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装置及用于存储装置的存取方法

文档序号:6574280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存储装置及用于存储装置的存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存储装置及一种用于存储装置的存取方法;更详细地说, 是关于一种储存区块能较为平均使用的存储装置及用于存储装置的存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许多厂商利用不同的材质及技术开发出各种轻便的存储 装置。以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为例,即有NOR型快闪存储器、NAND型快闪 存储器、NROM型快闪存储器、及SLC/MLC型快闪存储器等。目前市面上的快闪存储器多以一个或多个区块(block)作为存取单位。当数 据被写入快闪存储器后,即可长久储存于其中。然而,市面上许多的快闪存储器, 由于其电路结构的限制,若数据写入某一快闪存储器区块后,许久未更新,则经 过一段时间,或因为其它区块读/写造成的耦合效应,其数据正确性会受到影响。此外,现今快闪存储器的储存数据管理方式也有其他缺点。由于其利用相同 的方式管理所有的区块,若使用者经常使用快闪存储器的部分容量,将会频繁存 取快闪存储器的同一实体区块。如此一来,该管理单位的区块有可能因使用过于 频繁,而导致无法继续写入数据,仅能读取数据。而由于数据管理方式的限制, 连带使得该快闪存储器的其他部分虽然仍具有可写入数据的功能,但也仅能读取 数据,而使该快闪存储器的使用性降低。因此,如何让储存于快闪存储器中的数据能一直保持正确性,并且充分且平 均地使用快闪存储器的每个区块,仍为此领域的业者值得研究的课题。发明内審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储装置和用于存储装置的存取方法,可使储 存于其快闪存储器中的数据能一直保持正确性,并且充分且平均地使用快闪存储器的每个区块,并延长该存储装置的寿命。本发明提供一种存储装置,包含多个数据区块、多个应用区块以及一运 算装置。该运算装置用以确认这些数据区块的一写入区块需要更新,选取这 些应用区块其中之一作为一第一移动区块,选取这些数据区块其中之一作为 一第二移动区块,将储存于该第二移动区块的一第一数据写入该第一移动区块,以及将与该写入区块相关的一第二数据写入该第二移动区块。其中,该 第二移动区块不为该写入区块。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存储装置的存取方法。该存储装置包含多个数据区块与多个应用区块。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确认这些数据区块的一写入区块需要更新;(b)选取这些应用区块其中之一作为一第一移动区块;(C)选取 这些数据区块其中之一作为一第二移动区块,该第二移动区块不为该写入区块;(d)将储存于该第二移动区块的一第一数据写入该第一移动区块;以及(e)将与该写入区块相关的一第二数据写入该第二移动区块。本发明的存储装置及其存取方法将存储装置区分为多个管理单位。当存 储装置所包含的一数据区块需要更新时,本发明借此机会移动多个其他区块, 将这些要移动的区块充电、放电,以保持储存于内的数据的精确性。另一方 面,本发明轮流使用不同管理单位的区块,使存储装置所包含的区块能平均 被使用,进而延长存储装置的寿命。在参阅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描述后,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 知识者便可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手段、实施态样及技术效果。


