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液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7698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液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把输入到从液体喷射头向被喷射媒体喷射墨水等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中的液体喷射数据向液体喷射头传输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和具有给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所谓喷墨式记录装置从记录头向记录纸喷射墨水,记录图像数据。把数据压缩为可行展开的图像数据进行行展开,展开为位像,从配置在记录头的头面上的多个喷嘴阵列喷射多色墨滴,在记录纸的记录面上形成展开的位像。通过把多色墨滴向记录面喷射,形成多个墨点,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此外,可行展开的压缩数据例如是一般广为人知的基于游程长度压缩方式的压缩数据,是基于能以字节单位依次展开的压缩方式的压缩数据。
一般,这样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具有从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装置输入数据压缩为可行展开的图像数据,把输入的压缩数据进行行展开(解压缩),对展开的位像进行必要的数处理后,把该数据向记录头的寄存器传输的数据传输装置。以往的一般的数据传输装置例如采用图36所示的结构。
数据传输装置10具有系统总线SB作为数据传输线路。在系统总线SB上可传输数据地连接着微处理器(MPU)11、RAM12和头控制部13,在头控制部13上连接着记录头62。从未图示的个人计算机和数字相机等信息处理装置传输的压缩记录数据通过系统总线SB存储到RAM12中。
存储在RAM12的压缩数据存储区中的压缩记录数据经由系统总线SB一字节一字节依次向微处理器11传输(用符号A表示的线路),通过基于程序的压缩数据的解压缩步骤,一字节一字节依次解压缩后,再经由系统总线SB向RAM12传输(用符号B表示的线路),存储在RAM12的所需位像区中。当在RAM12的位像区内全部存储了展开数据的时刻,把位像区内的展开数据近由系统总线SB向头控制部13内部的寄存器(未图示)一字节一字节传输(用符号C表示的线路),根据该位像,从记录头62的各喷嘴阵列向记录纸喷射墨水。
此外,作为把数据传输处理高速化的以往技术的一个例子,众所周知设置系统总线和局部总线等两个独立的总线,在系统总线和局部总线之间配置了两个控制器的技术。在数据传输装置中,通过进行一方的总线控制器访问连接在系统总线一侧的主存储器时,另一方的总线控制器访问连接在局部总线一侧的局部存储器的并行处理,使数据传输处理高速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第3251053号公报在采用图11所示结构的以往液体喷射装置俄数据传输装置10中,为了提高液体喷射的执行速度,即在喷墨式记录装置中,为了使记录速度更快,以下的问题成为障碍。
首先,因为压缩的记录数据由程序一字节一字节用软件展开(解压缩),所以无法高速处理大量的压缩数据。假如使用能用高速时钟工作的具有高处理能力的微处理器11,就能高速化,但是如果安装这样高价的微处理器11,则产生数据传输装置10的成本大幅度提高的问题。
此外,向RAM12的数据传输和来自RAM12的数据传输都通过微处理器11进行,所以当微处理器11执行其他数据处理和演算等时,例如微处理器11向RAM12取程序时,有时会让数据传输等待,据此,产生数据传输延迟,所以无法数据传输率高速化。
此外,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以往技术中,毕竟是通过程序一字节一字节用软件展开(解压缩)压缩的记录数据,所以无法高速展开处理大量的压缩数据。因此,在把从信息处理装置输出的压缩记录数据展开,向记录头传输,执行记录的记录装置等液体喷射装置中,即使是能高速进行数据传输处理的结构,展开压缩数据的处理依然缓慢,所以无法提高液体喷射的执行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状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压缩数据的高速展开处理和向液体喷射头的高速数据传输,使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喷射的执行速度与以往相比,有飞跃性的提高。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之一是一种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系统总线和局部总线的两个系统的独立的总线;可传输数据地连接在所述系统总线上的主存储器;可传输数据地连接在所述局部总线上的局部存储器;连接在所述系统总线和所述局部总线之间,使它们能彼此传输数据,具有能把压缩为可进行行展开的液体喷射数据用硬件展开的译码电路的译码单元。
首先,把以往通过程序用软件展开压缩的液体喷射数据的处理通过译码电路用硬件展开。即与在压缩数据的展开处理以外,还通过依次执行多个各种数据处理步骤的单线程的程序,展开压缩数据相比,通过压缩数据的展开专用译码电路,只独立执行压缩数据的展开,能高速执行压缩的液体喷射数据的展开处理。
此外,通过具有系统总线和局部总线等两个独立的总线、连接在局部总线上的局部存储器的结构,能确保从由微处理器到存储器的访问线路分离的存储器到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线路。因此,能与系统总线不同步地在局部总线一侧执行从局部存储器向液体喷射头的寄存器的数据传输。据此,不会发生由于从微处理器向存储器的访问,从存储器到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被中断,产生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延迟,液体喷射的执行速度下降。
据此,根据本发明之一所述的发明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系统总线和局部总线等独立的2系统总线、内置了用硬件展开压缩数据的译码电路的译码单元,能实现压缩数据的高速展开处理和向液体喷射头的高速数据传输,所以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喷射执行速度与以往相比,有飞跃性的提高。
本发明之二是一种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系统总线和局部总线的两个系统的独立总线;可传输数据地连接在所述系统总线上的主存储器;可传输数据地连接在所述局部总线上的局部存储器;连接在所述系统总线和所述局部总线之间,使它们能彼此传输数据,具有能把压缩为可进行行展开的液体喷射数据用硬件展开的译码电路、以字单位存储用该译码电路展开的液体喷射数据的行缓存器、从所述主存储器把压缩为可进行行展开的液体喷射数据向所述译码电路DMA传输并且把在该行缓存器中展开的液体喷射数据以字单位向所述局部存储器DMA传输并且把存储在所述局部存储器中的展开后的液体喷射数据依次DMA传输到液体喷射头的寄存器中的DMA传输装置的译码单元。
首先,把以往通过程序用软件展开压缩的液体喷射数据的处理通过译码电路用硬件展开。即与在压缩数据的展开处理以外,还通过依次执行多个各种数据处理步骤的单线程的程序,展开压缩数据相比,通过压缩数据的展开专用译码电路,只独立执行压缩数据的展开,能高速执行压缩的液体喷射数据的展开处理。
此外,设置以字单位存储展开后的数据的行缓存器,把以往通过程序一字节一字节展开的压缩数据用字单位展开,存储在行缓存器中,以字单位进行数据传输。即一次展开传输的压缩数据量变为以往的2倍,所以能更高速执行压缩数据的展开处理。
