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门密封漏水量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4359发布日期:2020-06-02 21:08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阀门密封漏水量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系统检测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阀门密封漏水量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抽水蓄能机组主进水阀下游密封漏水量测量时,需通过蜗壳排水管对蜗壳进行排水,一直将水位排至蜗壳排水管测孔或测量支管位置,然后进行漏水量测量工作。但由于蜗壳排水管不透明,在排水时无法实时监测到管内的水位变化,且排水阀全开时排水量较大,因而很难实现一次性将水位刚好排至蜗壳排水管测孔或测量支管位置。故在实际操作时,往往凭经验尽量保留蜗壳排水管内的大部分水,具体实施时需要至少保证水位在测孔或支管位置以上,然后打开蜗壳排水阀慢慢排水,期间通过测孔或支管是否有水流出来判断水位情况,最终将水位排至测孔或支管位置。然而这种经验性的操作依然很难保证将水位排至需要的位置,当蜗壳排水管内保留的水较多时,若通过排水阀小开度放水则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若通过排水阀大开度放水则很容易将管路排空,这样又得设法往管内回充水至测孔或支管位置,操作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阀门密封漏水量测量装置,其装置简单,操作步骤简便,无需了解待测管路的水位情况,不需要丰富的操作经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测量待测管路的阀门密封情况,所述待测管路包括有至少一出水口,所述待测管路在所述出水口的上游包括有至少一待测阀门,所述待测管路在所述出水口的下游包括有至少一排水阀,所述测量装置包括进口软管、水位监测管、漏水测量管;所述进口软管与所述排水支管连通,所述水位监测管竖直设置并与所述进口软管连通,所述水位监测管与所述进口软管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测量阀门,所述漏水测量管与所述进口软管连通且所述漏水测量管的入水口设置有第一测量阀门,所述漏水测量管还设置有流量自动测量元件。

如上所述的阀门密封漏水量测量装置,进一步地,还包括高度可调节的支架,所述支架用于维持所述水位监测管保持竖直。

如上所述的阀门密封漏水量测量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水位监测管的顶端设置有进水漏斗,所述进水漏斗的出水口设置有第三测量阀门。

如上所述的阀门密封漏水量测量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水位监测管的顶端连通有排水软管,所述排水软管的进水口设置有第四测量阀门。

如上所述的阀门密封漏水量测量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流量自动测量元件包括电磁流量计、涡轮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的任一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步骤简便,具体实施时无需了解待测管路的水位情况,不需要丰富的操作经验;本装置同时考虑到当水位监测管的水溢出时可用过排水软管排出,当水位监测管的水位不足时,可用过漏斗加水,使得水位监测管的水位始终处于和排水口水位差不多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门密封漏水量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待测管路;11、待测阀门;12、上游管道;13、下游管道;14、排水管;15、排水支管;16、排水一道阀;17、排水二道阀;18、排水三道阀;19、出水口;2、进口软管;21、第二测量阀门;3、水位监测管;4、漏水测量管;41、第一测量阀门;5、流量自动测量元件;6、支架;7、进水漏斗;71、第三测量阀门;8、排水软管;81、第四测量阀门;9、漏水量检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一种阀门密封漏水量测量装置,用于测量待测管路1的阀门密封情况,在本实施例中,待测管路1具体包括水平设置的主管道,主管道上设置有一待测阀门11,待测阀门11将主管道分成上游管道12和下游管道13,下游管道13垂直引出排水管14,排水管14的出水口19引出一排水支管15,出水口19的上方从高往地分别设有排水一道阀16和排水二道阀17,出水口19的下方设有排水三道阀18。测量待测阀门11时,把排水一道阀16和排水二道阀17打开,关闭待测阀门11和排水三道阀18,若待测阀门11密封不好,待测阀门11密封存在漏水现象,所泄漏的水则会流入排水管14。

