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1548发布日期:2019-05-31 22:4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手机组装过程中,需要检测手机屏幕的呼吸灯位置是否存在异物。实际生产过程中,工人拿取手机屏幕直接目测呼吸灯位置是否存在异物,但检测效率低,存在异物不明显而漏检的情况,无法保证检测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治具,所述治具用于与屏组件相适配,所述屏组件设有透光部,所述治具包括承载主体和固定连接所述承载主体的光源组件,所述承载主体设有定位槽,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定位槽内的光源,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屏组件相适配,所述光源对准所述屏组件的透光部并发射光线,以检测所述透光部上是否存在异物。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治具,通过所述治具包括承载主体和固定连接所述承载主体的光源组件,所述承载主体设有定位槽,再通过在所述定位槽内设置光源,所述定位槽可与所述屏组件相适配,从而便于快速定位所述屏组件,并使得所述光源可以对准屏组件的透光部并发射光线,可以通过观测透光部是否均匀出光,进而判断屏组件的透光部是否存在异物阻塞的情况。上述治具可以快速准确检测屏组件的呼吸灯位置是否存在异物,检测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七;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八;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九;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十。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治具100,所述治具100用于与屏组件10相适配,所述屏组件10设有透光部11。所述治具100包括承载主体20和固定连接所述承载主体20的光源组件30。所述承载主体20设有定位槽21,所述光源组件30包括固定于所述定位槽21内的光源31。所述定位槽21与所述屏组件10相适配,所述光源31对准屏组件10的透光部11并发射光线,以检测所述透光部11上是否存在异物。

通过所述治具100包括承载主体20和固定连接所述承载主体20的光源组件30,所述承载主体20设有定位槽21,再通过在所述定位槽21内设置光源31,所述定位槽21可与所述屏组件10相适配,从而便于快速定位所述屏组件10,并使得所述光源31可以对准屏组件10的透光部11并发射光线,可以通过观测透光部11是否均匀出光,进而判断屏组件10的透光部11是否存在异物阻塞的情况。上述治具100可以快速准确检测屏组件10的呼吸灯位置是否存在异物,检测效率高。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透光部11即所述屏组件10上安装呼吸灯的位置,所述透光部11可以用于透过呼吸灯发出的光线,以实现提醒功能。所述透光部11呈圆形。在生产过程中,所述屏组件10的透光部11处可能存在异物,异物堵塞于透光部11,容易阻挡呼吸灯的光线,因此需要对屏组件10的透光部11进行检测。所述屏组件10可以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或可穿戴智能设备等。

请参阅图2,所述屏组件10呈矩形。所述屏组件10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边缘12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边缘13。两个所述第一边缘12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边缘13之间,即所述第一边缘12和所述第二边缘13共同组成所述屏组件10的周向边缘。所述第一边缘12为短边缘,所述第二边缘13为长边缘。两个所述第一边缘12包括第一短边121和相对所述第一短边121的第二短边122。所述第一短边121和所述第二短边122均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边缘13之间。所述透光部11设置于所述屏组件10邻近所述第一短边121处。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主体20为所述治具100的主体部分,所述承载主体20用于对屏组件10进行承载。所述定位槽21与所述屏组件10相适配,以提供容纳所述屏组件10的收纳空间,通过将所述屏组件10放置于所述定位槽21内,实现对所述屏组件10的定位。所述光源31设置于所述定位槽21底部。所述光源31可以是LED灯,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灯。当所述屏组件10与所述定位槽21相配合的状态,所述屏组件10与所述承载主体20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光源31可以对准所述屏组件10的透光部11并发射光线,由于所述透光部11呈圆形,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所述透光部11处是否均匀出光形成圆形光斑,来判断所述屏组件10的透光部11处是否存在异物。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透光部11也可以呈其他形状。

所述承载主体20包括定位模22和连接所述定位模22的支撑架23。所述定位槽21设置于所述定位模22背离所述支撑架23一侧。所述定位模22可以由防静电材料制成,从而可以防止所述定位模22表面产生静电,对所述屏组件10造成损坏。所述支撑架23对所述定位模22起到承载作用。所述支撑架23也可以由防静电材料制成。所述定位槽21为矩形槽。所述定位槽21具有底面211。所述底面211呈矩形。所述底面211具有第一侧边211a和相对所述第一侧边211a设置的第二侧边211b,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侧边211c。所述第一侧边211a和所述第二侧边211b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三侧边211c之间。所述第一侧边211a和所述第二侧边211b均为短边,所述第三侧边211c为长边。所述光源31设置于所述底面211邻近所述第一侧边211a处。