通过具有系统总线和局部总线等两个独立的总线、连接在局部总线上的局部存储器的结构,能确保从由微处理器到存储器的访问线路分离的存储器到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线路。因此,能与系统总线不同步地在局部总线一侧执行从局部存储器向液体喷射头的寄存器的数据传输。据此,不会发生由于从微处理器向存储器的访问,从存储器到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被中断,产生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延迟,液体喷射的执行速度下降。
通过DMA(Direct Memory Access)传输,高速的数据传输成为可能。DMA传输是如果在给定寄存器中设定传输源和传输目标地址或传输数量,则以后不通过微处理器,能用硬件高速进行数据传输的众所周知的传输方式。
据此,根据本发明之二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系统总线和局部总线等独立的2系统总线、内置了译码电路的译码单元、不通过微处理器能进行高速数据传输的DMA传输装置,能实现压缩数据的高速展开处理和向液体喷射头的高速数据传输,所以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喷射执行速度与以往相比,有飞跃性的提高。
本发明之三是根据所述本发明之二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存储器、所述译码单元和所述液体喷射头的寄存器分别作为电路块内置在一个ASIC中,所述译码单元和所述液体喷射头的寄存器通过所述ASIC内部的专用总线连接。
这样,通过把存储压缩数据的主存储器与译码单元在相同的ASIC内作为电路块而构成,能实现用一个时钟传输数据的高速DMA传输。因此,能更高速地把压缩的液体喷射数据向译码单元传输。此外,液体喷射头的寄存器也由内置在相同的ASIC中的电路块构成,通过与译码单元用ASIC内部的专用总线连接,能更高速地进行从局部存储器向液体喷射头的展开后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
据此,根据本发明之三的发明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在本发明之二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还能更高速地把压缩的液体喷射数据向译码单元传输,并且能更高速地从局部存储器向液体喷射头传输展开后的液体喷射数据,所以能取得使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喷射执行速度进一步提高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之四是根据本发明之二或本发明之三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缓存器在两面具有能存储给定字数的展开数据的缓存区,在一面侧依次存储用所述译码电路展开的液体喷射数据,在存储了给定字数的展开数据的时刻,在另一面侧依次存储用所述译码电路展开的液体喷射数据,并且在存储了给定字数的展开数据的时刻,按给定的字数把展开数据向所述局部存储器DMA传输。
这样,行缓存器在两面具有能存储给定字数的展开数据的缓存区,存储由译码电路展开的数据,在存储了给定字数的时刻,当通过DMA传输装置以字单位传输一面侧的展开数据时,能在另一面侧存储用译码电路展开的数据,所以能并行进行压缩数据的展开处理和数据传输处理。
据此,根据本发明之四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在本发明之二或本发明之三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能并行进行压缩数据的展开处理和数据传输处理,所以能取得使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喷射执行速度进一步提高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之五是根据本发明之二~本发明之四中的任意发明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局部总线的所述译码单元到所述局部存储器、以及从所述局部存储器到所述液体喷射头的寄存器的数据传输由脉冲传输进行。
脉冲传输是使数据传输高速化的众所周知的手法之一,在传输连续的数据时,通过把地址的指定等步骤省略一部分,在给定数据块的数据全部传输完毕之前,占有总线进行传输,提高数据传输速度的数据传输方式。是存储器的读写高速化等各种方面中利用的用于使数据传输高速化的一般的手法。而且,把以往经由系统总线进行的向液体喷射头的数据传输经由从系统总线独立的局部总线进行,所以能通过脉冲传输进行经由局部总线的从译码单元到局部存储器以及从局部存储器到液体喷射头的寄存器的数据传输。
即在经由系统总线进行从存储器到液体喷射头的数据传输的以往的数据传输装置中,如果在对于液体喷射头,给定数据块的数据全部传输完毕之前,占有总线进行传输,就产生了无法执行基于微处理器的要求的数据传输的弊端,但是在从系统总线独立局部总线中,不产生这样的弊端,所以能用脉冲传输进行经由局部总线的向液体喷射头的数据传输。
据此,根据本发明之五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在本发明之二~本发明之四中的任意发明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通过以脉冲传输进行经由局部总线的向液体喷射头的数据传输,能取得使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喷射执行速度进一步提高的作用效果。
此外,系统总线和局部总线独立,通过译码单元的译码电路和行缓存器,能与系统总线一侧的数据传输非同步地进行向液体喷射头的数据传输,所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基于脉冲传输的传输速度高速化的效果。
本发明之六是根据本发明之一~本发明之五中的任意发明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的液体喷射数据是游程长度数据,所述译码电路是用硬件展开游程长度压缩数据的译码电路。
根据本发明之六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能用硬件展开可行展开的游程长度压缩数据,能取得所述第一实施例~第五实施例中的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之七是根据本发明之二~本发明之六中的任意发明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译码单元具有不把从所述主存储器DMA传输的非压缩液体喷射数据用所述译码电路进行硬件展开,而向所述行缓存器中存储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之七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在本发明之二~本发明之六中的任意发明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具有当存储在主存储器中的液体喷射数据为非压缩的液体喷射数据时,不通过译码电路用硬件展开,原封不动地保存到行缓存器中的装置,所以能使非压缩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液体喷射执行速度更高速化。
本发明之八是具有本发明之一~本发明之七中的任意发明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根据本发明之八的液体喷射装置,在液体喷射装置中,能取得本发明之一~本发明之七中的任意发明的作用效果。


图1是本发明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框图。
图4是表示数据传输装置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记录数据流的时序图。
图6是表示DECU结构的框图。
图7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压缩数据的流程。
图8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压缩数据的流程。
图9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后的记录数据。
