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杨梅素的分析测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84946发布日期:2018-10-02 18:16阅读:10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杨梅素的测定方法,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杨梅素,又称杨梅黄酮、杨梅酮,属黄酮醇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于豆科(leguminosae)、报春花科(primulaceae)、葡萄科(vitaceae)、菊科(compositae)等植物中。其主要来源于杨梅科杨梅属植物杨梅myricarubra(lour)sieb.etzucc.的树叶、皮、根等的提取物;杨梅是原产中国的亚热带果树之一,主要分布于宁波余姚和慈溪等地。杨梅树皮和树叶中的活性成分杨梅素有多种理化作用:(1)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拮抗作用,具有抗血栓、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等多方面的心血管药理作用,(2)降血糖作用;(3)抗氧化作用;(4)保肝护肝作用;(5)解痉乙醇中毒;除上述已经验证的药理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突变、预防龋齿、抗氧化性、消除体内自由基等多种药理作用。杨梅素的结构通式为

目前检测杨梅素的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中国专利201610079019.9中介绍一种用hplc测定藤茶中11中黄酮类各成分的方法,它利用高压液相色谱可检测二氢杨梅素、二氢槲皮素、香橙素、杨梅素等黄酮类物质,但是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分析检测的速度慢、药品、溶剂消耗大,而由于杨梅素和二氢杨梅素在测定波长下的吸光度相互干扰,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杨梅素的分析测定方法,通过藤茶样品中的杨梅素与zrocl2络合成具有荧光的产物,利用荧光光谱法计算杨梅素的含量,所述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稳定性好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杨梅素的分析测定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测试样品:准确称取藤茶粉末,用少量甲醇浸泡,取上清液,用甲醇定容到棕色容量瓶中,得浓度为1.00-2.00mg/ml的藤茶样品溶液;

b、制备标准样品:称取杨梅素标准品,用甲醇溶解配制成不同浓度的系列杨梅素标准品溶液;

c、绘制标准曲线:在若干容量瓶中分别加入ch3coona-ch3cooh缓冲液和zrocl2溶液,再分别加入步骤b制得的系列杨梅素标准品溶液,用去离子水定容,摇匀,放置1h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扫描荧光光谱,测量λex/λem=460/545nm的荧光强度if,以杨梅素标准品的浓度为横坐标,荧光强度值为纵坐标作杨梅素标准曲线,得出荧光强度和标准品浓度的线性回归方程,if=-0.29+1999.78c;

d、测定样品:在容量瓶中加入步骤a制得的测试样品溶液,重复步骤c,扫描荧光光谱,测量待测样品在λex/λem=460/545nm的荧光强度,利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样品溶液中杨梅素的浓度。

上述杨梅素的分析测定方法,所述步骤c和步骤d中定容后反应溶液的ph值为4.0-4.5。

上述杨梅素的分析测定方法,所述zrocl2溶液是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的二氯氧化锆甲醇溶液,反应溶液中zrocl2的浓度为7.2×10-3-9.1×10-3mol/l。

上述杨梅素的分析测定方法,所述步骤c和步骤d的反应溶液中甲醇含量小于20%。

上述杨梅素的分析测定方法,所述步骤a中将藤茶粉末浸泡于10ml甲醇中,50℃超声溶解30min,静置24h,离心取上清液于25ml棕色容量瓶中,甲醇定容,得藤茶样品溶液。

本发明利用二氯氧化锆和样品中杨梅素络合成具有荧光的产物,再用荧光光谱法生成标准曲线,求得线性回归方程,从而计算出杨梅素的含量。利用zrocl2敏化荧光法分析藤茶中杨梅素含量是一种全新的检测杨梅素的方法,为藤茶质量评价提供了快速、准确的参考数据,可应用于实际样品如藤茶、杨梅的枝叶中杨梅素的检测。上述方法操作简单,只需将藤茶提取液与zrocl2溶液在有缓冲溶液的条件下混合,扫描荧光光谱即可分析得出其中的杨梅素的含量。同时它的分析速度快、反应灵敏度高,其检出的限量仅为3.3ng/ml,只有高压液相法3.1μg/ml的检出浓度的千分之一。

