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板和检测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3245发布日期:2018-06-12 21:0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板和检测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医疗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板和检测卡。



背景技术:

体液尤其是尿液分析是临床检验中的重要检验手段。目前尿液成分的快速检测主要采用商品化试纸检测尿液成分,这种尿液分析系统主要包括两类反应原理的检测方式:第一类是利用试纸块与尿液中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色的现象,用光线对浸入尿液的试纸块进行照射并检测其反射光的颜色和强度信息,从而计算出尿液中的化学成分的浓度。第二类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尿液中的抗原随尿液爬行至试纸条的反应区域而形成一条或者多条线,根据线的颜色判断尿液中的化学成分的浓度。

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成分检测方案中,通过在微流控芯片中安装多个矩形的试纸块,每一个试纸块对应一个检测项目,当试纸条浸入尿液后,试纸块吸入尿液,尿液中的化学成分会与试纸块内预先加入的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试纸块发生变色。该检测方案中多个项目进行检测需要多次加样,而且该检测方案中的微流控芯片只涉及一种类型反应原理的试纸统一检测,对于不同类型反应原理的试纸无法实现统一在一个检测设备中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板和检测卡,用以实现一次加样支持两种类型反应原理的样本溶液检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板,包括:上样区(11)、第一反应区(12)、第二反应区(13);所述上样区(11)分别与所述第一反应区(12)和所述第二反应区(13)连通;其中,所述上样区(11)用于向所述第一反应区(12)和所述第二反应区(13)添加样本溶液;所述第一反应区用于所述样本溶液第一类型反应原理的成分检测;所述第二反应区用于所述样本溶液第二类型反应原理的成分检测。

可选的,所述基板(1)具有亲水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反应区(12)和所述第二反应区(13)位于所述上样区(11)的同一侧,或所述第一反应区(12)和所述第二反应区(13)分别位于所述上样区(11)的两侧。

可选的,针对所述第一反应区(12)和所述第二反应区(13)中的任一个反应区,所述反应区包括出气区(122、132)和多个试纸区(121、131);所述多个试纸区的进样端连通所述上样区(11),出样端连通所述出气区(122、132)。

可选的,所述第一反应区(12)和所述第二反应区(3)中的任一个反应区包括的每个试纸区(121、131)和出气区(122、132),以及所述上样区(11)均为在所述基板上设置的底部大致为矩形的凹槽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反应区(12)还包括与所述上样区(11)连通的第一流体通道(14)和至少一条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4)连通的第二流体通道(141);所述第二流体通道(141)为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4)的分支;每条第二流体通道(141)与多个试纸区(121)的进样端相连通;每个试纸区(121)用于承载试纸。

可选的,每条第二流体通道(141)的两侧分别与多个试纸区的进样端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反应区(12)包括至少一个出气区(122),每个出气区(122)与位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141)同侧的试纸区的出样端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二反应区包括多个平行分布的试纸区(131);所述多个平行分布的试纸区中的每个试纸区(131)用于承载至少一个试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卡,包含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基板(1)、承载于所述基板(1)的所述第一反应区(12)和所述第二反应区(13)上的试纸,以及封装所述基板(1)及所述试纸从而将所述试纸与大气隔离的封装层(2)。

可选的,所述封装层包括内封装层(24)和外封装层(25);所述内封装层(24)为覆盖所述基板(1)的膜层,所述内封装层(24)对应所述上样区(11)的区域设置有进样口(241)所述内封装层(24)对应所述出气区(122、132)的区域设置有出气口(242、243);所述外封装层(25)为所述检测卡的包装袋。

可选的,所述膜层的材质为透明材料。

可选的,所述封装层(2)为覆盖所述基板(1)的膜层,所述封装层(2)与所述基板(1)构成密闭空间。

可选的,所述封装层(2)上预设有出气口标识(22、23)和进样口标识(21),所述出气口标识(22、23)位于所述出气区(122、132)上方,所述进样口标识(21)位于所述上样区(11)上方。

