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4714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光学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光学检测设备,且特别是一种具有两个不同波长光源的光学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全球智能型手机(Smartphone)市场快速成长,除了苹果、宏达电、三星电子出货主流进到800~1200万画素镜头时代。并且,华为等大陆品牌业者也积极在低价智能型手机上采用500万画素的相机模块。如此一来,该相机模块内用以自动对焦(AF)的音圈马达(VCM)零组件便需求大增。然而,音圈马达在移动时所产生的倾斜角度及位移偏差会直接间接影响到该相机模块的成像质量。因此,在组装相机模块之前,有必要对音圈马达的倾斜角度及位移偏差进行测量,以判断该音圈马达是否符合要求。现今台湾对于音圈马达的倾斜角度及位移偏差的测量大多使用一位移倾角二合一检测设备10(请参阅图1)进行量测。

请再参阅图1,图1所绘示为日本特许第5330114号的位移倾角二合一检测设备1。由于的二合一检测设备1是只使用一个雷射光源11去测量音圈马达的倾斜角度及位移偏差。因此,该倾斜角度及该位移偏差变成相互依赖的变量,所以二合一检测设备1的校正变得较为复杂,其需要做到三维校正。这样一来,二合一检测设备1的校正时间通常长达7~8小时,且校正后的稳定度并不高。

因此,如何设计一个稳定度高及容易校正的位移及倾角的光学检测设备,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值得去思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光学检测设备,该光学检测设备主要检测智能型手机内的音圈马达在移动时产生的倾斜角度及位移偏差。并且,光学检测设备具有较高的稳定度及容易校正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检测设备,其应用于检测一被测定物的倾斜角度及位移偏差,光学检测设备包括一第一发光部、一第一准直镜、一第一分光镜、一第二分光镜、一第一聚焦透镜、一第一感光部、一第一滤光片、一第二准直镜、一第二发光部、一第二滤光片、一第二聚焦透镜以及一第二感光部。第一发光部产生一向下投射的第一色光,第一准直镜位于第一发光部的下方处,第一分光镜是位于第一准直镜的下方处,第二分光镜是位于第一分光镜的右侧方,第一聚焦透镜位于第一分光镜的左侧方,第一感光部位于第一聚焦透镜的左侧方,且第一分光镜、第二分光镜、第一聚焦透镜及第一感光部排列呈直线式,并将第一分光镜、第二分光镜、第一聚焦透镜及第一感光部形成的直线式定义为一第一虚拟直线。另外,第一滤光片是位于第二分光镜的下方处,被测定物是位于第一滤光片的下方处,第二准直镜是位于第二分光镜的正上方处,第二发光部是位于第二准直镜的正上方处,第二发光部能产生一向下投射的第二色光,且第二发光部、第二准直镜、第二分光镜及被测定物排列呈直线式,并将第二发光部、第二准直镜、第二分光镜及被测定物形成的直线式定义为一第二虚拟直线。此外,第二滤光片是位于被测定物的上方处,第二聚焦透镜是位于第二滤光片的上方处,第二感光部是位于第二聚焦透镜的上方处,且被测定物、第二滤光片、第二聚焦透镜及第二感光部排列呈直线式排列,并将被测定物、第二滤光片、第二聚焦透镜及第二感光部形成的直线式定义为一第三虚拟直线。其中,第一虚拟直线垂直于第二虚拟直线,第二虚拟直线与三虚拟直线之间会具有一夹角,且第一色光的波长范围不同于第二色光的波长范围。

在上述之光学检测设备,其中第一发光部及第二发光部皆为一雷射二极管。

在上述之光学检测设备,其中第一色光为一绿色的激光束,第二色光为一红色的激光束。

在上述之光学检测设备,其中被测定物为一音圈马达。

在上述之之光学检测设备,其中夹角为一锐角。

在上述之之光学检测设备,其中第一滤光片会过滤掉从被测定物反射回来的第二色光。

在上述之之光学检测设备,其中第二滤光片会过滤掉从被测定物反射回来的第一色光。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更能明显易懂,下文将以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绘示为位移倾角二合一检测设备1。

