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带疲劳综合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2113发布日期:2018-09-21 20:49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带疲劳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带疲劳综合试验机。



背景技术:

电梯曳引机是电梯的动力设备,又称电梯主机,功能是输送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电梯曳引机的曳引轮上绕有曳引钢丝绳,曳引钢丝绳一端连接轿厢,一端连接对重装置,曳引机的电动机转动带动曳引轮转动,驱动钢丝绳,拖动轿厢和对重作相对运动,实现电梯的升降。由于钢丝绳裸露在外,容易受到磨损,寿命较短,需要频繁检测,因此,电梯曳引机逐渐开始用曳引钢带替换钢丝绳。电梯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每一种曳引钢带在投入使用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性能试验。疲劳试验是钢带必须做的核心试验之一,目前的疲劳试验机模拟实际使用状况的能力较差,无法提供接近钢带实际使用工况下的应力变化,试验能力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钢带疲劳综合试验机。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钢带疲劳综合试验机,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冲击载荷试验装置和拉伸载荷试验装置,冲击载荷试验装置和拉伸载荷试验装置之间设有过渡轮,冲击载荷试验装置包括气缸和转盘,气缸水平设于底座上,且转盘位于气缸和拉伸载荷试验装置之间,转盘与气缸之间也设有过渡轮,过渡轮可转动地设于底座上,底座上设有立柱,立柱上设有冲击试验电机,转盘竖直且可转动地设于立柱上,转盘与冲击试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转盘的竖直侧面圆周均布有若干转筒,拉伸载荷试验装置包括立架A和立架B,且立架A设于转盘和立架B之间,立架A和立架B的顶部均可转动地设有拉伸轮,立架B的下部设有竖直的凹槽,凹槽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升降轮,升降轮底部设有挂孔,挂孔中通过挂钩挂有配重块,立架A上部面向立架B的侧面铰接有拉伸臂,拉伸臂靠近立架B的一端下方铰接有连杆,底座上设有拉伸试验电机,拉伸试验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中部与拉伸试验电机的输出轴固接,一端与连杆的下端铰接,气缸与外界气源连接并由气源持续供气,气缸的活塞杆与试验用的钢带的一端连接,钢带依次绕经过渡轮、转筒、过渡轮、拉伸轮和升降轮后与拉伸臂连接,且钢带连接于拉伸臂靠近立架B的一端,钢带从过渡轮和升降轮的下方绕过,从转筒和拉伸轮的上方绕过。

立架B的上部背离拉伸臂的侧面还设有一个拉伸轮,钢带绕经立架B侧面的拉伸轮。

冲击载荷试验装置和拉伸载荷试验装置之间的过渡轮的数量为两个。

转盘的竖直侧面圆周均布有六个转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冲击载荷试验装置模拟冲击载荷,利用拉伸载荷试验装置模拟拉伸载荷,更逼真地模拟了钢带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应力条件,能够更准确地试验出钢带在实际应用时的疲劳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架B的右视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气缸;3-过渡轮;4-钢带;5-立柱;6-冲击试验电机;7-转盘;8-转筒;9-立架A;10-拉伸轮;11-拉伸臂;12-连杆;13-立架B;14-升降轮;15-拉伸试验电机;16-转动杆;17-配重块;

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皆为示意图,其大小及相对比例不代表实际尺寸;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钢带疲劳综合试验机,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冲击载荷试验装置和拉伸载荷试验装置,冲击载荷试验装置和拉伸载荷试验装置之间设有过渡轮3,冲击载荷试验装置包括气缸2和转盘7,气缸2水平设于底座1上,且转盘7位于气缸2和拉伸载荷试验装置之间,转盘7与气缸2之间也设有过渡轮3,过渡轮3可转动地设于底座1上,底座1上设有立柱5,立柱5上设有冲击试验电机6,转盘7竖直且可转动地设于立柱5上,转盘7与冲击试验电机6的输出轴连接,转盘7的竖直侧面圆周均布有若干转筒8,拉伸载荷试验装置包括立架A9和立架B13,且立架A9设于转盘7和立架B13之间,立架A9和立架B13的顶部均可转动地设有拉伸轮10,立架B13的下部设有竖直的凹槽,凹槽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升降轮14,升降轮14底部设有挂孔,挂孔中通过挂钩挂有配重块17,立架A9上部面向立架B13的侧面铰接有拉伸臂11,拉伸臂11靠近立架B13的一端下方铰接有连杆12,底座1上设有拉伸试验电机15,拉伸试验电机15的输出轴固接有转动杆16,转动杆16的中部与拉伸试验电机15的输出轴固接,一端与连杆12的下端铰接,气缸2与外界气源连接并由气源持续供气,气缸2的活塞杆与试验用的钢带4的一端连接,钢带4依次绕经过渡轮3、转筒8、过渡轮3、拉伸轮10和升降轮14后与拉伸臂11连接,且钢带4连接于拉伸臂11靠近立架B13的一端,钢带4从过渡轮3和升降轮14的下方绕过,从转筒8和拉伸轮10的上方绕过。

立架B13的上部背离拉伸臂11的侧面还设有一个拉伸轮10,钢带4绕经立架B13侧面的拉伸轮10。

冲击载荷试验装置和拉伸载荷试验装置之间的过渡轮3的数量为两个。

转盘7的竖直侧面圆周均布有六个转筒8。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钢带4安装好以后,气缸2持续通气以保持一定的拉力,启动冲击试验电机6和拉伸试验电机15,转盘7转动使转筒8依次循环接触钢带4,对钢带4形成冲击,从而模拟冲击载荷,拉伸臂11在一定角度内循环往复,从而带动升降轮14升降,模拟拉伸载荷,更逼真地模拟了钢带4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应力条件,能够更准确地试验出钢带4在实际应用时的疲劳寿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