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旗形线束端子拉脱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4552发布日期:2018-11-30 20:15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脱力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旗形线束端子拉脱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6所示,旗形线束端子8包括线束81和端子82,通过压接的方式连接而成,旗形线束端子8压接处的抗拉强度直接影响其使用情况,在旗形线束端子8使用的过程中,旗形线束端子8压接处的抗拉强度较小经常会出现旗形线束端子8压接处发生松动、断裂脱落以及接触不良等问题,影响电器的正常工作。因此,测定旗形线束端子8压接处的抗拉强度是线束总成制造厂在产品生产前调节生产参数的必要的操作流程。

公告号为CN20347963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拉力检测装置,它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前端设有安装座,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后端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内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齿轮,所述底座侧面设有第一手柄,所述齿轮通过转轴与第一手柄相连,所述导向槽内设有可沿导向槽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底部设有与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所述滑块顶部设有电线夹紧装置,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峰值拉力计,所述峰值拉力计的拉杆端部设有接线端子夹紧装置。所述接线端子夹紧装置包括锁紧螺栓、左夹爪和右夹爪,所述左夹爪和右夹爪相互配合,所述右夹爪左侧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穿过左夹爪,所述左夹爪和右夹爪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螺纹孔,所述锁紧螺栓穿过螺纹孔。

这种汽车线束拉力检测装置在放置旗形线束端子的时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锁紧螺栓拧松,再将线束放在左卡爪和右卡爪之间,然后再将锁紧螺栓拧紧;另一种是将线束远离端子的一端穿入左卡爪和右卡爪围合成的圆孔中,这两种方式操作起来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旗形线束端子拉脱力检测装置,具有省时省力、操作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旗形线束端子拉脱力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侧的一端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拉力计,所述底座上侧远离安装座的一端设有线束夹紧组件,所述线束夹紧组件下方设有驱动线束夹紧组件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拉力计的拉杆端部连接有端子限位组件;

所述端子限位组件包括连接支架、左托架和右托架;

所述左托架与右托架呈半圆形且下侧与连接支架铰接,所述左托架和右托架远离铰接点的一端设有锁紧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托架和右托架呈半圆形且下侧与连接支架铰接的设计使得左托架和右托架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处于张开状态,左托架和右托架下端具有交叠区域,当线束放入时,操作人员将线束下压,对交叠区域产生一个向下的力,使左托架和右托架形成交叠区域的两端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直至左托架和右托架远离铰接点的两端抵触,并通过锁紧组件对左托架和右托架进行锁紧,将线束限位在左托架和右托架围合形成的圆环中。左托架和右托架围合形成的圆环对线束只起到限位作用,并不对线束起压紧作用,线束沿其长度可在左托架和右托架围合形成的圆环中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组件包括相互贴合的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

所述上连接块固定连接在右托架上,所述上连接块向内凹陷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开口宽度小于容置槽的槽宽;

所述容置槽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容置槽的槽底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竖截面为T型的限位块;

所述限位块靠近第一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抽拉杆,所述抽拉杆穿出上连接块;

所述下连接块固定连接在左托架上,所述下连接块上设有供限位块嵌入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靠左托架和右托架转动的惯性,使限位块滑入限位槽,从而实现左托架和右托架的锁紧。当旗形线束端子检测结束后,向上拉动抽拉杆,此时,第一弹簧压缩,限位块向上移动,使限位块从限位槽中脱离,在左托架和右托架的重力作用下,左托架和右托架打开,只需拉动抽拉杆即可实现,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远离第一弹簧的一端设有斜面,所述斜面与限位块远离左托架的一侧呈锐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面能够改变限位块与下连接块之间的接触方式,由面接触变成线接触,有效地减小了限位块与下连接块之间的接触面,使限位块能够顺利进入限位槽,无需向上拉动抽拉杆,依靠线束下压的力即可实现,简化了操作步骤。

进一步的,所述下连接块上部靠近右托架的转角呈圆弧过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过渡的设计能够对限位块起引导作用,使限位块更容易自动进入限位槽,无需向上拉动抽拉杆,操作更加简便。

进一步的,所述左托架和右托架内壁喷涂有润滑层,所述润滑层由石墨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墨具有片状晶体结构,具有良好的耐磨、耐压、耐高温以及化学稳定性,尤其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由石墨材料喷涂而成的润滑层能够尽可能减小左托架和右托架围合形成的圆环对线束的影响,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线束夹紧组件包括滑块和偏心轮;

所述滑块与底座滑移连接,所述滑块上侧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内滑移连接有压块,所述滑块上侧固定连接有与压块对应的挡块;