荧光法具有选择性高的特点,由于二氢杨梅素与zrocl2溶液不发生反应,能够完全区分样品中的结构类似物二氢杨梅素,从而避免荧光分光光度法中二氢杨梅素对测定结果的干扰,测定结果准确、数据重现性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标准溶液杨梅素(a)的三维荧光图谱;

图2是本发明样品溶液藤茶(b)的三维荧光图谱;

图3是本发明杨梅素系列标准溶液的三维荧光图谱;

图4是本发明藤茶样品溶液的三维荧光图谱;

图5是本发明藤茶样品加标系列溶液的三维荧光图谱;

图6是本发明杨梅素的荧光法标准曲线图;

图7是本发明杨梅素的荧光法加标曲线图;

图8是本发明杨梅素的色谱法标准曲线图;

图9是本发明杨梅素的色谱法加标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杨梅素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测试样品:准确称取粉碎的藤茶粉末于25ml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甲醇浸泡,50℃超声溶解提取30min,静置24h离心,取上清液,用甲醇定容到25ml棕色容量瓶中,得浓度为1.00-2.00mg/ml的藤茶样品溶液。所述甲醇为无水甲醇。

b、制备标准样品:准确称取杨梅素标准品于棕色容量瓶中,用无水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得浓度为1.00-10.00μg/ml的杨梅素标准品储备液。将杨梅素标准品储备液按照梯度稀释成一系列杨梅素标准品溶液。系列标准品溶液的浓度梯度范围为0.05-0.5μg/ml。

c、绘制标准曲线:在若干1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一定体积的浓度为2%的zrocl2溶液和ch3coona-ch3cooh缓冲液,再分别加入步骤b制得的系列杨梅素标准品溶液,用去离子水定容,摇匀,溶液的ph值调节至4.2左右。放置1h后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扫描荧光光谱,测量λex/λem=460/545nm的荧光强度if,以杨梅素标准品的浓度为横坐标,荧光强度值为纵坐标作杨梅素标准曲线图,根据标准曲线图得标准品浓度与荧光强度if的线性回归方程。

所述zrocl2溶液为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的二氯氧化锆甲醇溶液。

所述荧光光谱的扫描范围为λex:330-550nm,λem:480-630nm,扫描间隔设定为5nm,狭缝宽度为ex/em:5.0/5.0,扫描速度为12000nm/min。

d、测定样品溶液:取一定体积的步骤a制得的测试样品溶液加入到10ml容量瓶中,再加入2%的zrocl2溶液和ch3coona和ch3cooh缓冲液,用去离子水定容,摇匀,使溶液的ph值调节至4.2。放置1h后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扫描荧光光谱,测量λex/λem=460/545nm的荧光强度if。利用步骤c得到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测试样品溶液中杨梅素的浓度。

反应溶液的ph范围在4.0-4.5时,杨梅素与zr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有利于荧光光谱测定。ph过低小于3.5时,zrocl2在酸性环境中以zr4+存在,与杨梅素不容易结合;ph过高大于5.0时,zrocl2发生水解,与杨梅素的结合能力降低,从而荧光降低。

所述zrocl2溶液是浓度为2%(w/w)二氯氧化锆甲醇溶液。zrocl2的加入量为在反应溶液中其浓度范围为4.5×10-3-1.0×10-3mol/l,zrocl2的浓度优选为7.2×10-3-9.1×10-3mol/l。在优选浓度的范围内zrocl2与杨梅素产生的荧光强度最强且基本保持不变。由于溶液中甲醇的含量直接影响杨梅素的荧光强度,因此需控制反应溶液中甲醇的含量低于20%。

