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桨距控制柜集成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8436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桨距控制柜集成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力发电变桨距控制柜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桨距控制柜集成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风电变桨距控制系统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变桨距控制柜,还包括与各变桨距控制柜连接的变桨电机、位置校验传感器和限位开关。每个变桨距控制柜单独控制一台变桨电机。

变桨距控制柜在整个风力发电机组中用于控制桨叶的运行。变桨电机由变桨距控制柜驱动,带动桨叶运行到指定位置。限位开关作为变桨距控制系统最后防护措施,限定桨叶最大变桨角度。位置校验传感器作为位置校准元件,用于校准桨叶实际位置,当桨叶经过特定位置时传感器被触发。出厂测试时,需要对上述功能进行检测。

三个变桨距控制柜为A变桨距控制柜、B变桨距控制柜和C变桨距控制柜,分别控制A变桨电机、B变桨电机和C变桨电机,连接变桨距控制柜和变桨电机的线缆为电机线缆,其中连接A变桨距控制柜和A变桨电机的线缆为A电机线缆,连接B变桨距控制柜和B变桨电机的线缆为B电机线缆,连接C变桨距控制柜和C变桨电机的线缆为C电机线缆。

每个变桨距控制柜分别连接有限位开关和位置校验传感器,限位开关和位置校验传感器接入4XS1线缆(即信号传输线缆),4XS1线缆另一端为哈丁头插头,通过插头连接至变桨距控制柜柜壁相应插座上,4XS1线缆为专用线缆,用于传输位置校验传感器和限位开关信号。三个变桨距控制柜各连接有一根4XS1线缆,连接每个变桨距控制柜的4XS1线缆结构与电气连接均相同,为便于区分,故将用于连接A变桨距控制柜的4XS1线缆命名为4XS1-1线缆,将用于连接B变桨距控制柜的4XS1线缆命名为4XS1-2线缆,将用于连接C变桨距控制柜的4XS1线缆命名为4XS1-3线缆。

A变桨距控制柜和B变桨距控制柜、B变桨距控制柜和C变桨距控制柜通过1XS1线缆连接,1XS1线缆为专用线缆,内部含有电源线、信号线以及通讯线,变桨距控制柜供电、信号传输以及通讯数据的交换通过1XS1线缆完成,1XS1线缆两端均为哈丁插头,通过哈丁插头连接至变桨距控制柜柜壁相应插座上。用于连接A变桨距控制柜和B变桨距控制柜以及用于连接B变桨距控制柜和C变桨距控制柜的1XS1线缆结构与电气连接均相同,为便于区分,将连接A变桨距控制柜和B变桨距控制柜的1XS1线缆命名为1XS1-1线缆,将连接B变桨距控制柜和C变桨距控制柜的1XS1线缆命名为1XS1-2线缆,其中1XS1-1线缆1端接入A变桨距控制柜,1XS1-1线缆2端接入B变桨距控制柜,1XS1-2线缆1端接入B变桨距控制柜,1XS1-2线缆2端接入C变桨距控制柜。

主控装置通过测试线缆连接至A变桨距控制柜,主控装置通过网线连接至上位机,通过上位机监视变桨距控制柜的运行情况,从而达到测试变桨距控制柜的目的。

测试完毕,需要用放电电阻装置对各个变桨距控制柜内部的超级电容进行放电。变桨距控制柜外壳上安装有连接内部超级电容的插座,分别将三个放电电阻装置插头插入各变桨距控制柜相应插座上,进行放电。主控装置、各柜体的放电电阻装置和变桨距控制柜以及变桨电机位于不同区域,需要用线缆进行连接,设备分散,集成化程度低,不便于操作。此外,测试时需要将4XS1线缆临时连接到变桨距控制柜,测试相应功能,操作繁琐。

总结上述需求,在满足工厂测试的前提下,需要提高测试效率,减少人员投入以及减少占地面积。因此,需要设计更为优化的变桨距控制柜集成测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变桨距控制柜在上述测试方式下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桨距控制柜集成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桨距控制柜集成测试装置,包括主控盒1、放电装置12、线缆收纳夹层11、电机护罩6、平台底座7;其特征在于:

平台底座7上设置电机护罩6包围安装在平台底座上的A变桨电机16、B变桨电机17和C变桨电机18;

所述线缆收纳夹层11扣装电机护罩6上方;

