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69107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包括该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控显示技术已经逐渐遍及人们的生活中。在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中,相对于电阻式触控显示面板,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具有寿命长、透光率高、可以支持多点触控等优点,成为触控显示技术的热点。

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原理为:通过在触控显示面板内形成横纵交叉分布的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并在交叉处形成电容矩阵,然后驱动芯片分别向各触控驱动电极施加触控检测信号,并依次检测与各触控驱动电极对应的触控感应电极输出的触控感应信号,从而检测出电容矩阵中的电容变化,判断触控位置。

通常,因触控感应电极分布的位置不同,触控显示面板中的各触控感应走线的长度也会不同,进而会使得各触控感应走线的电阻不同,各触控感应电极的电阻和与之电连接的触控感应走线的电阻之和不同。当上述触控感应电极通过与之电连接的触控感应走线输出触控感应信号时,会导致不同的触控感应走线输出触控感应信号出现不同时间的延迟情况,使得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均一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包括该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显示装置,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设置在该第一基板上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条,各触控感应电极条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其中,上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上述各触控感应电极条包括多个触控感应电极块;设置在上述第一基板上的多条触控感应走线,触控感应走线包括与上述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一子触控感应走线和与上述第二方向平行的第二子触控感应走线,第一子触控感应走线和第二子触控感应走线在该第二子触控感应走线的一个端点处电连接;上述每个触控感应电极块分别在至少一个连接点处与上述第一子触控感应走线电连接;上述各触控感应电极块的电阻和与之电连接的触控感应走线的有效电阻之和为一定值,其中,有效电阻为触控感应电极块对应的连接点与第二子触控感应走线的另一个端点之间的触控感应走线的电阻。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触控感应电极条和与触控感应电极条电连接的触控感应走线,各触控感应电极条包括多个触控感应电极块,各触控感应走线包括在第二触控感应走线的一个端点处电连接的第一触控感应走线和第二触控感应走线,各触控感应电极块分别在至少一个连接点处与第一触控感应走线电连接,各触控感应电极块的电阻和与之电连接的触控感应走线的有效电阻之和为一定值,从而使得触控感应走线输出触控检测信号的时间相同,提高了触控显示面板触控灵敏度的均一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感应电极块和触控感应电极走线的等效电路图;

图3A示出了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感应电极块与黑色矩阵之间的关系;

图3B-图3H示出了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感应电极块的形状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和特征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100中,各触控感应电极102和触控感应走线103设置在第一基板101上,每个触控感应电极102与一条触控感应走线103电连接。上述触控感应电极102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控感应信号通过柔性电路板106(FPC)发送到驱动芯片。各触控驱动电极104和触控驱动走线(未标出)设置在第二基板105上,每个触控驱动电极104与一条触控驱动走线电连接,用于将驱动芯片上的触控检测信号发送到上述触控驱动电极104。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100中的各触控感应电极102通常大小相等,与各触控感应电极102电连接的触控感应走线103长度不同,如图1所示,这使得各触控感应走线103输出触控感应信号时会出现不同情况的信号延迟,导致了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触控灵敏度的均一性较差。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改进后的触控显示面板,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的均一性。

