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锂电池检测设备的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091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用于锂电池检测设备的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机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锂电池检测设备的散热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检测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个行业,在锂电池检测设备中,需要采用大量的电路板器件。而该检测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会发生大量的热能,导致检测设备工作效率下降。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设置各个机构件的位置来解决这个问题。

其中,有较多的中国专利揭露了通过风扇、电路板的的排布来解决散热的问题,例如:CN201120264612.3、CN201220505105.9、CN201620285400.6等专利都揭露了一些解决散热的问题,但该等散热技术无法解决锂电池检测设备中大量热能的散热效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锂电池检测设备的散热机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折弯效率的折弯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锂电池检测设备的散热机构,其包括板状结构的固定板、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上的用于检测锂电池的若干电路板及封闭所述固定板与电路板的机壳,所述机壳具有前表面及与所述前表面相对的后表面,所述前表面上开设若干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由若干小孔排列组成,所述后表面上安装有至少一个风扇,所述电路板包括垂直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且两者相互平行的第一板与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朝向所述前表面与后表面,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后表面相互贴合,所述风扇与所述第一通风口位于电路板的一侧的后表面与前表面上。

所述机壳还具有垂直连接所述前表面、后表面的上表面,所述上表面与所述固定板相垂直,靠近所述前表面一侧的所述上表面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也由若干小孔排列组成,所述上表面上所述第二通风口的小孔延伸至所述固定板另一侧。

所述电路板还具有与所述固定板平行且与所述固定板相间隔的第三板,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一板、第二板在固定板的同一侧。

所述第一板、第二板上形成一个缺口,位于所述缺口处的第一板、第二板搁置于所述第三板上。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安装于固定板上第一板、第二板与风扇、排风口的相互设置的关系,提高电路板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整体设备的使用效率,特别是,将固定板与所述后表面相互贴合,所述风扇与所述第一通风口位于电路板的一侧的后表面与前表面上,可以将发出热量较大的电路板放置在有风扇这一侧,固定板的另一面可以放置发热量较小的一侧,从而整体上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于锂电池检测设备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于锂电池检测设备的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于锂电池检测设备的散热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锂电池检测设备的散热机构,其包括板状结构的固定板1、安装于固定板1上的用于检测锂电池的若干电路板2及封闭所述固定板1与电路板2的机壳3。

机壳3具有前表面31及与前表面31相对的后表面32,前表面31上开设若干第一通风口311,第一通风口311由若干小孔(未指示)排列组成。后表面32上安装有至少一个风扇34,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风扇。机壳3还具有垂直连接前表面31、后表面32的上表面33,上表面33与固定板1相垂直,靠近前表面31一侧的上表面33上设有第二通风口331,第二通风口331也由若干小孔(未指示)排列组成。

电路板2上具有若干用于锂电池的电子元件(未指示)及电路(未图示)。电路板2包括垂直固定于固定板1且两者相互平行的第一板21与第二板22,第一板21与第二板22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朝口方向朝向前表面31与后表面32,固定板1与后表面32相互贴合,风扇34与第一通风口311分别位于电路板2的一侧的后表面32与前表面33上。将固定板1与后表面32相互贴合,之间没有留有间隙,将发出热量较大的电路板放置在有风扇这一侧,固定板的另一面可以放置发热量较小的一侧,风扇在转动时,风扇提供的冷风在电路板2这一侧进行密闭流通至第一通风口311,从而将热量较大的电路板通过风扇进行降温,整体上提高散热效果。

上表面33上所述第二通风口331的小孔延伸至所述固定板1另一侧,位于固定板1另一侧的热量较小的电路板(未图示)也可以通过第二通风口331的小孔散热出去。

由于锂电池检测设备需求的电路板数量较多,个别面积较大的电路板无法全部按照第一板21、第二板22与的方式进行安装,因此,所述电路板2可能还具有与所述固定板1平行且与固定板1相间隔的第三板23,第三板23与第一板21、第二板22在固定板1的同一侧。因此,较大面积的电路板与固定板1向间隔,两种之间也可以形成风流动空间,提高散热效果。

另外,本实施中,第一板21、第二板22上形成一个缺口20,位于缺口20处的第一板21、第二板22搁置于所述第三板23上。如此设计,既能在合理的空间内放置较多的电路板,又能满足散热的需求。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