图10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后的记录数据。
图11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压缩数据的流程。
图12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压缩数据的流程。
图13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压缩数据的流程。
图14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压缩数据的流程。
图15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后的记录数据。
图16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后的记录数据。
图17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压缩数据的流程。
图18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压缩数据的流程。
图19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压缩数据的流程。
图20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压缩数据的流程。
图21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后的记录数据。
图22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压缩数据的流程。
图23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压缩数据的流程。
图24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后的记录数据。
图25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压缩数据的流程。
图26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压缩数据的流程。
图27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压缩数据的流程。
图28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压缩数据的流程。
图29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后的记录数据。
图30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后的记录数据。
图31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后的记录数据。
图32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后的记录数据。
图33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后的记录数据。
图34模式地表示了展开后的记录数据。
图35表示了传输非压缩的记录数据的状态。
图36是表示以往技术中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中4-ASIC;10-数据传输装置;21-ROM;22-RAM;25-MPU;27-接口部;28-译码电路;29-局部存储器;33-头控制部;41-DECU(译码单元);42-接收缓存器;50-喷墨式记录装置;51-滑架导轴;52-印字压板;53-输送驱动辊;54-输送从动辊;55-排纸驱动辊;56-排纸从动辊;57-供纸托盘;57b-供纸辊;61-滑架;62-记录头;63-纸检测器;100-记录控制部;200-信息处理装置;281-行缓存器;411-S-DMA控制器;412-展开处理控制器;413-L-DMA控制器;414-局部存储器控制器;415-I-DMA控制器;X-主扫描方向;Y-副扫描方向;SB-系统总线;LB-局部总线;IB-内部总线;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首先,说明作为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实施例1。图1是本发明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概略平面图,图2是它的侧视图。
在喷墨式记录装置50中,作为向记录纸P执行记录的记录装置,设置有轴支撑在滑架导轴51上,在主扫描方向X上移动的滑架61。在滑架61上配置有向记录纸P喷射墨水进行记录的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记录头62。与记录头62相对,设置有规定记录头62的头面和记录纸P的间隔的印字压板52。而且,通过交替重复在滑架61和印字压板52之间使记录纸P在副扫描方向Y以给定输送量输送的动作和在记录头62在主扫描方向X往返一次期间中从记录头62向记录纸P喷射墨水的动作,在记录纸P上进行了记录。
供纸托盘57例如是能提供普通纸和相纸等记录纸P的结构,设置有作为自动提供记录纸P的供纸装置的ASF(自动供纸器)。ASF是具有设置在供纸托盘57上的两个供纸辊57b和未图示的分离垫的自动供纸机构。两个供纸辊57b之一配置在供纸托盘57的一方一侧,另一格供纸辊57b安装在记录纸导槽57a上,记录纸导槽57a配合记录纸P的宽度,可滑动地设置在供纸托盘57中。而且,通过供纸辊57b的旋转驱动力和分离垫的摩擦阻力,当提供放置在供纸托盘57中的多张记录纸P时,不是一次提供多张记录纸P,而是一张一张正确地自动供纸。
作为把记录纸P在副扫描方向Y输送的记录纸输送装置,设置有输送驱动辊53和输送从动辊54。输送驱动辊53由步进电机等的旋转驱动力控制旋转,通过输送驱动辊53的旋转,向副扫描方向Y输送记录纸P。设置有多个输送从动辊54,分别靠向输送驱动辊53,通过输送驱动辊53的旋转输送记录纸P时,一边挨着记录纸P,一边随着记录纸P的输送而旋转。在输送驱动辊53的表面,形成具有高摩擦阻力的保护膜。通过输送从动辊54安在输送驱动辊53的表面上的记录纸P通过该表面的摩擦阻力紧贴在输送驱动辊53的表面上,通过输送驱动辊53的旋转向副扫描方向Y输送。
此外,在供纸辊57b和输送驱动辊53之间配置有基于以往技术中众所周知的技术的纸检测器63。纸检测器63是具有被付与向直立姿态的自动恢复特性,并且只能在记录纸输送方向转动,在向记录纸P的输送线路内突出的状态下被轴支撑的杆,通过把该杆的顶端按在记录纸P上,杆转动,据此,形成检测记录纸P的结构的检测器。纸检测器63检测由供纸辊57b提供的记录纸P的开始端位置和结束端位置,与该检测位置匹配,决定记录区,执行记录。
而作为排出记录了的记录纸P的装置,设置有排纸驱动辊55和排纸从动辊56。排纸驱动辊55由步进电机等的旋转驱动力控制并旋转,通过排纸驱动辊55的旋转,记录纸P向副扫描方向Y排出。排纸从动辊56在周围具有多个齿,成为各齿的顶端与记录纸P的记录面点接触的具有锐角齿的带齿辊。多个排纸从动辊56分别靠向排纸驱动辊55,通过排纸驱动辊55的旋转排出记录纸P时,与记录纸P向挨着,随着记录纸P的排出而转动。
而且,旋转驱动供纸辊57b或输送驱动辊53以及排纸驱动辊55的未图示的旋转驱动用电机、在主扫描方向驱动滑架61的未图示的滑架驱动用电机由记录控制部100控制并驱动。此外,记录头62也同样有记录控制部100控制,向记录纸P喷射墨水。
图3是本发明的喷墨式记录装置50的概略框图。
喷墨式记录装置50具有执行各种记录处理的控制的记录控制部100。记录控制部100具有系统总线SB和局部总线LB等2系统独立的总线。在系统总线SB上可传输数据地连接着MPU(微处理器)24、ROM21、RAM22、非易失性存储媒体23、I/O25、译码电路28。在MPU24中,进行各种处理的演算处理。在ROM21中预先存储着MPU24的演算处理所必要的软件程序和数据。RAM22作为软件程序的临时存储区、MPU24的工作区而使用。此外,在闪存等非易失性存储媒体23中存储着MPU24的演算处理结果的给定数据,即使喷墨式记录装置50的电源断开时,也保持该数据。
