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棒的检测标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6014发布日期:2018-09-14 22:12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棒的径向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用于检测并标记圆棒的径向尺寸及径向跳动等参数的装置。



背景技术:

陶瓷的辊道窑炉是需要定期对辊道的辊棒进行检测,检测辊棒的径向尺寸、径向跳动等数据,并根据检测的数值对辊棒进行分级打印标记。现有的辊棒检测系统,一般是由简单的支架、两套滚动轴承以及百分表组成,共需两名的检测操作员以及两名搬运员一同作业。在结构上传统的辊棒检测系统为简单的钢架支撑结构,外形简单,无安全防护,无自动化,全人工操作。现有的较长棒轴类零部件的检测系统,无法大批量全检,只能按批次进行抽检,抽检时需要专门的工作台,V形块,百分表,由人工转动零部件,在人员需求方面,一般需要两名检测员且要有一定的品保资质要求,他们除了要搬运零部件,还需要测量和记录数据,人员要求从数量到资质要求高,不利于人员的精简。此外,传统的手动转动辊棒及棒轴类零部件和人工读取并记录,也给检测的精确性,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更重要的全部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检测效率极低,大大地影响了生产的效率。有鉴于此,对于设计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检测效率快,操作简单,检测结果准确,生产过程安全可靠的自动化设备和手段就显得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辊道辊棒类圆棒检测提供一种高效的可实现自动检测标记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圆棒的检测标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并排的用于支承并转动圆棒的转棒架和用于支承圆棒的支棒架、沿着转棒架长度方向间距布设的用于测量圆棒的若干测距传感器、对应支棒架设置的在圆棒上打印标记的打码器、紧邻转棒架的用于排放待检圆棒的上料架、紧邻支棒架的用于输出已标圆棒的下料架、以及用于同时托起上料架和转棒架和支棒架上的圆棒移送至转棒架和支棒架和下料架的传送机构。

在上述基础上,所述转棒架具有用于支承棍棒两端的滚轮架,滚轮架具有左右间距布设的两滚轮,其中一端滚轮架的一滚轮由动力机构驱动其转动。

在上述基础上,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与滚轮滚动接触的主动轮和驱动主动轮转动的电机。

在上述基础上,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用于分别托举上料架和转棒架和支棒架上的圆棒两端的托举座、驱动托举座上下平移转动的平行四边形曲柄机构、以及驱动两端的平行四边形曲柄机构同步转动的动力机构。

在上述基础上,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连接两端的平行四边形曲柄机构的输入轴的传动轴以及驱动传动轴转动的电机。

在上述基础上,所述上料架、转棒架、支棒架、下料架以及传送机构均在支承圆棒的长度方向上设成可调。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圆棒的检测标记装置主要由上料架、转棒架、支棒架以及下料架构成,且这四组工位依次并排设置。上料架用来排放待检测圆棒,转棒架支承并转动圆棒的同时由测距传感器在圆棒的长度方向上进行多点检测,支棒架支承已检测的圆棒由打码器标记等级分类等检测计算结果,完成标记的圆棒从下料架输出。传送机构负责圆棒在四组工位上的顺序传送,可同时托起上料架、转棒架及支棒架上的圆棒移送至转棒架、支棒架及下料架,这样上料架、转棒架及支棒架上的圆棒就可同时转送至下一工位,使得圆棒从上料、检测、标记以及出料都可同步进行,为实现自动高效的自动化圆棒检测标记提高可靠的硬件支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圆棒的检测标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圆棒的检测标记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转棒架的驱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传送机构的驱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圆棒的检测标记装置,该装置具有并排的用于支承并转动圆棒1的转棒架2和用于支承圆棒1的支棒架3、沿着转棒架1长度方向间距布设的用于测量圆棒的若干测距传感器4、对应支棒架3设置的在圆棒上打印标记的打码器5、紧邻转棒架2的用于排放待检圆棒的上料架6、紧邻支棒架3的用于输出已标圆棒的下料架7、以及用于同时托起上料架6和转棒架2和支棒架 3上的圆棒移送至转棒架2和支棒架3和下料架7的传送机构8。

