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碰撞试验台用减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3438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碰撞试验台用减震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机构,具体涉及一种碰撞试验台用减震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碰撞试验台都没有使用减震系统,由于碰撞试验台在工作时会长时间的碰撞,由此产生的震动很强烈,如果将其直接放在地面上不加任何限制和保护的话,碰撞试验台会自己发生移位,而且会对地板造成破坏,所以,以前的碰撞试验台都会由用户自制专用地基,并在地基周围挖防震沟,专用地基用钢筋混凝土制成,预留好预埋孔,挖好防震沟,等混凝土凝固后将设备安放在地基上并将台体上的地角螺栓按放进预埋孔中,再向预埋孔中灌入混凝土,等混凝土凝固后,再向防震沟中填入锯末、沙土或炉灰等填充物,至此设备安放完成,安放好后设备无法在移动,耗时约两个月,费时费力,用户满意度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碰撞试验台用减震机构,该减震机构可免除地基和防震沟的设计,直接安放在普通水平地面即可,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移,也不会对地面产生破坏,设备还可随时移动位置,使得用户在使用中更加便捷且安全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碰撞试验台用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碰撞试验台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安装有多组空气弹簧组,每组所述空气弹簧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碰撞试验台左侧和右侧的空气弹簧,所述空气弹簧的顶部所述碰撞试验台固定连接,所述空气弹簧的气囊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上安装有进气嘴,所述碰撞试验台的左侧和右侧均通过第一阻尼器与底板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器倾斜设置,所述碰撞试验台的前侧和后侧均通过第二阻尼器与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液体阻尼器竖直设置。

上述的一种碰撞试验台用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通过L形固定板与所述碰撞试验台固定连接,所述L形固定板与底板和碰撞试验台均通过螺栓固定。

上述的一种碰撞试验台用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的顶部通过L形连接板与所述碰撞试验台固定连接,所述L形连接板与空气弹簧和碰撞试验台均通过螺栓固定。

上述的一种碰撞试验台用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连接板上设置有加筋板。

上述的一种碰撞试验台用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空气弹簧之间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与底板和空气弹簧均通过螺栓固定。

上述的一种碰撞试验台用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空气弹簧的气囊通过通气管相互连通。

上述的一种碰撞试验台用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嘴为单向进气嘴。

上述的一种碰撞试验台用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组的数量为两组。

上述的一种碰撞试验台用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均为液体阻尼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工作稳定可靠,可免除地基和防震沟的设置,直接将碰撞试验台安放在普通水平地面上,并且设备在使用中不会发生位移,也不会对地面产生破坏,设备还可随时移动位置,使得用户在使用中更加便捷且安全可靠。

2、本实用新型在碰撞试验台的左右两侧均对称设有空气弹簧,在碰撞试验过程中能够起到吸收垂直方向上的震动能,起减震的作用,同时,在碰撞试验台前后两侧与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阻尼器,可与空气弹簧协同作用,更好地吸收碰撞试验台在垂直方向上的震动能;而在碰撞试验台的左右两侧与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阻尼器,能够吸收碰撞试验台产生的横向震动能,防止移位产生。

3、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碰撞试验台与底板之间的无刚性连接可能导致在运输过程中碰撞试验台台体不稳的问题,因此将底板与碰撞试验台通过L形固定板固定连接,以便运输,但是在碰撞试验台运行时需要将其拆除。

4、本实用新型将所有空气弹簧连通,方便同时为所有的空气弹簧打气,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5、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减震效果好,可循环使用,拆装简便,可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L形连接板; 2—进气嘴; 3—三通接头;

4—空气弹簧; 5—垫板; 6—底板;

7-1—第一阻尼器; 7-2—第二阻尼器; 8—L形固定板;

9—通气管; 10—加筋板; 11—碰撞试验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放置碰撞试验台11的底板6,所述底板6上固定安装有多组空气弹簧组,每组所述空气弹簧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碰撞试验台11左侧和右侧的空气弹簧4,所述空气弹簧4通过L形连接板1与所述碰撞试验台11固定连接,所述空气弹簧4的气囊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上安装有进气嘴2,所述碰撞试验台11的左侧和右侧均通过第一阻尼器7-1与底板6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器7-1倾斜设置,碰撞试验台11的前侧和后侧均通过第二阻尼器7-2与底板6连接,所述第二液体阻尼器7-2竖直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6与碰撞试验台11之间通过L形固定板8固定,所述L形固定板8与底板6和碰撞试验台11均通过螺栓固定,由于所述底板6与碰撞试验台11之间连接方式均为弹性连接,没有刚性连接,在整个设备的运输过程中,碰撞试验台11不稳,可能会造成空气弹簧4的损害,设置L形固定板8有利于将底板6与碰撞试验台11固定在一起,方便运输,但是在碰撞试验台11运行时,需要将L形固定板8拆除。

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弹簧4通过L形连接板1与所述碰撞试验台11固定连接,所述L形连接板1与空气弹簧4和碰撞试验台11均通过螺栓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L形连接板1上设置有加筋板10,有利于空气弹簧4在碰撞试验台11运行过程中增加L形连接板1的强度,防止上下震动过程中L形连接板1损坏。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6与空气弹簧4之间设置有垫板5,所述垫板5与底板6和空气弹簧4均通过螺栓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有所述空气弹簧4的气囊通过通气管9相互连通,其中一个所述空气弹簧4上的进气孔与三通接头3的一个接口连通,所述三通接头3的另一个接口与进气嘴2连接,所述三通接头3的最后一个接口与通气管9连接,所述通气管9与剩余所述空气弹簧4上的进气嘴2连通。该种连通方式简化为空气弹簧4的充气过程,只需为其中一个空气弹簧4的气囊的打气就可将剩余的空气弹簧的气囊充满气,减少了充气时间,操作方式更加方便,能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管9通过L型接头和T型接头固定在碰撞试验台的周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嘴2为单向进气嘴,有利于快速向空气弹簧4中充气,也能防止空气弹簧4发生漏气的危害,为空气弹簧4起到密封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弹簧组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空气弹簧组包括四个空气弹簧4,四个所述空气弹簧4靠近所述碰撞试验台11的四个角部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尼器7-1和第二阻尼器7-2均为液体阻尼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尼器7-1与底板6之间的夹角为65°,所述第一阻尼器7-1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第一阻尼器7-1布设在碰撞试验台11的左侧,另外两个第一阻尼器7-1对称布设在碰撞试验台11的右侧,这种布设方法有利于吸收碰撞试验台11所产生的轻微横向震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尼器7-2的数量为六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二阻尼器7-2布设在碰撞试验台11的后侧,两外四个所述第二阻尼器7-2布设在碰撞试验台11的前侧,可吸收碰撞试验台11的垂直震动,同时衰减震动能。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碰撞试验台11顶部受到向下的作用力,因此碰撞试验台11所产生的震动主要为垂直方向的震动,位于碰撞试验台11左右两侧的空气弹簧4能吸收绝大部分的垂直方向上的震动能,布设在碰撞试验台11前侧和后侧的第二阻尼器7-2与空气弹簧4协同作用一起削弱垂直方向上的震动能,有效地减弱了碰撞试验台11的震动,而布设在碰撞试验台11左右两侧的第一阻尼器7-1可吸收碰撞试验台11所产生的轻微横向震动能,有效防止碰撞试验台11的横向移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