杨梅素与zrocl2发生络合反应,形成荧光强而且稳定的化合物,有利于准确进行定量地荧光检测分析。其络合反应的化学反应式为

试验浓度的藤茶样品溶液扫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样品溶液在460nm处的吸光度为0.0311,小于0.05,因此荧光光谱数据用于分析时可以忽略内滤光效应的影响。

实施例1

一、荧光法的验证试验

杨梅素标准品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0.00123g杨梅素标准品于25ml棕色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定容,得49.2μg/ml的杨梅素储备液,用时稀释成相应浓度7.872μg/ml的杨梅素标准品溶液;

藤茶样品溶液的制备:将藤茶样品放入烘箱中干燥,粉粹,准确称取藤茶粉末0.04030g,用10ml无水甲醇浸泡,50℃超声溶解提取30min,静置24h离心,取上清液于25ml棕色容量瓶中,甲醇定容25ml棕色容量瓶中,得1612μg/ml的藤茶样品溶液。

zrocl2溶液的制备:取1.6212gzrocl2在小烧杯中,无水甲醇溶解,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无水甲醇定容,得到2%(w/w)二氯氧化锆甲醇溶液(摩尔浓度为0.091mol/l)。

naac-hac溶液的制备:分别称取醋酸钠4.1002g,冰醋酸15.8ml在小烧杯中用水溶解,再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分别取醋酸钠溶液、醋酸溶液1.00ml于2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定容,得ph=4.2缓冲溶液。

仪器:f-7000荧光分光光度计(hitachi)。

取13个10ml容量瓶,分别加入1.00ml的naac-hac溶液和1.00ml的2%zrocl2甲醇溶液。2-6号容量瓶分别加入杨梅素标准品溶液,体积分别为0.1ml、0.2ml、0.3ml、0.4ml、0.5ml,配制成浓度梯度的系列标准品溶液。7-13号容量瓶分别加入0.3ml藤茶溶液,10-13号容量瓶分别加入杨梅素标准溶液,体积分别为0.1ml、0.2ml、0.3ml、0.4ml,其中1-6号为杨梅素系列标准品溶液,7-9号为相同浓度的平行藤茶提取液,10-13为系列加标溶液,配制中各容量瓶中溶液的加入量如表1所示。各容量瓶中甲醇含量均小于20%,去离子水定容,摇匀,控制溶液的ph在4.20左右,放置1小时后扫描三维荧光光谱。分别得到杨梅素系列标准溶液三维荧光图谱、藤茶样品溶液三维荧光图谱、藤茶样品加标系列溶液三维荧光图谱,如图2、图3、图4所示。

表1为13个试品溶液的配制浓度表单位μgml-1

取6号和7号容量瓶的三维荧光图谱进行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a图中杨梅素标准溶液(6号容量瓶)的杨梅素与zrocl2敏化后产生两个荧光峰,激发波长λex分别为280/460nm,发射波长λem均为545nm;图2(b图)中藤茶样品溶液用zrocl2敏化后同样在λex/λem=460/545nm处出现一个荧光峰,激发波长λex为280nm处没有出现荧光峰是因为280nm处吸光度太大,产生了内滤光效应,从而掩蔽了λex/λem=280/545nm处的荧光峰。由于二者在长激发波长λex为460nm荧光峰的位置完全重合,形状基本吻合,所以藤茶提取液在加入zrocl2甲醇溶液之后产生的敏化荧光就是杨梅素与zr络合的敏化荧光,所以可以用荧光法采用杨梅素作为标准来测定藤茶中杨梅素的含量。

二、利用标准曲线法测定藤茶中杨梅素的含量

将图2中得到的三维图谱进行处理,读取杨梅素标准系列溶液的三维荧光图谱中λex/λem=460/545nm处的荧光强度,数据如表2所示。以杨梅素标准品的浓度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作杨梅素的标准曲线图(图5)。根据标准曲线图得标准品浓度与荧光强度的线性回归方程为if=-0.29+1999.78c,浓度范围0.0787μg/ml-0.3936μg/ml,相关系数r=0.9998,相关系数接近1说明上述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良好。荧光法检测的杨梅素浓度范围为0.07784-0.8757μg/ml。检测限d=3sb/s=3*2.2/1999=0.0033μg/ml=3.3ng/ml。