图1A是描绘第一实施例的存储装置;图1B是描绘逻辑指标及备用指标与数据区块及应用区块的初始对应关是;图1C是描绘数据移动的示意图;图1D是描绘处理完LB2后的指标与区块的对应关系;图1E是描绘数据移动的示意图;图1F是描绘处理完LB8后的指标与区块的对应关系;图2A是描绘第二实施例的存储装置;图2B是描绘逻辑指标及备用指标与数据区块及应用区块的初始对应关系;图2C是描绘数据移动的示意图;图2D是描绘处理完LB4后的指标与区块的对应关系; 图3A是描绘第三实施例的存储装置;图3B是描绘逻辑指标及备用指标与数据区块及应用区块的初始对应关系;图3C是描绘数据移动的示意图;图3D是描绘处理完LB10后的指标与区块的对应关系;以及 图4是描绘第四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具体实H^r式图1A是是描绘本发明的的第一实施例,其为一存储装置1。此存储装置 1包含多个数据区块PB0 PB999、多个应用区块PB1000 PB1023、 一个运算 装置11以及一存储区12。存储区12储存多个逻辑指标LB0 LB999及多个备 用指标BB0 BB23,分别对应至数据区块PB0 PB999及应用区块PB1000 PB1023。这些备用指标BB0 BB23具有一第一顺序关系,以其编号表示;而 这些逻辑指标LB0 LB999具有一第二顺序关系,也以其编号表示。设定一初始状态,使逻辑指标LB0 LB999依编号顺序依次对应至数据区 块PB0 PB999。例如,逻辑指标LBO对应至数据区块PBO、逻辑指标LB1对 应至数据区块PB1、逻辑指标LB999对应至数据区块PB999等等。同理,备用 指标BB0 LB23也依编号顺序依次对应至应用区块PB1000 PB1023。例如, 备用指标BBO对应至应用区块PBIOOO、备用指标BB23对应至应用区块PB1023 等等。在本实施例中, 一数据区13包含被这些逻辑指标对应的这些数据区块 PB0 PB999,而一应用区14则包含被这些备用指标对应的这些应用区块 PB1000 PB1023。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存储器管理方式,这些逻辑指标于每次存 取后,会对应至不同的数据区块,逻辑指标是作为管理数据区块的指标,例如指出储存于某一数据区块中的数据与其他数据的关系,或者指出当需要存 取某一数据时,实质上该存取哪一个区块。且这些备用指标于每次存取后也 会对应至不同的应用区块。由于指标所指的区块随着不同时刻有所变化,数 据区所包含的数据区块以及应用区所包含的应用区块也会随着不同时刻有所 变化。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存储器管理方式,将于稍后说明。图1B是描绘逻辑指标LB0 LB999及备用指标BB0 BB23与数据区块PB0 PB999及应用区块PB1000 PB1023的初始对应图。同时参考图1A与图1B, 将互相对应的指标LB0 LB999、 BB0 BB23及区块PB0 PB1023排列于各图 中相对应的位置。举例而言,图1B的逻辑指标LBO即对应至图1A的数据区 块PB0;而图1B的备用指标BB23即对应至图1A的应用区块PB1023。在此要 强调的是,图1B所描绘的这些对应关系的排列,仅为示意图,便于使用者了 解本实施例,并非这些指标实际于存储区12排列的方式。换言之,这些指标 的具体排列方式,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存储器管理方式以下列例子说明,请参考图1C,假设有一使用者欲重新 整理逻辑指标LB2所对应的数据区块,此时运算装置11首先确认逻辑指标LB2 所对应的为数据区块PB2,故数据区块PB2表示为第一写入区块PB2,代表其 需要更新。接着,运算装置11会根据备用指标BB0 BB23的第一顺序关系选 取这些应用区块其中之一作为一第一移动区块,以及根据逻辑指标的第二顺 序关系,自这些数据区块选取不为第一写入区块PB2的数据区块作为一第二 移动区块。具体而言,第一顺序关系为由备用指标BB0开始排至BB23,因此, 运算装置11选取备用指标BBO所对应的应用区块PB1000做为第一移动区块 PBIOOO。同理,第二顺序关系为由逻辑指标LBO开始排至LB999,因此,运算 装置11选取逻辑指标LBO所对应的数据区块PBO做为第二移动区块PBO。此时,运算装置11抹消第一移动区块PB1000的内容,再将储存于第二 移动区块PBO的一第一数据写入第一移动区块PBIOOO,数据移动的示意图如 图1C的箭号101所示。原先对应至PBO的逻辑指标LBO也须一同变动,改而 对应至PBIOOO,以确保LB0所指向的数据己经被储存于PB1000之中,如此方 能确保数据存取的正确性,同时也例示了备用指标于每次存取后会对应至不 同的应用区块的特性。