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22284阅读:8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涉及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对汽车机械零件的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所涉及的汽车零件来说,目前检验其直径尺寸的方法是采用通用量具,即在指定的多个测量位置,并变换测量角度,测量这一尺寸的具体数值,对照尺寸公差标准进行合格与否的判断。目前的的这种测量方法,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是操作复杂,测量人员需要对照检验指导书进行多点检验,耗用时间长(约1分钟/件);该尺寸需要在在指定的零件指定测量位置进行测量,操作难度较大,测量人员需要经过培训和练习方可掌握;测量过程中通用量具会对零件表面擦、划,严重的情况下会破坏零件表面的电镀层;对于大批量的产品逐件检验,现有的方法更加不能适应生产需求。具体归纳起来就是操作复杂而繁琐、 耗用时间长而费工费力、操作难度较大、人员需要培训和练习、量具会擦/划零件表面且严重时破坏表面电镀层、不能适应大批量生产的需要……等。基于发明人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工作经验及对事业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在认真而充分调查、了解、分析、总结上述已有公知技术基础上,特采取“充填缝隙”关键技术,提供了 “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新产品, 以及应用该装置对所述的汽车机械零件进行测量、并判定其是否合格的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采取“充填缝隙”关键技术,提供“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新产品;由螺栓、左侧板、中间板、右侧板构成;左侧板、中间板、右侧板以依次叠放且由螺栓紧固的方式相连接。左侧板、中间板、右侧板均为以横向或竖向设置有两个螺栓孔。左、右侧板二者均为内侧两端设置有凹缺的镜像结构。中间板的厚度与被测零件的直径相适应。本实用新型对所述零件长度的测量区域为41. 2毫米。通过本实用新型达到的目的是①、采取“充填缝隙”关键技术,提供“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新产品;②、应用本实用新型对汽车机械零件进行测量、并判定其是否合格; ③、使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操作快捷方便、效果稳定可靠,便于制作而成本低;④、应用本实用新型对所述汽车零件的测量,操作简单快捷、省工省力效率高、人员无需培训和练习、不会产生对零件的擦/划、更不会发生零件表面电镀层被破坏的现象; ⑤、能够适应大批量生产的需要;⑥、解决已有公知技术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方便使用而有利于广泛推广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由螺栓、左侧板、中间板、右侧板构成;所述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所述左侧板、中间板、右侧板以依次叠放且由螺栓紧固的方式相连接。所述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所述螺栓为紧固螺栓,所述左侧板、中间板、右侧板均为设置有螺栓孔的板状结构。所述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所述左侧板、中间板、右侧板均为选择以横向设置有两个螺栓孔的板状结构、以竖向设置有两个螺栓孔的板状结构中的一种结构。所述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所述左侧板、右侧板二者均为内侧两端设置有凹缺的镜像结构。所述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所述中间板的厚度与被测零件的直径相适应。所述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所述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对所述零件长度的测量区域为41. 2毫米。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本实用新型采取“充填缝隙”关键技术;由于本实用新型由螺栓、左侧板、中间板、右侧板构成;左侧板、中间板、右侧板以依次叠放且由螺栓紧固。左侧板、中间板、右侧板均为以横向或竖向设置有两个螺栓孔。左、右侧板二者均为内侧两端设置有凹缺的镜像结构。中间板的厚度与被测零件的直径相适应。 本实用新型对所述零件长度的测量区域为41. 2毫米。使得本实用新型与已有公知技术相比,获得的有益效果是①、提供了“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作为对固有汽车零件进行专用测量新装置的有益效果;并获得了应用本实用新型对汽车机械零件进行测量、以判定其是否合格的有益效果;②、获得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操作快捷方便、效果稳定可靠,便于制作而成本低的有益效果;③、获得了应用本实用新型对所述汽车零件实施测量的操作简单快捷、省工省力效率高、人员无需培训和练习、杜绝了在测量过程中对零件的擦/划、更不会发生零件表面电镀层被破坏的现象、保证零件表面光洁度、保证零件产品质量等有益效果;④、获得了能够适应大批量生产需要的有益效果;⑤、解决了已有公知技术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方便使用而有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的左视示意图。即对零件进行测量时所使用那一面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被测量零件的主视示意图。以该图作为参考,以便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1、2、3所示一种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由螺栓1、左侧板2、中间板3、右侧板4构成;所述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所述左侧板2、中间板3、右侧板4以依次叠放且由螺栓1紧固的方式相连接。