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路基监测的沉降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4993发布日期:2019-04-13 00:45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路基监测的沉降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基沉降监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路基监测的沉降板。



背景技术: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也是道路的承载主体,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条路面的质量。为了保证路基的安全与稳定、实现交通车辆的高速平稳运行,路基的沉降控制成为关键。

目前,由于沉降板监控面广,便于灵活地设站观测,因此其常被采用。实用新型专利201720825566.7公开了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沉降板,包括底板和固定在底板中间的钢管,底板为圆形且上表面外凸,底板上表面分布有围绕底板轴线的螺旋纹路;通过从底部向上螺旋钻出沉降板,方便沉降板的回收,但该结构的沉降板重复测量工作量大,难以实现自动化观测,同时对施工干扰较大,且易在施工过程中被施工机械碰撞或因碾压发生偏斜,影响测度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路基监测的沉降板,其制作简单,耐久性和稳定性好,埋设安装容易且不影响路基后续施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路基监测的沉降板,包括沉降板本体、进水管、出水管和连通管,所述出水管包括在上的横向出水管A、在下的出水横管B以及连通所述横向出水管A和所述横向出水管B的竖向出水管,所述横向出水管A和所述竖向出水管均设置在所述沉降板本体内,所述横向出水管B设置在所述进水管的上方,且所述横向出水管B和所述进水管均一端插入所述沉降板本体内,所述进水管通过所述连通管与所述横向出水管A相连;所述沉降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沉降板本体内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横向出水管A相连通,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从所述沉降板本体的一侧伸出。该结构设置中,沉降板本体内置有不锈钢通气管,有效保证管内水面气压值与大气压值相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沉降板能和与其相连的液位计量器实现连通器原理。

进一步的,所述沉降板本体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立柱,所述横向出水管B和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底座内,所述横向出水管B和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底座外,所述横向出水管A设置在所述立柱内。该结构设置中,沉降板本体由底座和立柱两部分构成“⊥”形,且连通管竖向设置在立柱内,沉降板本体的结构合理,制作简单,埋设安装容易且不影响路基后续施工。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底座的同一侧;进水管和出水管位于同一竖直面内,该结构设置便于该沉降板与位于路基沉降影响范围之外的液位计量器相连接,结构简单合理,应用方便,实用性强。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管包括依次相连的竖向通气管A、横向通气管A、竖向通气管B和横向通气管B,所述竖向通气管A与所述横向出水管A相连,所述横向通气管B从所述底座的一侧伸出。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出水管的内径均小于所述连通管的内径,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的内径为15~28mm,所述连通管的内径为45~60mm。该结构设置中,连通管的内径大于进水管、出水管的内径,沉降板与固定于基准桩之上的液位计量器相连构成沉降监测装置后,使得测量时沉降板内部的水位不会过快升高,结构设置合理,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的内径相等且二者的内径为18~22mm,优选20mm。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管的内径小于所述连通管的内径,所述通气管的内径为15~28mm,优选18~22mm,更优选20mm。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部中心,所述立柱的高度为被测点的预估沉降值的1.2~1.5倍;所述底座与所述立柱由混凝土一体预制而成,所述进水管、出水管、连通管和通气管预埋设置在所述沉降板本体内;该结构中连通管和通气管全部埋设在沉降板本体内,而进水管和出水管只有位于沉降板本体内的部分埋设在其内,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另一端位于沉降板本体的外侧,安装使用时进水管和出水管的该另一端伸出路基之外与液位计量器相连接,通过观测液位计量器的液位差得到测点的沉降值。

进一步的,所述沉降板本体的保护层的厚度不少于20mm;该结构具体是指混凝土沉降板本体的外表面到埋设在其内部的各管子外表面的混凝土层的厚度不少于20mm,优选20~50mm;该结构设置可有效保证沉降板的强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沉降板耐久性和稳定性好。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长度和宽度相等,所述底座的厚度为8~15cm;所述立柱的长度和宽度均为18~22cm。通过合理设置底座和立柱的尺寸,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沉降板易于埋设安装,且不影响后续施工;同时其与液位计量器配合,监测简捷、精度可靠。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路基监测的沉降板,包括沉降板本体、进水管、出水管、连通管和通气管,出水管包括横向出水管A、出水横管B以及连通横向出水管A和横向出水管B的竖向出水管,横向出水管A和竖向出水管均设置在沉降板本体内,横向出水管B设置在进水管的上方,且横向出水管B和进水管均一端插入沉降板本体内,进水管通过连通管与横向出水管A相连;通气管设置在沉降板本体内,其一端与横向出水管A相连通,另一端从沉降板本体的一侧伸出。该结构的沉降板基于液位原理设计,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及稳定性,测量精度高,埋设及监测过程均不会对路基的后续施工及运行造成干扰,可满足长期监测的要求。