请参阅图2,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槽21具有内周侧面212,所述承载主体20在所述内周侧面212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定位凸起213,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凸起213的端部用于分别抵触所述屏组件10的两个第一边缘12。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周侧面212围合于所述底面211的周侧。所述内周侧面212包括第一侧面212a和相对所述第一侧面212a设置的第二侧面212b。所述第一侧面212a连接所述第一侧边211a,所述第二侧面212b连接所述第二侧边211b。所述光源31邻近所述第一侧面212a。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凸起21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212a和第二侧面212b。

请参阅图3,当所述屏组件10放置于所述定位槽21内时,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凸起213的端部分别与所述屏组件10的两个第一边缘12相抵触,从而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凸起213共同对所述屏组件10进行长度方向上的定位,并使得所述屏组件10的两个第一边缘12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212a及所述第二侧面212b保持间隔,有利于避免所述屏组件10的第一边缘12与所述定位槽21的内周侧面212大面积接触而容易擦伤。每一所述第一定位凸起213可以为弹性部,从而可以实现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凸起213分别弹性抵触所述屏组件10的两个第一边缘12,保持所述屏组件10相对所述承载主体20稳固,并且所述第一定位凸起213具有弹性,当同一批屏组件10存在尺寸偏差时,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凸起213可以适应性地弹性变形而弹性抵触于屏组件10的两个第一边缘12,避免屏组件10尺寸偏大时所述第一定位凸起213擦伤所述屏组件10的边缘。

请参阅图2,所述承载主体20在所述周侧面还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定位凸起214。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凸起214的相对方向与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凸起213的相对方向相垂直。所述内周侧面212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侧面212c。两个所述第三侧面212c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212a和所述第二侧面212b之间。两个所述第三侧面212c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三侧边211c。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凸起214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三侧面212c邻近所述第一侧面212a处。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凸起214的端部用于分别抵触所述屏组件10的两个第二边缘13,从而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凸起214共同对所述屏组件10进行宽度方向上的定位,并且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凸起214将所述屏组件10的第二边缘13与所述定位槽21的内周侧面212隔离开来。从而实现对所述屏组件10进行长度方向上和宽度方向上的定位,避免反复调整所述屏组件10来校正透光部11的位置而导致作业效率降低,保证所述透光部11对准所述光源31,进而便于检测所述透光部11上是否存在异物;并使得所述屏组件10的周向边缘与所述定位槽21的内周侧面212保持间隔,避免所述屏组件10的边缘与所述内周侧面212大面积的接触而擦伤。

请参阅图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主体20在所述周侧面还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定位凸起215。两个所述第三定位凸起215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三侧面212c邻近所述第二侧面212b处。两个所述第三定位凸起215的端部用以抵触所述屏组件10的两个第二边缘13。请参阅图4,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凸起214和位于所述第一侧面212a的第一定位凸起213共同对所述屏组件10的一个端部进行三点定位,两个所述第三定位凸起215和位于所述第二侧面212b的第二定位凸起214共同对所述屏组件10的另一个端部进行三点定位,从而提高整体定位精度,保证所述透光部11对准所述光源31。在其他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凸起213、所述第二定位凸起214和所述第三定位凸起215也可以为可拆卸性连接所述承载主体20的定位柱。

请参阅图2,进一步地,所述屏组件10设有一个或多个安装槽171,所述承载主体20在所述定位槽21底部设有一个或多个凸台216,所述凸台216用以与所述安装槽171相配合。

请参阅图5,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屏组件10包括显示屏16和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屏16的中框17。所述显示屏16可以通过双面胶粘结或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于所述中框17一侧。所述安装槽171设置于所述中框17背离所述显示屏16一侧。所述安装槽171可以是电池安装槽或主板安装槽。所述安装槽171可以为矩形槽,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凹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屏组件10也可以不包括中框17。

