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维护的水下磁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7940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免维护的水下磁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下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水下资源的调查、海上石油探测、抢险救生、水下土木工程建设以及海洋军事等领域大量使用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水下仪器设备。因此,水下仪器设备的设计与研制是普遍而又重要的工作。水下仪器设备中,很多时候需要依靠感应磁信号来传递信息,如何能把感应到的电磁信号传递出去并长期在水下正常工作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现有的水密磁传感器主要是在传感器壳体内进行灌注,由于硅油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绝缘性而被广泛使用。但由于硅油的密度比水小,当传感器外部的壳体破损时,海水极易将硅油挤出从而进入壳体内部,海水的进入会对传感器和信号电缆产生腐蚀和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密性良好、防止海水腐蚀、免维护的水下磁传感器。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免维护的水下磁传感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磁传感器,所述壳体包括上端开口的圆柱形下壳体和扣合在所述下壳体上的顶盖,所述顶盖上开有供信号线缆穿过的走线孔,所述信号线缆一端与磁传感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水面以上与控制设备连接,所述下壳体内灌注有硅脂,所述硅脂没过磁传感器且与所述顶盖之间留有安全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下壳体内灌注硅脂,硅脂具有良好的防水密封性、防水、抗溶剂性和抗爬电性能,不腐蚀金属且较为粘稠。因为海水的密度约为1.028g/cm3,当下壳体破损时,由于海水密度小于硅脂的密度,海水会向上浮动,而不会将硅脂挤出腔体,进入下壳体的海水会向上浮动到安全腔的位置,就不会破坏磁传感器和信号线缆。顶盖和下壳体的扣合结构,可以使磁感器的安装、硅脂的灌注、线缆的连接以及检修等工作更加方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硅脂的密度为1.2g/cm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密度较大的硅脂可以避免海水进入壳体后将硅脂挤出。进一步,所述顶盖通过螺栓与下壳体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顶盖通过螺栓与下壳体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既可以放置海水进入壳体内,又可以方便的安装磁传感器、灌注硅脂以及连接线缆。进一步,所述安全腔的高度为10mm。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下壳体上部预留安全腔的高度不能过高,否则不能满足漫过磁传感器的要求,也不能过低,否则进入壳体的海水稍一多则不能会从上至下将硅脂挤出,有可能腐蚀传感器或线缆。进一步,所述走线孔处设有防止水进入壳体内的水密头。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水密头可以防止水从线缆与顶盖之间的缝隙进入壳体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壳体,11、下壳体,12、顶盖,2、信号线缆,3、走线孔,4、磁传感器,5、安全腔,6、螺栓,7、水密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免维护的水下磁传感器,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磁传感器4,所述壳体1包括上端开口的圆柱形下壳体11和扣合在所述下壳体11上的顶盖12,所述顶盖12上开有供信号线缆2穿过的走线孔3,所述信号线缆2一端与磁传感器4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水面以上与控制设备连接,所述下壳体11内灌注有硅脂,所述硅脂没过磁传感器4且与所述顶盖12之间留有安全腔5。所述硅脂的密度为1.2g/cm3。所述顶盖通过螺栓6与下壳体11连接。所述安全腔5的高度为10mm。所述走线孔3处设有防止水进入壳体1内的水密头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