图2所绘示为本实施例之一种光学检测设备2。

图3所绘示为第一色光的动作路径的示意图。

图4所绘示为第二色光的动作路径的示意图。

图5所绘示为第一色光及第二色光的动作路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2所绘示为本实施例之一种光学检测设备2,光学检测设备2应用于检测一被测定物28的倾斜角度及位移偏差,光学检测设备2包括一第一发光部21、一第一准直镜22、一第一分光镜23、一第二分光镜24、一第一聚焦透镜25、一第一感光部26、一第一滤光片27、一第二准直镜29、一第二发光部30、一第二滤光片31、一第二聚焦透镜32、及一第二感光部33。其中,第一发光部21会产生一向下投射的第一色光,第二发光部30能会产生一向下投射的第二色光,第一发光部21及该第二发光部30皆为一雷射二极管,且第一色光的波长范围是不同于第二色光的波长范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色光为一绿色的激光束,第二色光为一红色的激光束。另外,第一准直镜22位于该第一发光部21的正下方处,而第一分光镜23是位于该第一准直镜22的正下方处。并且,第二分光镜24是位于该第一分光镜23的右侧方,第一聚焦透镜25是位于第一分光镜23的左侧方,而第一感光部26位于该第一聚焦透镜25的左侧方。上述中,第一分光镜23、第二分光镜24、第一聚焦透镜25及第一感光部26是排列呈直线式。详细来说,第一分光镜23、第二分光镜24、第一聚焦透镜25及第一感光部26形成的直线式在此先定义为一第一虚拟直线34。此外,第一滤光片27是位于第二分光镜24的下方处,第二准直镜29是位于该第二分光镜24的正上方处,而被测定物28是位于第一滤光片27的下方处,被测定物28例如为一音圈马达。并且,第二发光部30是位于该第二准直镜29的正上方处,该第二发光部30能产生一向下投射的第二色光,第二发光部30、第二准直镜29、第二分光镜24及被测定物28排列呈直线式排列。详细来说,第二发光部30、第二准直镜29、第二分光镜24及被测定物28所形成的直线式在此先定义为一第二虚拟直线35。另外,第二滤光片31是位于被测定物28的上方处,第二聚焦透镜32是位于该第二滤光片31的上方处,第二感光部33是位于该第二聚焦透镜32的上方处。并且,被测定物28、第二滤光片31、第二聚焦透镜32及第二感光部33排列呈直线式。详细来说,被测定物28、该第二滤光片31、第二聚焦透镜32及第二感光部33所形成的直线式在此先定义为为一第三虚拟直线36。其中,第一虚拟直线34会垂直于该第二虚拟直线35,且第二虚拟直线35与三虚拟直线之间会具有一夹角θ,夹角θ为一锐角。

请参阅图3,图3所绘示为第一色光的动作路径的示意图。光学检测设备2测量被测定物28(音圈马达)的倾斜角度的方法如下:首先,第一发光部21发出第一色光(绿色的激光束)至第一准直镜22,第一准直镜22会使第一色光的前进达到近乎平行的呈度,以避免第一色光发散导致光能量的损耗。之后,平行前进的第一色光经由第一分光镜23反射至第二分光镜24。之后,第二分光镜24再将第一色光反射至第一滤光片27。之后,被第二分光镜24所反射的第一色光会直接通过第一滤光片27至被测定物28上。之后,第一色光会从被测定物28上正反射穿过第一滤光片27。之后,穿过第一滤光片27的第一色光会回到第二分光镜24,并从第二分光镜24反射至第一分光镜23。之后,第一色光穿过第一分光镜23至第一聚焦透镜25,第一聚焦透镜25会再将第一色光聚焦在第一感光部26的表面上。上述中,由于被测定物28移动前及移动后会导致第一色光聚焦在第一感光部26的不同位置上。因此,光学检测设备2依据第一色光聚焦点的位置差距便能计算出被测定物28移动时的倾斜角度。

请参阅图4,图4所绘示为第二色光的动作路径的示意图。光学检测设备2测量被测定物28(音圈马达)的位移偏差的方法如下:首先,第二发光部30发出第二色光(红色的激光束)至第二准直镜29,第二准直镜29会让第二色光的前进达到近乎平行的呈度,以避免第二色光发散导致光能量的损耗。之后,平行的第二色光会穿过第一滤光片27照射至被测定物28上。之后,第二色光会从被测定物28上漫反射至第二滤光片31,且第二色光会穿过第二滤光片31至第二聚焦透镜32上。之后,第二聚焦透镜32会再将第二色光聚焦在第二感光部33的表面上。上述中,由于被测定物28移动前及移动后会导致第二色光聚焦在第二感光部33的不同位置上。因此,光学检测设备2依据第二色光聚焦点的位置差距便能计算出被测定物28移动时的位移偏差。

请参阅图5,图5所绘示为第一色光及第二色光的动作路径的示意图。在图2中,光学检测设备2利用第一色光在被测定物28的正反射便能测得被测定物28的倾斜角度。并且,在图3中,光学检测设备2利用第二色光在被测定物28的漫反射便能测得被测定物28的位移偏差。然而,在光学检测设备2实际检测被测定物28的运作中,光学检测设备2是同时应用第一色光及第二色光投射在被测定物28上。如此一来,光学检测设备2便能在同一时间内测得被测定物28的倾斜角度及位移偏差。相较于公知的位移倾角二合一检测设备10,本实施例之光学检测设备2使用两个不同波长光源的激光束去测量被测定物28(音圈马达)的倾斜角度及位移偏差。因此,该倾斜角度及该位移偏差不属于相互依赖的变量,所以光学检测设备2的校正变得较为简单,无须做到三维校正。这样一来,光学检测设备2能缩短校正时间,且校正后的稳定度也提高。此外,当第二色光照射至被测定物28上时,第二色光也会从被测定物28上正反射回到第一滤光片27。然而,第一滤光片27会过滤掉从该被测定物28反射回来的第二色光。如此一来,第一滤光片27只会让第一色光穿过,以使第一色光聚焦在第一感光部26。另外,类似的方法,当第一色光照射至被测定物28上时,第一色光也会从被测定物28上漫反射到第二滤光片31。然而,第二滤光片31会过滤掉从该被测定物28反射回来的第一色光。如此一来,第一滤光片27只会让第二色光穿过,以使第二色光聚焦在第二感光部33。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虽遭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任意进行修改,均不会脱离如权利要求书中所欲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