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后叉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48256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后叉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后叉检测工装,属于摩托车工装夹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摩托车后叉是摩托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安装在摩托车的车架和后轮轴之间,属于悬挂装置,以此可以让摩托车后段部可以自由摆动,摩托车后叉的前端设置有后叉安装孔,后端设置有后轮轴安装孔,在后叉安装孔的后下方设置有主支架安装孔,在摩托车后叉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前链盒安装左、右支耳,后链盒安装左、右支耳和后减震安装左、右孔,在摩托车后叉右管的后端还设置有碟刹泵安装孔。

目前摩托车后叉在检验时是依靠人工凭经验进行整体尺寸,后叉安装孔,后轮轴安装孔,主支架安装孔,前链盒安装左、右支耳,后链盒安装左、右支耳、后减震安装左、右孔和碟刹泵安装孔的同轴度和位置进行检查,人工检查的结果是容易造成较大误差,导致后叉存在装配尺寸偏差,无法安装在摩托车架上,得返工重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存在尺寸偏差的后叉即使能够装配在摩托车架上,在摩托车的行驶过程中亦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急需一种摩托车后叉检测工装,以方便准确的检测到后叉各安装孔的同轴度及位置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后叉检测工装,能够方便快捷准确地对摩托车后叉上的各安装孔的同轴度和位置精度进行检测。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摩托车后叉检测工装,包括方形底板,该方形底板上靠近其前端部的位置设置有后叉安装孔检测支架,该后叉安装孔检测支架的后方设置有主架安装孔检测支架,所述方形底板上靠近其左侧的位置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前链盒左安装支耳检测支架、后链盒左安装支耳检测支架、后减震左安装孔检测支架,所述方形底板上靠近其右侧的位置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前链盒右安装支耳检测支架、后链盒右安装支耳检测支架、碟刹泵安装孔检测支架,所述方形底板上靠近其后端部的位置设置有后轮轴安装孔检测支架,所述后叉安装孔检测支架、主架安装孔检测支架和后轮轴安装孔检测支架上均活动插装有第一检测销,所述前链盒左安装支耳检测支架、后链盒左安装支耳检测支架、后减震左安装孔检测支架、前链盒右安装支耳检测支架和后链盒右安装支耳检测支架上均活动插装有第二检测销,所述碟刹泵安装孔检测支架上沿前后方向活动插装有两个第二检测销,其中一个该第二检测销的位置正对所述后减震左安装孔检测支架上的第二检测销的位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先将第一检测销和第二检测销从相应的支架上拆卸下来,然后将摩托车后叉放在该检具上,再将第一检测销插入后叉安装孔检测支架和后叉安装孔内,同时将第一检测销插入后轮轴安装孔检测支架和后轮轴安装孔内,若能顺利通过则该两个孔合格,即同时将摩托车后叉固定在该检具上;再将第一检测销插入主架安装孔检测支架和主架安装孔内进行检测,若能顺利通过则合格;然后将第二检测销分别插入前链盒左安装支耳检测支架和前链盒左安装支耳孔内、后链盒左安装支耳检测支架和后链盒左安装支耳孔内、后减震左安装孔检测支架和后减震左安装孔内、前链盒右安装支耳检测支架和前链盒右安装支耳孔内、后链盒右安装支耳检测支架和后链盒右安装支耳孔内、碟刹泵安装孔检测支架和碟刹泵安装孔内分别一一分别进行检测后判断是否合格。本发明大大提高了摩托车后叉的检测速度和准确性,有效提高了摩托车后叉的生产装配效率,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检测销包括第二销本体,该第二销本体的外周上设置有检测标线,所述第二销本体上还依次套设有检测套、第二限位挡圈、弹簧和手柄,该第二限位挡圈与所述检测套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在第二限位挡圈上,另一端抵接在第二手柄上;

所述第二销本体上远离所述第二手柄的一端还设置有能够伸入相应检测孔内的定位柱,该定位柱与所述第二销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块,该限位块的外径大于该定位柱的外径,同时小于所述检测套的外径。

如此设置,使用时,将该第二检测销上的检测套固定在相应支架上的孔内,通过第二手柄推动第二销本体向前移动使定位柱伸入后叉上对应的孔内,然后观察检测套端面与检测标线的位置,若检测套端面处在检测标线附近则该孔合格,否则不合格,同时在弹簧的作用下,该第二销本体能够及时回位,也减轻了取件与放件时的繁琐程序,使用非常方便,且第二限位挡圈一方面进行限位,另一方面能够避免支架上的孔被快速磨损,延长了第二检测销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标线共三条,其包括理论尺寸检测线和分别分布在该理论尺寸检测线两侧的最大尺寸检测线和最小尺寸检测线。

如此设置,若检测时检测套端面超出最大尺寸检测线或最小尺寸检测线,则不合格,若检测套端面处于理论尺寸线和最大尺寸线之间则该检测孔尺寸偏大,若检测套端面处于理论尺寸线和最小尺寸线之间则该检测孔尺寸偏小,能够准确直观测出待测孔的尺寸,并判断出该待测孔是偏大还是偏小,以便后续装配时进行补救完善。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套上远离所述第二限位挡圈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多个观察缺口。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检测销包括第一销本体,该第一销本体上套设有第一限位挡圈和第一手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该第一限位挡圈一方面进行限位,另一方面能够避免支架上的孔被快速磨损,延长了第一检测销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后叉安装孔检测支架、主架安装孔检测支架和后轮轴安装孔检测支架均为凹形结构,该凹形结构相对的两侧壁上设置有高度相同的通孔,所述第一检测销穿设在该通孔内,所述凹形结构的底壁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方形底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前链盒左安装支耳检测支架、后链盒左安装支耳检测支架、前链盒右安装支耳检测支架和后链盒右安装支耳检测支架均为l形结构,该l形结构的竖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检测销穿设在该通孔内,所述l形结构的横壁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方形底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后减震左安装孔检测支架和碟刹泵安装孔检测支架均为z形结构,该z形结构的上横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检测销穿设在该通孔内,该z形结构的下横壁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方形底板上。

