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管束壳程侧间隙防渗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60417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换热器管束壳程侧间隙防渗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换热器管束壳程侧间隙防渗试验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煤化工、石油化工行业中换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煤制氢过热器、换热器管束壳程侧防间隙腐蚀能力的一种渗透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所谓间隙腐蚀(也叫缝隙腐蚀)通俗地说就是那些流体不流动的死角容易腐蚀。间隙腐蚀是局部腐蚀的一种形式,它可能发生于溶液停滞的缝隙之中或屏蔽的表面内。间隙腐蚀形成的条件包括:一是几何要素,即缝宽为0.025mm 0.1mm,这种宽度足以允许溶液进入缝隙内,但缝隙宽度又足够窄小以保证缝隙内溶液处于滞留状态并使缝隙内外溶液之间的物质迁移发生困难;二是缝隙内外溶液具有电位差,缝内金属与缝外金属构成短路原电池,在缝内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0003]从间隙腐蚀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对于壳程介质间隙腐蚀倾向严重且介质泄漏会造成严重后果的管壳式换热器,采用管板壳程侧焊缝连接结构是防止间隙腐蚀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管端和管孔加工较为复杂,且换热管与管孔组装要求相当高,焊接困难,结构上的可焊性差的原因,使得在很多的情况下还是选择胀接方式来保证。为了验证换热器管束壳程侧管板管孔与换热管的间隙是否能满足防止间隙腐蚀的要求,以及在管束工作状况时对管孔与换热管的间隙的影响情况,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换热器管束壳程侧间隙防渗试验装置。发明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换热器管束壳程侧间隙防渗试验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以及易实现的特点。[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0006]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管束壳程侧间隙防渗试验装置,包括有管板和换热管,所述管板设置有管孔,所述换热管插入所述管孔、并通过胀接和焊接并用的连接方式与所述管板连接,其中,所述管板的壳程侧设置有具有空腔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管板的壳程侧焊接,所述壳体的另一端焊接于封板;所述空腔通过所述管板和所述封板形成密闭空间;所述换热管伸入所述密封空间的一端管口设置有封闭堵头;所述壳体开设有试压接入口、染色渗透剂入口和排气口 ;所述试压接入口连接有试压装置,所述试压装置包括有试压机、压力表、侧温仪和第一控制阀。[0007]其中,所述试压接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部,所述染色渗透剂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部。[0008]其中,所述试压接入口和所述染色渗透剂入口设置于同一竖直线上。[0009]其中,所述排气口设置于所述封板的中部。[0010]其中,所述排气口连接有第二控制阀。[0011]其中,所述染色渗透剂入口设置有可拆卸的堵头。[0012]其中,所述压力表和所述侧温仪设置于与所述试压接入口连接的管路上,且所述压力表和所述测温仪处于同一平面设置。[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00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管束壳程侧间隙防渗试验装置,能够直观的检测试验管束连接结构的壳程侧管孔与换热管之间的间隙的防渗透能力,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直观有效、易于实施的特点。通过该试验装置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便于工程上的实际应用与推广。


[0015]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管束壳程侧间隙防渗试验装置的试验管束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管束壳程侧间隙防渗试验装置的试验试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0018]在图1和图2中包括有:[0019]I—管板、2—换热管、3—壳体、4—试压接入口、5——封板、6——封闭堵头、7——染色渗透剂入口、8——排气口、9——第一控制阀、10——试压机、11——可拆卸的堵头、12—第二控制阀、13—压力表、14—测温仪。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00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管束壳程侧间隙防渗试验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有管板I和换热管2,所述管板I设置有管孔,所述换热管2插入所述管孔、并通过胀接和焊接并用的连接方式与所述管板I连接。管束是列管式换热器的核心构件,管束通常由换热管2、支持板(或者折流板)和管板I组成,成排的换热管2通过支持板(或者折流板)支承,其两端穿进管板I的管孔中,并与管板I相连接,从而保证接头的密封性和强度。通过管束与管箱的隔板的组合,可以将换热管2分成几个流程,以便介质在换热管2内来回流动,从而能够延长换热流程,增加换热时间,充分地与管外的壳程介质换热。上述管板I与管壳和管箱等通过焊接或者法兰螺栓加垫片的强制密封固定装配即得一台列管式换热器。[0022]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在于,所述管板I的壳程侧设置有具有空腔的壳体3,所述壳体3的一端与所述管板I的壳程侧焊接,所述壳体3的另一端焊接于封板5 ;所述空腔通过所述管板I和所述封板5形成密闭空间;所述换热管2伸入所述密封空间的一端管口设置有封闭堵头6 ;所述壳体3开设有试压接入口 4、染色渗透剂入口 7和排气口 8 ;所述试压接入口 4连接有试压装置,所述试压装置包括有试压机10、压力表13、侧温仪和第一控制阀9。