之后,PBO即成为可以利用的数据区块,故运算装置ll抹消第二移动区块PBO内容,再将储存于第一写入区块PB2的一第二数据写 入第二移动区块PBO,数据移动的示意图如图1C的箭号102所示。同理,原 先对应至PB2的逻辑指标LB2也须跟着变动,转而对应至PBO,以确保数据存 取的正确性。此时,需再将备用指标BBO转而对应至PB2,如此,即完成存储 装置1的第一写入区块PB2的重整。重整后,各指标与各区块的对应关系如 图1D与图1C所描绘。要说明的是,存储装置1的存储器管理方式也可设定 为不需抹消第一移动区块PB1000及第二移动区块PBO内容即可读写第一数据 及第二数据。在接下来的例子中,请参考图1E,使用者欲将一第四数据写入此存储装 置1的逻辑指标LB8所对应的数据区块。此时,运算装置11确认逻辑指标LB8 所对应的数据区块为PB8,故数据区块PB8表示为一第二写入区块PB8,代表 其需要更新。此时,运算装置11依据第一顺序关系选取这些应用区块中的一 区块作为一第三移动区块。由于先前己选取备用指标BBO所对应的应用区块, 故此次选取备用指标BB1所对应的应用区块,即PBIOOI,作为第三移动区块 PBIOOI。运算装置11也依据该第二顺序关系选取这些数据区块其中的一区块 作为一第四移动区块。同理,由于先前选取逻辑指标LBO所对应的数据区块, 故此次选取逻辑指标LB1所对应的数据区块PB1为第四移动区块PB1。接着,运算装置11抹消第三移动区块PB1001的内容,再将原储存于第 四移动区块PB1的一第三数据写入第三移动区块PBIOOI,数据移动的示意图 如图1E的箭号103所示。原先对应至PB1的逻辑指标LB1也须一并变更指向 区块,转而对应至PBIOOI,确保数据存取的正确性。之后,PB1即成为可以 利用的数据区块,故运算装置11抹消第四移动区块PB1的内容,再将与第二 写入区块PB8相关的一第四数据写入第四移动区块PB1。本实施例中第四数据 为使用者欲写入的的外部数据,而非储存于第二写入区块PB8的数据,故直 接将第四数据写入第四移动区块PB1即可,不需如同先前操作般将原先储存 于第二写入区块PB8的数据写入第四移动区块PB1。接着,原先对应至数据区块PB8的逻辑指标LB8仍须一并变更指向区块, 转而对应至数据区块PB1,确保数据存取的正确性。同时,原先对应至应用区 块PB1001的备用指标BB1,转而对应至PB8。如此,即完成第四数据的写入。经由上述的配置,第一实施例欲写入/更新某一逻辑指标所对应的数据区 块(即写入区块)时,会先自当时的数据区及当时的应用区各选出一选取数据区块及一选取应用区块。接着将选取数据区块的内容写入选取应用区块、再 将与写入区块相关的数据写入选取数据区块。意即先将选取数据区块的内容 搬移到另一选取应用区块,而后再将所需数据写入选取数据区块。由于每个 区块被写入前,皆会先被抹除之前的数据,以进行充电、放电的动作,因此 储存于区块中的数据可通过每一次写入/更新操作渐次更新,以确保储存数据 的正确性。与先前技术相较,第一实施例于每一数据区块写入/更新时,牵涉 较多区块的存取操作。意即进行充电、放电的区块也较多,因此可使较多的 区块的数据通过充电、放电保持正确性。图2A是描绘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也为一存储装置2,包含多个区块 PB0 PB5119、 一个运算装置26及一存储区27。此存储装置2包含五个管理 单位,图中仅例示三个管理单位21、 22及25以方便说明,每一管理单位皆 包含一数据区及一应用区。每一数据区包含多个数据区块,为前述区块中的 一部分,且每一应用区包含多个应用区块,也为前述区块中的一部分。具体而言,第一管理单位21的数据区211包含数据区块PB0 PB999,且 其应用区212包含应用区块PB1000 PB1023。第二管理单位22的数据区221 包含数据区块PB1024 PB2023,且其应用区222包含应用区块PB2024 PB2047。第三管理单位的数据区包含数据区块PB2048 PB3047,且其应用区 包含应用区块PB3048 PB3071。第四管理单位的数据区包含数据区块PB3072 PB4071,且其应用区包含应用区块PB4072 PB4095。第五管理单位25的数据 区251包含数据区块PB4096 PB5095,且其应用区252包含应用区块PB5096 PB5119。