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760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误触摸的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和2所示,现有的混合式触控面板(Hybrid in cell)包括:第一基板7’、第二基板8’以及显示层9’。第一基板7’位于显示层9’的一侧。第二基板8’位于显示层9’背离第一基板7’的一侧。第一基板7’包括多条触控驱动电极1’、多个触控驱动走线组41’、多条数据线(未示出)以及多条栅极线6’。触控驱动电极1’和数据线(未标出)都沿第一方向(Y方向)延伸,在与第一方向(Y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X方向)上排列。第二基板8’还包括多条触控感应电极5’,触控感应电极5’位于第二基板8’背离第一基板7’的一侧,触控驱动电极1’位于第一基板7’与显示层9’之间。触控感应电极5’和栅极线6’都沿第二方向(X方向)延伸,在与第二方向(X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Y方向)上排列。

在触控阶段时,触控驱动电极1’会被逐条施加驱动电压,以便配合触控感应电极5’来检测触控位置。其中,在任一触控驱动电极1’上施加驱动电压的时候,该触控驱动电极的部分电场线可能会穿到相邻的两个触控驱动电极上,引起这两个触控驱动电极的误触发,影响触控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能够有效地屏蔽被施加驱动电压的触控驱动电极的部分电场线影响到相邻的触控驱动电极,防止相邻触控驱动电极的误触发,提高触控检测的准确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一显示层;

一第一基板,位于所述显示层的一侧;以及

一第二基板,位于所述显示层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多条触控驱动电极、多个触控驱动走线组及多条屏蔽线;每个所述触控驱动走线组包含多条触控驱动走线;所述触控驱动电极、所述触控驱动走线组的所述触控驱动走线及所述屏蔽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排列;

每条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覆盖一个所述触控驱动走线组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所述触控驱动走线组之间设置至少一条所述屏蔽线,所述屏蔽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被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覆盖,在触控阶段,所述屏蔽线接地。

优选地,每条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一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相邻,所述第二侧与另一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相邻;

每条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的所述第一侧设置至少一条所述屏蔽线,或者,每条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的所述第二侧设置至少一条所述屏蔽线。

优选地,每条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一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相邻,所述第二侧与另一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相邻;

每条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的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都设置至少一条所述屏蔽线。

优选地,每条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一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相邻,所述第二侧与另一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相邻;

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奇数列的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一侧和第二侧都设置至少一条所述屏蔽线;

或者,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偶数列的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一侧和第二侧都设置至少一条所述屏蔽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接地引线和公共电压引线;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所述触控驱动走线组之间设置至少一条所述屏蔽线,

所述屏蔽线与所述触控驱动走线同层设置;

所述屏蔽线的两端分别通过开关器件连接所述公共电压引线,或者连接所述接地引线;

在显示阶段,所述屏蔽线的两端都连接所述公共电压引线;

在触控阶段,所述屏蔽线的两端都连接所述接地引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多条数据线、接地引线和公共电压引线;

部分所述数据线被复用为所述屏蔽线,所述数据线的第一端通过开关器件连接所述接地引线,第二端通过开关器件连接所述数据线信号输入端或所述接地引线;

在显示阶段,被复用为所述屏蔽线的所述数据线第一端悬空,第二端连接所述数据线信号输入端;

在触控阶段,被复用为所述屏蔽线的所述数据线第一端和第二端都连接所述接地引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多条数据线、接地引线和公共电压引线;

部分所述屏蔽线与所述触控驱动走线同层设置,且部分所述数据线被复用为所述屏蔽线;

与所述触控驱动走线同层设置的所述屏蔽线的两端分别通过开关器件连接所述公共电压引线,或者连接所述接地引线;被复用为所述屏蔽线的所述数据线的第一端通过开关器件连接所述接地引线,第二端通过开关器件连接所述数据线信号输入端或所述接地引线;

在显示阶段,与所述触控驱动走线同层设置的所述屏蔽线的两端都连接所述公共电压引线,被复用为所述屏蔽线的所述数据线第一端悬空,第二端连接所述数据线信号输入端;