记录控制部100通过与外部设备具有接口功能的接口部27与个人计算机等的信息处理装置200连接,在与信息处理装置200之间,通过系统总线SB能进行各种信息和数据的输入输出。而且,I/O25根据MPU24的演算处理结果,通过输入输出部26对各种电机控制部31进行输出控制,并且输入来自各种传感器32的输入信息等。各种电机控制部31是驱动并控制喷墨式记录装置50的各种电机的驱动控制电路,由记录控制部100控制。此外,各种传感器32检测喷墨式记录装置50的各种状态信息,通过输入输出部26向I/O25输出。
在执行记录时,信息处理装置200成为主机一侧,从信息处理装置200输出压缩的记录数据(液体喷射数据),喷墨式记录装置50从接口部27通过系统总线SB输入压缩的记录数据。译码电路28用硬件展开压缩的记录数据后,把展开后的记录数据经由局部总线LB向局部存储器29存储。存储在局部存储器29中的展开后的记录数据再通过局部总线LB,从头控制部33内部的寄存器向记录头62传输。头控制部33对记录头62进行控制,从配置在记录头62的头面上的多个喷嘴阵列向记录纸P的记录面喷射各色墨水。
这样,通过系统总线SB和局部总线LB等独立的2系统的总线、用硬件把压缩数据展开的译码电路28,能实现压缩数据的高速展开处理和向记录头62的高速数据传输,所以喷墨式记录装置50的记录执行速度与以往相比,能有飞跃性的提高。即不是像以往那样,在MPU24中,在压缩数据的展开处理以外,还通过依次执行多个各种数据处理步骤的单线程的程序,展开压缩数据,而是通过由压缩数据的展开专用的译码电路28独立进行压缩数据的展开,能高速执行压缩的记录数据的展开处理。
此外,通过具有系统总线SB和局部总线LB等独立的2系统的总线、连接在局部总线LB上的局部存储器29的结构,能确保从连接着MPU24得系统总线SB分离、独立的到记录头62得记录数据的输出传输线路(局部总线LB)。因此,能与系统总线SB一侧不同步地在局部总线LB一侧执行从局部存储器29向记录头的寄存器的数据传输。据此,不会发生由于从MPU24向RAM的访问等,记录头62的记录数据的数据传输被中断,产生记录数据的数据传输延迟,记录执行速度下降。
在该实施例中,在译码电路28和局部总线LB之间设置有以字单位存储展开后的数据的行缓存器281。用译码电路28展开的记录数据暂时存储在行缓存器281中。存储在行缓存器281中的展开后的记录数据的每2字通过局部总线LB向局部存储器29传输。这样,在译码电路28和局部总线LB之间可以设置以字单位存储展开后的数据的行缓存器281。设置以字单位存储展开后的数据的行缓存器281,以往由程序一字节一字节展开的压缩数据以字单位(2字节)展开,存储到行缓存器281中,以字单位向局部存储器29传输,一次展开的压缩数据量变为以往的2倍的量,所以能更高速执行压缩数据的展开处理,可以说是更好。
图4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数据传输装置10结构的框图。图5是模式表示数据传输装置10中的记录数据流程的时序图。
记录控制部100具有ASIC(特定用途集成电路)4,ASIC4内置有所述的接口部27、所述头控制部33、接收缓存器42和作为本发明的“译码单元”的DECU41。在DECU41中内置有所述译码电路28、行缓存器281和“DMA输送装置”(后面将具体描述)。此外,系统总线SB、局部总线LB是16位总线,能在给定的各数据传输周期中输送1字(2字节)的数据。下面,参照图5所示的时序图说明数据传输装置10的记录数据的流程。
压缩的记录数据从信息处理装置200通过接口部27经由系统总线SB一字一字向作为“主存储器”的接收缓存器42 DMA传输(符号T1)。如上所述,DMA传输是如果在给定寄存器中设定传输源和传输目标地址或传输数量,则以后不通过MPU24,能用硬件高速进行数据传输的传输方式。接着,从接收缓存器42通过系统总线SB向DECU41 DMA传输(符号T2)。接着,在DECU41的内部,通过译码电路28把压缩的1字的数据用硬件展开,展开的记录数据存储到行缓存器281中(符号T3)。
展开并存储到行缓存器281中的记录数据在存储到行缓存器281中的记录数据达到给定字节数的时刻,与系统总线SB一侧的数据传输不同步,经由局部总线LB向局部存储器29的位图区DMA传输(符号T4)。接着,作为存储到了局部存储器29的位图区中的位像数据的记录数据再经由局部总线LB向DECU41 DMA传输(符号T5),从DECU41经由内部总线IB向头控制部33 DMA传输(符号T6),存储到头控制部33内部的寄存器中后,向记录头62 DMA传输(符号T7)。
这样,从接收缓存器42(主存储器)到译码电路28的数据传输、从译码电路28到局部存储器29的数据传输、从局部存储器29到记录头62的数据传输可以为DMA传输,据此,更高速的数据传输成为可能,从而更好。此外,通过把存储压缩数据的“主存储器”作为接收缓存器42与DECU41在相同的ASIC4内作为电路块而构成,以1时钟传输数据的高速DMA传输成为可能。此外,可以在ASIC4中不设置接收缓存器42,把RAM22的一部分作为“主存储器”使用。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作为“译码单元”的DECU41结构的框图。
作为所述“DMA传输装置”的S-DMA控制器411控制系统总线SB一侧的DMA传输。通过S-DMA控制器411,存储在接收缓存器42中的压缩的记录数据一字一字向展开处理控制器412 DMA传输。展开处理控制器412内置有所述译码电路28和行缓存器281。从接收缓存器42通过S-DMA控制器411一字一字DMA传输的压缩记录数据由译码电路281一字一字用硬件展开,展开的记录数据存储到行缓存器281中。
同样作为“DMA传输装置”的L-DMA控制器413控制局部总线LB一侧的DMA传输。此外,局部存储器控制器414控制连接在局部总线LB上的局部存储器29的读出和写入。而且,当行缓存器281中存储了给定字节数的展开后记录数据的时刻,存储在行缓存器281中的展开后记录数据由L-DMA控制器413,通过局部存储器控制器414经由局部总线LB,与系统总线SB一侧的DMA传输非同步地DMA传输到局部存储器29。传输到局部存储器29的展开后的记录数据存储到局部存储器29的给定位图区中。
同样作为“DMA传输装置”的I-DMA控制器415控制ASIC4内的DECU41和头控制部33间的专用总线即内部总线IB的DMA传输。存储到局部存储器29的给定位图区中的展开后记录数据由I-DMA控制器415通过局部存储器控制器414,经由局部总线LB和内部总线IB DMA传输到头控制部33,存储到头控制部33内部的寄存器中后,向记录头62 DMA传输。
此外,从行缓存器281到局部存储器29的DMA传输通过L-DMA控制器413进行脉冲传输,从局部存储器29向记录头62的DMA传输通过I-DMA控制器415进行脉冲传输。如上所述,脉冲传输是在传输连续的数据时,通过把地址的指定等步骤省略一部分,在给定数据块的数据全部传输完毕之前,占有总线进行传输的数据传输方式。L-DMA控制器413当在行缓存器281中存储了给定字节数的展开后记录数据的时刻,把给定字节数的展开后记录数据一字一字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给定字节数完毕前,占有局部总线LB,进行脉冲传输。I-DMA控制器415把存储在局部存储器29的位图区中的展开后记录数据按给定字节数的各数据块,在以一字一字把一个数据块向记录头62 DMA传输完毕之前占有局部总线LB,进行脉冲传输。
而且,当从行缓存器281到局部存储器29的脉冲传输和从局部存储器29到记录头62的脉冲传输冲突时,从局部存储器29到记录头62的脉冲传输优先,在从局部存储器29到记录头62的脉冲传输中,暂时停止从行缓存器281到局部存储器29的脉冲传输,使基于从局部存储器29到记录头62的记录数据的来自记录头62的喷嘴阵列的墨水喷射动作不会中途断开。
这样,通过在对记录头62传输完给定数据块的数据之前的期间中占有局部总线LB进行传输,不会发生由于系统总线SB一侧的MPU24的要求而无法执行数据传输等的弊端,所以能高速进行对记录头62的记录数据的传输。
图7和图8模式地表示在DECU41内部由译码电路28用硬件展开压缩的记录数据,并存储到行缓存器281中。此外,图9模式地表示把展开后的记录数据从行缓存器281向局部存储器29传输并存储。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的记录数据通过游程长度压缩方式压缩。游程长度压缩方式是众所周知的数据压缩方式,以下简单说明。游程长度压缩数据是字节边界的压缩数据,计数(1字节)和数据(1字节或多字节)成为1组。即游程长度压缩数据成为首先是计数,然后一定存在数据的结构。计数值为128以上(负的常数)即80H以上时,意味着重复下一字节的数据而展开,按从257减去计数值的数取得的数,重复该计数的下一字节的数据而展开。而当计数值为127以下即7FH以下时,意味着在该计数以后不重复,接着的是原封不动展开的数据,按该计数值加1取得的字节数,不重复而原封不动展开该计数以后的数据。