(2)、本实用新型中,沉降板本体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立柱,横向出水管B和进水管的一端位于底座内,横向出水管B和进水管的另一端位于底座外,横向出水管A设置在立柱内。该结构设置中,沉降板本体由底座和立柱两部分构成“⊥”形,且连通管竖向设置在立柱内,沉降板本体的结构合理,埋设安装时立柱的顶端不超出路基的顶面,因此不影响路基后续施工。

(3)、本实用新型中,进水管的进水口与出水管的出水口位于底座的同一侧;进水管和出水管位于同一竖直面内,该结构设置便于该沉降板与位于路基沉降影响范围之外的液位计量器相连接,结构简单合理,应用方便,实用性强。

(4)、本实用新型中,通气管包括依次相连的竖向通气管A、横向通气管A、竖向通气管B和横向通气管B,竖向通气管A与横向出水管A相连,横向通气管B从底座的一侧伸出;通气管和出水管为迂回式结构,在保证沉降板监测精度的前提下,使得沉降板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用于路基监测的沉降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沉降板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沉降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沉降板本体,1.1、底座,1.2、立柱,2、进水管,3、出水管,3.1、横向出水管A,3.2、出水横管B,3.3、竖向出水管,4、连通管,5、通气管,5.1、竖向通气管A,5.2、横向通气管A,5.3、竖向通气管B、5.4、横向通气管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路基监测的沉降板,其包括沉降板本体1、进水管2、出水管3、连通管4和通气管5,沉降板本体包括底座1.1和设置在底座上的立柱1.2,立柱设置在底座的顶部中心,立柱的高度为被测点的预估沉降值的1.2~1.5倍;底座与立柱由混凝土一体预制而成。

出水管包括在上的横向出水管A3.1、在下的出水横管B3.2以及连通横向出水管A和横向出水管B的竖向出水管3.3,出水横管B为L型管,横向出水管A和竖向出水管均设置在沉降板本体内,横向出水管B设置在进水管的上方,且横向出水管B和进水管均一端插入沉降板本体内,进水管通过连通管与横向出水管A相连;通气管5设置在沉降板本体内,其一端与横向出水管A相连通、另一端从底座的一侧伸出沉降板本体。沉降板其内部设置进水管、出水管、连通管和通气管,进出水管的高度由测点的预估沉降值来确定。该结构的沉降板通过具有一定伸缩的液体管与位于路基沉降影响范围之外的液位计量器相连接实现连通器原理,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及稳定性,测量精度高,埋设和监测过程均不会对路基的后续施工及运行造成干扰,可满足长期监测的要求。

结合参见图2和图3,横向出水管B和进水管的一端位于底座内,横向出水管B和进水管的另一端位于底座外,横向出水管A设置在立柱内。该结构中,进水管、出水管、连通管和通气管均为不锈钢管且通过预埋的方式设置在沉降板本体内,连通管和通气管全部埋设在沉降板本体内,而进水管和出水管只有位于沉降板本体内的部分埋设在其内,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另一端位于沉降板本体的外侧,安装使用时进水管和出水管的该另一端伸出路基之外与液位计量器相连接,通过观测液位计量器的液位差得到测点的沉降值。

本实施例中,进水管的进水口与出水管的出水口位于底座的同一侧,且进水管和出水管位于同一竖直面内,便于该沉降板与位于路基沉降影响范围之外的液位计量器相连接,结构简单合理,应用方便,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通气管包括依次相连的竖向通气管A5.1、横向通气管A5.2、竖向通气管B5.3和横向通气管B5.4,竖向通气管A与横向出水管A相连,竖向通气管B与横向出水管B相连,横向通气管B为L型管且连接于竖向通气管B5.3的下端。优选的,出水横管B和横向通气管B分别位于进水管的上方两侧;进水管、出水管的内径均小于连通管的内径,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内径为20mm,连通管的内径为50mm。该结构中,连通管的内径大于进水管、出水管的内径,沉降板与固定于基准桩之上的液位计量器相连构成沉降监测装置后,使得测量时沉降板内部的水位不会过快升高,结构设置合理,使用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内径相等且二者的内径为18~22mm,优选20mm。通气管的内径小于连通管的内径,通气管的内径为15~28mm,优选18~22mm,更优选20mm。

在本实施例中,沉降板本体的保护层的厚度不少于20mm,即混凝土沉降板本体的外表面到埋设在其内部的各管子外表面的混凝土层的厚度不少于20mm,优选20~50mm;该结构设置通过限制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以形成对各不锈钢管的保护,可有效保证沉降板的强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沉降板耐久性和稳定性好;同时,在实际施工中压实时,沉降板不易被压坏,不用果避开沉降板,不会产生压实死角。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的长度为50cm、宽度为50cm、厚度为10cm;立柱的横截面为矩形结构,其长度和宽度均为20cm,立柱竖向高度由被测点的预估沉降值来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