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两侧板上环状零件大直径内孔同轴度检测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8032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件两侧板上环状零件大直径内孔同轴度检测工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状零件的大直径内孔的检测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工件两侧板上环状零件大直径内孔同轴度检测工具。



背景技术:

参见图1,在一些特殊机械设备中有一种工件7,该工件7的两个侧板73上各连接有一个其底端至底板72的垂直距离相等且具有相同大直径内孔71的环状零件70。为了保证该工件7在特殊机械设备中的正常使用,必须保证两个环状零件70的大直径内孔71的同轴度,即必须将每个环状零件70的大直径内孔71的半径值加上其壁厚的尺寸再加上其底端至底板72的底面的高度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也就是必须使两个环状零件70的大直径内孔71的半径值加上其壁厚的尺寸再加上其底端至底板72的底面的高度值相等,即必须使两个环状零件70的大直径内孔71的同轴度公差范围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为此,需要在将两个环状零件70连接于工件7的两侧板73上后,对两个环状零件70的大直径内孔71的同轴度进行检测,以确定它们的同轴度是否在合理的范围。目前,对两个环状零件70的大直径内孔71的同轴度进行检测所采用的检测工具主要是直尺。检测时,分别采用直尺直接检测每个环状零件70的底端至底板72的底面的高度值,如果每个环状零件70底端至底板72的底面的高度值相等则表明两个环状零件70的大直径内孔71的同轴度公差范围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否则两个环状零件70的大直径内孔71的同轴度公差范围值就没有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存在的问题是;检测过程中是由检测人员通过目测直尺上的检测值来对两个环状零件70的大直径内孔71的同轴度公差范围值是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进行判断,受视力、检测水平及直尺精度等的影响,检测不够方便、效率较低,且常常使得检测不够准确、出现误差,导致工件7在使用中达不到要求,导致装配该工件7的特殊机械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于本申请提出之前申请了名称为《一种工件两侧板上环状零件大直径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参见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长轴1、测量杆2、支座3和检测平台4,所述支座3有两个,它们可调整轴向间距地竖立向上支撑于检测平台4上,所述长轴1两端可调整高低度地分别与两个支座3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测量杆2与长轴1垂直,其内端可绕长轴1转动且可沿长轴1轴向滑动地连接于长轴1上,其外端至长轴1的轴心线的长度与环状零件的大直径内孔的半径值相等且形状也为对应的外圆弧形,所述长轴1的轴心线至检测平台4的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与环状零件70的大直径内孔71的半径值加上环状零件70的壁厚值再加上环状零件70的底端至工件7的底板72的底面的高度之和相等。该装置能够按照如下步骤对工件两侧环状零件的大直径内孔同轴度进行检测;首先,将工件7的底板72放置于检测平台4上,并使工件7整体位于两个支座3之间;然后,使长轴1处于其两端伸出于两侧环状零件70的大直径内孔71的外端之外的状态;接着,沿长轴1转动地、轴向移动测量杆2,使测量杆2先后向任何一个环状零件70的大直径内孔71内移动;由于测量杆2的外端至长轴1的轴心线的长度与环状零件的大直径内孔71半径相等且长轴1的轴心线至检测平台4的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与环状零件的大直径内孔的半径值加上环状零件的壁厚值再加上环状零件的底端至工件底板的高度之和相等。因此,只要测量杆2在长轴1上能够转动地轴向移动地移动进入每个环状零件70的大直径内孔71之内,就可以确定工件7两侧环状零件70的大直径内孔71的同轴度处于合理的范围内。否则,只要测量杆2在长轴1上不能够转动地轴向移动地移动进入任何一个环状零件70的大直径内孔71之内,就可以确定工件7两侧环状零件70的大直径内孔71的同轴度处于不合理的范围内。因此,该装置检测比较方便、检测效率较高、检测比较准确、不会出现误差,能够保证工件7在使用中达要求,并使装配该工件7的特殊机械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然而,该装置由于测量杆2为整体结构,测量杆2的长度是固定不变的,即其外端至长轴1的轴心线的长度值是固定不变的。因而,只能对一种尺寸的工件两侧板上环状零件大直径内孔的同轴度进行检测,适应性较差。当需要对不同尺寸的工件两侧板上环状零件大直径内孔的同轴度进行检测时,就必须重新设计并更换测量杆2,测量杆2的设计、制造、更换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应性较好的工件两侧板上环状零件大直径内孔同轴度检测工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件两侧板上环状零件大直径内孔同轴度检测工具,包括长轴、测量杆、支座和检测平台,所述支座有两个,它们可调整轴向间距地竖立向上支撑于检测平台上,所述长轴的两端可调整高低度地分别与两个支座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测量杆与长轴垂直,其内端可绕长轴转动且可沿长轴轴向滑动地连接于长轴上,所述长轴的轴心线至检测平台的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与环状零件的大直径内孔的半径值加上环状零件的壁厚值再加上环状零件的底端至工件的底板的底面的高度之和相等,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杆为分体结构,包括内测量杆和可内外移动地活动连接于该内测量杆的外端的外测量杆,所述外测量杆的外端至长轴的轴心线的长度与环状零件大直径内孔的半径相适配且形状为对应的外圆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内测量杆的外端设有螺孔,所述外测量杆的内端设有向内延伸的螺柱,所述外测量杆通过螺孔和螺柱可内外移动地活动连接于该内测量杆的外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使长轴两端可调整高低度地分别装配于两个支座的顶部及长轴的两端的两个高度调整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高度调整机构中的每个高度调整机构包括设在每个支座的顶部的卡槽、从所述卡槽的底部由支座向下延伸的纵向螺孔、设在长轴一端的径向贯通长轴的径向螺孔,以及装配于所述纵向螺孔和径向螺孔之中的螺栓和连接于该螺栓的顶部的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测量杆的内测量杆的内端设有孔径微大于长轴的直径的连接孔,所述内测量杆的内端通过该连接孔可绕长轴转动且可沿长轴轴向滑动地连接于长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支座的底部均与检测平台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支座的底部均与检测平台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包含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测量杆为分体结构,包括内测量杆和可内外移动地活动连接于该内测量杆的外端的外测量杆,所述外测量杆的外端至长轴的轴心线的长度与环状零件大直径内孔的半径相适配且形状为对应的外圆弧形。因而,测量杆的长度是可以调整改变的,即测量杆外端至长轴的轴心线的长度值是可以调整改变的,能够通过将外测量杆向着内测量杆内外移动而改变外测量杆的外端至长轴的轴心线的长度,也就是调整改变测量杆的长度值,即调整改变测量杆外端至长轴的轴心线的长度值。于是,当需要对多种不同尺寸的工件两侧板上环状零件大直径内孔的同轴度进行检测时,只要将外测量杆向着内测量杆内外移动而改变外测量杆的外端至长轴的轴心线的长度,使该长度与工件两侧板上环状零件大直径内孔的半径相等,就能够采用本实用新型按照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相同步骤,即按照申请人于本申请提出之前申请的名称为《一种工件两侧板上环状零件大直径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所描述的相同步骤,对各种不同尺寸的工件两侧板上环状零件大直径内孔的同轴度进行检测,适应性较好。而且,对各种不同尺寸的工件两侧板上环状零件大直径内孔的同轴度进行检测时,不需要设计、制造、更换多种不同尺寸的测量杆,极大地降低了设计、制造和更换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检测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工件两侧板上环状零件大直径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测量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高度调整机构中螺栓及把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侧视图;