接着,说明行缓存器281的结构。行缓存器281在两面具有8字(16字节)的存储区加上预备存储区1字(2字节)共9字的数据存储区,分别为A面和B面。用译码电路281一字一字展开的记录数据按顺序依次存储到行缓存器281的A面或B面的任意一面侧,当存储了给定字节数,在该实施例中,当存储了16字节的展开数据的时刻,依次存储在另一面侧。此外,存储的16字节的展开数据如上所述,经由局部总线LB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存储到局部存储器29的给定位图区中。
这样,行缓存器281在两面具有能存储16字节的展开后记录数据的缓存区,把由译码电路28展开的记录数据在一面侧存储。而且,当存储了16字节的时刻,通过DMA传输装置把一面侧的展开后记录数据以字单位传输时,能在另一面侧存储由译码电路28展开的记录数据,所以能平行进行压缩的记录数据的展开处理和数据传输处理。
接着,列举游程长度压缩数据的一个例子,说明该压缩数据由译码电路28展开,存储在行缓存器281中,从行缓存器281向局部存储器29存储的记录数据的流程。
在接收缓存器(主存储器)42中存储着从图示的从FEH开始的24字(48字节)游程长度压缩的记录数据。游程长度压缩的记录数据一字一字经由系统总线SB向译码电路28 DMA传输,由硬件展开后,存储到行缓存器281中。在该实施例中,游程长度压缩数据的数据开始地址为偶数地址,局部存储器29一侧的位图数据(图像数据)的数据开始地址为偶数地址。此外,从行缓存器281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的数据块的字节数(1行字节数)为16字节。
此外,图7所示的主存储器、DECU41内部的行缓存器281、图9所示的局部存储器29中,左上端为偶数地址,从左向右,按顺序变为高位地址,以下的图中都同样。
下面,按一字一字的顺序进行说明。首先,从接收缓存器42,最初的1字的压缩记录数据(FEH,01H)向DECU41内部的译码电路28 DMA传输(传输S1)。FEH是计数,01H是数据。计数的值FEH=254,因为是128以上,所以257-254=3次,重复数据01H而展开,一字节一字节依次存储在行缓存器281的A面侧。接着,DMA传输到译码电路28中的游程长度压缩数据是03H、02H(传输S2)。03H是计数,02H是数据。计数的值03H=3,因为是127以下,所以从该计数的下一数据开始有3+1=4字节不重复而展开的数据。即计数03H以后的数据02H、78H、55H、44H不重复,原封不动展开,依次存储在行缓存器281的A面中(传输S2~S4)。在传输S4中DMA传输的字数据的高位一侧(奇数地址一侧)的FBH是计数,下一字节的数据重复六次(257-251=6)而展开。
接着,DMA传输到译码电路28的压缩的记录数据是FFH、FEH(传输S5)。低位地址一侧(偶数地址一侧)的FFH是数据,是之前的计数FBH的数据。因此,重复FFH六次而展开,依次存储到行缓存器281的A面侧。此外,高位地址一侧(奇数地址一侧)的FEH是计数,重复下一字节的数据3次(257-254=3)而展开。接着,DMA传输到译码电路28的压缩的记录数据是11H、06H(传输S6)。低位地址一侧(偶数地址一侧)的11H是数据,是之前的计数FEH的数据。因此,重复11H三次而展开,依次存储到行缓存器281的A面侧。此外,高位地址一侧(奇数地址一侧)的06H是计数,不重复以后7字节(6+1=7)的数据(66H、12H、77H、45H、89H、10H、55H)而原封不动地展开,依次存储到行缓存器281的B面侧(传输S7~S10)。
而当在行缓存器281的A面侧存储了1行的字节数即16字节的展开后记录数据的时刻(传输S6的时刻),把16字节作为1行的数据块,1字1字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这时,L-DMA控制器413(图6)在把1行的展开后记录数据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完毕之前占有局部总线LB,进行脉冲传输(传输D1)。传输到局部存储器29的1行的记录数据以偶数地址为开始,从低位地址为开始,1字1字依次存储到局部存储器29的给定位图区中(图9(a))。
接着,DMA传输到译码电路28的压缩的记录数据是10H、FAH(传输S11)。低位地址一侧(偶数地址一侧)的10H是数据,是之前的计数FBH的数据。因此,重复10H六次而展开,依次存储到行缓存器281的B面侧。此外,高位地址一侧(奇数地址一侧)的FAH是计数,重复下一字节的数据7次(257-250=7)而展开。接着,DMA传输到译码电路28的压缩的记录数据是20H、08H(传输S12)。低位地址一侧(偶数地址一侧)的20H是数据,是之前的计数FAH的数据。因此,重复20H七次而展开,依次存储到行缓存器281的B面侧。此外,高位地址一侧(奇数地址一侧)的08H是计数,不重复以后9字节(8+1=9)的数据(12H、13H、77H、14H、15H、16H、17H、18H、19H、20)而原封不动地展开,依次存储到行缓存器281的A面侧(图8传输S13~S17)。
而当在行缓存器281的B面侧存储了1行的字节数即16字节的展开后记录数据的时刻(传输S12的时刻),把16字节作为1行的数据块,1字1字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这时,L-DMA控制器413(图6)在把1行的展开后记录数据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完毕之前占有局部总线LB,进行脉冲传输(传输D2)。传输到局部存储器29的1行的记录数据以偶数地址为开始,从低位地址为开始,1字1字依次存储到局部存储器29的给定位图区中(图9(b))。
接着,DMA传输到译码电路28的压缩的记录数据是11H、02H(传输S18)。低位地址一侧(偶数地址一侧)的11H是数据,是之前的计数FDH(传输S17的高位地址一侧)的数据。因此,重复11H三次(257-254=3)而展开,依次存储到行缓存器281的A面侧。此外,高位地址一侧(奇数地址一侧)的02H是计数,不重复以后3字节(2+1=3)的数据(98H、B0H、F2H)而原封不动地展开,依次存储到行缓存器281的B面侧(传输S19~S20)。
而当在行缓存器281的A面侧存储了1行的字节数即16字节的展开后记录数据的时刻(传输S18的时刻),把16字节作为1行的数据块,1字1字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这时,L-DMA控制器413(图6)在把1行的展开后记录数据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完毕之前占有局部总线LB,进行脉冲传输(传输D3)。传输到局部存储器29的1行的记录数据以偶数地址为开始,从低位地址为开始,1字1字依次存储到局部存储器29的给定位图区中(图9(c))。
接着,DMA传输到译码电路28的压缩的记录数据是ABH、03H(传输S21)。低位地址一侧(偶数地址一侧)的ABH是数据,是之前的计数FCH(传输S20的高位地址一侧)的数据。因此,重复ABH五次(257-252=5)而展开,依次存储到行缓存器281的B面侧。此外,高位地址一侧(奇数地址一侧)的03H是计数,不重复以后4字节(3+1=3)的数据(FFH、FEH、FCH、FDH)而原封不动地展开,依次存储到行缓存器281的B面侧(传输S22~S23)。
接着,DMA传输到译码电路28的压缩的记录数据是FEH、FFH(传输S24)。低位地址一侧(偶数地址一侧)的FEH是计数,高位地址一侧(奇数地址一侧)FFH是计数FEH的数据。因此,重复FFH三次(257-254=3)而展开,依次存储到行缓存器281的B面侧。而当在行缓存器281的B面侧存储了1行的字节数即16字节的展开后记录数据的时刻(传输S24的时刻),把16字节作为1行的数据块,1字1字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这时,L-DMA控制器413(图6)在把1行的展开后记录数据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完毕之前占有局部总线LB,进行脉冲传输(传输D4)。
