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存储设备及智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032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智能存储设备及智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存储设备及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存储设备的功能需求不再仅局限于被动存储数据,智能存储设备(本地存储设备、存储服务器或本地—服务器组成的存储系统等)则应运而生,人们可以控制智能存储音频数据、视频数据、音视频采集的记录数据、音视频提取的记录数据等。但是,当前的智能存储设备功能还是很单一,仅能实现数据存储相关功能,无法给用户创造更好的使用体验和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存储设备及智能控制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智能存储设备功能很单一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智能存储设备,所述智能存储设备包括存储设备外壳,以及设置在存储设备外壳中的电源电路、存储功能模块和无线双向通讯模块,所述存储功能模块和无线双向通讯模块分别与电源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存储功能模块与无线双向通讯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无线双向通讯模块与WIFI模块电性连接,所述WIFI模块与预置移动终端通信连接,无线双向通讯模块分别与安防报警系统和智能家居系统建立双向传输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存储功能模块包括网络硬盘录像机、硬盘录像机和网络摄像机中的一个或多个。

优选地,所述智能存储设备还与无线双向通讯模块电性连接,所述WIFI模块和无线双向通讯模块电性连接,WIFI模块与预置移动终端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无线双向通讯模块采用的无线通讯协议包括:ZigBee、Z-Wave、WIFI、RF射频、蓝牙、LoRa、电力载波、MacBee和SigBee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智能控制系统,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安防报警系统、智能家居系统以及上述的智能存储设备,所述智能存储设备的无线双向通讯模块分别与所述安防报警系统和智能家居系统通信连接,所述智能存储设备基于无线双向通讯模块与预置移动终端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防报警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安防探测器,所述安防探测器与无线双向通讯模块通信连接,其中安防探测器包括遥控器、智能红外、智控门磁、水浸探测器、燃气探测器和声光警号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智能家居系统包括智能控制器和该智能控制器关联控制的智能家居,所述智能控制器与无线双向通讯模块通信连接,其中智能控制器包括窗帘控制器、墙壁开关、无线插座、空调插座、灯座和红外遥控插座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所述预置移动终端,预置移动终端安装用以控制智能存储设备、智能家居系统和安防报警系统的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智能存储设备增设与电源电路电性连接的无线双向通讯模块,无线双向通讯模块与安防报警系统、预置移动终端和智能家居系统通信连接,从而实现智能存储设备与安防报警系统和智能家居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为智能存储设备增加安防报警功能和智能家居控制功能,此外,WIFI模块可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智能存储设备为移动终端提供安防报警系统相关信息和智能家居系统相关信息,从而基于智能存储设备实现移动终端与安防报警系统和智能家居系统的交互,丰富了智能存储设备和与智能存储设备连接移动终端的功能,给用户创造更好的使用体验和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存储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控制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存储设备,参照图1,智能存储设备100包括存储设备外壳(图中未示出),以及设置在存储设备外壳中的电源电路110、存储功能模块120和无线双向通讯模块130,存储功能模块120和无线双向通讯模块130和WIFI模块140分别与电源电路110电性连接,存储功能模块120和无线双向通讯模块130电性连接,无线双向通讯模块130和WIFI模块140电性连接,WIFI模块140与预置移动终端400通信连接,无线双向通讯模块130分别与安防报警系统、智能家居系统建立双向传输通信连接。

智能存储设备100的存储功能模块120包括网络硬盘录像机、硬盘录像机和网络摄像机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

网络硬盘录像机(NVR,Network Video Recorder)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过网络接收IPC(网络摄像机)设备传输的数字视频码流,并进行存储、管理,从而实现网络化带来的分布式架构优势。简单来说,通过Nvr,可以同时观看、浏览、回放、管理、存储多个网络摄像机。摆脱了电脑硬件的牵绊,再也不用面临安装软件的繁琐;