所述主控盒1置于线缆收纳夹层11正上方,分上下两层,上层安装主控装置13并在主控盒1的开口处设置活动挡板14进行防护,工具放置板15位于主控盒1下层;

放电装置12位于线缆收纳夹层11上方,且呈C形排布安装在主控盒1的左方、后方和右方。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包括以下优选法方案:

在每一个放电箱箱体表面安装有放电空开、电压表、限位开关、位置校验传感器。

所述电机护罩6无顶面,线缆收纳夹层11底板尺寸和电机护罩6尺寸相同,且直接扣装在电机护罩6上方,线缆收纳夹层11底板既作为线缆收纳夹层11的底板,同时作为电机护罩的顶板。

线缆收纳夹层11底板上部收纳部分左方、后方和右方侧壁均比底板边缘向内缩进,在线缆收纳夹层11底板没有被线缆收纳夹层11收纳部分覆盖的左方、后方和右方分别设置一个电机线缆出线孔用于引出电机线缆。

用于连接A变桨距控制柜28和B变桨距控制柜29的信号传输线缆以及用于连接B变桨距控制柜29和C变桨距控制柜30的信号传输线缆放置于线缆收纳夹层11中,在线缆收纳夹层11的左方、后方和右方侧壁上设置有线缆收纳孔;变桨距控制柜测试时通过线缆收纳孔将信号传输线缆抽出连接至各变桨距控制柜。

A变桨电机16、B变桨电机17和C变桨电机18从左至右依次排列。

左方电机线缆出线孔用于引出A变桨电机线缆,后方电缆出线孔用于引出B变桨电机线缆,右方电机线缆出线孔用于引出C电机线缆。

所述放电装置12包括呈C形排布安装在主控盒1的左方、后方和右方A放电箱25、B放电箱26和C放电箱27,三个放电箱内部均安装有测试用的放电电阻。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将A变桨电机、B变桨电机、C变桨电机、1XS1-1线缆、1XS1-2线缆、4XS1-1线缆、4XS1-2线缆、4XS1-3线缆、工具、上位机、放电电阻装置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测试平台。同时将1XS1-1线缆和1XS1-2线缆放置于线缆收纳夹层11中,A电机线缆、B电机线缆、C电机线缆、4XS1-1线缆、4XS1-2线缆、4XS1-3线缆、以及主控板引出的连接至A变桨距控制柜的测试线缆均通过装置相应孔洞引出。因此,测试时,只需要将A、B、C三个待测变桨距控制柜分别推至平台的左方、后方和右方,通过1XS1线缆、4XS1线缆、电机线缆、以及测试线缆将变桨距控制柜进行连接即可测试。该本平台集成度高,占地面积小,便于移动,操作方便,能够满足变桨距控制柜的出厂测试。同时,本申请电气连接关系和现有技术相同,发明点在于优化各组成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安装关系。

附图说明

图1为变桨距控制柜集成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变桨距控制柜集成测试装置主控盒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变桨距控制柜集成测试装置与变桨距控制柜电气连接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主控盒;3:电压表;4:放电空开;6:电机护罩;7:平台底座;8:电源指示灯;9:B电机线缆出线孔;10:线缆收纳孔;11:线缆收纳夹层;12:放电装置;13:主控装置;14:活动挡板;15:工具放置板;PC:上位机;16:A变桨电机;17:B变桨电机;18:C变桨电机;19:A限位开关;20:B限位开关;21:C限位开关;22:A位置校验传感器;23:B位置校验传感器;24:C位置校验传感器;25:A放电箱;26:B放电箱;27:C放电箱;28:A变桨距控制柜;29:B变桨距控制柜;30:C变桨距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桨距控制柜集成测试装置。包括主控盒1、放电装置12、线缆收纳夹层11、电机护罩6、平台底座7。

平台底座7用于支撑整个装置,A变桨电机16、B变桨电机17、C变桨电机18从左到右安装在平台底座上,并由木桩进行固定,防止运行过程中晃动。

变桨电机外围有电机护罩6进行防护,电机护罩6焊接在平台底座上方。

线缆收纳夹层11放置于电机护罩6上方,夹层底部左方、后方、右方边缘处均开有电机线缆出线孔,分别用于引出A、B、C电机线缆。其中,B电机线缆出线孔9用于引出B电机线缆。

