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测量轴承安装间距的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4178发布日期:2019-05-17 20:17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用于测量轴承安装间距的检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修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测量轴承安装间距的检具。



背景技术:

根据相关适航指令,需要对A320飞机升降舵伺服控制组件的子部件——耳端组件进行检查修理。例如,耳端组件中安装有轴承,工作人员需要对该轴承的安装间距进行检测。然而,依靠纯人工检查,效率低,并且准确性差,严重影响航空产品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测量轴承安装间距的检具,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轴承的端面和连接件端部的端面的间距测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测量轴承安装间距的检具,所述轴承设置在一连接件端部的安装孔内,轴承的上端面凸出于连接件端部的上端面,轴承的下端面凸出于连接件端部的下端面,所述检具包括:

相互配合的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上夹持件具有用于夹持轴承上端面的上夹持端面,下夹持件具有用于夹持轴承下端面的下夹持端面;

连接件,连接件分别与上夹持件、下夹持件连接,连接件用于调节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之间的距离;

塞尺,塞尺用于测量轴承的上端面和连接件端部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或者用于测量轴承的下端面和连接件端部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端部的上端面由上平面部和凸出于上平面部的上凸台部构成,所述塞尺用于测量轴承的上端面和上凸台部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端部的下端面由下平面部和凸出于下平面部的下凸台部构成,所述塞尺用于测量轴承的下端面和下凸台部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上夹持件的上夹持端面外周处设有上斜角,或者下夹持件的下夹持端面外周处设有下斜角。

优选地,所述上夹持件的上夹持端面设有上定位台,下夹持件的下夹持端面上设有下定位台,上定位台和下定位台均与轴承内圈的通孔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上夹持件的中心处设有上连接孔,下夹持件的中心处设有下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穿设连接于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内。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的上下杆段具有互为反向的螺纹,连接件的上杆段与上连接孔螺纹配合,连接件的下杆段与下连接孔螺纹配合。

优选地,所述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的两端均设有倒角。

优选地,所述轴承为球形轴承,球形轴承由相互配合的外圈和球形内圈构成,外圈设置在连接件端部的安装孔内,球形内圈的上端面凸出于连接件端部的上端面,球形内圈的下端面凸出于连接件端部的下端面,所述上夹持件的上夹持端面用于夹持球形内圈的上端面,所述下夹持件的下夹持端面用于夹持球形内圈的下端面。

优选地,所述塞尺由具有不同厚度级差的一组薄片组成。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测量轴承安装间距的检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相对布置,利用上夹持件的上夹持端面和下夹持件的下夹持端面相互平行的特性,配合塞尺完成轴承的端面和连接件端部的端面的间距测量,操作快捷,准确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现有技术中的连接件端部的示意图;

图2显示为连接件端部与轴承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测量轴承安装间距的检具的剖视图;

图4显示为如图3所示上夹持件的仰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轴承

11 轴承的上端面

12 轴承的下端面

2 连接件端部

21 安装孔

22 连接件端部的上端面

221 上平面部

222 上凸台部

23 连接件端部的下端面

231 下平面部

232 下凸台部

3 上夹持件

31 上夹持端面

32 上斜角

33 上定位台

34 上连接孔

4 下夹持件

41 下夹持端面

42 下斜角

43 下定位台

44 下连接孔

5 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测量轴承安装间距的检具,上述轴承1设置在一连接件端部2的安装孔21内,轴承的上端面11凸出于连接件端部的上端面22,轴承的下端面12凸出于连接件端部的下端面23,上述检具包括:

相互配合的上夹持件3和下夹持件4,上夹持件3具有用于夹持轴承上端面的上夹持端面31,下夹持件4具有用于夹持轴承下端面的下夹持端面41;

连接件5,连接件5分别与上夹持件3、下夹持件4连接,连接件5用于调节上夹持件3 和下夹持件4之间的距离;