[0026]所述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所述螺栓1为紧固螺栓,所述左侧板2、中间板3、右侧板4均为设置有螺栓孔的板状结构。所述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所述左侧板2、中间板3、右侧板4均为选择以横向设置有两个螺栓孔的板状结构、以竖向设置有两个螺栓孔的板状结构中的一种结构。所述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所述左侧板2、右侧板4 二者均为内侧两端设置有凹缺的镜像结构。所述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所述中间板3的厚度与被测零件的直径相适应。所述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所述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对所述零件长度的测量区域为41. 2毫米。 在上述的实施过程中对所述左侧板2、中间板3、右侧板4均分别以横向设置有两个螺栓孔的板状结构、以竖向设置有两个螺栓孔的板状结构进行了实施;均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上述的实施过程是采取了 “充填缝隙”关键技术而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专用的测量装置,针对特定的零件进行直径测量。本装置上下两面的缝隙是零件直径的上下公差值;本装置的长度等于零件测量部位的长魔四个缺口对应着零件的直径指定测量区域测量时,将零件放入本装置内部缝隙(上公差一端),两端对齐卡紧,若零件可以放入且能轻松转动,说明零件直径(指定测量长度内)小于尺寸的上公差。若不能放入,说明零件直径(指定测量长度内)大于尺寸的上公差,零件尺寸不合格。再将零件试图放入本装置另一端缝隙(下公差一端),若零件不可放入,说明零件直径(指定测量长度内)大于尺寸的下公差。若能放入,说明零件直径(指定测量长度内) 小于尺寸的下公差,零件尺寸不合格。综合判断,如果零件可放入一端缝隙(上公差端)且不能放入另一端缝隙(下公差端),即零件直径合格。其余情况均可判断直径不合格。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突出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零件测量判定,与原有的方式比较,突出的特点是操作简单、快速、工作效率高。(2)、由于本实用新型根据零件的测量区域设计了总长度和对应的4的缺口,使得测量区域的确定变得十分简单,只需将零件放入卡紧,则4个缺口之间的位置即对应着测量区域,无需进行其他的额外测量和操作,也不需要其他的辅助手段;使得测量过程极为简单、省力、快速、准确。(3)、本实用新型采用缝隙进行零件直径的测量,可以方便地将全部测量区域内的各点零件直径一次性检测完毕,大大提高了测量的效率。而且不需要使用尖利的棱边与零件接触,从根本上避免了将零件表面划伤的问题。0)、本实用新型采用宽窄两条缝隙分别对应零件直径的上下公差,这样,对于零件直径合格与否的检测变得十分简单,只需将零件放入本实用新型之中即可知道结果,无需读出精确的数值。操作简便,对操作人员的要求降低,工作效率高。(5)、本实用新型尤其适应了大规模批量生产中要求必须对每个零件均进行检测的需要,有效的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产品再现性的准确无误、保证了产品高质量的一致性。(6)、本实用新型彻底改变了已有公知技术的落后状况。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顺畅实施,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1.一种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螺栓(1)、左侧板O)、中间板C3)、右侧板⑷构成;所述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所述左侧板O)、中间板(3)、右侧板(4)以依次叠放且由螺栓(1)紧固的方式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1)为紧固螺栓,所述左侧板O)、中间板(3)、右侧板(4)均为设置有螺栓孔的板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O)、中间板(3)、右侧板(4)均为选择以横向设置有两个螺栓孔的板状结构、以竖向设置有两个螺栓孔的板状结构中的一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 、右侧板(4)二者均为内侧两端设置有凹缺的镜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3)的厚度与被测零件的直径相适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对所述零件长度的测量区域为41. 2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零件尺寸快速测量装置涉及检测技术领域。采取“充填缝隙”关键技术,由螺栓、左侧板、中间板、右侧板构成;所述左侧板、中间板、右侧板以依次叠放且由螺栓紧固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左侧板、右侧板二者均为内侧两端设置有凹缺的镜像结构。用于对零件尺寸的快速测量。专用测量新装置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证产品质量、效果稳定可靠、便于制作成本低、适应大批量生产、省工省力效率高、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G01B5/08GK202171433SQ20112031006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4日
发明者丁玉龙, 冀晋辉, 李传钊, 李文奇, 王亚松, 王建峰, 董永胜, 袁树明, 陈攀, 魏双来 申请人:北京新光凯乐汽车冷成型件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