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检测面料识别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4799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检测面料识别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识别,属于纺织面料识别领域。一种快速检测面料识别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支架,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显微镜,所述显微镜包括上方的目镜和下方的物镜,在所述物镜上方设置有检测台,在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光电转换装置和连接的显示屏,将物镜采集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显示在显示屏上,所述目镜和物镜的综合放大倍数设置为200-600倍之间无极调节。本实用新型采用显微和光电转换的方法,直接将面料的一部分放置在检测台上进行显微,然后将显微后的图像展示出来,从面料纤维的纵向特征或横向截面特征即能进行初步判断,比手摸目测的方法要精确,而且速度也非常快,从而快速且精确地检测面料。
【专利说明】一种快速检测面料识别仪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识别,尤其涉及一种快速检测面料识别仪。
【背景技术】
[0002]在服装面料领域,各国对服装面料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特别是要求棉、麻、丝等天热纤维含量高的服装面料,要求明确成份、含量、密度、支数、自然克重等参数。面前常规的检测方法包括形态特征的鉴别和理化性质的鉴别。鉴别步骤,一般先确定大类,然后分出品种,而后再作进一步的验证。鉴别的方法有手感目测法,燃烧法,溶解法,药品着色法。
[0003]在实际鉴别织物纤维时,常常需要使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和研究以后得出结果。一般按如下过程进行:感官检测(手感目测)-密度称重-熔点鉴别-燃烧-溶解-显微。但上述常规检测首先,在测试时,先要将面料拆散成纤维,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耗时多,测一个样品需几个小时甚至几天;而且测试过程对环境有污染;且不能实现快速及在线检测。
[0004]尤其是在面料快速检测方面,目前没有十分有效的检测方法和检测工具,而在面料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有时需要快速确认面料的一些成份,而目前对面料的快速判断依然主要是依靠判断者个人的经验积累,已经完全无法跟上现在时代的发展。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检测面料识别仪,解决现在面料检测不能实现快速检测的缺陷。
[0006]技术方案
[0007]—种快速检测面料识别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支架,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显微镜,所述显微镜包括上方的目镜和下方的物镜,在所述物镜上方设置有检测台,在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光电转换装置和连接的显示屏,将物镜采集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显示在显示屏上,所述目镜和物镜的综合放大倍数设置为200-600倍之间无极调节。
[0008]所述显微镜设置有两组,其中电子目镜和变焦物镜组成电子显微镜组,光学目镜和光学物镜组成光学显微镜组,两组显微镜均固定在支架上。
[0009]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水平的镜架台,镜架台中央为镜架转盘,在所述镜架转盘上设置有两组显微镜组,电子目镜和变焦物镜及中间的镜架组合成电子显微镜组,光学目镜和光学物镜及中间的镜架组合成光学显微镜组,所述镜架转盘的中心转轴对应于支架下方设置的检测台的中心。
[0010]所述光学目镜和光学物镜分别放置在镜架的上镜槽和下镜槽内,所述上镜槽或下镜槽的入口面的一边设置有挡条,上镜槽或下镜槽的内侧壁上远离挡条的一边安装有向对面弹出的固定弹片,用来固定筒状的光学目镜或光学物镜。
[0011]所述光学物镜和光学目镜在更换配合中达到放大倍数在200-600倍之间。
[0012]所述变焦物镜的放大倍数在200-600倍之间无极调节。[0013]所述光电转换装置还包括连接外置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接口。
[0014]有益效果
[0015]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检测面料识别仪采用显微和光电转换的方法,直接将面料的一部分放置在检测台上进行显微,然后将显微后的图像展示出来,从面料纤维的纵向特征或横向截面特征即能进行初步判断,比手摸目测的方法要精确多,而且采用电子显微镜,速度也非常快,设置的放大倍数能适应大部分常用面料的要求,从而快速且精确地检测面料;还提供光学显微镜部分,可以和电子显微镜组进行比对,或者进一步确认或辨别,给检测者多种选择,也能够提高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镜槽内剖视示意图。
[0019]其中:1_底座,2-支架,3-镜架台,4-镜架转盘,5-检测台,6-电子目镜,7_变焦物镜,8-光学目镜,9-光学物镜,10-光电转换装置,11-显示屏,12-光源,13-镜槽,14-调节旋钮,15-挡条,16-固定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1]为了能够快速且精确地对服装面料进行检测,本实用新型根据面料的特性提出一种快速检测面料识别仪,包括底座和支架,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显微镜,所述显微镜包括上方的目镜和下方的物镜,在所述物镜上方设置有检测台,在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光电转换装置和连接的显示屏,将物镜采集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显示在显示屏上,所述目镜和物镜的综合放大倍数设置为200-600倍之间无极调节。