存储区27储存多个逻辑指标LB0 LB4999及多个备用指标BB0 BB119。 于初始时,这些逻辑指标LB0 LB4999对应至数据区块PB0 PB999、 PB1024 PB2023、 PB2048 PB3047、 PB3072 PB4071及PB4096 PB5095。更详细地说, 逻辑指标依次循环对应至各管理单位的数据区块,例如,逻辑指标LB0对应 至第一管理单位的数据区块PBO、逻辑指标LB1对应至第二管理单位的数据区 块PB1024、逻辑指标LB2对应至第三管理单位的数据区块PB2048、逻辑指标LB3对应至第四管理单位的数据区块PB3072、逻辑指标LB4对应至第五管理 单位的数据区块PB4096、逻辑指标LB5则又对应至第一管理单位的数据区块 PB1,以此类推。这些备用指标BB0 BB119对应至应用区块PB1000 PB1023、 PB2024 PB2047、 PB3048 PB3071 、 PB4072 PB4095及PB5096 PB5119。更 详细地说,备用指标BBO对应至第一管理单位的应用区块PBIOOO、备用指标 BB1对应至第二管理单位的应用区块PB2024、备用指标BB2对应至第三管理 单位的应用区块PB3048、备用指标BB3对应至第四管理单位的应用区块 PB4072、备用指标BB4对应至第五管理单位的应用区块PB5096、备用指标BB5 则又对应至第一管理单位的应用区块PBIOOI,以此类推。在本实施例中,这 些备用指标BB0 BB119具有一第一顺序关系,以其编号表示,由小至大排列, 故第一顺序关系为各该管理单位的排序;而这些逻辑指标LB0 LB4999具有 一第二顺序关系,也以其编号表示,由小至大排列,故第二顺序关系为各该 管理单位的排序。图2B是描绘逻辑指标LB0 LB4999及备用指标BB0 BB119与数据区块 PB0 PB999、 PB1024 PB2023、 PB2048 PB3047、 PB3072 PB4071及PB4096 PB5095及应用区块PB1000 PB1023、 PB2024 PB2047、 PB3048 PB3071 、 PB4072 PB4095及PB5096 PB5119的初始对应图,可同时参考图2A以理解 对应关系。存储器管理方式以下列例子说明,请参考图2C,假设有一使用者欲重整 此存储装置2的逻辑指标LB4所对应的数据区块,此时运算装置26会确认逻 辑指标LB4所对应的为数据区块PB4096,故数据区块PB4096表示为第一写入 区块PB4096,代表其需要更新。接着,运算装置26会根据备用指标的第一顺 序关系选取数据区块PB4096所在的应用区块其中之一作为一第一移动区块, 以及根据逻辑指标的第二顺序关系,自数据区块PB4096所在的数据区块选取 不为第一写入区块PB4096的数据区块作为一第二移动区块。具体而言,本实 施例中,运算装置26选取备用指标BB4所对应的应用区块PB5096做为第一 移动区块PB5096。同理,第二顺序关系为由逻辑指标LBO开始排至LB4999, 因此,运算装置26选取逻辑指标LB9所对应的数据区块PB4097做为第二移 动区块PB4097。此时,运算装置26抹消第一移动区块PB5096的内容,再将储存于第二 移动区块PB4097的一第一数据写入第一移动区块PB5096,数据移动的示意图 如图2C的箭号201所示。原先对应至PB4097的逻辑指标LB9也须一同变动, 改而对应至PB5096,以确保LB9所指向的数据已经被储存于PB5096之中,如 此方能确保数据存取的正确性,同时也例示了备用指标于每次存取后会对应 至不同的应用区块的特性。之后PB4097即成为可以利用的数据区块,故运算 装置26抹消第二移动区块PB4097内容,再将储存于第一写入区块PB4096的 一第二数据写入第二移动区块PB4097,数据移动的示意图如图2C的箭号202 所示。原先对应至PB4096的逻辑指标LB4也须跟着变动,转而对应至PB4097, 如此数据存取才会正确。此时,要再将备用指标BB4转而对应至PB4096,如 此,即完成存储装置2的第一写入区块PB4096的重整。重整后,各指标与各 区块的对应关系如图2D与图2C所描绘。由上述可知,第二实施例的存储装置的数据区块及应用区块被划分至不 同的管理单位。通过逻辑指标及备用指标的顺序,可轮流使用不同管理单位 的数据区块及应用区块,达成更平均使用存储装置的目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为如图3A所描绘的存储装置3。