1XS1-1线缆和1XS1-2线缆均收纳在线缆收纳夹层内部,不测试时,将其收纳进夹层内,需要测试时,则抽出插接到相应变桨距控制柜上。

线缆收纳夹层11左方、后方、右方侧面均开有线缆收纳孔,分别用于引出1XS1-1线缆和1XS1-2线缆的端头,1XS1-1线缆的1端通过左方侧壁上的线缆收纳孔引出,1XS1-1线缆的2端以及1XS-2线缆的1端通过后方侧壁上的线缆收纳孔即线缆收纳孔10引出,1XS1-2线缆的2端通过右方侧壁上的线缆收纳孔引出。

图2为主控盒结构示意图,主控盒1放置于线缆收纳夹层11上方,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安装用于风电变桨距控制柜现场测试的主控装置13,且安装有活动挡板14进行防护,防止触电事故发生;工具放置板15位于主控盒1下层,用于放置工具。主控盒1顶部设置有电源指示灯8,用于指示三相电源的有无。上位机PC也放置于主控盒上方,用于监视变桨距控制柜的运行情况。

为便于测试完成时给变桨距控制柜内部的超级电容放电,本变桨距控制柜集成测试装置将放电电阻装置设计成放电箱进行集成。放电箱数量为3个,呈C形排布安装在主控盒1左方、后方和右方,分别独立作为A、B、C三个变桨距控制柜的配套放电设备,其中放电箱27为C放电箱。

所述放电箱内部安装有放电电阻,表面安装放电空开、电压表。放电箱顶部设置有凹槽,用于放置放电插头;通过放电插头插接在变桨距控制柜柜体放电插座上,放电插头正极通过导线接入放电空开进线端,放电空开出线端接入放电电阻正极,放电电阻负极接入放电插头负极。同时,电压表用于测试超级电容两端的电压,分别连接放电空开的进线端和放电电阻负极。

限位开关和位置校验传感器也固定于放电箱表面上,通过放电电阻箱下方的出线孔引出,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放电空开4、电压表3均为变电箱27的组成部分。

图3为变桨距控制柜集成测试装置与变桨距控制柜电气连接示意图,A限位开关19和A位置校验传感器22均安装在A放电箱25上,A限位开关19和A位置校验传感器22连接线为4XS1-1线缆;B限位开关20和B位置校验传感器23均安装在B放电箱26上,B限位开关20和B位置校验传感器23连接线为4XS1-2线缆;C限位开关21和C位置校验传感器24均安装在C放电箱27上,C限位开关21和C位置校验传感器24连接线为4XS1-3线缆。

测试时,将主控装置13引出的测试线缆连接至A变桨距控制柜,将A变桨电机16通过A电机线缆连接至A变桨距控制柜,将A限位开关19和A位置校验传感器22通过4XS-1线缆连接至A变桨距控制柜,将B变桨电机17通过B电机线缆连接至B变桨距控制柜,将B限位开关20和B位置校验传感器23通过4XS-2线缆连接至B变桨距控制柜,将C变桨电机18通过C电机线缆连接至C变桨距控制柜,将C限位开关21和C位置校验传感器24通过4XS-3线缆连接至C变桨距控制柜,将1XS1-1线缆1端连接至A变桨距控制柜,2端连接至B变桨距控制柜,将1XS1-2线缆1端连接至B变桨距控制柜,2端连接至C变桨距控制柜,

需要给A变桨距控制柜28内部超级电容放电时,则将A放电箱25连接的放电插头插接在A变桨距控制柜28外壁相应插座上,需要给B变桨距控制柜29内部超级电容放电时,则将B放电箱26连接的放电插头插接在B变桨距控制柜29外壁相应插座上,需要给C变桨距控制柜30内部超级电容放电时,则将C放电箱27连接的放电插头插接在C变桨距控制柜30外壁相应插座上。

本申请将变桨电机、变桨距控制柜、上位机、放电电阻以及位置校验传感器和限位开关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测试平台。测试时,只需要将待测A、B、C变桨距控制柜推至平台左方、后方和右方,通过1XS1线缆、4XS1线缆、电机线缆、以及测试线缆将变桨距控制柜进行连接即可测试。

本平台集成度高,占地面积小,便于移动,操作方便,能够满足变桨距控制柜的出厂测试要求。同时,本申请电气连接关系和现有技术相同,发明点在于优化各组成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安装关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