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种漆包线裸露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9551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特种漆包线裸露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特种漆包线裸露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漆包线是绕组线的一个主要品种,由导体和绝缘层两部组成,裸线经退火软化后,再经过多次涂漆,烘焙而成。但要生产出既符合标准要求,又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并不容易,它受原材料质量,工艺参数,生产设备,环境等因素影响,因此,各种漆包线的质量特性各不相同,但都具备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四大性能。对于一些特种漆包线则需要满足防水耐高温等要求。对于特种漆包线的裸露检测非常重要,因此需要一种特种漆包线裸露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能检测特种漆包线裸露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特种漆包线裸露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特种漆包线裸露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的一端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有第一线筒,漆包线缠绕在第一线筒上,所述底座上的另一端设有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有第二线筒,所述第三支架上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三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三支架之间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有滑轮,漆包线的经过滑轮的表面缠绕到第二线筒上,所述底座上设有报警灯和开关,所述底座侧面设有电源线,所述第二支架和报警灯设在电源线的火线上所述第三支架与电源线的零线电连接漆包线的线头与第二线筒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开关与电源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轮的面上设有U形的凹槽,漆包线卡在凹槽里。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电机开关与电源线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架、滑轮、第二线筒、第三支架、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轴承均为导电性好的黄铜制件。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特种漆包线裸露检测装置,有益效果在于:装置开启后,可以自动对漆包线裸露状况进行检测,发现异常后报警提示,使用方便,减少了人力劳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特种漆包线裸露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特种漆包线裸露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特种漆包线裸露检测装置的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支架 1、第一线筒 2、第二支架 3、滑轮 4、漆包线 5、第二线筒 6、第一电机 7、第三支架 8、开关 9、底座 10、电源线 11、报警灯 12、第一转轴 13、第二转轴 14、第三转轴 15、第二电机 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特种漆包线裸露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0,底座10上的一端设有第一支架1,第一支架1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转轴13,第一转轴13上固定有第一线筒2,漆包线5缠绕在第一线筒2上,第一支架1上设有第二电机16,第二电机16与第一转轴13连接,第二电机16通过电机开关与电源线电连接。第一线筒2用于缠绕待检测的漆包线5,第二电机16用于将漆包线5缠绕到第一线筒2上。底座10可以使用聚乙烯材料制成,起到固定及绝缘的作用。

底座10上的另一端设有第三支架8,第三支架8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三转轴15,第三转轴15上固定有第二线筒6,第三支架8上安装有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与第三转轴15连接,第一支架1和第三支架8之间设有第二支架3,第二支架3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转轴14,第二转轴14上固定有滑轮4,漆包线5的经过滑轮4的表面缠绕到第二线筒6上,滑轮4的面上设有U形的凹槽,漆包线5卡在凹槽里。第一电机7带动第二线筒6旋转将漆包线5缠绕到第二线筒6上,途中漆包线5经过滑轮4检验是否裸露。

底座10上设有报警灯12和开关9,底座10侧面设有电源线11,第二支架3和报警灯12设在电源线11的火线上第三支架8与电源线11的零线电连接漆包线5的线头与第二线筒6电连接第一电机7通过开关9与电源线11连接。若漆包线5裸露,则通过漆包线5形成一个导通的电路,报警灯12通电发光警示。

第二支架3、滑轮4、第二线筒6、第三支架8、第二转轴14、第三转轴15和轴承均为导电性好的黄铜制件。

工作流程:需要检测时,第一电机7带动第二线筒6旋转将漆包线5缠绕到第二线筒6上,途中漆包线5经过滑轮4检验是否裸露。若漆包线5裸露,则报警灯12导通发光警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