此存储装置3包含 多个区块PB0 PB5119、 一运算装置36及一存储区37。此存储装置3也包含 五个管理单位,图中仅例示三个管理单位31、 32及35以方便说明,每一管 理单位皆包含一数据区及一应用区。每一数据区包含多个数据区块,为前述 区块中的一部分,且每一应用区包含多个应用区块,也为前述区块中的一部 分。第一管理单位31的数据区311包含数据区块PB0 PB999,且其应用区312 包含应用区块PB1000 PB1023。第二管理单位32的数据区321包含数据区块 PB1024 PB2023,且其应用区322包含应用区块PB2024 PB2047。第三管理 单位的数据区包含数据区块PB2048 PB3047,且其应用区包含应用区块 PB3048 PB3071。第四管理单位的数据区包含数据区块PB3072 PB4071 ,且 其应用区包含应用区块PB4072 PB4095。第五管理单位35的数据区351包含 数据区块PB4096 PB5095,且其应用区352包含应用区块PB5096 PB5119。存储区37储存多个逻辑指标LB0 LB4999及多个备用指标BB0 BB119。于初始时,各逻辑指标及各备用指标与数据区块的对应关系如图3B所描绘。 第三实施例的存储装置3与第二实施例存储装置2类似,差别在于第三实施 例的存储装置3可使用其他管理单位的备用区块。存储器的管理方式以下列例子说明,请参考图3C。具体而言,若使用者 欲对此存储装置3的一逻辑指标LB10所对应的数据区块写入数据,假设此时 LB10对应的数据区块PB2所在的第一管理单位已无可用的应用区块。为了达 成数据存取,第一管理单位可利用其他管理单位的可用应用区块。在本实施 例中,第一管理单位31可利用第二管理单位32的应用区块。此时,运算装 置36确认逻辑指标LB10所对应的数据区块为PB2,故数据区块PB2表示为一 第一写入区块PB2,代表其需要更新。接着,再依第一顺序选取备用指标BB1 所对应的应用区块PB2024为第一移动区块PB2024,依第二顺序选取LB1所对 应的数据区块PB1024为第二移动区块PB1024。同时运算装置36会将PB2024 标示为来自第二管理单位的应用区块,以便识别。经由上述安排,第一写入区块PB2、第二移动区块PB2024及第三移动区 块PB1024可不全属于同一管理单位。接着运算装置36进行下列动作抹消 第一移动区块PB2024的数据;将第二移动区块PB1024的数据写入第一移动 区块PB2024,如箭头301所描绘;将LB1对应至第二移动区块PB2024;抹消 第二移动区块PB1024的数据以及将欲写入的数据写入第二移动区块PB1024, 如箭头302所描绘;将逻辑指标LB10对应至第二移动区块PB1024以及将备 用指标BB1对应至PB2。如此,即完成数据的写入。由上述可知,第三实施例的存储装置的数据区块及应用区块被划分至不 同的管理单位。通过逻辑指标及备用指标的顺序,可轮流使用不同管理单位的数据区块及应用区块,达成更平均使用存储装置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 一管理单位在自有的应用区块因错误或损坏导致无法使用时,可使用其他管理单位的应用区块,利用多余位标示该区块是来自其他管理单位。故当一管 理单位本身的应用区块不可使用时,仍可使用其他管理单位的应用区块以进 行存取,因此不会因为某一个应用区块不可使用而造成所有的管理单位皆无 法正常存取。图4是描绘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其为用于存储装置的存取方法流程图。此存储装置包含多个数据区块与多个应用区块。存储装置还包含多个管理单 位,这些数据区块划分为多个数据区,这些应用区块划分为多个应用区,各 该管理单位分别包含一数据区及一应用区。各该数据区块分别对应至一逻辑指标,各该应用区块分别对应至一备用指标,这些备用指标具有一第一顺序 关系,而这些逻辑指标具有一第二顺序关系。首先,执行步骤400以判断是否有数据需要更新/写入。若否,于一段时 间后再重复执行步骤400。若是,则执行步骤401以确认这些数据区块的一第 一写入区块需要更新。接着,执行步骤402以根据第一顺序关系选取这些应 用区块其中之一作为一第一移动区块。该方法接着执行步骤403,根据第二顺 序而选取这些数据区块其中之一作为一第二移动区块,其中第二移动区块不 为第一写入区块。之后,执行步骤404以抹消第一移动区块的内容,再利用 步骤405以将储存于第二移动区块的一第一数据写入第一移动区块。