有益效果:本发明大大提高了摩托车后叉的检测速度和准确性,有效提高了摩托车后叉的生产装配效率,降低了成本,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第一检测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第二检测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摩托车后叉安装在本发明上的结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附图5所示的摩托车后叉检测工装,包括方形底板1,该方形底板1的宽度和长度大于摩托车后叉的宽度和长度,该方形底板1上靠近其前端部的位置设置有后叉安装孔检测支架2,该后叉安装孔检测支架2的后下方设置有主架安装孔检测支架3,方形底板1上靠近其左侧的位置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前链盒左安装支耳检测支架4、后链盒左安装支耳检测支架6、后减震左安装孔检测支架8,方形底板1上靠近其右侧的位置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前链盒右安装支耳检测支架5、后链盒右安装支耳检测支架7、碟刹泵安装孔检测支架9,方形底板1上靠近其后端部的位置设置有后轮轴安装孔检测支架10,后叉安装孔检测支架2、主架安装孔检测支架3和后轮轴安装孔检测支架10上均活动插装有第一检测销11,所述前链盒左安装支耳检测支架4、后链盒左安装支耳检测支架6、后减震左安装孔检测支架8、前链盒右安装支耳检测支架5和后链盒右安装支耳检测支架7上均活动插装有第二检测销12,碟刹泵安装孔检测支架9上沿前后方向活动插装有两个第二检测销12,其中一个该第二检测销12的位置正对所述后减震左安装孔检测支架8上的第二检测销12的位置,第二检测销12与相应支架上的孔为过盈配合。

从图3可以看出,第二检测销12包括第二销本体120,该第二销本体120的外周上设置有检测标线1201,该检测标线1201共三条,其包括理论尺寸检测线和分别分布在该理论尺寸检测线两侧的最大尺寸检测线和最小尺寸检测线。第二销本体120上从前往后还依次套设有检测套121、第二限位挡圈122、弹簧123和手柄124,该第二限位挡圈122与所述检测套121固定连接,弹簧123的一端抵接在第二限位挡圈122上,另一端抵接在第二手柄124上,检测套121上远离所述第二限位挡圈122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多个观察缺口1211;第二销本体120上远离所述第二手柄124的一端还设置有能够伸入相应检测孔内的定位柱125,该定位柱125与所述第二销本体120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块126,该限位块126为环状凸台,该限位块126的外径大于该定位柱125的外径,同时小于检测套121的外径。

从图2可以看出,第一检测销11包括第一销本体110,该第一销本体110上套设有第一限位挡圈112和第一手柄111,第一限位挡圈112和第二限位挡圈122均均为环状凸台,且该第一限位挡圈112和第二限位挡圈122均进行了相应的热处理工序,在起到限位作用的同时,能避免支架上的孔被快速磨损。

请参见图1,后叉安装孔检测支架2、主架安装孔检测支架3和后轮轴安装孔检测支架10均为凹形结构,该凹形结构相对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摩托车后叉安装孔的长度,该凹形结构相对的两侧壁上设置有高度相同的通孔,所述第一检测销11穿设在该通孔内,所述凹形结构的底壁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方形底板1上;

所述前链盒左安装支耳检测支架4、后链盒左安装支耳检测支架6、前链盒右安装支耳检测支架5和后链盒右安装支耳检测支架7均为l形结构,前链盒左安装支耳检测支架4与前链盒右安装支耳检测支架5的高度箱相同,后链盒左安装支耳检测支架6和后链盒右安装支耳检测支架7的高度相同,该l形结构的竖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检测销12穿设在该通孔内,所述l形结构的横壁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方形底板1上;

后减震左安装孔检测支架8和碟刹泵安装孔检测支架9均为z形结构,且后减震左安装孔检测支架8和碟刹泵安装孔检测支架9的高度相同,该z形结构的上横壁上设置有通孔,第二检测销12穿设在该通孔内,该z形结构的下横壁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方形底板1上。

请参见图4和图5,使用时先将第一检测销11和第二检测销12从相应的支架上拆卸下来,然后将摩托车后叉放在该检具上,再将第一检测销11插入后叉安装孔检测支架2和后叉安装孔内,同时将第一检测销11插入后轮轴安装孔检测支架10和后轮轴安装孔内,若能顺利通过则该两个孔合格,即亦同时将摩托车后叉固定在该检具上;再将第一检测销11插入主架安装孔检测支架3和主架安装孔内进行检测,若能顺利通过则合格;然后将第二检测销12分别插入前链盒左安装支耳检测支架4和前链盒左安装支耳孔内、后链盒左安装支耳检测支架6和后链盒左安装支耳孔内、后减震左安装孔检测支架8和后减震左安装孔内、前链盒右安装支耳检测支架5和前链盒右安装支耳孔内、后链盒右安装支耳检测支架7和后链盒右安装支耳孔内、碟刹泵安装孔检测支架9和碟刹泵安装孔内分别一一进行检测,若检测套121的端面在第二销本体120的最大尺寸标线和最小尺寸标线之间,则相应的检测孔为合格,若超出最大尺寸标线或最小尺寸标线则不合格。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