请参考图2A,其为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200可以包括第一基板201、触控感应电极条202、触控感应走线203。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200可以包括多个上述触控感应电极条202,各触控感应电极条202可以设置在上述第一基板201上,并且上述触控感应电极条202可以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如图所示。上述各触控感应电极条202可以包括多个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之间相互电连接形成触控感应电极条202。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2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上述第一基板201上的触控感应走线203。各触控感应走线203可以包括第一子触控感应走线2031和第二子触控感应走线2032,且各第一子触控感应走线2031可以与上述第一方向平行,各第二子触控感应走线2032可以与上述第二方向平行,如图2A所示。在同一触控感应走线203中,第一子触控感应走线2031和第二子触控感应走线2032在该第二子触控感应走线2032的一个端点处电连接。上述触控感应电极条202中的每个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可以在至少一个连接点处与第一子触控感应走线2031电连接,如图2A所示。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电阻R1和与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电连接的触控感应走线203的有效电阻R2之和的大小可以影响该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上的触控检测信号的信号延迟时间的长短。这里,与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电连接的触控感应走线203的有效电阻R2可以为该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对应的连接点与该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对应的第二子触控感应走线2032的另一端点之间的电阻,例如,图2A中所示的触控感应走线203中A1-A’之间的电阻可以认为是与连接点A1对应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触控感应走线203的有效电阻R2,其中,A’为该触控走线203中的第二子触控走线2032的另一端点。因此,控制上述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电阻R1和与该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电连接的触控感应走线203的有效电阻R2之和为一个定值,可以使得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上的触控检测信号的信号延迟时间相同,即可以实现触控显示面板200触控灵敏度均一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电阻R1和与该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触控走线的有效电阻R2之和的定值可以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即若电阻R1与电阻R2之和在该误差范围内,则可以认为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电阻R1和与该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触控走线的有效电阻R2的和为一定值。例如,若触控显示面板中的一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电阻R1的阻值为r1,与该触控感应电极块R2电连接的有效阻值R2的阻值为r2,则可以认为当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其余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电阻R1和与之电连接的触控感应走线的有效电阻R2满足0.8(r1+r2)≤R1+R2≤1.2(r1+r2),即可以认为电阻R1与电阻R2在误差范围内满足电阻R1与电阻R2之和为一定值。这里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确定上述定值的误差范围,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触控显示面板200还可以包括第二基板(未示出)和触控驱动电极204。该第二基板可以与上述第一基板201相对设置,而各触控驱动电极204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上,且上述触控感应电极条202可以与各触控驱动电极204交叉设置,以使上述触控感应电极条202中的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向上述第二基板的投影可以与上述触控驱动电极204交叠。例如,上述触控驱动电极204可以沿上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上述第一方向排列,上述触控感应电极条202向第二基板205的正投影位于上述触控驱动204上,如图2A所示。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可以由多个第一导电走线20211和第二导电走线20212相互电连接构成,如图2A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图2A中的第一导电走线20211和第二导电走线20212的数量等仅为示例性的,在实际情况中,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可以包括大量的第一导电走线20211和第二导电走线20212。这里,第一导电走线20211可以与上述第一方向平行,第二导电走线20212可以与上述第二方向平行。并且上述第一导电走线20211和第二导电走线20212可以为金属走线。与ITO走线相比,金属走线的电阻率更小,可以有效地降低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电阻。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向上述第二基板的正投影的面积可以相等,换言之,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中所有的第一导电走线20211和第二导电走线20212的总长度可以相等,以使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与上述触控驱动电极204之间形成的耦合电容C可以大小相等,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向第二基板的正投影的面积或者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中第一导电走线20211和第二导电走线20212的总长度可以在误差范围内相等,以使各触控感应电极块与上述触控驱动电极204之间形成的耦合电容C在误差范围内相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确定上述误差范围,在此不做限定。

上述触控显示面板200中的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电阻可以为R1,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与对应的触控驱动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可以为C,与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电连接的触控感应走线203的有效电阻可以为R2,则该触控显示面板200中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和与之电连接的触控感应走线203的等效电路图可以如图2B所示,图2B为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感应电极块和触控感应电极走线的等效电路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B中,各触控感应走线203可等效为电阻为零的导线与阻值为R2的电阻电连接,并且与不同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电连接的触控感应走线203的有效电阻R2的阻值可以不同。例如,在图2B中,与连接点A1对应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电连接的触控感应走线203的有效电阻R2的阻值为A1-A’之间电阻的阻值a,而与连接点A2对应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电连接的触控感应走线203的有效电阻R2的阻值为A2-A’之间电阻的阻值b,明显可以看出a≠b,因此,与不同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电连接的触控感应走线203的有效电阻R2的阻值可以不同。而为了使得上述R1与R2的和为一定值,当触控感应走线203的有效电阻R2的阻值不同时,则与该触控感应走线203电连接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电阻R1的阻值也不同。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触控显示面板200中,第一基板201可以为其中的彩膜基板,第二基板可以为其中的阵列基板。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触控显示面板200还可以包括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可以与各触控感应走线203电连接,如图2A所述。在上述第二方向上,随着上述触控显示面板200中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到上述柔性电路板(FPC)的距离逐渐减小,与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对应的第二触控感应走线2032的长度可以逐渐减小,如图2A所示,即各第二触控感应走线2032的电阻逐渐减小。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同一个触控感应电极条202中,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对应的第二触控感应走线2032电阻相同,而第一触控感应走线2031的有效电阻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上述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电阻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使得上述触控板显示面板200中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电阻R1和与该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触控感应走线203的有效电阻R2之和为一个定值。需要说明的是,同一触控感应电极条202中的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电阻的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可以认为是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电阻的变化趋势,而不是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电阻的大小绝对不相同。例如,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邻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阻值也可以相同,如图2A所示的触控感应电极条RX1。