可选的,所述上样区(11)设置有辅助凸起(15);所述辅助凸起(15)用于撑起所述封装层(2)。

可选的,检测卡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反应区(13)与所述上样区(11)相连通的区域的具有亲水性质的引导物(16),所述引导物(16)的一端位于所述上样区(11),所述引导物(16)的另一端与承载于所述第二反应区(13)中的试纸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基板上包括:上样区(11)、第一反应区(12)、第二反应区(13);上样区(11)分别与第一反应区(12)和第二反应区(13)连通;其中,上样区(11)用于向第一反应区(12)和第二反应区(13)添加样本溶液;第一反应区用于样本溶液第一类型反应原理的成分检测;第二反应区用于样本溶液第二类型反应原理的成分检测。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板的上样区分别与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连通,因此可以实现一次加样支持两种类型反应原理的样本溶液检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括第一种上样区的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括第二种上样区的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可行的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行的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卡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检测卡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测卡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测卡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引导物的检测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包括基板的检测卡支持针对样本溶液的两种类型反应原理的成分检测,下面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板、以及包括基板的检测卡进行详细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括第一种上样区的基板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基板包括上样区11、第一反应区12、第二反应区13;上样区11分别与第一反应区12和第二反应区13连通,上样区11用于向第一反应区12和第二反应区13添加样本溶液。如图1所示,上样区11通过第一流体通道14间接连接第一反应区12,上样区11直接连通第二反应区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反应区12用于样本溶液第一类型反应原理的成分检测;第二反应区13用于样本溶液第二类型反应原理的成分检测。由于上样区分别与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连通,因此可以实现一次加样支持两种类型反应原理的样本溶液检测。

由于基板上包括的两个反应区的反应原理不同,两个反应区在进行样本溶液的成分检测时的反应时间不同,为了实现一个基板上同时支持在两个反应区进行样本溶液检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图2所示的包括第二种上样区的基板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将上样区11隔开为两个上样区:第一上样区111和第二上样区112。其中,第一上样区111连接第一反应区12,第二上样区112连接第二反应区13。如此,可以实现在第一上样区111向第一反应区12上样,在第二上样区112向第二反应13上样,针对每个反应区一次加样可以实现对该反应区中的所有检测项目进行同时检测。

在图1和图2中,第一反应区12与第二反应区13的位置关系仅是一种实例,不对二者的位置关系进行限定。可选的,第一反应区12和第二反应区13位于上样区11的同一侧,或者第一反应区12和第二反应区13分别位于上样区11的两侧。

基于图1和图2所示的基板,可选的,第一反应区12和第二反应区13分别为一大致呈矩形的区域,由于常见的检测卡多为矩形,第一反应区12和第二反应区13分别为一大致呈矩形的区域可以适应检测卡的矩形形状,如此,可以提高检测卡的基板的表面利用率。

可选的,基板为具有亲水性的基板。基板可以直接采用亲水材质制作,也可以对由非亲水性材质制作的基板进行亲水处理,如浸泡亲水溶液使基板表面覆盖亲水薄膜从而获得亲水性,以液体在具有亲水性的基板上形成的接触角不大于20为宜。具有亲水性的基板表面能较低,使得对试纸加样时,基板表面的液体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产生了一种类似于毛细作用的现象,驱动液体在第一基板上流动,从而使液体在基板中的流动更加顺畅,可以实现不需要增加动力装置,自动向第一反应区12和第二反应区13加样。

下面以图1所示的基板为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基板的结构。

基于图1所示的基板,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基板上设置有第一反应区12和第二反应区13。其中,第一反应区12包括多个试纸区121和出气区122,每个试纸区121进样端连通上样区11,出样端连通出气区122;第二反应区13包括多个试纸区131和出气区132,每个试纸区131进样端连通上样区11,出样端连通出气区132。

在向如图3所示的基板加样时,通过上样区11添加样本溶液,样本溶液分别流入第一反应区12和第二反应区13。多个试纸区121和多个试纸区131中的任一个试纸区都具有进样端和出样端,进样端和出样端的划分是由液体在基板上流动时,液体流入和流出试纸区的方向确定的,具体来说,液体流入试纸区的一端为进样端,液体流出试纸区的一端为出样端。

如图3所示的基板,基板上包括的上样区11、每个试纸区121、每个试纸区131、出气区122和出气区132均为在基板上设置的底部大致为矩形的凹槽结构。由于基板中每一个凹槽结构都与其它的凹槽结构相连通,而连通方式又多种多样,因此凹槽结构的底部可能不是一个完全规则且封闭的矩形,但其应满足矩形的大部分特征。