传输到局部存储器29的1行的记录数据以偶数地址为开始,从低位地址为开始,1字1字依次存储到局部存储器29的给定位图区中(图9(d))。而且,当在局部存储器29中存储了1次主扫描循环中喷射墨水的位图数据部分的记录数据时,从局部存储器29向记录头62 DMA传输。这时,I-DMA控制器415(图6)在向头控制部33DMA传输完1次主扫描循环中喷射墨水的位图数据部分的记录数据之前,占有局部总线LB进行脉冲传输。
这样,通过把以往由程序用软件展开压缩的记录数据的处理通过译码电路28用硬件展开,能高速执行压缩的记录数据的展开处理。此外,因为把以往通过程序1字节1字节展开的压缩记录数据以字单位(2字节)展开,所以能更高速进行压缩的记录数据的展开处理。而且,通过具有系统总线SB和局部总线LB等2个独立的总线、连接在局部总线LB上的局部存储器29的结构,能与系统总线SB一侧不同步地在局部总线LB一侧执行从局部存储器29到记录头62的数据传输。据此,不会发生由于从MPU24到ROM21或RAM22的访问等,到记录头62的记录数据的传输被中断,产生记录数据的传输延迟,记录执行速度下降。通过DMA传输,高速的数据传输成为可能。
因此,能实现压缩的记录数据的高速展开处理和向记录头62的高速数据传输,所以喷墨式记录装置50的记录执行速度与以往相比,能有飞跃性的提高。顺便说一下,在以往技术中为1M字节/秒前后的向记录头62的数据传输速度通过本发明的数据传输装置10,能提高到8~101M字节/秒。此外,如果记录头62的数据处理能力低,则无论进行怎样的高速数据传输,也只能取得记录头62的数据处理能力的记录执行速度,所以当然有必要配置具有足够处理能力的记录头62。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喷墨式记录装置50的实施例2,列举了在上述的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从DECU41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展开后的记录数据,向给定的位图区存储时,不是从位图区的低位地址依次存储(向横向存储),而是把1行的数据变换为纵向、存储,使对于记录头62,成为合适的数据排列。
图10模式地表示从行缓存器281向局部存储器29传输展开后的记录数据,并存储,表示了把1行的数据变换为纵向并存储的状态。
在DMA传输目标的局部存储器29的位图区中,用DECU41内部的展开处理控制器412(图6),对存储在行缓存器281中的展开后的记录数据,对每个字分别设定传输目标地址,使1行的数据配置存储在纵向上。而且,DECU41内部的L-DMA控制器413(图6)把个别的传输目标地址设定为DMA传输的传输目标地址,把存储在行缓存器28 1中的展开后的记录数据一字一字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数据重排装置)。
这样,当从行缓存器281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1行(16字节)的记录数据时,通过在DECU41的内部进行展开后的记录数据重排,与像以往那样用程序1字节1字节按顺序进行存储器内的重排相比,能在瞬间进行必要的记录数据的重排,所以能高速进行记录数据的重排。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的喷墨式记录装置50的实施例3,列举了在上述的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具有当存储在接收缓存42中的游程长度压缩的记录数据的数据开始地址为奇数地址时,使从接收缓存器42向译码电路28 DMA传输的游程长度压缩的包含开始数据的字数据开始1字节数据为无效的无效数据掩码处理装置。
图11和图12模式地表示由译码电路28把压缩的记录数据用硬件展开,向行缓存器281存储,表示压缩的记录数据的数据开始地址为奇数地址时的情形。
存储在接收缓存器42(主存储器)中的游程长度压缩的记录数据的开始字节数据(FEH)存储在该开始的字数据的高位地址(奇数地址)中。即在包含该开始字节数据的字数据的低位地址(偶数地址)中存储着与记录数据无关的数据(AAH)。可是,如果从接收缓存器42向译码电路28一字一字DMA传输,则无法以偶数地址为开始传输。因此,如果这样由译码电路28把游程长度压缩的记录数据的开始字数据用硬件展开、处理,则在包含了无关数据的状态下展开了记录数据,无法正确展开压缩的记录数据。
因此,在展开处理控制器412(图6)中,把包含开始字节数据的字数据的低位地址(偶数地址)的无关字节数据掩码,成为无效,再用译码电路28展开。即如果原封不动用译码电路28展开开始1字,则AAH为计数,FEH为数据,但是通过使无关数据AAH为无效,就能使FEH为计数,正确地展开。
接着,DMA传输到译码电路28的压缩的记录数据是01H、03H(传输S31)。低位地址一侧(偶数地址一侧)的01H是数据,是之前的计数FEH的数据。因此,重复01H三次(257-254=3)而展开,依次存储到行缓存器281的A面侧。此外,高位地址一侧(奇数地址一侧)的03H是计数,以后的4字节(3+1)数据(02H、78H、55H、44H)不重复,原封不动地展开,依次存储到行缓存器281的A面侧(传输S32~S33)。以下,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步骤,1字1字展开游程长度压缩的记录数据,依次存储到行缓存器281的A面侧(传输S32~S54),当存储了1行的字节数(16字节)的展开后记录数据的时刻,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传输D1~D4)。此外,存储在接收缓存器42中的游程长度压缩的记录数据的数据开始地址是否为奇数地址可以通过由MPU24执行的固件程序等判定。
这样,即使存储在接收缓存42中的游程长度压缩的记录数据的数据开始地址是奇数地址,也能从游程长度压缩的记录数据的开始正确地用的开始正确地由译码电路28用硬件展开。
作为本发明的喷墨式记录装置50的实施例4,列举了在上述的实施例1~实施例3的基础上,使1行的字节数为奇数字节。
图13和图14模式地表示了由译码电路28把压缩的记录数据用硬件展开,存储到行缓存器281中,表示了在所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1行的字节数为15字节时的情形。此外,图15模式地表示了在实施例4中,把展开后的记录数据从行缓存器281向局部存储器29传输,把行变换为纵排列,并存储,图16模式地表示了不把行变换为纵排列而存储。
如上所述,展开后的记录数据从行缓存器281向局部存储器29一字一字DMA传输,所以向局部存储器29的位图区存储展开后的记录数据时也是一字一字进行,无法从DECU41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奇数字节的记录数据。因此,在展开处理控制器412(图6)中,把行缓存器281的1行的字节数设定为奇数字节,在该实施例中为15字节,当在行缓存器281的A面侧或B面侧存储了15字节的展开后记录数据的时刻,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因此,包含低15字节的记录数据的字数据的高位地址一侧(奇数地址一侧)为00H的状态下进行了DMA传输(数据存储结束位置移位装置)。
在传输S61~S64中,与实施例1(图7)的传输S1~S4相同,所以省略了说明。接着,DMA传输到译码电路28的压缩的记录数据是FFH、FFH(传输S65)。低位地址一侧(偶数地址一侧)的FFH是数据,是之前的计数FBH的数据。因此,重复FFH六次(257-251)而展开,依次存储到行缓存器281的A面侧。此外,高位地址一侧(奇数地址一侧)的FFH是计数,重复接着的数据2次(257-255=2)而展开,依次存储到行缓存器281的A面侧。
接着,DMA传输到译码电路28的压缩的记录数据是11H、06H(传输S66)。低位地址一侧(偶数地址一侧)的11H是数据,是之前的计数FFH的数据。因此,重复FFH 次(257-255=3)而展开,依次存储到行缓存器281的A面侧。此外,高位地址一侧(奇数地址一侧)的06H是计数,不重复以后7字节(6+1=7)的数据(66H、12H、77H、45H、89H、10H、55H)而原封不动地展开,依次存储到行缓存器281的B面侧(传输S67~S70)。
