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秤多角分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7712阅读:8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秤多角分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秤,特别是一种组合秤多角分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的食品称重封装机中,智能组合秤是重要组成部件,其为衡器行业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智能组合型定量自动包装衡器。以往常规的定量包装秤是基于单斗式称量单位的计量,物料颗粒均匀是前提。然而实际上各种物料颗粒均匀程度不一,特别是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的各种加工食品,对于物料的包装采用常规包装秤满足不了包装需求。而现有的集计量、封装和包装于一体的食品称重封装机的称量准确度和工作效率还不够高。另外,目前组合秤给线振盘供料为振动给料和旋转给料方式,以上两种供料方式容易使小颗粒物料容易散落到线振盘外侧,即小颗粒物料散落到防水上盖上面,清理散落物料不方便,耗时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组合秤多角分料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秤多角分料装置,包括多角分料器、分料器支架、旋转驱动器、振动装置、线振盘和底座,底座上部设置有振动装置,底座内设有旋转驱动器,分料器支架的下端与振动装置的安装板连接,旋转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振动装置中心固定连接,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接料缓冲料斗,分料器支架的上端内部设置有筒状多角分料器,多角分料器的周侧均设有若干分料口,分料口上设置有分料口调节门,各分料口的周侧振动装置周侧分别对应设置有线振盘,各线振盘外侧一端均设置有倒料口,各倒料口的圆周运动轨迹位于所述接料缓冲料斗的上端斗口上方。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接料缓冲料斗分别通过连接臂与底座两侧铰接,且底座两侧铰接部连接有固定臂,连接臂的上侧外侧端通过上复位弹簧与固定臂上端连接,其下侧内侧端通过下复位弹簧与固定臂下端连接。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多角分料器的筒周侧设置有连接耳,通过连接耳架置连接于分料器支架上。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各分料口调节门下端与对应设置的分料口下端之间作为出料口,且通过分料口调节门上下往复可调节出料口的开口大小。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线振盘底部设有折弯后形成的集料斜坡。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接料缓冲料斗下方分别设置有与底座连接的副接料缓冲料斗,接料缓冲料斗下端的出料口位于副接料缓冲料斗的上端接料口上方。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多角分料器各线振盘对应下方振动装置上端盖设有防水盖。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紧凑、合理,可靠性高;在多角分料器的各分料口上设置分料口调节门,通过分料口调节门调节分料口出料口的开口大小,从而控制物料下料速度,各分料口对应一个线振盘,各线振盘加高、加宽,从而使物料直接落到线振盘上面,线振盘上面有两道折弯形成集料斜坡,在振动给料过程物料向中间靠拢,不易散落,通过线振盘将物料直接输送到缓冲料斗里面,从而保证物料不会散落到防水上盖上面从而减少人工清理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组合秤多角分料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组合秤多角分料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多角分料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多角分料器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线振盘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线振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6。一种组合秤多角分料装置,包括多角分料器1、分料器支架2、旋转驱动器3、振动装置4、线振盘5、接料缓冲料斗7和底座6,底座6上部设置有振动装置4,底座1内设有旋转驱动器3,分料器支架2的下端与振动装置4的安装板连接,旋转驱动器3的动力输出端与振动装置4中心固定连接,底座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接料缓冲料斗7,分料器支架2的上端内部设置有筒状多角分料器1,多角分料器1的周侧均设有若干分料口11,分料口 11上设置有分料口调节门8,各分料口11的周侧振动装置周侧分别对应设置有线振盘5,各线振盘5外侧一端均设置有倒料口51,各倒料口51的圆周运动轨迹位于所述接料缓冲料斗7的上端斗口上方。所述接料缓冲料斗7分别通过连接臂71与底座6两侧铰接,且底座6两侧铰接部连接有固定臂74,连接臂71 的上侧外侧端通过上复位弹簧72与固定臂74上端连接,其下侧内侧端通过下复位弹簧73与固定臂74下端连接。所述多角分料器1的筒周侧设置有连接耳 12,通过连接耳12架置连接于分料器支架2上。所述各分料口调节门8下端与对应设置的分料口11下端之间作为出料口,且通过分料口调节门上下往复可调节出料口的开口大小。所述线振盘5底部设有折弯后形成的集料斜坡52。接料缓冲料斗7下方分别设置有与底座6连接的副接料缓冲料斗9,接料缓冲料斗7 下端的出料口位于副接料缓冲料斗7的上端接料口上方。多角分料器1各线振盘5对应下方振动装置4上端盖设有防水盖10。

需要理解到的是:本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说明,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内的发明创造,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