表2杨梅素标准系列溶液的荧光强度

如图3所示,读取藤茶样品三维荧光图谱中λex/λem=460/545nm处的荧光强度,数据如表3所示。把藤茶样品的荧光强度的平均值带入回归方程,得到样品中杨梅素的平均浓度为c=0.1108μg/ml,计算得藤茶中杨梅素的平均含量为0.2292%,结果的标准偏差为0.2903%。

表3藤茶中杨梅素含量测定

三、利用标准加入法测定藤茶中杨梅素的含量

将图4中得到的三维图谱进行处理,读取藤茶样品加标系列溶液的三维荧光图谱中460nm/545nm处的荧光强度(表4),以加入标准品的浓度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杨梅素加标曲线图(图6),根据加标曲线求得加入标准品浓度与荧光强度的线性回归方程。加标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为if=225.3+2004.06504c,相关系数r=0.9997。采用外推法可知,当if=0时,横坐标的值即为样品中杨梅素的浓度,由回归方程得出c=0.1124μg/ml,计算藤茶中杨梅素的含量为0.2325%。由标准曲线法测得的结果为0.2292%,两种方法测得的定量结果基本一致,符合数据分析的要求。

表4藤茶的加标回收率

由表4结果表明,加标法的回收率为101.3%,在范围95.0%-105.0%之内,标准偏差为2.17%,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施例2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藤茶中杨梅素的含量

杨梅素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00640g杨梅素标准品于25ml棕色容量瓶中,甲醇定容,得256μg/ml的杨梅素储备液,使用时稀释。

藤茶样品溶液:准确称取实施例1中的藤茶粉末1.28752g于25ml棕色容量瓶中,用甲醇浸泡,50℃超声30min,甲醇定容,静置24h,得到51.50mg/ml的藤茶样品溶液,取上清液离心,使用时稀释。

仪器:色谱柱:agilentzorbaxsb-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0.045%磷酸)=55:45;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370nm;流速:0.7ml/min;柱温:25℃;进样量:5μl。

分别取不同体积的杨梅素标准溶液于10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成浓度范围为0.5120-3.072μg/ml标准溶液,依次进样,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以杨梅素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得到色谱法标准曲线图(图7),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线性方程:a=-3.79+40.15c(μg/ml),r=0.9998。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此浓度范围内,杨梅素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在1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浓度为206μg/ml的藤茶样品1.50ml,用甲醇定容,稀释成浓度为20.6μg/ml的藤茶提取液的样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行色谱分离,能达到基线分离。分析杨梅素标准品与藤茶样品溶液的色谱图可以看出,杨梅素标准品的保留时间为5.665min,相同条件下藤茶样品溶液的保留时间为5.660min,因此此处的色谱峰为藤茶中杨梅素的色谱峰。将藤茶样品平行进样三次,分别记录杨梅素的峰面积,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根据得出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藤茶中杨梅素的含量,结果见表5。

表5色谱法测定藤茶样品中杨梅素的含量

由表5可知,高效液相法测定藤茶中杨梅素的含量为0.2256%,荧光法测定的藤茶中杨梅素的含量0.2292%,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比较接近。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回收率

在4个1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浓度为206μg/ml的藤茶样品1.50ml,再分别加入浓度为25.6μg/ml的杨梅素标准品溶液0ml、0.2ml、0.4ml、0.6ml,甲醇定容,依次自动进样5μl。以加入的杨梅素的质量为横坐标,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得到加标线性关系图(图8),加标曲线的线性方程为:a=24.62+3.76m(μg),r=0.9999。

表6色谱法测定藤茶样品中杨梅素回收率

由表6的计算结果可知,藤茶样品中杨梅素的加标回收率良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