所述滑块侧壁一体延伸有安装板,所述偏心轮与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偏心轮上设有手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线束放置在压块和挡块之间,握住手柄转动偏心轮,偏心轮转动将压块向挡块的方向推,直到压块与挡块压紧,从而实现线束夹紧,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销柱,所述压块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销柱,所述第一销柱上钩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第一销柱的一端钩设在第二销柱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块的初始位置与滑轨齐平,转动手柄,使压块沿着滑轨向靠近挡块的方向移动,对线束进行压紧,第二弹簧逐渐拉伸,当线束被压紧时,第二弹簧处于最大拉伸长度。转动手柄,使压块远离挡块移动,取下线束,此时,第二弹簧在回复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长度,同时将压块拉回初始位置,无需手动将压块拨回原位,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压块和挡块相对的两侧均设有防滑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齿能够增大线束与挡块和压块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压块和挡块对线束夹得更紧,使线束不易从压块和挡块之间滑脱,提高了检测过程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齿条和驱动齿轮;

所述齿条固定连接在滑块下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供齿条移动的通孔;

所述驱动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驱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穿出底座且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有摇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摇杆转动,摇杆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转动带动齿条在通孔中移动,齿条移动带动滑块移动,滑块移动带动夹持着的线束移动,端子被限位在连接支架内,线束向远离拉力计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对旗形线束端子压接处的拉拔。当端子与线束分离,观察拉力计显示的读数,即为旗形线束端子压接处的抗拉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两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滑柱,所述底座上侧连接有与滑柱适配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柱与滑槽的配合,使滑块只能沿着滑槽的方向移动,使齿轮和齿条在移动过程中不易发生脱离,提高了检测过程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端子限位组件与锁紧组件,从而产生了无需拧动锁紧螺栓即可放入线束,省时省力的效果;

2.采用了第二弹簧,达到了无需手动将压块拨回原位,简化操作步骤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线束夹紧组件、驱动组件以及端子限位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一销柱、第二销柱以及第二弹簧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B部用于体现左托架、右托架以及连接支架之间的连接关系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锁紧组件、左托架以及右托架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旗形线束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安装座;111、拉力计;12、通孔;13、滑槽;2、线束夹紧组件;21、滑块;211、滑轨;212、压块;2121、第二销柱;213、挡块;214、安装板;2141、第一销柱;2142、第二弹簧;215、滑柱;22、偏心轮;221、手柄;3、驱动组件;31、齿条;32、驱动齿轮;321、转轴;3211、摇杆;4、端子限位组件;41、连接支架;411、左托架;412、右托架;5、锁紧组件;51、上连接块;511、容置槽;512、第一弹簧;513、限位块;5131、抽拉杆;5132、斜面;52、下连接块;521、限位槽;6、润滑层;7、防滑齿;8、旗形线束端子;81、线束;82、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旗形线束端子拉脱力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上侧的一端设有安装座11,安装座11上安装有拉力计111,底座1上侧远离安装座11的一端设有线束夹紧组件2。线束夹紧组件2包括滑块21和偏心轮22,滑块21与底座1滑移连接,滑块21上侧固定连接有滑轨211,滑轨211内滑移连接有压块212,滑块21上侧固定连接有与压块212对应的挡块213,压块212和挡块213相对的两侧均设有防滑齿7。防滑齿7能够增大线束81(参见图6)与挡块213和压块212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压块212和挡块213对线束81夹得更紧,使线束81不易从压块212和挡块213之间滑脱。滑块21侧壁一体延伸有安装板214(参见图3),偏心轮22与安装板214转动连接,偏心轮22上设有手柄221。将线束81放置在压块212和挡块213之间,握住手柄221转动偏心轮22,偏心轮22转动将压块212向挡块213的方向推,直到压块212与挡块213将线束81压紧,操作简单方便。

如图3所示,通过转动偏心轮22使压块212与挡块213对线束81(参见图6)进行压紧,在检测结束后取下线束81时,需要转动偏心轮22且手动拨动压块212,使压块212恢复原位。因此,在安装板214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销柱2141,压块212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销柱2121,第一销柱2141上钩设有第二弹簧2142,第二弹簧2142远离第一销柱2141的一端钩设在第二销柱2121上。压块212的初始位置与滑轨211齐平,转动手柄221,使压块212沿着滑轨211向靠近挡块213的方向移动,对线束81进行压紧,第二弹簧2142逐渐拉伸,当线束81被压紧时,第二弹簧2142处于最大拉伸长度。转动手柄221,使压块212远离挡块213移动,取下线束81,此时,第二弹簧2142在回复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长度,同时将压块212拉回初始位置,无需手动将压块212拨回原位,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图1所示,线束夹紧组件2下方设有用于驱动线束夹紧组件2移动的驱动组件3。驱动组件3包括齿条31和驱动齿轮32,齿条31固定连接在滑块21下侧,底座1上开设有供齿条31移动的通孔12。驱动齿轮32与齿条31啮合,驱动齿轮32同轴固定连接有转轴321,转轴321穿出底座1且与底座1转动连接,转轴321同轴固定连接有摇杆3211。滑块21两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滑柱215,底座1上侧连接有与滑柱215适配的滑槽13。通过驱动摇杆3211,滑块21两侧的滑柱215沿着滑槽13移动,从而实现对旗形线束端子8(参见图6)压接处的拉拔。