在触控阶段,与所述触控驱动走线同层设置的所述屏蔽线的两端都连接所述接地引线,被复用为所述屏蔽线的所述数据线第一端和第二端都连接所述接地引线。

优选地,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多条触控感应电极,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显示层之间。

优选地,所述触控驱动电极被配置为分时复用,交替形成为公共电极或触控驱动电极。

优选地,还包括多条栅极线;

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和所述数据线都沿第一方向延伸,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排列;

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和所述栅极线都沿第二方向延伸,在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上排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能够有效地屏蔽被施加驱动电压的触控驱动电极的部分电场线影响到相邻的触控驱动电极,防止相邻触控驱动电极的误触发,提高触控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现有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与屏蔽线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一种屏蔽线布局处于显示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一种屏蔽线布局处于触控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二种屏蔽线布局处于显示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二种屏蔽线布局处于触控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三种屏蔽线布局处于显示状态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三种屏蔽线布局处于触控状态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与屏蔽线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一种屏蔽线布局处于触控状态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第二种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二种屏蔽线布局处于触控状态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第二种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三种屏蔽线布局处于触控状态的示意图;以及

图16为本发明的第三种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与屏蔽线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图3为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剖视图。如图3和4所示,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可以是一种混合式触控面板(Hybrid in cell),包括:第一基板7、第二基板8以及显示层9。第一基板7位于显示层9的一侧。第二基板8位于显示层9背离第一基板7的一侧。第一基板7包括多条触控驱动电极1、多个触控驱动走线组41、多条数据线(未标出)、多条栅极线6及多条屏蔽线4。触控驱动电极1和数据线(未标出)都沿第一方向(Y方向)延伸,在与第一方向(Y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X方向)上排列。第二基板8还包括多条触控感应电极5,触控感应电极5位于第二基板8背离第一基板7的一侧,触控驱动电极1位于第一基板7与显示层9之间。触控感应电极5和栅极线6都沿第二方向(X方向)延伸,在与第二方向(X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Y方向)上排列。本发明中的触控驱动电极1被配置为分时复用,交替形成为公共电极或触控驱动电极1,但不以此为限。在显示阶段,触控驱动电极1被施加显示电压(公共电压),被配置为公共电极;在触控阶段,触控驱动电极1被施加触控驱动电压,复用触控驱动电极1的技术方案此处不再赘述。

每个触控驱动走线组41包含多条触控驱动走线。触控驱动电极1、触控驱动走线组41的触控驱动走线及屏蔽线4均沿第一方向(Y方向)延伸,在与第一方向(Y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X方向)上排列。每条触控驱动电极1在第一基板7上的投影覆盖一个触控驱动走线组41在第一基板7上的投影,在第二方向(X方向)上相邻的触控驱动走线组41之间设置至少一条屏蔽线4,屏蔽线4在第一基板7上的投影被触控驱动电极1在第一基板7上的投影覆盖,在触控阶段,屏蔽线4接地。其中,在任一触控驱动电极1上施加驱动电压的时候,由于该被施加驱动电压的触控驱动电极1的触控驱动走线组41与相邻的两条触控驱动电极1的触控驱动走线组41之间设有接地的屏蔽线4,所以,能够有效防止该触控驱动电极1的部分电场线可能会穿到相邻的两个触控驱动电极和/或相邻的两个触控驱动电极的触控驱动走线组41上,引起这两个触控驱动电极的误触发。保证在触控阶段时,触控驱动电极1都是被单独地、逐条被施加驱动电压,以便配合触控感应电极5来检测触控位置,从而提升触控检测的准确性。