硬盘录像机(DVR,Digital Video Recorder),即数字视频录像机,相对于传统的模拟视频录像机,采用硬盘录像,故常常被称为硬盘录像机,也被称为DVR。它是一套进行图像存储处理的计算机系统,具有对图像/语音进行长时间录像、录音、远程监视和控制的功能,DVR集合了录像机、画面分割器、云台镜头控制、报警控制、网络传输等五种功能于一身,用一台设备就能取代模拟监控系统一大堆设备的功能,

IPR(即IP CAMERA)是一种结合传统摄像机与网络技术所产生的新一代摄像机,它可以将影像通过网络传至地球另一端,且远端的浏览者不需用任何专业软件,只要标准的网络浏览器(如“Microsoft IE或Netscape)即可监视其影像。网络摄像机一般由镜头、图像、声音传感器、A/D转换器、图像、声音、控制器网络服务器、外部报警、控制接口等部分组成。

存储设备外壳为覆盖在智能存储设备100外部的物理壳体,存储设备外壳可为透明或半透明的金属装饰板、玻璃面板、塑料面板等。电源电路110、WIFI模块140、存储功能模块120和无线双向通讯模块130可设置于存储设备外壳的内部。电源电路110为智能存储设备100各个部件供电。

智能存储设备100和无线双向通讯模块130电性连接,WIFI模块140和无线双向通讯模块130电性连接,WIFI模块140与预置移动终端400通信连接。

WIFI模块140采用RF无线通讯协议,为智能存储设备100提供上网功能。具体地,WIFI模块140与移动终端400建立无线连接,通过移动终端APP向WIFI模块140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智能家居系统中的设备和智能存储设备的所有功能,如智能存储设备的音视频观看、浏览、回放、管理等;移动终端APP也可以从WIFI模块140获取安防报警系统的报警信息和状态信息,以及智能家居系统的家居工作状态等。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智能存储设备增设与电源电路电性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和WIFI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与安防报警系统和/或智能家居系统通信连接,WIFI模块与预置移动终端通信连接,从而实现智能存储设备与安防报警系统和/或智能家居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为智能存储设备增加安防报警功能和智能家居控制功能,此外,WIFI模块可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智能存储设备为移动终端提供安防报警系统相关信息和智能家居系统相关信息,从而基于智能存储设备实现移动终端与安防报警系统和智能家居系统的交互,丰富了智能存储设备和与移动终端的功能,给用户创造更好的使用体验和实际应用价值。

存储功能模块120能够基于无线双向通讯模块130和WIFI模块140直接接收外部移动终端中安装的APP(Application,应用)或服务平台进行相互通信,如移动终端400基于WIFI模块140和无线双向通讯模块130与存储功能模块120建立全双工双向传输通道,从而用户通过移动终端通过全双工双向传输通道向智能存储设备100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存储功能模块120的音视频存储数据输出或向存储功能模块120中输入音视频数据。

无线双向通讯模块130采用的无线通讯协议包括:ZigBee(紫蜂协议)、Z-Wave(Z-wave联盟)、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RF射频、蓝牙、LoRa(LoRa无线)、电力载波、MacBee和SigBee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较优实施例中,WIFI模块140与无线双向通讯模块130采用的无线通讯协议为RF协议。即无线双向通讯模块130负责处理安防报警系统提供的防盗报警等安防信息以及智能家居系统提供的控制查询等家居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智能存储设备增设与电源电路电性连接的无线双向通讯模块,WIFI模块、预置移动终端和安防报警系统智能家居系统通信连接,从而实现智能存储设备与安防报警系统和/或智能家居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为智能存储设备增加安防报警功能和智能家居控制功能,此外,WIFI模块可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智能存储设备为移动终端提供安防报警系统相关信息和智能家居系统相关信息,从而基于智能存储设备实现移动终端与安防报警系统和智能家居系统的交互,丰富了智能存储设备和与智能存储设备连接移动终端的功能,给用户创造更好的使用体验和实际应用价值,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智能控制系统,参照图1和图2,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安防报警系统、智能家居系统以及如上述各实施例的智能存储设备100,智能存储设备100的无线双向通讯模块130分别与安防报警系统和智能家居系统通信连接,智能存储设备100基于无线双向通讯模块130和WIFI模块140与预置移动终端400通信连接。