如图4所示,拉力计111(参见图1)的拉杆端部连接有端子限位组件4。端子限位组件4包括连接支架41、左托架411和右托架412,左托架411与右托架412呈半圆形且下侧与连接支架41铰接,左托架411和右托架412远离铰接点的一端设有锁紧组件5。左托架411和右托架412呈半圆形且下侧与连接支架41铰接的设计,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左托架411和右托架412处于张开状态,左托架411和右托架412下端具有交叠区域,当线束81(参见图6)放入时,操作人员将线束81下压,对交叠区域产生一个向下的力,使左托架411和右托架412形成交叠区域的两端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直至左托架411和右托架412远离铰接点的两端抵触,并通过锁紧组件5对左托架411和右托架412进行锁紧,将线束81限位在左托架411和右托架412围合形成的圆环中。左托架411和右托架412围合形成的圆环对线束81只起到限位作用,并不起压紧作用,线束81沿其长度可在左托架411和右托架412围合形成的圆环中移动,从而提高旗形线束端子8拉脱力的检测精度。

如图4所示,为了尽可能减小左托架411和右托架412围合形成的圆环对线束81(参见图6)的影响,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度,在左托架411和右托架412内壁喷涂有由石墨材料制成的润滑层6。石墨具有片状晶体结构,具有良好的耐磨、耐压、耐高温以及化学稳定性,尤其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

如图5所示,锁紧组件5包括相互贴合的上连接块51和下连接块52,上连接块51固定连接在右托架412上,上连接块51向内凹陷有容置槽511,容置槽511的开口宽度小于容置槽511的槽宽。容置槽511内设有第一弹簧512,第一弹簧512的一端与容置槽511的槽底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竖截面为T型的限位块513。限位块513靠近第一弹簧5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抽拉杆5131,抽拉杆5131穿出上连接块51。下连接块52固定连接在左托架411上,下连接块52上设有供限位块513嵌入的限位槽521。依靠左托架411和右托架412转动的惯性,使限位块513滑入限位槽521,从而实现左托架411和右托架412的锁紧。当旗形线束端子8(参见图6)检测结束后,向上拉动抽拉杆5131,此时,第一弹簧512压缩,限位块513向上移动,使限位块513从限位槽521中脱离,在左托架411和右托架412的重力作用下,左托架411和右托架412打开,只需拉动抽拉杆5131即可实现,操作简单方便。

如图5所示,限位块513远离第一弹簧512的一端设有斜面5132,斜面5132与限位块513远离左托架411的一侧呈锐角。下连接块52上部靠近右托架412的转角呈圆弧过渡。斜面5132能够改变限位块513与下连接块52之间的接触方式,由面接触变成线接触,有效地减小了限位块513与下连接块52之间的接触面。斜面5132和圆弧过渡的设计使限位块513能够顺利进入限位槽521,无需向上拉动抽拉杆5131,依靠线束81(参见图6)下压的力即可实现,简化了操作步骤。

具体实施过程:

当线束81放入时,操作人员将线束81下压,对交叠区域产生一个向下的力,使左托架411和右托架412形成交叠区域的两端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直至左托架411和右托架412远离铰接点的两端抵触,依靠惯性,下连接块52将限位块513顶起,使第一弹簧512压缩,当限位块513与限位槽521对齐时,第一弹簧512在回复力的作用下,将限位块513弹入限位槽521中,从而实现左托架411和右托架412的锁紧。

将线束81放置在压块212和挡块213之间,握住手柄221转动偏心轮22,偏心轮22转动使压块212沿着滑轨211向靠近挡块213的方向移动,直到压块212与挡块213将线束81压紧,驱动摇杆3211转动,摇杆3211转动带动转轴321转动,转轴321转动带动驱动齿轮32转动,驱动齿轮32转动带动齿条31在通孔12中移动,齿条31移动带动滑块21移动,滑块21移动带动夹持着的线束81移动,端子82被限位在连接支架41内,线束81向远离拉力计111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对旗形线束端子8压接处的拉拔。当端子82与线束81分离,观察拉力计111显示的读数,即为旗形线束端子8压接处的抗拉强度。

转动手柄221,使压块212远离挡块213移动,取下线束81,此时,第二弹簧2142在回复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长度,同时将压块212拉回初始位置,如此循环操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