本发明中的屏蔽线4可以是由触控驱动走线同层制得,或是在触控阶段时将部分数据线接地作为屏蔽线4,以下将通过举例的形式具体介绍几种屏蔽线4的布局,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的基础上,对本发明中的屏蔽线4可以根据实际的走线布局进行改进的技术方案,也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与屏蔽线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中的每条触控驱动电极1具有平行于第一方向(Y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与一触控驱动电极1相邻,第二侧与另一触控驱动电极1相邻。每条触控驱动电极1的第一侧设置至少一条屏蔽线4,或者,每条触控驱动电极1的第二侧设置至少一条屏蔽线4。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一种屏蔽线布局处于显示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一种屏蔽线布局处于触控状态的示意图。如图6和7所示,本发明中的第一基板7还包括接地引线10、控制引线20和公共电压引线30。在第二方向(X方向)上相邻的触控驱动走线组(未示出)之间设置至少一条屏蔽线4,屏蔽线4与触控驱动走线同层设置。屏蔽线4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器件T1和第二开关器件T2同时连接公共电压引线30,或者同时连接接地引线10。连接像素的数据线3的第一端连接控制引线20,第二端通过第四开关器件T4连接数据线信号输入端40或触控驱动电压输入端50,但不以此为限。

在显示阶段,屏蔽线4的两端都连接公共电压引线30。并且,数据线3的第二端连接数据线信号输入端40。

在触控阶段,屏蔽线4的两端都连接接地引线10。并且,数据线3的第二端连接触控驱动电压输入端50。在触控阶段数据线3被施加与触控驱动电极1相同的信号,可以降低数据线3与触控驱动电极1之间的耦合电容,但不以此为限。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二种屏蔽线布局处于显示状态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第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二种屏蔽线布局处于触控状态的示意图。如图8和9所示,本发明中的第一基板7还包括多条数据线3、接地引线10、控制引线20和公共电压引线30。部分数据线3被复用为屏蔽线4B,屏蔽线4B的第一端通过第三开关器件T3连接接地引线10,第二端通过第四开关器件T4连接数据线信号输入端40或接地引线10。其余数据线3(未被复用)的第一端控制引线20,第二端通过第四开关器件T4连接数据线信号输入端40或触控驱动电压输入端50,但不以此为限。

在显示阶段,屏蔽线4B的第一端悬空,第二端连接数据线信号输入端40。并且,其余数据线3(未被复用)的第二端连接数据线信号输入端40。

在触控阶段,屏蔽线4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都连接接地引线10。并且,其余数据线3(未被复用)的第二端连接触控驱动电压输入端50。同样地,在触控阶段数据线3被施加与触控驱动电极1相同的信号,可以降低数据线3与触控驱动电极1之间的耦合电容,但不以此为限。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三种屏蔽线布局处于显示状态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三种屏蔽线布局处于触控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0和图11所述,本发明中的第一基板7还包括多条数据线3、接地引线10、控制引线20和公共电压引线30。并且,其中一条屏蔽线4A与触控驱动走线同层设置,且部分数据线3被复用为另一条屏蔽线4B。屏蔽线4A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器件T1和第二开关器件T2连接公共电压引线30,或者连接接地引线10。屏蔽线4B的第一端通过第三开关器件T3连接接地引线10,第二端通过第四开关器件T4连接数据线信号输入端40或接地引线10。

在显示阶段,与触控驱动走线同层设置的屏蔽线4A的两端都连接公共电压引线30,屏蔽线4B第一端悬空,第二端连接数据线信号输入端40。并且,其余数据线3(未被复用)的第二端连接数据线信号输入端40。

在触控阶段,与触控驱动走线同层设置的屏蔽线4A的两端都连接接地引线10,屏蔽线4B第一端和第二端都连接接地引线10。并且,其余数据线3(未被复用)的第二端连接触控驱动电压输入端50。

图10和11中的实施例可以在触控驱动电极1的一侧形成两条屏蔽线,显然两条屏蔽线的布局能够获得比一条屏蔽线更好的屏蔽效果。在此技术上,将更多数据线3在触控阶段作为屏蔽线使用的技术方案也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与屏蔽线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中的每条触控驱动电极1具有平行于第一方向(Y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与一触控驱动电极1相邻,第二侧与另一触控驱动电极1相邻。每条触控驱动电极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都设置至少一条屏蔽线4。图11中每条触控驱动电极1的两侧设置屏蔽线的形式可以参照图6至11中的任意一种,但不以此为限。