步骤406 中,抹消该第二移动区块的内容,之后步骤407相应而将与第一写入区块相 关的一第二数据写入第二移动区块。重复执行上述步骤,可判断是否尚有其 他数据需要更新或写入。要强调的是,第四实施例中第一写入区块、第一移动区块以及第二移动 区块可限定为在同一管理单位中,也可选择不需在同一管理单位中。通过逻 辑指标及备用指标的顺序,可轮流使用不同管理单位的数据区块及应用区块, 达成更平均使用存储装置的目的。除了上述步骤外,第三实施例也能执行在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中所 述的所有操作或功能。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直接了解第三实施例 如何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以执行这些操作及功能,故不赘述。上述的实施例仅用来例举本发明的实施态样,以及阐释本发明的技术特 征,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畴。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 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发明所主张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本申请权利 要求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 一种存储装置,包含多个数据区块;多个应用区块;以及一个运算装置,用以确认这些数据区块的一第一写入区块需要更新,选取这些应用区块其中之一作为一第一移动区块,选取这些数据区块其中之一作为一第二移动区块,将储存于该第二移动区块的一第一数据写入该第一移动区块,以及将与该第一写入区块相关的一第二数据写入该第二移动区块;其中该第二移动区块不为该第一写入区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运算装置还用以于写入 该第一移动区块前,抹消该第一移动区块的内容,以及用以于写入该第二移 动区块前,抹消该第二移动区块的内容。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数据是储存于该第 一写入区块或接收自外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存储区,用以储存多个逻辑指标及多个备用指标,各该数据区块分别 对应至这些逻辑指标其中之一,各该应用区块分别对应至这些备用指标其中 之一,这些备用指标具有一第一顺序关系,这些逻辑指标具有一第二顺序关系;其中,该运算装置是根据该第一顺序关系选取该第一移动区块,以及根 据该第二顺序而选取该第二移动区块。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这些数据区块划分为多个 数据区,这些应用区块划分为多个应用区,该存储装置还包含多个管理单位,各该管理单位包含这些数据区其中之一及这些应用区其中之一;其中,该第一顺序关系为各该管理单位的排序,该第二顺序关系为各该 管理单位的排序。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运算装置还用以确认这些数据区块的一第二写入区块需要更新,依据该第一顺序关系选取这些应用 区块其中之一作为一第三移动区块,依据该第二顺序关系选取这些数据区块 其中之一作为一第四移动区块,将储存于该第四移动区块的一第三数据写入 该第三移动区块,以及将与该第二写入区块相关的一第四数据写入该第四移 动区块。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运算装置还用以于写入 该第三移动区块前,抹消该第三移动区块的内容,以及用以于写入该第四移 动区块前,抹消该第四移动区块的内容。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四数据是储存于该第 二写入区块或接收自外部。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存储装置,这些数据区块划分为多个数据区,这 些应用区块划分为多个应用区,该存储装置还包含多个管理单位,各该管理单位包含这些数据区其中之一及这些应用区其 中之一;其中,该第一写入区块、该第一移动区块、该第二移动区块、该第二写 入区块、该第三移动区块及该第四移动区块不全属于同一管理单位。