这里,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电阻不同时,则组成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中的第一导电走线20211和/或第二导电走线20212的数量可以不同;或者,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电阻不同时,则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中的第一导电走线20211和第二导电走线20212组成的形状可以不同;或者,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电阻不同时,则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与第一触控感应走线2031的连接点的数目可以不同;或者,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电阻不同时,则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中的第一导电走线20211和/或第二导电走线20212的线宽不同。因此,这里可以通过改变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中的第一导电走线20211和/或第二导电走线20212的数量、线宽、间距、密度等,使得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电阻为预设的阻值,以保证在触控显示面板200中的电阻R1和电阻R2之和为一定值。

例如,在图2A的触控感应电极条RX1中,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电连接的触控感应走线203的有效阻值R2逐渐增大,为了使得上述电阻R1和电阻R2的和为一定值,沿上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电阻R1需要逐渐减小。在图2A的触控感应电极条RX1中,可以通过增加第一方向上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连接点的数量,使得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电阻减小。如图2A所示,在触控感应电极条RXn中,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电连接的触控感应走线203的有效阻值R2逐渐增大,为了使得上述电阻R1和电阻R2的和为一定值,沿上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电阻R1需要逐渐减小。在图2A的触控感应电极条RXn中,可以通过增加沿上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中的第二导电走线20212的数量,使得沿上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电阻减小。由此可见,这里可以通过改变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中的第一导电走线20211和/或第二导电走线20212的数量、连接点的数量等,改变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电阻R2的阻值,以保证在触控显示面板200中的电阻R1和电阻R2之和为一定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触控显示面板200中,各触控感应电极条202和触控驱动电极204通常会存在大量的交叉点,因此,触控显示面板200中可以有大量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而在同一触控感应电极条202中相邻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对应的触控感应走线203的有效电阻R2相差较小,例如,在图2A中,可以通过使得A1和A2对应的两个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接触点相邻近的方法,使得上述两个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对应的触控感应走线203的有效电阻R2相差极小,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此时就可以使得上述两个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相同,此种情况也可以认为上述两个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电阻R1和与上述两个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电连接的触控感应走线203的有效电阻R2之和为同一个定值,可以提高上述触控显示面板200中各触控检测点的触控灵敏度的均一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触控感应走线203可以为金属走线。上述触控显示面板200可以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并且上述触控显示面板200还包括设置在上述第一基板201上的黑色矩阵。这里,黑色矩阵可以包括黑色矩阵行和黑色矩阵列,上述各触控感应电极条202可以位于该触控显示面板中200的显示区域,而上述第二子触控感应走线2032可以位于该触控显示面板200中的非显示区域。上述各第一子触控感应走线2031中的至少部分位于上述显示区域内,并且在该触控显示面板200的显示区域内的第一子触控感应走线2031向第一基板201的正投影与上述黑色矩阵行向第一基板201的正投影可以至少部分重合,可以减小甚至避免控感应走线203对触控显示面板200的透光率的影响。例如,当第一子触控感应走线2031的线宽小于或等于上述黑色矩阵行的宽度时,第一子触控感应走线2031向第一基板201的正投影与上述黑色矩阵行向第一基板201的正投影可以完全重合,从而可以避免触控感应走线203影响触控显示面板200的透光率。