图1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一种屏蔽线布局处于触控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是一种在每条触控驱动电极1的两侧都设置一条屏蔽线的布局,屏蔽线4与触控驱动走线同层设置。屏蔽线4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器件T1和第二开关器件T2连接公共电压引线30,或者连接接地引线10。在显示阶段,屏蔽线4的两端都连接公共电压引线30。在触控阶段,屏蔽线4的两端都连接接地引线10。其中,屏蔽线4的技术特征如图6和7的技术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图14为本发明的第二种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二种屏蔽线布局处于触控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是一种在每条触控驱动电极1的两侧都设置一条屏蔽线的布局,与图13的方案中不同的是,图14中的两条屏蔽线的实现原理可以不同。具体来说,在每条触控驱动电极1一侧的屏蔽线4A与触控驱动走线同层设置,在另一侧部分数据线3被复用为另一条屏蔽线4B。屏蔽线4A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器件T1和第二开关器件T2连接公共电压引线30,或者连接接地引线10。屏蔽线4B的第一端通过第三开关器件T3连接接地引线10,第二端通过第四开关器件T4连接数据线信号输入端40或接地引线10。在显示阶段,与触控驱动走线同层设置的屏蔽线4A的两端都连接公共电压引线30,屏蔽线4B第一端悬空,第二端连接数据线信号输入端40。在触控阶段,与触控驱动走线同层设置的屏蔽线4A的两端都连接接地引线10,屏蔽线4B第一端和第二端都连接接地引线10。其中,屏蔽线4A的技术特征如图6和7的技术内容相同,屏蔽线4B的技术特征如图8和9的技术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图15为本发明的第二种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三种屏蔽线布局处于触控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是一种在每条触控驱动电极1的两侧都设置两条屏蔽线的布局。并且,其中一条屏蔽线4A与触控驱动走线同层设置,且部分数据线3被复用为另一条屏蔽线4B。屏蔽线4A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开关器件T1和第二开关器件T2连接公共电压引线30,或者连接接地引线10。屏蔽线4B的第一端通过第三开关器件T3连接接地引线10,第二端通过第四开关器件T4连接数据线信号输入端40或接地引线10。在显示阶段,与触控驱动走线同层设置的屏蔽线4A的两端都连接公共电压引线30,屏蔽线4B第一端悬空,第二端连接数据线信号输入端40。在触控阶段,与触控驱动走线同层设置的屏蔽线4A的两端都连接接地引线10,屏蔽线4B第一端和第二端都连接接地引线10。其中,屏蔽线4A的技术特征如图6和7的技术内容相同,屏蔽线4B的技术特征如图8和9的技术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图15中可以在触控驱动电极1的两侧分别形成两条屏蔽线,显然两条屏蔽线的布局能够获得比一条屏蔽线更好的屏蔽效果。在此技术上,将更多数据线3在触控阶段作为屏蔽线使用的技术方案也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6为本发明的第三种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与屏蔽线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本发明中的每条触控驱动电极1具有平行于第一方向(Y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与一触控驱动电极1相邻,第二侧与另一触控驱动电极1相邻。第二方向(X方向)上排列的奇数列的触控驱动电极1A的第一侧和第二侧都设置至少一条屏蔽线4。或者,第二方向(X方向)上排列的偶数列的触控驱动电极1B的第一侧和第二侧都设置至少一条屏蔽线4。图16中在偶数列的触控驱动电极1B的两侧设置屏蔽线的形式可以参照图6至11中的任意一种,但不以此为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本发明的触控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台式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电子相册等。

综上,本发明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能够有效地屏蔽被施加驱动电压的触控驱动电极的部分电场线影响到相邻的触控驱动电极,防止相邻触控驱动电极的误触发,提高触控检测的准确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