[0022]不同的服装面料之间除了纤维粗细不同之外,纤维的特征也是有差异的,如棉纤维是扁平带状的,而且有天然转曲,横截面是腰圆形,而麻纤维有横节,有竖纹,羊毛纤维表面是有鳞片的,桑蚕丝纤维是光滑平直的,但纵向有条纹,横截面是不规则的三角形;一些化学纤维,如腈纶,氨纶等的表面条纹是不同的,而粘纤的纵向有沟槽。
[0023]而不同的纤维需要放大到不同的倍数才能看到清楚的特征,为了清楚地分辨纤维的种类,可以在不同的放大倍数之间无极调节也很重要。
[0024]所述显微镜设置有两组,其中电子目镜和变焦物镜组成电子显微镜组,光学目镜和光学物镜组成光学显微镜组,两组显微镜可以固定在支架上,由检测者自由选择采用哪一种显微镜组进行检测。
[0025]也可以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水平的镜架台,在镜架台中央设置镜架转盘,在所述镜架转盘上设置两组显微镜组,电子目镜和变焦物镜加上中间的镜架组合成电子显微镜组,光学目镜和光学物镜加上中间的镜架组合成光学显微镜组,所述镜架转盘的中心转轴对应于支架下方设置的检测台的中心。如附图1中示意,检测者则可以选择电子显微镜组或者光学显微镜组对面料进行识别,或者是先后采用两种显微镜组对同一块面料均进行检测后互相进行印证。[0026]底座上还设置有可开关的光源,用于光学显微镜组的调校,设置在支架上的检测台也可以通过调节旋钮进行高低调节,便于光学显微镜组的焦距调节。
[0027]采用电子目镜和变焦物镜相当方便和轻便,既能让变焦物镜的放大倍数在200-600倍之间无极调节,还具有轻便,易携带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将图像的电子信号输出到显示屏上,光电转换装置还可以增加与智能手机或电脑或平板电脑等的接口,从而在移动设备上观看或保存。但是传统的光学目镜和光学物镜更便于使用者查看和辨别,尤其对于有经验的检测者,对面料的手感初步检测和使用习惯,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光学显微镜组,因此在采用电子目镜和变焦物镜进行查看的同时,增加光学目镜和光学物镜可以进行进一步确认或辨别。
[0028]所述光学目镜和光学物镜分别放置在镜架的上镜槽和下镜槽内,所述上镜槽或下镜槽的入口面的一边设置有挡条,上镜槽或下镜槽的内侧壁上远离挡条的一边安装有向对面弹出的固定弹片,用来固定筒状的光学目镜或光学物镜。如此可以很方便地更换光学目镜和光学物镜,调节放大倍数。
[0029]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检测面料识别仪采用显微和光电转换的方法,直接将面料的一部分放置在检测台上进行显微,然后将显微后的图像展示出来,从面料纤维的纵向特征或横向截面特征即能进行初步判断,比手摸目测的方法要精确多,而且采用电子显微镜,速度也非常快,设置的放大倍数能适应大部分常用面料的要求,从而快速且精确地检测面料,还提供光学显微镜部分可以和电子显微镜组进行比对,以进一步确认或辨别,给有经验的检测者多种选择。
【权利要求】
1.一种快速检测面料识别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支架,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显微镜,所述显微镜包括上方的目镜和下方的物镜及中间连接目镜和物镜的镜架,在所述物镜下方设置有检测台,在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光电转换装置和连接的显示屏,所述光电转换装置将物镜采集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显示在显示屏上,所述目镜和物镜的综合放大倍数设置为200-600倍之间无极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检测面料识别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微镜设置有两组,其中电子目镜和变焦物镜组成电子显微镜组,光学目镜和光学物镜组成光学显微镜组,两组显微镜均固定在支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检测面料识别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水平的镜架台,镜架台中央为镜架转盘,在所述镜架转盘上设置有两组显微镜组,电子目镜和变焦物镜及中间的镜架组合成电子显微镜组,光学目镜和光学物镜及中间的镜架组合成光学显微镜组,所述镜架转盘的中心转轴对应于支架下方设置的检测台的中心。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快速检测面料识别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目镜和光学物镜分别放置在镜架的上镜槽和下镜槽内,所述上镜槽或下镜槽的入口面的一边设置有挡条,上镜槽或下镜槽的内侧壁上远离挡条的一边安装有向对面弹出的固定弹片,用来固定筒状的光学目镜或光学物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检测面料识别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物镜和光学目镜在更换配合中达到放大倍数在200-600倍之间。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快速检测面料识别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物镜的放大倍数在200-600倍之间无极调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检测面料识别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装置还包括连接外置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接口。
【文档编号】G01N21/84GK203811547SQ201420088195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8日
【发明者】杨朋朋, 周详, 肖鸿泽, 罗建城 申请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