图9是长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3、图4、图5和图10,本实用新型工件两侧板上环状零件大直径内孔同轴度检测工具,包括长轴1、测量杆2、支座3和检测平台4,所述支座3有两个,它们可调整轴向间距地竖立向上支撑于检测平台4上,所述长轴1的两端可调整高低度地分别与两个支座3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测量杆2与长轴1垂直,其内端可绕长轴1转动且可沿长轴1轴向滑动地连接于长轴1上,所述长轴1的轴心线至检测平台4的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与环状零件70的大直径内孔71的半径值加上环状零件70的壁厚值再加上环状零件70的底端至工件7的底板72的底面的高度之和相等。由图3至图5可见,所述测量杆2为分体结构,包括内测量杆21和可内外移动地活动连接于该内测量杆21的外端的外测量杆22,所述外测量杆22的外端至长轴1的轴心线的长度与环状零件大直径内孔的半径相适配且形状为对应的外圆弧形。这样一来,测量杆2的长度是可以调整改变的,即测量杆2外端至长轴1的轴心线的长度值是可以调整改变的,能够通过将外测量杆22向着内测量杆21内外移动而改变外测量杆22的外端至长轴1的轴心线的长度,也就是调整改变测量杆2的长度值,即调整改变测量杆2外端至长轴1的轴心线的长度值。于是,当需要对多种不同尺寸的工件两侧板上环状零件大直径内孔的同轴度进行检测时,只要将外测量杆22向着内测量杆21内外移动而改变外测量杆22的外端至长轴1的轴心线的长度,使该长度与工件两侧板上环状零件大直径内孔的半径相等,就能够采用本实用新型按照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相同步骤,即按照申请人于本申请提出之前申请的名称为《一种工件两侧板上环状零件大直径内孔同轴度检测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所描述的相同步骤,对各种不同尺寸的工件两侧板上环状零件大直径内孔的同轴度进行检测,适应性较好。而且,对各种不同尺寸的工件两侧板上环状零件大直径内孔的同轴度进行检测时,不需要设计、制造、更换多种不同尺寸的测量杆2,极大地降低了设计、制造和更换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见图3至图5,所述内测量杆21的外端设有螺孔210,所述外测量杆22的内端设有向内延伸的螺柱220,所述外测量杆22通过螺孔210和螺柱220可内外移动地活动连接于该内测量杆21的外端。这使得外测量杆22与内测量杆21可内外移动地活动连接的结构比较简单,并使得外测量杆22的外端至长轴1的轴心线的长度能够比较方便地调整得与被环状零件大直径内孔的半径相等。