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感应电极块与黑色矩阵之间的关系可以如图3A所示。这里,黑色矩阵306可以包括黑色矩阵行3061和黑色矩阵列3062,如图所示,上述黑色矩阵行3061可以与第一方向平行,上述黑色矩阵列3062可以与第二方向平行。触控感应电极块中的第一导电走线30211向其所在的第一基板的正投影与黑色矩阵行3061向第一基板的正投影可以至少部分重合,上述第二导电走线30212向其所在的第一基板的正投影与黑色矩阵列3062向第一基板的正投影的可以至少部分重合,例如,第一导电走线30211、第二导电走线30212、黑色矩阵行3061和黑色矩阵列3062向第一基板的正投影可以如图3A所示,上述第一导电走线30211向第一基板的正投影与上述黑色矩阵列3062向第一基板的正投影完全重合,上述第二导电走线30212向第一基板的正投影与上述黑色矩阵列3062向第一基板的正投影完全重合。如此,即便上述第一导电走线30211和第二导电走线30212为金属走线,其所构成的触控感应电极块也不会影响触控显示面板的透光率。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若相邻的黑色矩阵行3061之间的距离为a,相邻的黑色矩阵列3062之间的距离为b,则上述第一导电走线30211沿第一方向的长度s1可以为b的整数倍,上述第二导电走线30212沿第二方向的长度s2可以为a的整数倍。上述设置可以使得各触控感应电极块中的第一导电走线30211和第二导电走线30212相互电连接之后,第一导电走线30211和第二导电走线30212向其所在的第一基板的正投影可以位于黑色矩阵306上。如图3A所示,触控感应电极块中的第一导电走线30211可以设置在相邻黑色矩阵列3062之间,且第二导电走线30212可以设置在相邻的黑色矩阵行3061之间,即s1=b,s2=a,则上述第一导电走线30211和第二导电走线30212向上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位于黑色矩阵306上。或者,触控感应电极块中第一导电走线30211可以设置在相间隔的黑色矩阵列3062之间,第二导电走线30212可以设置在相间隔的黑色矩阵行3061之间,即s1=2b,s2=2a。这里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确定各触控感应电极块3021中第一导电走线30211和第二导电走线30212的长度,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过控制触控感应电极块中的第一导电走线30211和第二导电走线30212构成的形状、第一导电走线30211和/或第二导电走线30212的数量、触控感应电极块与对应的触控感应走线302电连接的连接点的数量等,可以使得触控感应电极块的电阻R1为预设阻值。上述触控感应电极块还可以如3B或图3C所示,图3B和图3C所示的触控感应电极块所包括的第一电走线30211和第二导电走线30212的数量相同,但是两者可以用于与触控感应走线电连接的连接点的数量不同,形状也不相同,这可以使得图3B所示的触控感应电极块和图3C所示的触控感应电极块的电阻的阻值不同。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各触控感应电极块中的第一导电走线30211和/或第二导电走线30212的数量、触控感应电极块3021与对应的触控感应走线电连接的连接点的数量等的不同,可以形成如图3B-图3H所示的触控感应电极块。具体地,可以根据触控感应电极块的电阻R1在实际中的需要,确定各触控感应电极块中第一导电走线30211和/或第二导电走线30212的数量、触控感应电极块与对应的触控感应走线电连接的连接点的数量等,在此不做限定。如图3G和图3H所示的触控感应电极块可以看作是由螺旋向内迂回的网格线构成。对比图3G和图3H,触控感应电极块的长和宽相等,且构成触控感应电极块的第一导电走线30211和第二导电走线30212的长度也相同,图3G所示的触控感应电极块中网格线的长度小于图3H所示的触控感应电极块中网格线的长度,则图3G所示的触控感应电极块的电阻可以小于图3H所示的触控感应电极块的电阻。进一步的,这里可以通过断开图3H所示的触控感应电极块中的部分第一导电走线30211和部分第二导电走线30212的方式,获取如图3G所示的触控感应电极块。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200,包括第一基板201,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201上的触控感应电极条202和与触控感应电极条202电连接的触控感应走线203,各触控感应电极条202包括多个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各触控感应走线203包括在第二触控感应走线2032的一个端点处电连接的第一触控感应走线2031和第二触控感应走线2032,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分别在至少一个连接点处与第一触控感应走线2031电连接,各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的电阻和与该触控感应电极块2021连接的触控感应走线203的有效电阻之和为一定值,从而使得触控感应走线203输出触控检测信号的时间相同,提高了触控显示面板200触控灵敏度的均一性。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400,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面板。这里,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触控显示装置400可以为如图4示的具有触控功能的手机,并且该触控显示装置400中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和功能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可以为具有触控功能的电脑、电视、穿戴式智能设备等,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