而当在行缓存器281的A面侧存储了1行的字节数即15字节的展开后记录数据的时刻(传输S66的时刻),把15字节作为1行的数据块,1字1字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这时,L-DMA控制器413(图6)在把1行的展开后记录数据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完毕之前占有局部总线LB,进行脉冲传输(传输D1)。传输到局部存储器29的1行的记录数据以偶数地址为开始,从低位地址为开始,1字1字依次存储到局部存储器29的给定位图区中(图15(a))。此外,如果把行变换为纵排列,就这样依次存储下去(图16(a))。以下,同样把游程长度压缩的记录沪剧由译码电路28用硬件展开(传输S71~S84),当在行缓存器281中存储了15字节的展开后的记录数据的时刻,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传输D2~D4)。
图17和图18模式地表示了由解码电路28把压缩的记录数据用硬件展开,存储到行缓存器281中,表示了在所述实施例3中,1行的字节数为15字节时的情形。
传输S91~S94与实施例2(图11)的传输S31~S34相同,所以省略说明。接着,DMA传输到译码电路28的压缩的记录数据是FFH、11H(传输S95)。低位地址一侧(偶数地址一侧)的FFH是计数,高位地址一侧(奇数地址一侧)的11H是数据。因此,重复11H两次(257-255=2)而展开,依次存储到行缓存器281的A面侧。
而当在行缓存器281的A面侧存储了1行的字节数即15字节的展开后记录数据的时刻(传输S95的时刻),把15字节作为1行的数据块,1字1字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这时,L-DMA控制器413(图6)在把1行的展开后记录数据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完毕之前占有局部总线LB,进行脉冲传输(传输D1)。传输到局部存储器29的1行的记录数据以偶数地址为开始,从低位地址为开始,1字1字通过所述的数据重排装置把行变换为纵排列,存储到局部存储器29的给定位图区中(图15(a))。此外,如果不把行变换为纵排列,就原封不动依次存储下去(图16(a))。以下,同样把游程长度压缩的记录数由译码电路28用硬件展开(传输S71~S84),当在行缓存器281中存储了15字节的展开后的记录数据的时刻,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传输D2~D4)。
这样,当行缓存器281中存储了奇数字节的展开后记录数据的时刻,通过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最后的字数据的高位地址一侧为00H的状态下进行了传输,所以可以使存储在局部存储器29的位图区中的展开后的记录数据如图15(d)和16(d)所示,使1行的最后1字节变为00H,数据开始地址为偶数地址,1行的记录数据变为奇数字节地,把记录数据存储到局部存储器29的位图区中。
作为本发明的喷墨式记录装置50的实施例5,列举了在上述的实施例2~实施例4的任意一个的基础上,使1行的记录数据的数据开始地址为奇数地址,把记录数据存储到局部存储器29的位图区中。
配置在记录头62的头面上的多个喷嘴列为各喷嘴列决定喷射的墨水颜色。而存储在局部存储器29的位图区中的记录数据成为在各行中与各喷嘴列对应的各墨水颜色的数据。而且,在修正该喷嘴列间隔引起的墨水喷射定时偏移的装置中,有时有必要使开始地址为奇数地址,把1行的记录数据存储在局部存储器29的位图区中。
可是,如上所述,由于1字1字从接收缓存器42向译码电路28 DMA传输,展开后的记录数据总是以偶数地址为开始,存储在局部存储器29的位图区中,所以在原封不动的情况下,无法以奇数地址为开始,存储记录数据。因此,在展开处理控制器412(图6)中,当把由译码电路28展开的记录数据存储到行缓存器281中时,在空着行缓存器281的第0字节的状态下,从第一字节开存储(数据存储开始位置移位装置)。即在译码电路28中进行了压缩的记录数据的展开处理后,当把展开后的记录数据向行缓存器281存储时,在空着行缓存器281的第0字节的状态下,从第一字节开存储,把存储在行缓存器281中的展开后记录数据从第0字节开始向局部存储器29的位图区DMA传输传输。
图19和图20模式地表示了由译码电路28把压缩的记录数据用硬件展开,存储到行缓存器281中,表示了在所述实施例2中,为行缓存器281的从第0字节为空的状态下,从第一字节开始存储展开后的记录数据时的情形。此外,图21模式地表示了把1行的16字节展开后记录数据从行缓存器281向局部存储器29传输,把行变换为纵排列,以奇数地址为开始而存储。
如上所述,行缓存器281除了A面和B面都具有的8字(16字节)的存储区外,还具有1字(2字节)的预备存储区。由译码电路28一字一字展开的记录数据在行缓存器281的A面侧的第0字节为空的状态下,从第一字节开始存储。而且,通过使第0字节为空,从存储区读出的第16字节的记录数据被存储到预备存储区。
当在行缓存器281的A面侧存储了16字节展开后的记录数据的时刻,16字节的存储区和预备存储区的合计18字节(9字)的记录数据作为1行的数据块,1字1字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这时,L-DMA控制器413(图6)在把1行的展开后记录数据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完毕之前占有局部总线LB,进行脉冲传输(传输D1)。传输到局部存储器29的1行的记录数据以偶数地址为开始,从低位地址为开始,1字1字通过所述的数据重排装置把行变换为纵排列,存储到局部存储器29的给定位图区中(图21(a))。因此,在开始附加了1字节空数据的状态下,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存储在位图区的偶数地址中,所以1行的记录数据变为开始数据从奇数地址开始存储的状态。
接着,同样把游程长度压缩的记录数据由译码电路28用硬件展开,当在行缓存器281中存储了1行的16字节展开后记录数据的时刻,向局部存储器29DMA传输(D2~D4)。此外,传输S121~S144的说明与图7所示的传输S1~S24的说明同样,所以省略。
这样,由译码电路28一字一字展开的记录数据在行缓存器281的A面侧的第0字节为空的状态下,从第一字节开始存储,当存储了16字节的展开后记录数据的时刻,通过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以最初的字数据的低位地址一侧为00H的状态下进行了传输,所以存储在局部存储器29的位图区中的展开后的记录数据如图21(d)所示,1行的最初1字节变为00H,能使1行的记录数据的开始地址为奇数地址,把记录数据存储到局部存储器29的位图区中。
此外,图22和图23模式地表示了由译码电路28把压缩的记录数据用硬件展开,存储到行缓存器281中,表示了在所述实施例4中,行缓存器281的第0字节为空的状态下,从第一字节对展开后的记录数据展开时的情形。此外,图24模式地表示了把1行的15字节展开后记录数据从行缓存器281向局部存储器29传输,把行变换为纵排列,以奇数地址为开始而存储。
这样,1行的字节数为15字节,即能为奇数字节。因此,如图24(d)所示,1行的最初的1字节为00H,能使数据开始地址为奇数地址,把1行15字节的记录数据存储到局部存储器29的位图区中。
此外,图25和图26模式地表示了由译码电路28把压缩的记录数据用硬件展开,存储到行缓存器281中,表示了在所述实施例3中,行缓存器281的第0字节为空的状态下,从第一字节对展开后的记录数据展开,1行的记录数据为16字节时的情形。同样,图27和图28表示了在所述实施例3中,行缓存器281的第0字节为空的状态下,从第一字节对展开后的记录数据展开,1行的记录数据为15字节时的情形。
这样,以奇数地址为开头存储在接收缓存器42中的压缩的记录数据由译码电路28展开后,以奇数地址为开头把1行16字节或15字节的记录数据存储到局部存储器29的位图区中。
作为本发明的喷墨式记录装置50的实施例6,列举了在上述的实施例1~实施例5的任意一个基础上,把展开后的记录数据存储到局部存储器29的不同的两个位图区中。图29模式地表示了把1行展开后的记录数据从行缓存器281向局部存储器29传输,把行变换为纵排列,以偶数地址为开始,存储到不同的两个位图区中。
当展开后的位图数据在副扫描方向Y比副扫描方向Y的相邻喷嘴阵列的间隔还小时,无法在1次主扫描中同时在副扫描方向Y形成相邻的墨点,所以在不同的主扫描动作时形成。可是,由译码电路28展开的位图数据为在副扫描方向Y相邻形成的墨点数据连续排列的数据结构,所以展开后的位图数据无法原封不动向记录头62传输、进行记录。因此,有必要分割展开后的记录数据,把在副扫描方向Y相邻的墨点数据存储到不同的位图区中,能在不同的主扫描时,向记录头62传输。