所述凸台216的形状与所述屏组件10的安装槽171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凸台216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216a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216b。两个所述第一侧壁216a均与所述第一侧边211a相平行,两个所述第二侧壁216b均与所述第三侧边211c相平行。所述第一侧壁216a和所述第二侧壁216b均与所述底面211相垂直。通过所述凸台216与所述安装槽171相配合,使得所述凸台216的两个第一侧壁216a和两个第二侧壁216b与所述安装槽171的内周侧壁相贴合,从而所述凸台216可以对所述屏组件10进行宽度方向上和长度方向上的定位,并避免反复调整所述屏组件10来校正透光部11的位置而导致作业效率降低。相较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213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214,所述凸台216与所述屏组件10的安装槽171配合,无需接触所述屏组件10的边缘,有利于减少擦伤;并且所述凸台216与所述屏组件10的接触面积大,有利于提高定位精度,进而便于检测所述透光部11上是否存在异物。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台216的两个第一侧壁216a与所述安装槽171的内周侧壁相贴合,所述凸台216的两个第二侧壁216b与所述安装槽171的内周侧壁相间隔;或者所述凸台216的两个第二侧壁216b与所述安装槽171的内周侧壁相贴合,所述凸台216的两个第一侧壁216a与所述安装槽171的内周侧壁相间隔。

请参阅图2,所述屏组件10设有多个所述安装槽171。多个所述安装槽171包括并排设置的主板安装槽172和电池安装槽173。所述主板安装槽172邻近所述第一短边121,所述电池安装槽173邻近所述第二短边122。所述主板安装槽172用于为主板提供安装空间。所述电池安装槽173用于为电池提供安装空间。

请参阅图5和图6,多个所述凸台216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定位凸台217和第二定位凸台218。所述第一定位凸台217和所述第二定位凸台218均设置于所述定位槽21的底面211。所述第一定位凸台217邻近所述第一侧边211a,所述第二定位凸台218邻近所述第二侧边211b。所述第一定位凸台217的形状与所述主板安装槽172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定位凸台218的形状与所述电池安装槽173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定位凸台217与所述主板安装槽172相配合,从而对所述屏组件10邻近所述光源31的端部进行定位;所述第二定位凸台218与所述电池安装槽173相配合,从而对所述屏组件10远离所述光源31的端部进行定位,从而实现对所述屏组件10整体定位,使得所述屏组件10的透光部11快速对准所述光源31。

请参阅图5,所述凸台216具有凸台端面216c,所述凸台216用以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槽171,并使得所述凸台端面216c与所述屏组件10相贴合。可以利用所述凸台216通过所述凸台端面216c对所述屏组件10进行支撑,所述凸台端面216c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面积,从而可以达到较好的支撑效果。所述第一定位凸台217和所述第二定位凸台218均具有所述凸台端面216c。所述第一定位凸台217的凸台端面216c和所述第二定位凸台218的凸台端面216c相平齐。所述第一定位凸台217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主板安装槽172内,并通过所述凸台端面216c对所述屏组件10进行支撑;所述第二定位凸台218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电池安装槽173内,并通过所述凸台端面216c对所述屏组件10进行支撑,从而所述第一定位凸台217和所述第二定位凸台218共同对所述屏组件10提供足够大的支撑面231,从而克服所述中框17背离所述显示屏16一侧并非规整平面而不便于进行支撑的缺陷。

请参阅图5,进一步地,所述光源组件3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定位槽21内的开关32,所述开关32电连接所述光源31,所述开关32随所述屏组件10与所述定位槽21相配合或相分离而启动或关闭所述光源3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32可以为设置于所述凸台端面216c的接近开关。所述屏组件10与所述定位槽21相配合的状态,所述屏组件10向所述凸台端面216c靠拢,从而触发所述开关32,使得所述开关32可以启动所述光源31发射光线,从而减少手动操作步骤,提高检测效率。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32也可以为设置于所述凸台端面216c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屏组件10与所述定位槽21相配合的状态,所述凸台216通过所述凸台端面216c承载所述屏组件10,使得所述开关32感应到所述屏组件10的作用力,进而启动所述光源31发射光线。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32也可以为设置于所述凸台端面216c的按钮。所述屏组件10与所述定位槽21相配合的状态,所述凸台216通过所述凸台端面216c承载所述屏组件10,并使得所述屏组件10贴合所述凸台端面216c并按压所述开关32,进而启动所述光源31发射光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32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开关,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开关32也可以设置于所述承载主体20除所述定位槽21之外的部分,如所述开关32可以为设置于所述承载主体20外侧的按钮,从而便于实现手动开启或关闭所述电源。