其中,试压接入口 4连接有T形管路,T形管路的一端与第一控制阀9的一端连接,第一控制阀9的另一端与试压机10连接,压力表13、侧温仪设置于T形管路的水平部。其中,试验用的换热管2的根数按需要选定,本实施例中可以选用两根。[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换热器管束壳程侧间隙防渗试验装置,能够直观的检测试验管束连接结构的壳程侧管孔与换热管2之间的间隙的防渗透能力,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直观有效、易于实施的特点。[0024]上述管板I的壳程侧有堆焊的不锈钢层或者如果管板I为整体不锈钢时,则不需设置堆焊层。[0025]具体的,所述试压接入口 4设置于所述壳体3的上部,所述染色渗透剂入口 7设置于所述壳体3的下部。优选的,该试压接入口 4开设于壳体3上部的中部,该染色渗透剂入口 7开设于壳体3下部的中部。[0026]具体的,所述试压接入口 4和所述染色渗透剂入口 7设置于同一竖直线上。加工方便。[0027]具体的,所述排气口 8设置于所述封板5的中部。排气速率高。[0028]具体的,所述排气口 8连接有第二控制阀12。第二控制阀12用于控制排气口 8的打开与关闭。[0029]具体的,所述染色渗透剂入口 7设置有可拆卸的堵头11。当需要加入染色渗透剂时,打开该堵头,当充满染色渗透剂时,封闭该可拆卸的堵头11。[0030]具体的,所述压力表13和所述侧温仪设置于与所述试压接入口 4连接的管路上,且所述压力表13和所述测温仪14处于同一平面设置。[0031]上述一种换热器管束壳程侧间隙防渗试验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0032]步骤一,常温工况下试压:先进行常规水压试验合格,然后倒空试验管束的壳程密闭空间的水,充满染色渗透剂,再连接试压装置,加压到试验压力,保压一定时间后卸压。[0033]步骤二,模拟工况下试压:先进行常温常规水压试验合格,然后倒空试验管束的壳程密闭空间的水,对试验管束进行模拟工况热处理后,在向试验管束壳程的密封空间充满染色渗透剂,再连接试压装置,加压到试验压力,保压一定时间后卸压。[0034]步骤三,把经过步骤一和步骤二试压后的试验管束剖开,剖开位置选在通过管孔中心线的合适剖面上。[0035]步骤四,剖开后用低倍放大镜观察换热管2与管板I的管孔的贴合情况,然后再把管程侧的换热管2撬起与管孔分开,观察染色渗透剂渗入间隙的有无、深浅,判断防渗效果,考察管板I与换热管2连接方式的防间隙腐蚀能力。[0036]具体的,染色渗透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甲紫溶液、龙胆紫溶液中的任一种。[0037]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换热器管束壳程侧间隙防渗试验方法,通过按照选定的管板I与换热管2连接方式制造模拟管束,模拟工况进行试压试验,检验管板I与换热管2壳程侧在常温和工作状况下的防间隙腐蚀能力,得到合理的连接结构,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该间隙防渗试验方法操作简便,便于工程上的实际应用与推广。[0038]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换热器管束壳程侧间隙防渗试验装置,包括有管板和换热管,所述管板设置有管孔,所述换热管插入所述管孔、并通过胀接和焊接并用的连接方式与所述管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的壳程侧设置有具有空腔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管板的壳程侧焊接,所述壳体的另一端焊接于封板;所述空腔通过所述管板和所述封板形成密闭空间;所述换热管伸入所述密封空间的一端管口设置有封闭堵头;所述壳体开设有试压接入口、染色渗透剂入口和排气口 ;所述试压接入口连接有试压装置,所述试压装置包括有试压机、压力表、侧温仪和第一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管束壳程侧间隙防渗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压接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部,所述染色渗透剂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管束壳程侧间隙防渗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压接入口和所述染色渗透剂入口设置于同一竖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管束壳程侧间隙防渗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设置于所述封板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管束壳程侧间隙防渗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连接有第二控制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管束壳程侧间隙防渗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渗透剂入口设置有可拆卸的堵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管束壳程侧间隙防渗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表和所述侧温仪设置于与所述试压接入口连接的管路上,且所述压力表和所述测温仪处于同一平面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换热器管束壳程侧间隙防渗试验装置,包括有管板和换热管,管板设置有管孔,换热管插入所述管孔、并通过胀接和焊接并用的连接方式与管板连接,其中,管板的壳程侧设置有具有空腔的壳体,壳体的一端与管板的壳程侧焊接,壳体的另一端焊接于封板;空腔通过管板和封板形成密闭空间;换热管伸入密封空间的一端管口设置有封闭堵头;壳体开设有试压接入口、染色渗透剂入口和排气口;试压接入口连接有试压装置,试压装置包括有试压机、压力表、侧温仪和第一控制阀。该试验装置能够直观的检测试验管束连接结构的壳程侧管孔与换热管之间的间隙的防渗透能力,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直观有效、易于实施的特点。
文档编号G01N17/00GK202974820SQ20122073257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
发明者蔡金才, 陈东标, 陈孙艺, 黄嗣罗, 林进华, 张浩帆 申请人:茂名重力石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