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伤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861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探伤池。



背景技术:

工件在加工、生产完成后,需要通过质检来检验产品是否合格,质检过程中经常采用探伤检测的方式来检测,即在探伤池中放入工件以及探伤水,在水中用探伤头对工件进行检测,现有的检测过程中,工件检测完成后仍然放在探伤池中,容易使未检测工件与已检测工件弄混淆,而且取出工件时需要一个一个取出,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省时省力、将工件分类归纳的探伤池。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探伤池,包括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带有水槽的池体以及设置在水槽内的工件盒,所述工件盒内设有隔板,所述池体两侧分别设置工件盒升降机构,所述工件盒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池体上的支架、与支架转动连接的滑轮、设置在滑轮上的拉绳以及固定在池体上的动力装置,所述拉绳一端与工件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储料盒。

采用上述结构后,工件放在池体中进行探伤检测,检测完成后放入工件盒中,检测合格的工件与不合格工件通过隔板隔开,检测完成后通过动力装置将工件盒拉起,将检测合格的产品倒入储料盒中,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能够方便的将工件分类归纳,省时省力。

优选的,为了方便将工件盒内的工件倒出,所述池体设有出料开口。

优选的,为了方便将工件倒出,所述工件盒包括盒体以及与盒体转动连接的前板,所述前板两侧设有转动轴,所述前板通过转动轴与盒体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上设有锁紧螺母。

优选的,为了使工件盒中的水在工件盒升起后流出,所述工件盒底部设有漏水孔。

优选的,为了方便分批取出工件,所述工件盒内壁两侧设有卡槽,所述隔板两端插入卡槽中,这样在取出合格工件后,直接拿掉隔板,即可将不合格工件倒入用于放置不合格工件的容器中。

优选的,为了方便操控工件盒的升降,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所述拉绳与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工件盒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工作台,2为池体,3为工件盒,4为隔板,5为卡槽,6为支架,7为滑轮,8为拉绳,9为电机,10为储料盒,11为出料开口,31为盒体,32为前板,33为转动轴,34为锁紧螺母,35为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可知本发明探伤池包括工作台1、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带有水槽的池体2以及设置在水槽内的工件盒3,所述工件盒3内设有隔板4,所述工件盒3内壁两侧设有卡槽5,所述隔板4两端插入卡槽5中,所述池体2两侧分别设置工件盒升降机构,所述工件盒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池体2上的支架6、与支架6转动连接的滑轮7、设置在滑轮7上的拉绳8以及固定在池体2上的电机9,所述拉绳8一端与工件盒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机9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储料盒10,所述池体2设有出料开口11,所述工件盒3包括盒体31以及与盒体31转动连接的前板32,所述前板32两侧设有转动轴33,所述前板32通过转动轴33与盒体3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33上设有锁紧螺母34,所述工件盒3底部设有漏水孔35。

本发明工作时,工件放在池体中进行探伤检测,检测完成后放入工件盒中,检测合格的工件与不合格工件通过隔板隔开,检测完成后通过电机将工件盒拉起,旋松锁紧螺母,翻转前板使检测合格的工件从前板上通过滑入储料盒中,出料开口方便了前板的翻转,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能够方便的将工件分类归纳,省时省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探伤池,包括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带有水槽的池体以及设置在水槽内的工件盒,所述工件盒内设有隔板,所述池体两侧分别设置工件盒升降机构,所述工件盒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池体上的支架、与支架转动连接的滑轮、设置在滑轮上的拉绳以及固定在池体上的动力装置,所述拉绳一端与工件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储料盒,采用上述结构后,工件放在池体中进行探伤检测,检测完成后放入工件盒中,检测合格的工件与不合格工件通过隔板隔开,检测完成后通过动力装置将工件盒拉起,将检测合格的产品倒入储料盒中,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能够方便的将工件分类归纳,省时省力。

技术研发人员:柴洪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春海园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7.28
技术公布日:2018.02.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