请参阅图7,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模22在外周侧壁设有连通所述定位槽21的贯通槽221,所述贯通槽221用以提供拿取所述屏组件10的空间。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模22有相对所述内周侧面212的外周侧面222,以及连接所述内周侧面212和所述外周侧面222的顶面223。所述贯通槽221由所述内周侧面212延伸至所述外周侧面222。所述屏组件10与所述定位槽21相配合的状态,所述屏组件10的边缘经所述贯通槽221暴露于外部。操作员可以经所述贯通槽221拿取所述屏组件10,从而提高操作便利性。所述定位模22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贯通槽221,两个所述贯通槽221的延伸方向相平齐,两个所述贯通槽221分别由两个所述第三侧面212c向所述外周侧面222延伸。每一所述贯通槽2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侧边211c相垂直。操作员可以经两个所述贯通槽221可以拿取所述屏组件10的两个第二边缘13,从背离所述底面211的方向将所述屏组件10取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贯通槽221分别由所述第一侧面212a和所述第二侧面212b向所述外周侧面222延伸。

请参阅图8,所述定位模22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部224和第二定位部227。所述第一定位部224和所述第二定位部227相隔离,所述第一定位部224和所述第二定位部227之间存在所述定位槽21和所述贯通槽221。所述第一定位部224呈凵型。所述第一定位部224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隔离端224a,以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隔离端224a之间的第一凹槽224b。所述第二定位部227呈凵型。所述第二定位部227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隔离端227a,以及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隔离端227a之间的第二凹槽227b。两个所述第二隔离端227a分别正对两个所述第一隔离端224a,且每一所述第二隔离端227a和每一所述第一隔离端224a之间形成所述贯通槽221。所述第一凹槽224b与所述第二凹槽227b相连通,所述第一凹槽224b和所述第二凹槽227b共同组成所述定位槽21的主体部分。

请参阅图9,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模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模具225和第二模具226。所述第一模具225和所述第二模具226均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23。所述第一模具225和所述第二模具226之间形成所述定位槽21和所述贯通槽221。所述第一模具225呈凵型,所述第二模具226呈凵型。所述第一模具225邻近所述第二模具226一侧设有所述第一凹槽224b,所述第二模具226邻近所述第一模具225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凹槽227b,所述第一凹槽224b与所述第二凹槽227b相连通,所述第一凹槽224b和所述第二凹槽227b共同组成所述定位槽21的主体部分。所述第一模具225和所述第二模具226相隔离,所述第一模具225和所述第二模具226之间存在连通所述定位槽21的所述贯通槽221。从而通过所述第一模具225和所述第二模具226与所述支撑架23拼接,使得所述第一模具225和所述第二模具226之间形成所述定位槽21和所述贯通槽221,有利于减少成型所述定位槽21和所述贯通槽221的数控加工时间,有利于减少成本。

请参阅图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23具有倾斜设置的支撑面231,所述定位模22固定于所述支撑面231上。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23通过所述支撑面231对所述定位模22进行支撑。所述支撑架23还相对所述支撑面231设置的背面232。所述背面232位于所述支撑架23背离所述定位模22一侧。所述支撑架23具有倾斜设置的支撑面231,即所述支撑面231相对所述背面232之间呈夹角设置。通过所述定位模22固定于所述支撑面231上,使得所述定位模22相对所述背面232倾斜。当所述支撑架23放置于水平面上,所述背面232为所述支撑架23贴合水平面的表面;所述屏组件10与所述定位槽21配合的状态,所述屏组件10相对所述背面232倾斜,即所述屏组件10相对水平面倾斜,从而便于操作员观测所述透光部11处是否均匀出光形成圆形光斑,来判断所述屏组件10的透光部11处是否存在异物。

请参阅图11,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模22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支撑架2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模22设有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23的转轴28。所述定位模22的转轴28轴向与所述定位槽21的底面211相平行。所述支撑架23设有第一支撑部233和相对所述第一支撑部233的第二支撑部234。所述第一支撑部233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34之间存在间隔。所述定位模22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33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34之间。从而可以通过转动所述定位模22来改变所述定位模22的倾斜角度,便于操作员从不同的角度观测所述透光部11处是否均匀出光形成圆形光斑,提高检测灵活性,有利于提高检测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治具,通过所述治具包括承载主体和固定连接所述承载主体的光源组件,所述承载主体设有定位槽,再通过在所述定位槽内设置光源,所述定位槽可与所述屏组件相适配,从而便于快速定位所述屏组件,并使得所述光源可以对准屏组件的透光部并发射光线,可以通过观测透光部是否均匀出光,进而判断屏组件的透光部是否存在异物阻塞的情况。上述治具可以快速准确检测屏组件的呼吸灯位置是否存在异物,检测效率高。

综上所述,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该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防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