下面分别对基板包括的第一反应区12和第二反应区13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基于图3所示的基板,基板上的第一反应区12包括多个试纸区121和出气区122,每个试纸区121进样端连通上样区11,出样端连通出气区122;其中,第一反应区12还包括与上样区11连通的第一流体通道14和至少一条与第一流体通道14连通的第二流体通道141,第二流体通道141为第一流体通道14的分支。每条第二流体通道141与多个试纸区121的进样端相连通,每个试纸区121用于承载试纸。如此,在上样区11加样时,样本溶液进入第一流体通道14,之后分流至与第一流体通道14连通的至少一条第二流体通道141,流经每条第二流体通道141的样本溶液通过进样端进入与第二流体通道141相连通的试纸区121,再通过试纸区121的出样端进入出气区122。

可选的,第二流体通道141与试纸区的位置关系可以包括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每条第二流体通道141的一侧分布有多个试纸区121,第二流体通道141与多个试纸区121的进样端相连通;第二种情况,每条第二流体通道141的两侧分别与多个试纸区121的进样端相连通,如此,每条第二流体通道141可以连通更多的试纸区121,进而增加与上样区间接连通的试纸区121的数量。

进一步,第一反应区12包括至少一个出气区122,每个出气区122与位于第二流体通道141同侧的试纸区121的出样端相连通。图3中的至少一个出气区122也可以为相互连通而形成一个出气区122。

应理解,在图3所示的基板中,上样区11和多个试纸区12之间通过第一流体通道14和第二流体通道141连通,其中第二流体通道141为第一流体通道14的分支,在此基础上,若对第二流体通道141进一步分支,通过进一步分支的流体通道连通试纸区121的进样端以实现连接更多试纸区12,这种连接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以此类推的实现方式都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基于图3所示的基板,第二反应区13包括多个试纸区131和出气区132,每个试纸区131进样端连通上样区11,每个试纸区131的出样端连通出气区132。进一步,第二反应区13包括多个平行分布的试纸区131;多个平行分布的试纸区131中的每个试纸区131用于承载至少一个试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的第二反应区13中,每个试纸区131的出样端连通出气区132。具体来说,每个试纸区131与出气区132连通方式可以包括两种:一种连通方式为,试纸区131与出气区132直接连通。但是在使用时,可能会存在试纸区131中的试纸移位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连通方式,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板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二反应区13中的试纸区131与出气区132之间通过第三流体通道133间接连通,第三流体通道133的宽度小于试纸区131中的试纸条的宽度,如此,可以将试纸条固定于试纸区131中,避免了试纸条的移位。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设计试纸区131的空间大小、以及第三流体通道133与试纸区131出样端宽度来控制试纸区131可容纳的液体量,一般来说,第三流体通道133的宽度相对于试纸区131出样端的宽度越窄,则试纸区12可容纳的液体量便越多,反之,试纸区131可容纳的液体量便越少,试纸区131可容纳的液体量还与试纸区131本身的凹槽容积有关,在基板设计时可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实现对试纸区131可容纳的液体量的控制。

基于以上实施例以及相同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检测卡,该检测卡包含上述任一实施例所示的基板1、承载于基板1的第一反应区12和第二反应区13上的试纸,以及封装基板1及试纸从而将试纸与大气隔离的封装层。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卡的侧视图,如图5所示,检测卡包括基板1和封装层2。封装层2可以如图1所示封装基板1,也可以完全包裹基板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但原则上应与基板1构成密闭空间以实现对基板1所承载的试纸的保护,从而不需要对试纸进行额外的保护。

基于图5,封装层2为覆盖基板1的膜层,封装层2与基板1构成密闭空间;较佳的,封装层2的材质为透明材料,采用的膜层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涤纶树脂(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ric Methyl Methacrylate,简称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等材料。如此,可以透过封装层2看清基板1的情况,使得在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卡完成试纸加样后,无需去除封装层2便可以直接对试纸121进行检测。

为了进一步介绍检测卡的实现方式,下面以包括图4所示的基板的检测卡为例进行介绍。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检测卡俯视图,检测卡包含如图4所示的基板1、承载于试纸区121和试纸区131上的试纸,以及封装基板1及试纸从而将试纸与大气隔离的封装层2。在采用图6所示的检测卡在上样区加样时,需先在封装层2上形成至少一个进样口和至少两个出气口,进样口位于上样区11上方,至少两个出气口位于出气区122和出气区132的上方,以实现检测卡内部与大气的连通,从而使液体从上样区顺利流至试纸区,完成成分检测反应。可选的,封装层(2)上预设有出气口标识22、出气口标识23和进样口标识21,进样口标识21位于上样区11上方,出气口标识22位于出气区122上方,出气口标识23位于出气区132上方。如此,在加样时,直接在封装层2上的进样口标识21处形成进样口,并在出气口标识22和出气口标识23处形成出气口,就可以实现液体在第一反应区12和第二反应区13内流动,使用更加方便。进一步的,进样口标识21、出气口标识22和出气口标识23所在的区域可以采用特殊的利于开口的材质进行制作,以使开口更加容易形成。