安防报警系统可包括安防探测器210、安防存储器(图中未示出)、物理线路等,智能家居系统可包括智能家居(如空调器、智能灯、智能窗帘等)、控制智能家居的智能控制器310等,其中无线双向通讯模块130分别与安防探测器210和智能控制器310通信连接,从而安防警报系统和智能家居系统均可与智能存储设备100进行数据交互,并且移动终端400可以以智能存储设备100为媒介,以实现移动终端400分别与安防警报系统和智能家居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实现了用户基于智能存储设备或移动终端对安防警报系统和智能家居系统进行控制,或者用户基于智能存储设备或移动终端及时知晓安防警报系统和智能家居系统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预置移动终端,预置移动终端安装用以控制智能存储设备、智能家居系统和安防报警系统的控制装置。

进一步地,安防报警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安防探测器,安防探测器与无线双向通讯模块通信连接,其中安防探测器包括遥控器、智能红外、智控门磁、水浸探测器、燃气探测器和声光警号中的一种或多种。

智能家居系统包括智能控制器和该智能控制器关联控制的智能家居,智能控制器与无线双向通讯模块通信连接,其中智能控制器包括窗帘控制器、墙壁开关、无线插座、空调插座、灯座和红外遥控插座中的一种或多种。

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APP通过WIFI网络搜索智能存储设备或直接扫描二维码(该二维码可设置在智能存储设备的存储设备外壳或者其他物体上)将智能存储设备添加到移动终端APP里面,移动终端APP添加安防探测器操作,所有的安防探测器以RF的形式学习到智能存储设备的无线双向通讯模块或存储功能模块里面,同时安防探测器也以RF的形式向智能存储设备发出报警信息,移动终端APP收到智能存储设备基于报警信息推送的报警提醒,从而实现了智能存储设备的安防报警功能。

移动终端APP通过WIFI网络搜索智能存储设备或直接扫描二维码(该二维码可设置在智能存储设备的存储设备外壳或者其他物体上)将智能存储设备添加到移动终端APP里面,移动终端APP添加智能控制器操作,所有的智能控制器以RF的形式学习到智能存储设备的无线双向通讯模块或存储功能模块里面,通过移动终端APP控制智能存储设备以RF形式控制或查询智能控制器,从而实现了智能存储设备的智能家居控制功能。

以下通过安防探测器(或称安防报警器)和智能控制器几个典型例子解释说明智能存储设备的安防报警功能和智能家居控制功能,具体例子如下:

A、安防探测器:

遥控器:以RF的形式控制智能存储设备照明、布防、撤防、光信号紧急报警功能

智能红外:探测到人体走动,会以RF的形式发出报警无线协议(即报警信息,无线协议可以理解为一种信息形式)给智能存储设备设备。

智控门磁:打开门或开窗,会以RF的形式发出报警无线协议给智能存储设备设备。

水浸探测器:当水或液体接触到水浸传感器时,会以RF的形式发出报警无线协议给智能存储设备设备。

紧急按钮:以RF的形式向智能存储设备发出紧急报警功能。

烟感探测器:当检测到烟雾时,会以RF的形式发出报警无线协议给智能存储设备设备。

燃气探测器:当检测到燃气时,会以RF的形式发出报警无线协议给智能存储设备设备。

声光警号:智能存储设备报警后会以RF的形式发出报警无线协议给声光警号报警。

B、智能控制器设备:

窗帘控制器:移动终端APP控制智能存储设备以RF的形式发出无线协议控制窗帘的开、关、暂停或查询当前状态。

墙壁开关:移动终端APP控制智能存储设备以RF的形式发出无线协议控制墙壁开关的开、关或查询当前状态。

无线插座:移动终端APP控制智能存储设备以RF的形式发出无线协议控制无线插座的开、关或查询当前状态。

空调插座:移动终端APP控制智能存储设备以RF的形式发出无线协议控制空调插座的开、关或查询当前状态。

灯座:移动终端APP控制智能存储设备以RF的形式发出无线协议控制灯座的开、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