预制构件板的轨道固定装置最好直接连接起来,也就是说,最好采用轨道固定装置,在第一和第二预制构件板的接口范围内互相对置。
当在接口范围内,优选为直接通过第一和第二预制构件板之间的接口来测量轴位移时,将得到很好的测量结果。因此第一预制构件板的安置,其精确度会很高。为了校正轴位移可改变预制构件板的位置,由此能非常简便而精确地实现。
具有优点的是,预制构件板由于弯曲而产生的角位移根据测量装置的位置在接口内测量,以及在一个距离接口最好超过40cm的测量装置的测量点对第一预制构件板进行测量。此外,通过这个测量点也可以根据第二预制构件板来计算和调整预定的第一预制构件板的角形设置。
按照本发明的用于安置预制构件板的测量装置,尤其用于一种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的固定车行道,例如轨道,将第一预制构件板放置在符合一个预定的路线以及一个已安置第二预制构件板的位置。因此测量装置有一个第一测量直尺和一个第二测量直尺,以及一个测量型面,而这个测量型面又与其中一个测量直尺相连接。通过将本发明的测量装置适当安置在预制构件板上,能够通过测量型面的偏差,该测量型面显示出两个测量直尺中的一个测量直尺的笔直延续部分,来确定另一个测量直尺的轴线的轴偏差和角偏差。如果两个测量直尺在一条轴线上运行并且互相没有角位移,那么就显示出这两块预制构件板的走向在高度、侧面方向以及它们相互间的角度都是笔直的。
当测量型面是一个测量角时,特别具有优点。如果测量角越过了测量直尺的两个平面,就可以通过测量型面来确定一个高度位移和一个侧面位移。
如果安装测量表,最好是安装数字测量表时,就可通过测量表所显示的测量型面与测量直尺之间的距离,使两块预制构件板互相之间的位置偏移可以非常快速而简便地确定下来。通过改变第一预制构件板的位置,测量表的读数就会改变。这种情况会一直发生,直到测量表的读数达到预定的规定数值为止。
如果测量型面安置在装于第二预制构件板上的第二测量直尺上,那么已安置好的第二预制构件板的延续部分对于尚未安置好的第一预制构件板会保持脱离。因此,延续部分通过测量型面在安置第一预制构件板时保持固定状态。安置在第一预制构件板上的第一测量型面与第一预制构件板一起,按照它们设定的运转而移动,并且根据这个测量型面进行改变。当测量型面与第一测量直尺之间的距离显示出预定的尺寸时,第一预制构件板的位置就是正确的,而且它能够固定在这个位置上。
具有优点的是,测量表安置在第二测量直尺的末端范围内以及安置在第一测量直尺的前端。通过这样配置,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第一预制构件板相对于第二预制构件板的高度位移或侧面位移。此外,如果在测量型面的末端以及在第一测量直尺的大约中间位置再配备一个测量表,那么还可以确定关系到第二预制构件板的第一预制构件板以及关系到第二测量直尺的延续部分的角位移。角位移是由通过配置在测量型面末端的测量表与配置在第二测量直尺末端范围的测量表相比较而得出测量值偏差。
如果将两个测量表互成90度地进行安置,那么轴位移和/或角位移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便能确定下来。
为了将测量直尺固定在预制构件板上,测量直尺应分别装有至少两个固定装置,那样具有优点。
如果固定装置与轨道固定装置和/或预制构件板的所涉平面,例如钢轨支架平面共同起作用,那就可以确保安装在预制构件板上的轨道所允许的公差可以通过本发明的测量装置来适当安置预制构件板。
为了快速、简便并精确地将固定装置安装到预制构件板上,最好将固定装置通过弹簧对轨道固定装置或者预制构件板的所涉平面进行弹性连接。固定装置会因此而始终被压紧在一个预定的平面上,并且通过这个方式注意到在一条路线上两块预制构件板间若干接口的设置所进行的测量以及可比较的测量的重复准确性。
当固定装置相互之间有一段距离,而这段距离又与钢轨支架平面的外部距离大约相符,例如大约85cm时,固定装置就可以保持一个非常稳定和可靠的固定状态。
为了能对在第一和第二预制构件板之间接口范围的轴位移进行测量,将固定装置安置在第一测量直尺上,使得第一测量直尺突出高于预制构件板接口约3~5cm,同时固定装置安置在第二测量直尺上,使得第二测量直尺在预制构件板接口前终止,这样就具有优点。通过在第二测量直尺上安置测量型面,便使得预制构件板接口范围内的第一测量直尺的测量能够进行。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在以下实施例中进行描述。
图1是一个固定车行道的两块预制构件板的平面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测量装置的剖面图;图4是测量装置的另一个剖面图;图5是加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展示了两块预制构件板1和2的平面图。预制构件板2已安置在其位置,此时还需安置预制构件板1。这两块预制构件板1和2在一个接口3上互相连接。由于接口3而被避开的每块预制构件板1的末端在此处并未描绘出。因此预制构件板1和2在这里仅描绘出一部分。
在预制构件板1和2上安装了钢轨支架平面4。钢轨支架平面4是用于以后固定钢轨的。
在上述图1的实施例中,在每排分别由钢轨组成支架的钢轨支架平面4上都可以装设一个测量装置5。测量装置5用于安置轴心6的轴位移和/或角位移,并能通过预制构件板1和2在钢轨支架平面4的范围内工作。在一个笔直的轨道路线运行中轴心6不允许有任何位移。因此预制构件板1必须笔直地与已装好的预制构件板2连接。轴心6在此处必须根据预制构件板1和预制构件板2既水平地又垂直地定中心。由此轴心必须笔直走向,而且不允许弯曲,例如由于预制构件板1的弯曲所引起的弯曲。为了确保如此,必须安置测量装置5。