如图6所示的检测卡的封装层2中,只是简单地标出了出气孔标识22和出气口标识23,以图6所示的第一反应区12中的试纸区121为例,出气孔标识22位于出气区122上方,较佳的,可以使检测卡中出气口标识22的数量与出气区122所连通的试纸区121的数量相对应,出气口标识22的位置与出气区122所连通的试纸区121的位置相对应。比如,一条第二流体通道141共连通6个试纸区121,每3个试纸区121分别分布在该第二流体通道141的两侧,位于第二流体通道141同一侧的3个试纸区121的出气端连接一个出气区122,这一个出气区122可以设置一个出气口,较佳的,可以设置多个出气口,进而加强检测卡内部与大气的连通,使液体在基板1中的流动更加顺畅。

在封装层2上形成进样口和出气口时,由于封装层2一般可以支持一定的形变量,若上样区11对应的膜层面积较大,在上样区11对应的封装层2形成进样口时封装层2发生形变但无法扎透封装层2,因此,上样区11设置有辅助凸起15;辅助凸起15用于撑起所述封装层2。如此,在形成进样口时,比如采用针扎方式形成进样口,针扎位于上样区11上方无辅助凸起15的封装层2时,辅助凸起15能够为封装层2提供支撑力,使得针扎封装层2时更容易扎透封装层2。若出气区13也由于面积过大而不便于直接开孔时,也可以在出气区13设置辅助凸起15。

在图6所示的检测卡中,通过设置辅助凸起15、进样口标识21和出气口标识22而方便了检测卡的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以完全省去使用时的开口操作。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行的检测卡的侧视图,如图7所示,检测卡包括基板1和封装层2。封装层2包括内封装层24和外封装层25;内封装层24为覆盖基板1的膜层,内封装层24对应出气区的区域设置有出气口,内封装层24对应上样区11的区域设置有进样口;外封装层25为所述检测卡的包装袋。

基于图7所示的检测卡,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测卡的俯视图,如图8所示,内封装层24对应上样区11的区域设置有进样口241;内封装层24对应出气区122的区域设置有出气口242,内封装层24对应出气区132的区域设置有出气口243。

使用图7和图8所示的检测卡时,直接去除外封装层25,暴露出内封装层24上的出气口和进样口,从而实现检测卡内部与大气的连通。可选的,内封装层24具有亲水性材质的膜层材料,有利于液体在检测卡内部的流动;较佳的,内封装层24为透明材质,可以在完成加样后直接对试纸进行检测而不需去除内封装层24。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检测卡,检测卡还包括位于第二反应区与上样区相连通的区域的具有亲水性质的引导物,以图8所示的检测卡为例,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括引导物的检测卡的俯视图。如图9所示,检测卡包括内封装层24、外封装层25、基板1,以及位于第二反应区13与上样区11相连通的区域的具有亲水性质的引导物16,引导物16的一端位于所述上样区11,引导物16的另一端与承载于第二反应区13中的试纸相接触。可选的,引导物16可以为亲水棉。

基于图9,当上样区11所连通的试纸区131过多时,处于中间位置的试纸区131与上样口241距离较近,处于两侧位置的试纸区131与上样口241距离较远。当液体从上样区11流向试纸区131时,与上样口241距离较近的试纸区131先与液体接触并发生反应。

通过在试纸区131与上样区11相连通区域设置具有吸水性质的引导物16,可以在加样时,引导物16吸收上样区11中的液体,并进一步引导至与引导物16相接触的试纸区131中的试纸,从而使得与引导物16相接触的每个试纸区131试纸几乎可以同时吸收引导物16中的液体并与液体发生反应,从而解决了各个试纸区131中试纸的反应时间不一致的问题。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板和检测卡,基板上包括上样区11、第一反应区12、第二反应区13;上样区11分别与第一反应区12和第二反应区13连通;其中,上样区11用于向第一反应区12和第二反应区13添加样本溶液;第一反应区用于样本溶液第一类型反应原理的成分检测;第二反应区用于样本溶液第二类型反应原理的成分检测。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样区分别与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连通,因此可以实现一次加样支持两种类型反应原理的样本溶液检测。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