上料架6、转棒架2、支棒架3以及下料架7这四组工位依次并排设置。上料架6用来排放待检测圆棒,转棒架2支承并转动圆棒的同时由测距传感器4 在圆棒的长度方向上进行多点检测,支棒架3支承已检测的圆棒由打码器5标记等级分类等检测计算结果,完成标记的圆棒从下料架7输出。传送机构8负责圆棒在四组工位上的顺序传送,可同时托起上料架6、转棒架2及支棒架3上的圆棒移送至转棒架2、支棒架3及下料架7,这样上料架6、转棒架2及支棒架3 上的圆棒就可同时转送至下一工位。传送机构8每运转一个循环,就可把上料架 6上排最前的圆棒托起移送至下一工位转棒架2上检测,同时在转棒架2上完成检测的圆棒会被托起移送至下一工位支棒架3上打标,而在支棒架3上完成打标的圆棒则会被托起移送至下一工位下料架7上输出。从而使得圆棒从上料、检测、标记以及出料都可同步进行,为实现自动高效的自动化圆棒检测标记提高可靠的硬件支持。

当然,为确保圆棒可在各工位上顺利移送,只需将上料架6、转棒架2及支棒架3之间的间距设成等距,而下料架7距离支棒架3的间距则无需要求等距,只需不要超过前三工位之间的间距即可,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设计常识,也就无需详述。

由于上料架6是用来排放待检圆棒,因而可将下料架6设成稍向上翘,这样每移送排最前的圆棒至下一工位时,排放的圆棒就会自动滚动前移。而下料架7 则可稍向下倾,完成打标的圆棒被移送过来后就可自动滚落输出,这些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设计常识,无需详述。在运输时,为便于设备的装卸,可将上料架 6的用来承载排放圆棒的延伸部件设成插卡式快捷安装,使得外延部件可快捷拆装(常见结构形式,图中未标示)。

可以知晓的是,转棒架2和支棒架3都可采用两端支承的方式支承圆棒。由于转棒架2上需要检测圆棒的径向尺寸和径向跳动等数据,因而需要设置驱动圆棒转动的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棒架2具有用于支承棍棒1两端的滚轮架2.1,滚轮架2.1具有左右间距布设的两滚轮2.1.1,圆棒1架在两滚轮2.1.1之间,其中一端滚轮架2.1的一滚轮2.1.1由动力机构驱动其转动。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动力机构包括与滚轮2.1.1滚动接触的主动轮2.2和驱动主动轮2.2转动的电机2.3。当然,支棒架3也可采用滚轮架支承圆棒的两端,并可将转棒架2和支棒架3 的滚轮均安装在同一机座上。

传送机构8可采用常规的可上下平移的往复运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中的传送机构8包括用于分别托举上料架6和转棒架2和支棒架3上的圆棒两端的托举座 8.1、驱动托举座8.1上下平移转动的平行四边形曲柄机构8.2、以及驱动两端的平行四边形曲柄机构8.2同步转动的动力机构。进一步的,该动力机构包括连接两端的平行四边形曲柄机构8.2的输入轴8.2.1的传动轴8.3以及驱动传动轴8.3 转动的电机8.4。托举座8.1的顶部应具有三个等距的可卡住圆棒的凹槽8.1.1,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的可卡托住圆棒的结构形式。

为适应不同长度的圆棒的检测标记,可将上料架6、转棒架2、支棒架3、下料架7以及传送机构8设成均在支承圆棒的长度方向上设成可调。亦即是将上料架6、转棒架2、支棒架3、下料架7以及传送机构8的用来支承圆棒的两端的其中一端均安装在一滑座9上,滑座9滑动安装在机架10的纵向滑轨11上。同时在滑座9与滑轨11之间安装锁紧机构12,这样根据圆棒的长度移动滑座9 至合适的位置后,可由锁紧机构12把滑座9锁紧。相应地,连接传送机构8两端的传动轴8.3也设成长度可调。

本实用新型中测距传感器4可采用激光测距传感器,打码器也可采用激光打码器。结合工业电脑管理系统,多个激光测距传感器4对转动的圆棒进行多点非接触检测,检测圆棒的径向尺寸数据和径向跳动数据,采集的数据传送至工业电脑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处理,精确合理鉴别所检测的圆棒是否合格,合格的圆棒按精度等级分类,将分析的数据信息发送到激光打码器,激光刻蚀在圆棒表面;不合格的圆棒,则给出报警信号,不予打码标示。工业电脑管理系统会根据不同长度的圆棒自动计算定位测量点的位置,然后固定各个激光测距传感器4的位置,免除了人工计算测量点位置的麻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