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自动化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8707发布日期:2018-07-05 06:03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螺杆自动化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特别涉及可以检测螺杆尺寸规格的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螺杆是外表面切有螺旋槽的圆柱或者切有锥面螺旋槽的圆锥,螺杆在加工完成之后,为了保证螺杆所安装的机械设备的总体性能,还需要对螺杆的轴距、总长、槽高、螺牙间距、螺牙角度以及表面检测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以及螺杆头部开的一字型或者十字型的槽的形状以及尺寸数据进行采集分析。

公布号为CN106323216A的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杆检测装置及方法,包括一个底座;一个夹持模块,该夹持模块具有设于该底座上的一个基座,以及设于该基座上的二个旋转件及一个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连接该二个旋转件,且该二个旋转件的环周面分别设有一个螺纹部;及一个测量模块,该测量模块具有一个支撑座及一个测量器,该支撑座设于该底座上,该测量器设于该支撑座上,一个检测头可伸缩地连接该测量器。但是这种检测需要人工去检测,操作麻烦,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检测螺杆参数的检测设备,具有检测效率高、检测数据全面以及全自动化的优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杆自动化检测设备

,包括振动料盘,所述振动料盘内放置有螺杆,所述振动料盘连接有上料轨道,所述上料轨道将螺杆以竖直方式运送;转动盘,转动盘在驱动机构下沿着圆心旋转,所述上料轨道延伸至转动盘上方形成上料工位;尺寸检测工位,置于上料工位的下游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用于对经过该工位的螺杆摄像并检测;下料工位,置于尺寸检测工位的下游位置,将合格螺杆和不合格螺杆分别在不同位置下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振动料盘实现螺杆的自动上料,上料至转动盘之后,在转动盘的作用下旋转至尺寸检测工位,利用摄像机的光学影像对螺杆的尺寸进行检测,检测直接精准,同时将不合格产品进行记录,在下料工位分别对合格品以及不合格品进行分类下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尺寸检测工位包括设置在转动盘外侧的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与螺杆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并对准螺杆侧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摄像头可以用于对螺杆的轴距、总长、槽高、螺牙间距、螺牙角度以及表面检测等数据的采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相对于螺杆朝向第一摄像头设置有发光板,在转动盘中央开设有通孔,所述发光板装设于一支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发光板朝向第一摄像头设置,发光板、螺杆以及第一摄像头在一条直线上,发光板的光线被螺杆所遮挡之后,被第一摄像头拍照记录,可以更加方便成像,也可以避免出现反光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转动盘由透明材质构成,所述尺寸检测工位包括置于转动盘下方的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用于对准螺杆头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转动盘设置为透明,即下部设置的第二摄像头可以向上对准螺杆头部进行照射取样,用于检测螺杆头部开的一字型或者十字型的槽的形状以及尺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支架设置有延伸至转动盘下方的环形灯,所述环形灯的内孔与第二摄像头相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环形灯,第二摄像头从环形灯的中央对螺杆的头部进行拍照取样,不会对第二摄像头造成干涉和阻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邻接所述上料轨道的末端设置有旋转轮,所述旋转轮被电机带动与转动盘同方向旋转,其中所述旋转轮与上与转动盘上表面不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螺杆上料至转动盘上时,由于螺杆为竖直上料,故在上料过程当中容易出现倒下的状况,在上料轨道的末端设置有旋转轮,旋转轮一方面可以将输送至转动盘的螺杆具有防倒的作用,然后旋转轮与转动盘同方向转动,另一方面可以将螺杆带动至特定的轨道上面,让螺杆在同一轨道上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料工位包括第一下料口和第二下料口,对准所述第一下料口以及第二下料口均设置有推送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检测工位检测之后,对不合格螺杆进行记录,第一下料口可以作为合格品的下料口,而第二下料口可以作为不合格的下料口,螺杆分别被区分为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别被相应下料口的推送装置推送下去进行分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紧靠第二下料口设置有第三下料口,对准第三下料口设置有推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三下料口下方的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设置有第三下料口,第三下料口起到了对于前两个下料口由于误差未下料的螺杆进行集中下料,配合上最末端设置的挡板,就能对所有的螺杆进行下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推送装置可以为吹气管或者推送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吹气管或者推送块的设置,可以将经过相应下料口的螺杆进行下料。