10. —种用于存储装置的存取方法,该存储装置包含多个数据区块与多个应 用区块,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 确认这些数据区块的一第一写入区块需要更新;(b) 选取这些应用区块其中之一作为一第一移动区块;(c) 选取这些数据区块其中之一作为一第二移动区块,该第二移动区块不 为该第一写入区块;(d) 将储存于该第二移动区块的一第一数据写入该第一移动区块;以及(e) 将与该第一写入区块相关的一第二数据写入该第二移动区块。
11. 根据权利要求IO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下列步骤 抹消该第一移动区块的内容,之后该步骤(d)相应而执行;以及 抹消该第二移动区块的内容,之后该步骤(e)相应而执行。
12.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数据是储存于该第一 写入区块或接收自外部。
13.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该数据区块分别对应至一 逻辑指标,各该应用区块分别对应至一备用指标,这些备用指标具有一第一 顺序关系,这些逻辑指标具有一第二顺序关系,该步骤(b)是根据该第一顺序 关系而选取,以及该步骤(c)是根据该第二顺序而选取。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存储装置还包含多个管理 单位,这些数据区块划分为多个数据区,这些应用区块划分为多个应用区, 各该管理单位包含这些数据区其中之一及这些应用区其中之一,该第一顺序 关系为各该管理单位的排序,该第二顺序关系为各该管理单位的排序。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下列步骤(f) 确认这些数据区块的一第二写入区块需要更新;(g) 依据该第一顺序关系选取这些应用区块其中之一作为一第三移动区块;(h) 依据该第二顺序关系选取这些数据区块其中之一作为一第四移动区块;(i) 将储存于该第四移动区块的一第三数据写入该第三移动区块;以及 (j)将与该第二写入区块相关的一第四数据写入该第四移动区块。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下列步骤 抹消该第三移动区块的内容,之后该步骤(i)相应而执行;以及 抹消该第四移动区块的内容,之后该步骤(j)相应而执行。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四数据是储存于该第二 写入区块或接收自外部。
18.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存储装置还包含多个管理 单位,这些数据区块划分为多个数据区,这些应用区块划分为多个应用区, 各该管理单位包含这些数据区其中之一及这些应用区其中之一,该第一写入 区块、该第一移动区块、该第二移动区块、该第二写入区块、该第三移动区 块及该第四移动区块不全属于同一管理单位。
全文摘要
一种存储装置及一种用于存储装置的存取方法。该存储装置包含多个数据区块、多个应用区块以及一个运算装置。该运算装置用以确认这些数据区块的一写入区块需要更新,选取这些应用区块其中之一作为一第一移动区块,选取这些数据区块其中之一作为一第二移动区块,将储存于该第二移动区块的一第一数据写入该第一移动区块,以及将与该写入区块相关的一第二数据写入该第二移动区块。通过该写入区块需要更新的操作,移动其他区块所储存的数据,将这些区块的充电、放电,以保持储存于内的数据的正确性,并延长该存储装置的寿命。
文档编号G06F12/06GK101246451SQ20071008406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14日
发明者李俊坤, 李建宽, 萧惟益 申请人:慧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