测量装置5由两个测量直尺11和12组成。第一测量直尺11借助于两个固定装置13安置在两块最后的面向接口3的钢轨支架平面4上。固定装置13位于相互避开的钢轨支架平面的一端,以对测量直尺11进行宽阔而稳定的支撑。第二测量直尺12同样被固定在第二预制构件板2上。第二测量直尺12紧接着接口3,同时,第一测量直尺11突出高于预制构件板1末端约3~5cm,并且于接口3处终止。
在已安置的预制构件板2上固定安装第二测量直尺12,在第二测量直尺上有一个测量型面14。测量型面14平行地与测量直尺12固定连接。由此表示了测量直尺12侧面安装的延续部分。测量型面14搭接了预制构件板1上的部分测量直尺11。
在接口3范围内,在测量型面14上将两个测量表15’和15”安置成互成90度。另外一个测量表15位于测量型面14的末端,并且位于两个钢轨支架平面4之间的大约中间位置,在这两个钢轨支架平面上固定安装测量直尺11。在接口3范围内,两个测量表15’和15”根据测量直尺12来测量测量直尺11的轴位移。如果存在一个水平方向的轴位移,测量表15’就会显示出与预定的规定值有偏差。这就意味着,预制构件板1相对于预制构件板2在侧面的安置发生位移。轴心6在垂直方向的位移由测量表15”显示出与预定的规定值有偏差。与此相对应的,预制构件板1对于预制构件板2来说,其位置过高或过低。预制构件板1在处于这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情况时,都可进行移动和重新安置。由于避开了接口的预制构件板1的自由端适合给定的路线引导,因此此处可以安装一个传统的大地测量学的测量装置。为使预制构件板1既能根据预制构件板2又能按照轨道走向固定进行安置,这个测量装置适用于在间隙范围内轴心走向6的协同设置。
为了能够除了在间隙范围内确定轴心6的轴位移之外,也可以确定可能出现的角位移,因此配备了带有另一个测量表15的测量型面14,而这个测量表最好安置在距离接口3超过40cm,例如50cm的位置。如果轴心6是笔直走向的,测量表15就必须显示出与测量表15”相同的数值。只要确定了偏差值,便能得出结论,预制构件板1是弯曲的,或者相对于自由端并没有位于预定的高度位置。在预制构件板1弯曲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校正心轴,例如,将心轴校正到位于预制构件板1的纵向方向的大约中间位置。这个校正结果与预制构件板1的调整无关,该调整是通过安置在预制构件板1的四个角上的心轴来改变预制构件板1的弯曲度,并且一直调正到测量表15与测量表15”所显示的数值相同,使得轴心6有一个笔直的走向。
为了能够根据两个轨道轴心6和6’来固定安置预制构件板1,需安装第二测量表5’,该测量表5’沿着钢轨支架平面4’安置。它的操作功能与上述测量表5的操作功能相同。
在图2中表示了图1的侧视图。从图中可以看到,预制构件板1和2被放置在心轴18和18’上。心轴18位于预制构件板1和2的角落位置,而心轴18’则位于预制构件板1的中间范围。通过对心轴18和18’的调整,可以在预制构件板1和2的纵向调整预制构件板1和2的高度和角度位置以及弯曲度。
测量装置5装有测量直尺11和12,它们在预制构件板1和2上与固定装置13固定。固定装置13位于钢轨支架平面4上,因为该钢轨支架平面4对于轨道走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钢轨支架平面4应制造得非常精确,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直尺11和12测量准确。
图3展示了穿过测量直尺12和测量型面14的剖面III。该测量型面14通过连接件19与测量直尺12固定连接。由此表示了测量直尺12侧面安装的线型部分和延续部分。测量型面14作为一个角。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测量表15的良好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测量表15的固定性。
图4展示了图1的一个剖面IV。固定在测量直尺12上的测量型面14搭接了预制构件板1的测量直尺11。测量型面14与测量直尺11之间的距离通过测量表15’和15”测量。根据连接件19的大小设定一个规定尺寸,该规定尺寸由测量表15’和15”来显示,用以确定测量直尺11是否是测量直尺12的一个笔直的延伸。如果偏差被确定下来,则应相应地安置预制构件板1,直到测量表15’和15”显示的数值符合规定尺寸为止。
在图5中描绘了一个通过预制构件板2的钢轨支架平面4的剖面。测量装置5、测量直尺12、测量型面14以及连接件19都被固定在加固装置13上。加固装置13由一个带有支架21和一个支撑物22的承重体20组成。支架21直接位于已准确加工过的钢轨支架平面4上,确保加固装置13的各个支架稳定而安全。支撑物22被挤压进钢轨支架平面4的另一个平面里。因此可以安装一个弹簧23,这个弹簧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撑在一个角引导板24上。在安装测量直尺12和测量直尺11时必须注意,为了确保测量直尺11和12定在同一个中心线上,加固装置13支撑在所涉及的平面上,两块预制构件板1和2的所涉及的平面相类似。所涉及的平面是优先选择的平面,在这些平面上安装轨道,以确保轨道安装后的轨道走向笔直。
权利要求