本测量装置包括进口软管2、水位监测管3、漏水测量管4,所述进口软管2与所述排水支管15连通,所述水位监测管3的管身透明,其通过高度可调节的支架6竖直设置并通过一段横管与所述进口软管2连通,其中,高度可调节的支架6的上下两端设有固定夹,用于维持所述水位监测管3保持竖直,高度可调节的实现形式可以是支架6的管身具有多段直径不同的长圆筒依次套设,然后通过垂直于管身轴心的固定螺钉固定,高度可调节的支架6可适应高度不一的水位监测管3,以便用于多种高度的出水口19。所述水位监测管3与所述进口软管2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测量阀门21,所述漏水测量管4与所述进口软管2连通且所述漏水测量管4的入水口设置有第一测量阀门41,所述漏水测量管4还设置有流量自动测量元件5。进一步地,所述水位监测管3的顶端设置有进水漏斗7,所述进水漏斗7的出水口设置有第三测量阀门71。所述水位监测管3的顶端连通有排水软管8,所述排水软管8的进水口设置有第四测量阀门81。

使用本测量装置时,可仅排空下游管道13但没有排空排水管14,即通过打开排水一道阀16和排水二道阀17,关闭排水三道阀18实现。此时,无需事先知道排水管14内的水位情况,直接将进口软管2接至排水支管15,打开排水支管15上漏水量检测阀9,关闭第一测量阀门41、第三测量阀门71,打开第二测量阀门21、第四测量阀门81,小开度打开排水三道阀18,通过排水软管8以及排水三道阀18慢慢进行排水,此过程可利用连通器原理通过水位监测管3观察水位变化情况。当水位快接近排水支管15位置时,关闭排水三道阀18和第二测量阀门21,打开第一测量阀门41进行漏水量测量。若因操作不慎将排水管14内的水排放过多或排空,则可将排水三道阀18、第一测量阀门41、第四测量阀门81关闭,打开第二测量阀门21、第三测量阀门71,通过进水漏斗7往排水管14内加水至需要的水位,此过程同样通过水位监测管3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然后关闭第二测量阀门21,打开第一测量阀门41通过自动测量元件进行下游密封漏水量测量。

本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利用进水漏斗7的测量方法,可排空下游管道13和排水管14,把排水一道阀16和排水二道阀17打开,关闭待测阀门11和排水三道阀18,通过进水漏斗7加水使出水口19与排水三道阀18之间的管道积满水,若待测阀门11密封不好,待测阀门11密封存在漏水现象,所泄漏的水会通过排水支管15溢流出来,通过观察水位监测管3的水位情况可了解漏水情况,再实施漏水测量。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实质所做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阀门密封漏水量测量装置,用于测量待测管路(1)的阀门密封情况,所述待测管路(1)包括有至少一出水口(19),所述待测管路(1)在所述出水口的上游包括有至少一待测阀门(11),所述待测管路(1)在所述出水口的下游包括有至少一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包括进口软管(2)、管身透明的水位监测管(3)、漏水测量管(4);所述进口软管(2)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水位监测管(3)竖直设置并与所述进口软管(2)连通,所述水位监测管(3)与所述进口软管(2)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测量阀门(21),所述漏水测量管(4)与所述进口软管(2)连通且所述漏水测量管(4)的入水口设置有第一测量阀门(41),所述漏水测量管(4)还设置有流量自动测量元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密封漏水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度可调节的支架(6),所述支架(6)用于维持所述水位监测管(3)保持竖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密封漏水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监测管(3)的顶端设置有进水漏斗(7),所述进水漏斗(7)的出水口设置有第三测量阀门(7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密封漏水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监测管(3)的顶端连通有排水软管(8),所述排水软管(8)的进水口设置有第四测量阀门(8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密封漏水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自动测量元件(5)包括电磁流量计、涡轮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的任一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阀门密封漏水量测量装置,涉及管道系统检测装置技术领域,所述测量装置包括进口软管、水位监测管、漏水测量管;所述进口软管与所述排水支管连通,所述水位监测管竖直设置并与所述进口软管连通,所述水位监测管与所述进口软管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测量阀门,所述漏水测量管与所述进口软管连通且所述漏水测量管的入水口设置有第一测量阀门,所述漏水测量管还设置有流量自动测量元件。本实用新型装置简单,操作步骤简便,无需了解待测管路的水位情况,不需要丰富的操作经验。

技术研发人员:邹明德;王乐;黄志峰;雷焕基;梁啸;傅晋岳;杨伟坡;刘洋;陆一圆;周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检修试验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