参见图3、图4、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使长轴1两端可调整高低度地分别装配于两个支座3的顶部及长轴1的两端的两个高度调整机构50,51,10,30,31。这使得长轴1的轴心线至检测平台4的上表面的垂直距离能够根据环状零件70的大直径内孔71的半径值、环状零件70的壁厚值、环状零件70的底端至工件7的底板72的底面的高度之和的不同而进行适应性调整,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

由图3、图4、图6、图7、图8、图9和图10可见,所述两个高度调整机构50,51,10,30,31中的每个高度调整机构50,51,10,30,31包括设在每个支座3的顶部的卡槽30、从所述卡槽30的底部由支座3向下延伸的纵向螺孔31、设在长轴1一端的径向贯通长轴1的径向螺孔10,以及装配于所述纵向螺孔31和径向螺孔10之中的螺栓51和连接于该螺栓51的顶部的把手50。这使得高度调整机构50,51,10,30,31的结构比较简单、设计和制造比较容易。

由图3至图5可见,所述测量杆2的内测量杆21的内端设有孔径微大于长轴1的直径的连接孔20,所述内测量杆21的内端通过该连接孔20可绕长轴1转动且可沿长轴1轴向滑动地连接于长轴1上。这使得测量杆2能够比较容易地绕长轴1转动且可沿长轴1轴向滑动地连接于长轴1上。

由图3至图5可见,所述两个支座3的底部均与检测平台4可拆卸地连接。这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拆卸、搬运比较方便容易。

由图3至图5可见,所述两个支座3的底部均与检测平台4螺纹连接。这使得本实用新型可拆卸地连接的结构比较简单。

上面所描述的优选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各样的修改、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