1.安置混凝土预制构件板(1)位置的方法,尤其用于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的固定车行道,其中将第一预制构件板(1)放置在符合一个预定的路线以及一个已安置第二预制构件板(2)的位置,其特征在于,与第二预制构件板(2)相邻的第一预制构件板(1)的一端,通过第二预制构件板(2)的轴位移和/或角位移来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安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板(1)的自由端借助传统的大地测量学的方法进行安置。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预制构件板(1)的自由端和相邻端同时进行测量。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板(1)按照其高度和方向以及它的弯曲度进行安置。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构件板(1)对于第二预制构件板(2)的轴位移和/或角位移通过一个测量装置(5)进行测量。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测量装置(5)的第一部分固定在第一预制构件板(1)上,将测量装置(5)的第二部分固定在第二预制构件板(2)上,测量装置(5)的两个部分中的一个部分以侧面安置的笔直延续部分的形式搭接在另一部分上,并对另一部分的笔直延续部分的偏差根据它的角位移和/或侧面位移和/或高度位移加以确定。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列钢轨支架(4)范围内测量轴位移和/或角位移。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5)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分别在预制构件板(1、2)的两个轨道固定装置范围内固定,优选在两个最后的轨道固定装置范围内固定。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口(3)范围内,优选为直接通过第一和第二预制构件板(1、2)之间的接口(3)来测量轴位移。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板(1)由于弯曲而产生的角位移根据测量装置(5)的位置在接口(3)内测量,并且在一个距离接口(3)最好超过40cm的测量装置(5)的测量点对第一预制构件板(1)进行测量。
11.用于安置预制构件板(1)的测量装置,尤其用于一种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的固定车行道,将第一预制构件板(1)放置在符合一个预定的路线以及一个已安置第二预制构件板(2)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5)有一个第一测量直尺和一个第二测量直尺(12)以及一个测量型面(14),而这个测量型面(14)又与测量直尺(11、12)中的一个测量直尺相连接。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型面(14)是一个测量角。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测量型面(14)上安装测量表(15),最好安装数字测量表(15)。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型面(14)安置在装于第二预制构件板(2)上的第二测量直尺(12)上。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表(15)安置在第二测量直尺(12)的末端范围内及安置在第一测量直尺(11)的前端和/或测量型面(14)的末端,以及安置在第一测量直尺(11)的大约中间位置。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两个测量表(15)互成90地进行安置。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直尺(11、12)分别装有至少两个固定装置(13)。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3)与轨道固定装置和/或预制构件板(1、2)的所涉平面,如钢轨支架平面(4)共同起作用。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3)通过弹簧(23)对轨道固定装置或者预制构件板(1)的所涉平面进行弹性连接。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固定装置(13)相互之间有一段距离,该距离约与钢轨支架平面(4)的外部距离相符,如约为85cm。
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固定装置(13)安置在第一测量直尺(11)上,使得第一测量直尺突出高于预制构件板接口(3)约3~5cm,同时固定装置(13)安置在第二测量直尺(12)上,使得第二测量直尺在预制构件板接口(3)前终止。
全文摘要
一种安置混凝土预制构件板(1)位置的方法,尤其用于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的固定车行道,其中将第一预制构件板(1)放置在符合一个预定的路线以及一个已安置第二预制构件板(2)的位置。本发明方法的特征在于,与第二预制构件板(2)相邻的第一预制构件板(1)的一端,通过第二预制构件板(2)的轴位移和/或角位移来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安置。由此提供一种用于安置预制构件板的测量装置。
文档编号G01B5/25GK1771370SQ200480009357
公开日2006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日
发明者彼得·埃布林格, 安德烈斯·察赫勒纳 申请人:马克斯·博格建筑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