因此,预先在局部存储器29中设置两个不同位图区。这里,分别为图像1、图像2。在DMA传输目标的局部存储器29的位图区中,对由展开处理控制器412存储到行缓存器281中的展开后记录数据,对每字个别设定传输目标地址,使1行的数据交替存储在图像1和图像2中。而且,DECU41内部的L-DMA控制器413(图6)把该个别的传输目标地址设定为DMA传输的传输目标地址,把存储在行缓存器281中的展开后的记录数据1字1字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数据分割装置)。
首先,在行缓存器281的A面侧存储了1行16字节的展开后记录数据的时刻,把1行的记录数据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传输D1),存储到图像1(图29(a))中。接着,当在行缓存器281的B面侧存储了1行16字节的展开后记录数据的时刻,把1行的记录数据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传输D2),存储到图像2(图29(b))中。接着,在行缓存器281的A面侧存储了1行16字节的展开后记录数据的时刻,把1行的记录数据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传输D3),存储到图像1(图29(c))中。然后,当在行缓存器281的B面侧存储了1行16字节的展开后记录数据的时刻,把1行的记录数据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传输D4),存储到图像2(图29(d))中。
这样,在展开处理了压缩的记录数据后,把存储在行缓存器281中的展开后的记录数据按每一行向局部存储器29的不同位图区DMA传输,使副扫描方向Y上相邻的墨点在不同的主扫描时形成。据此,能通过硬件处理高速进行压缩的记录数据的展开处理(译码电路28)和展开后的记录数据的分割(展开处理控制器412)。此外,图30模式地表示了把1行16字节的展开后的记录数据从行缓存器281向局部存储器29传输,不把行变换为纵排列,原封不动把偶数地址作为开始,向不同的两个位图区存储。
此外,图31模式地表示了把1行15字节的展开后的记录数据从行缓存器281向局部存储器29传输,把行变换为纵排列,把偶数地址作为开始,向不同的两个位图区存储。图32模式地表示了把1行15字节的展开后的记录数据从行缓存器281向局部存储器29传输,不把行变换为纵排列,原封不动把偶数地址作为开始,向不同的两个位图区存储。
这样,使1行的字节数为奇数字节,当行缓存器281中存储了奇数字节的展开后的记录数据的时刻,通过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以最后的字数据的高位地址一侧为00H的状态传输了1行的记录数据。因此,存储在局部存储器29的位图区中的展开后记录数据在1行的最后1字节变为00H,数据开始地址为偶数地址,1行的记录数据变为奇数字节,按各行分别存储到图像1和图像2等2个不同的位图区中。
此外,图33模式地表示了把1行16字节的展开后的记录数据从行缓存器281向局部存储器29传输,把行变换为纵排列,把奇数地址作为开始,向不同的两个位图区存储。图34模式地表示了把1行15字节的展开后的记录数据从行缓存器281向局部存储器29传输,把行变换为纵排列,把奇数地址作为开始,向不同的两个位图区存储。
这样,由译码电路28一字一字展开的记录数据在行缓存器281的A面侧的第0字节为空的状态下,从第一字节开始存储,在存储了16字节的展开后记录数据的时刻,通过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在最初的字数据的低位地址一侧为00H的状态下传输,所以局部存储器29的位图区中存储的展开后记录数据的1行的最初1字节变为00H,把1行的记录数据的数据开始地址变为奇数地址,分别把数据按每行存储到图像1和图像2等2个不同的位图区中。
作为本发明的喷墨式记录装置50的实施例7,列举了在所述实施例1~实施例6的任意一个中,当存储在接收缓存器42中的记录数据为非压缩数据时,不进行展开处理,存储到位图区中。图35模式地表示了把非压缩的记录数据原封不动存储到行缓存器281中,向局部存储器29 DMA传输的状态。
这样,当从信息处理装置200向接收缓存器42传输的记录数据是非压缩数据时,不用译码电路28进行展开处理,原封不动1字1字存储到行缓存器281中。然后,与由译码电路28展开压缩的记录数据时同样,在展开处理控制器(图6)中,如所述实施例2~实施例6所示,把1行的字节数设定为16字节或15字节,进行记录数据的重排,或使开始地址为奇数地址,存储到局部存储器29中,或存储到两个不同的位图区中。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中描述的发明范围中,能有各种变形,它们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系统总线和局部总线的两个系统的独立总线;可传输数据地连接在所述系统总线上的主存储器;可传输数据地连接在所述局部总线上的局部存储器;连接在所述系统总线和所述局部总线之间,使它们能彼此传输数据的,具有能把被压缩为可进行行展开的液体喷射数据用硬件展开的译码电路的译码单元。
2.一种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系统总线和局部总线的两个系统的独立总线;可传输数据地连接在所述系统总线上的主存储器;可传输数据地连接在所述局部总线上的局部存储器;连接在所述系统总线和所述局部总线之间的,使它们能彼此传输数据,具有能把被压缩为可进行行展开的液体喷射数据用硬件展开的译码电路、以字单位存储由该译码电路展开的液体喷射数据的行缓存器、从所述主存储器把被压缩为可进行行展开的液体喷射数据向所述译码电路DMA传输并且把在该行缓存器中展开的液体喷射数据以字单位向所述局部存储器DMA传输并且把存储在所述局部存储器中的展开后的液体喷射数据依次DMA传输到液体喷射头的寄存器中的DMA传输装置的译码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存储器、所述译码单元和所述液体喷射头的寄存器分别作为电路块内置在一个ASIC中,所述译码单元和所述液体喷射头的寄存器通过所述ASIC内部的专用总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缓存器在两面具有能存储给定字数的展开数据的缓存区,在一面侧依次存储由所述译码电路展开的液体喷射数据,在存储了给定字数的展开数据的时刻,在另一面侧依次存储用所述译码电路展开的液体喷射数据,并且在存储了给定字数的展开数据的时刻,按给定的字数把展开数据向所述局部存储器DMA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局部总线的所述译码单元到所述局部存储器、以及从所述局部存储器到所述液体喷射头的寄存器的数据传输由脉冲传输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的液体喷射数据是游程长度度数据,所述译码电路是用硬件展开游程长度压缩数据的译码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译码单元具有不把从所述主存储器DMA传输的非压缩液体喷射数据用所述译码电路进行硬件展开,而向所述行缓存器中存储的装置。
8.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液体喷射数据的数据传输装置。使被压缩的记录数据经由系统总线(SB)逐一字节地向接收缓存器(42)DMA传输。从接收缓存器(42)通过系统总线(SB)向DECU(41)传输。在DECU(41)内部,通过译码电路(28)用硬件展开压缩数据,存储到行缓存器(281)中。在达到给定字节数的时刻,经由局部总线(LB)向局部存储器(29)DMA传输。存储到局部存储器(29)的记录数据经由局部总线(LB)向DECU(41)DMA传输,向头控制部(33)DMA传输,向记录头(62)DMA传输。由此实现压缩数据的高速展开处理和向液体喷射头的高速数据传输,大大提高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喷射执行速度。
文档编号G06F13/28GK1489072SQ0315503
公开日2004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26日
发明者木村正博, 福光康则, 山本泰久, 五十岚昌弘, 久, 则, 昌弘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