塞尺(未予图示),塞尺用于测量轴承的上端面11和连接件端部的上端面22之间的距离,或者用于测量轴承的下端面12和连接件端部的下端面23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夹持件3和下夹持件4相对布置,利用上夹持件3的上夹持端面31 和下夹持件4的下夹持端面41相互平行的特性,配合塞尺完成轴承的端面和连接件端部的端面的间距测量,操作快捷,准确性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使用方法,步骤如下:

S1,将上夹持件3放置在轴承1的上方,并且将下夹持件4放置在轴承1的下方;

S2,通过连接件5将上夹持件3和下夹持件4连接在一起;

S3,调节连接件5,使上夹持件3的上夹持端面31抵靠在轴承的上端面11上,并且使下夹持件4的下夹持端面41抵靠在轴承的下端面12上;

S4,将塞尺塞入轴承的上端面11和连接件端部的上端面22之间的间隙中,检测间隙大小,或者将塞尺塞入轴承的下端面12和连接件端部的下端面23之间的间隙中,检测间隙大小。

上述连接件端部2可以是连接耳,可以是伺服作动器的连接杆端部,也可以是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

如图2所示,上述连接件端部的上端面22由上平面部221和凸出于上平面部的上凸台部 222构成,上述塞尺用于测量轴承的上端面11和上凸台部222之间的距离P1。上述连接件端部的下端面23由下平面部231和凸出于下平面部的下凸台部232构成,上述塞尺用于测量轴承的下端面12和下凸台部232之间的距离P2。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便于将上述塞尺塞入上夹持件3和连接件端部2的间隙中,上夹持件3的上夹持端面外周处设有上斜角32;同样的,为了便于将塞尺塞入下夹持件4和连接件端部2的间隙中,下夹持件4的下夹持端面外周处设有下斜角42。

如图3所示,为了在检测过程中避免上述上夹持件3、下夹持件4与轴承内圈发生相对移动,上夹持件3的上夹持端面31设有上定位台33,下夹持件4的下夹持端面41上设有下定位台43,上定位台33和下定位台43均与轴承内圈的通孔相适配。在具体使用时,将上夹持件3的上定位台33向下插入至轴承内圈的通孔内,并且将下夹持件4的下定位台43向上插入至轴承内圈的通孔内。进一步的,上定位台33和下定位台43均呈柱状结构,并且上定位台33成型于上夹持端面31的中心处,下定位台43成型于下夹持端面41的中心处。

上述连接件5可以是螺栓,可以是螺钉(参见图3),也可以是伸缩杆。

作为上述连接件5与上夹持件3、下夹持件4的一连接方式:上夹持件3的中心处设有上连接孔34,下夹持件4的中心处设有下连接孔44,连接件5穿设连接于上连接孔34和下连接孔44内。

进一步的,上述连接件5的上下杆段具有互为反向的螺纹,连接件5的上杆段与上连接孔34螺纹配合,连接件5的下杆段与下连接孔44螺纹配合。在具体使用时,可以通过连接件5的正反转,来调节上夹持件3和下夹持件4的间距。

为了便于将上述连接件5穿设连接在上连接孔34和下连接孔44内,上连接孔34和下连接孔44的两端均设有倒角。

上述轴承1可以滚子轴承,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轴承。例如,轴承1为球形轴承,球形轴承由相互配合的外圈和球形内圈构成,外圈设置在连接件端部2的安装孔21内,球形内圈的上端面凸出于连接件端部的上端面22,球形内圈的下端面凸出于连接件端部的下端面23,上述上夹持件3的上夹持端面31用于夹持球形内圈的上端面,上述下夹持件4的下夹持端面 41用于夹持球形内圈的下端面。

上述塞尺由具有不同厚度级差的一组薄片组成。当塞尺的一种薄片刚好塞入轴承的端面和连接件端部的端面之间的间隙时,薄片的厚度值就是轴承1的端面和连接件端部2的端面之间的间距大小。

为了减少上夹持件3的上夹持端面31和下夹持件4的下夹持端面41的加工工序,上夹持件3和下坚持件4均呈板状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检具能够利用上夹持件的上夹持端面和下夹持件的下夹持端面相互平行的特性,配合塞尺快速、准确地完成轴承的端面和连接件端部的端面的间距测量。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