附图说明

图1为螺杆自动化检测设备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下料工位的单独示意图。

图中,1、振动料盘;11、上料轨道;2、支座;21、驱动电机;22、旋转轮;3、转动盘;4、检测工位;41、第一摄像头;42、反光板;43、第二摄像头;44、环形灯;45、支架;5、下料工位;51、第一下料口;511、合格品出料口;52、第二下料口;521、不合格品出料口;53、第三下料口;54、吹气管;6、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附图1,一种螺杆自动化检测设备,包括振动料盘1,振动料盘1用于放置有螺杆,振动料盘1将螺杆上料至转动盘3上,转动盘3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并且在转动盘3上对螺杆进行检测,并且对检测之后的螺杆下料进行检测,并对检测后的螺杆进行分类下料。

振动料盘1连接有上料轨道11,上料轨道11的下方设有直线振荡器,直线振荡器用于将在上料轨道11中的螺杆沿着上料轨道11朝向转动盘3输送,上料轨道11延伸至转动盘3上方形成上料工位。在转动盘3的外侧靠近上料工位的位置设置有两个支座2,其中一个支座2上设置有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21的电机轴朝向转动盘3,并在电机轴上安装有旋转轮22,旋转轮22不与转动盘3接触,在另一个支座2上也设置有旋转轮22,该支座2上亦设置有旋转轮22,两个旋转轮22通过各自皮带轮之间皮带的联动实现同步转动。两个旋转轮22转动的方向与转动盘3的方向相同,两个旋转轮22的圆心均位于转动盘3为圆心的一个圆上,一个旋转轮22设置在靠近上料轨道11末端的位置,与上料轨道11的末端具有一定的间隔。

在螺杆上料至转动盘3上时,由于螺杆为竖直上料,故在上料过程当中容易出现倒下的状况,在上料轨道11的末端设置有旋转轮22,旋转轮22一方面可以将输送至转动盘3的螺杆具有防倒的作用,然后旋转轮22与转动盘3同方向转动,另一方面可以将螺杆带动至特定的轨道上面,让螺杆在同一轨道上运动,因此第二个旋转轮22可以起到对螺杆的位置进行进一步的纠正的作用。

在上料工位的后置工位为检测工位4,在本实施例当中需要经过两个工位的检测,其中第一个检测为在转动盘3的外侧沿着径向方向设置有第一摄像头41,第一摄像头41的位置与螺杆在同一水平高度,在转动盘3的内部开设有通孔,在通孔内设置有反光板42,反光板42正对第一摄像头41,即反光板42、被检测的螺杆还有第一摄像头41组成一条连线,发光板的光线被螺杆所遮挡之后,被第一摄像头41拍照记录,可以更加方便成像,也可以避免出现反光的问题,在该处可以检测螺杆的轴距、总长、槽高、螺牙间距、螺牙角度以及表面检测等数据的采集。

在后置的检测工位4为对螺杆的头部进行检测,由于螺杆为竖直方式在转动盘3上转动,故螺杆的头部贴于转动盘3上表面,在转动盘3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摄像头43,第二摄像头43竖直向上朝向,在第二摄像头43的上方还设置有环形灯44,第二摄像头43穿过环形灯44的内孔来对准螺杆头部进行照射取样,用于检测螺杆头部开的一字型或者十字型的槽的形状以及尺寸。

其中反光板42和环形灯44均设置在同一个支架45上,达到了结构简单方便,该支架45可以实现环形灯44的高度上的调节以及反光板42的高度以及角度的调节,高度以及角度的调节为支架45的常规手段,故不做出详细的介绍,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参照附图2,在检测工位4的后置工位为下料工位5,下料工位5上下料工位5包括第一下料口51和第二下料口52,第一下料口51与合格品出料口511相连通,而第二下料口52与不合格出料口相连通,亦或者两者可以互换,第一下料口51和第二下料口52均出均设置有推送装置,推送装置可以为由气缸驱动的推料块(图中未示意出),也可以为吹气管54,经过检测工位4检测之后,对不合格螺杆进行记录,螺杆分别被区分为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别被相应下料口的推送装置推送下去进行分类。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紧靠第二下料口52设置有第三下料口53,对准第三下料口53设置有推送装置,在本实施例当中也设置为吹气管54,还包括设置在第三下料口53下方的挡板6。第三下料口53起到了对于前两个下料口由于误差未下料的螺杆进行集中下料,配合上最末端设置的挡板6,就能对所有的螺杆进行下料。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