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整形模式对藤茶产量的影响实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3504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藤茶栽培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不同栽培整形模式对藤茶产量的影响实验系统。



背景技术:

藤茶作为代用茶,有着其独特的保健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野生茶青供应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人工种植成为了必须。藤茶种植是个新事物,缺少栽培管理经验可以借鉴。藤茶学名Ampelopsis grossedentata,中文植物名为显齿蛇葡萄,是属于葡萄科蛇葡萄属的一种野生藤本植物。藤茶富含二氢杨梅素 ( ampelopsin/ dihydromyricetin ) 、杨梅素( myricetin )等黄酮类物质。此类物质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血栓、抗肿瘤、消炎等多种奇特功效。

由于藤茶加工不能清洗茶青,对于自然生长的藤茶,只能靠人工观察选取干净的部分茶叶进行采摘,因此藤茶茶叶采摘耗时耗力,而且单位种植面积出产低,因此需要摸索出较优的栽培整形模式使得藤茶产量最大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同栽培整形模式对藤茶产量的影响实验系统,旨在解决用于实验不同栽培整形模式对藤茶产量的影响。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同栽培整形模式对藤茶产量的影响实验系统,包括栽培模式模块、监控模块、图像识别模块、采摘面积计算模块、茶青计算模块、结论分析模块,通过栽培模式模块进行栽培整形模式录入,栽培现场安装好监控模块;当进入到采摘时节时,依靠监控模块和图像识别模块的传输和分析数据录入采摘面积计算模块,取地面40cm以上高度范围为采摘范围,每个栽培整形模式测量2-5个样点,每个样点占地面积10m2,按各样点占地面积计算出单位土地面积上的采摘面积,得到每个栽培整形模式的单位采摘面积;当进入到采摘时节时,依靠监控模块和图像识别模块的传输和分析数据录入茶青计算模块,或者依靠现场采茶录入茶青计算模块,取地面40cm以上高度范围为采摘范围,每个栽培整形模式测量2-5个样点,每个样点占地面积10m2,按特级茶采茶标准分别采摘称重,各样点每周采摘一次、连续5次,按各样点占地面积计算出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平均茶青量,得到每个栽培整形模式的单位种植面积茶青量;采摘面积计算模块和茶青计算模块分别将上述单位采摘面积和单位种植面积茶青量数据对应不同栽培整形模式反应在结论分析模块中,所述结论分析模块将各栽培整形模式的单位采摘面积和单位种植面积茶青量排名分别打分,排名越高分数越高,然后将两方面得分取平均值,最后按该平均值确定综合排名,平均值越大综合排名越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时对不同栽培整形模式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合理采样,选取单位采摘面积和单位种植面积茶青量作为结论分析对象,再采用平均值排名去除误差,整个系统方便、准确。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不同栽培整形模式对藤茶产量的影响实验系统,包括栽培模式模块、监控模块、图像识别模块、采摘面积计算模块、茶青计算模块、结论分析模块,通过栽培模式模块进行栽培整形模式录入,栽培现场安装好监控模块;当进入到采摘时节时,依靠监控模块和图像识别模块的传输和分析数据录入采摘面积计算模块,取地面40cm以上高度范围为采摘范围,每个栽培整形模式测量2-5个样点,每个样点占地面积10m2,按各样点占地面积计算出单位土地面积上的采摘面积,得到每个栽培整形模式的单位采摘面积;当进入到采摘时节时,依靠监控模块和图像识别模块的传输和分析数据录入茶青计算模块,或者依靠现场采茶录入茶青计算模块,取地面40cm以上高度范围为采摘范围,每个栽培整形模式测量2-5个样点,每个样点占地面积10m2,按特级茶采茶标准分别采摘称重,各样点每周采摘一次、连续5次,按各样点占地面积计算出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平均茶青量,得到每个栽培整形模式的单位种植面积茶青量;采摘面积计算模块和茶青计算模块分别将上述单位采摘面积和单位种植面积茶青量数据对应不同栽培整形模式反应在结论分析模块中,所述结论分析模块将各栽培整形模式的单位采摘面积和单位种植面积茶青量排名分别打分,排名越高分数越高,然后将两方面得分取平均值,最后按该平均值确定综合排名,平均值越大综合排名越高。同时对不同栽培整形模式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合理采样,选取单位采摘面积和单位种植面积茶青量作为结论分析对象,再采用平均值排名去除误差,整个系统方便、准确。

下面以篱式双面采摘栽培模式、柱式立体采摘栽培模式、半圆形幅面采摘栽培模式、矮墙式表面采摘栽培模式作为实验栽培整形模式进行实验分析。

采摘面测量:由于藤茶加工不能清洗茶青,所以接近地面的40cm范围均不计在采摘范围内,每个整形模式测量3各点,每点10m,按占地面积计算出单位土地面积上的采摘面积,结果是:篱式双面采摘栽培模式的平均采摘面积是1.57㎡/㎡,柱式立体采摘栽培模式是1.32㎡/㎡,而半圆形幅面采摘栽培模式只有0.71㎡/㎡ ,矮墙式表面采摘栽培模式也只有0.81㎡/㎡;篱式双面采摘栽培模式、柱式立体采摘栽培模式、半圆形幅面采摘栽培模式、矮墙式表面采摘栽培模式的单位采摘面积排名分别是1、2、3、4,其单位采摘面积得分分别为4、3、2、1;从单位采摘面积来评价,篱式双面采摘栽培模式效果最好。

茶青采收量测定:测量3个点,每点10m,按特级茶采茶标准(企业自定标准),分别采摘称重,每周采摘一次,连续5次,按占地面积计算出平均采收量。结果是:篱式双面采摘栽培模式的平均采采茶数量是9.6 g/㎡,柱式立体采摘栽培模式是7.96 g/㎡,而半圆形幅面采摘栽培模式只有4.45 g/㎡ ,矮墙式表面采摘栽培模式也只有5.05 g/㎡;篱式双面采摘栽培模式、柱式立体采摘栽培模式、半圆形幅面采摘栽培模式、矮墙式表面采摘栽培模式的单位种植面积茶青量排名分别是1、2、3、4,其单位种植面积茶青量得分分别为4、3、2、1;从单位种植面积茶青量来评价,篱式双面采摘栽培模式效果最好。

篱式双面采摘栽培模式、柱式立体采摘栽培模式、半圆形幅面采摘栽培模式、矮墙式表面采摘栽培模式平均得分分别为4、3、2、1。从综合分析来评价,篱式双面采摘栽培模式效果最好。

在该实验中,未出现特殊情况,当出现如天灾或藤茶种植效果过于不平均导致采样误差较大时,单位种植面积茶青量排名结果可能会出错,单位采摘面积虽然是固定的、但是藤茶产量最终期待的效果是茶青量高、因此其仅作为固定理论值分析,综合排名可以大大的减小误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