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叠式防伪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8505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叠式防伪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叠式防伪组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的产品包装表面都会设置一定的防伪标,是能粘贴、印刷、转移在标的物表面、或标的物包装、或标的物附属物(如商品挂牌、名片以及防伪证卡)上,具有防伪作用的标识。防伪标签的防伪特征以及识别的方法是防伪标签的灵魂,防伪是对那些以欺骗为目的且未经所有权人准许,而进行仿制或复制的活动所采取的防止措施。但是现有的防伪标贴在同样的产品表面是相同的,信息量较小,极易被大量的仿制。现有技术急需一种信息量较大,不易被仿制的重叠式防伪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信息量较大,不易被仿制的重叠式防伪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重叠式防伪组件,包括基层,所述基层外表面设有防伪识别区域,所述防伪识别区域内喷涂有内二维码防伪图;所述防伪识别区域外部设有透明覆盖膜,所述透明覆盖膜上设有外二维码防伪图,所述外二维码防伪图与内二维码防伪图重叠,所述外二维码防伪图与内二维码防伪图组合形成组合二维码防伪图。通过在基层上设置内二维码防伪图和外二维码防伪图可以在一个防伪组件上获得两个不同的防伪信息,同时外二维码防伪图与内二维码防伪图组合形成组合二维码防伪图可以活得第三个防伪信息,这样的防伪信息量是较大的,通过手机扫描即可获取,方便快捷,这样以来每个产品包装上都有三个与其他产品不同的防伪信息,大大提高了防伪效果,不易被仿制。

作为优选的,所述透明覆盖膜与基层之间还设有中间透光层,所述透明覆盖膜与中间透光层通过第一粘接层粘接,所述外二维码防伪图喷涂在透明覆盖膜内表面。这样的设计避免内二维码防伪图与外二维码防伪图直接接触,摩擦损坏。中间透光层的设计主要是将透明覆盖膜与防伪识别区域隔离,透明覆盖膜与基层粘接时,中间透光层与防伪识别区域之间为接触而不粘接,如果不设置中间透光层而直接将透明覆盖膜与防伪识别区域粘接,在撕去透明覆盖膜时容易对内二维码防伪图造成损伤,所以中间透光层的设置是对内二维码防伪图的一种保护;如果只通过透明覆盖膜边缘与基层粘接而将透明覆盖膜与防伪识别区域空置则会造成两者直接存在厚度差,导致透明覆盖膜表面不平整,中间透光层的设置既能保护内二维码防伪图又可消除厚度差,保证透明覆盖膜的平整,利于二维码信息的读取。

作为优选的,所述透明覆盖膜尺寸大于中间透光层尺寸,所述中间透光层尺寸与内二维码防伪图相同,所述内二维码防伪图尺寸与外二维码防伪图尺寸相同。这样的设计便于中间透光层将内二维码防伪图覆盖,且两者之间不设置粘接层,在透明覆盖膜撕下时,便于两者之间分离。内二维码防伪图尺寸与外二维码防伪图尺寸相同便于两者重叠形成新的组合二维码防伪图。

作为优选的,所述透明覆盖膜大于中间透光层的内表面通过第二粘接层与基层粘接。这样的设计便于透明覆盖膜通过大于中间透光层的内表面与基层粘接固定。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粘接层厚度等于第一粘接层和中间透光层厚度之和。这样设计可以保持透明覆盖膜表面平整。

作为优选的,所述透明覆盖膜一侧向外延伸形成起膜边,所述起膜边与基层未粘接。这样的设计便于通过起膜边将透明覆盖膜撕扯拉起,将透明覆盖膜与基层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基层上设置内二维码防伪图和外二维码防伪图可以在一个防伪组件上获得两个不同的防伪信息,同时外二维码防伪图与内二维码防伪图组合形成组合二维码防伪图可以活得第三个防伪信息,这样的防伪信息量是较大的,通过手机扫描即可获取,方便快捷,这样以来每个产品包装上都有三个与其他产品不同的防伪信息,大大提高了防伪效果,不易被仿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二维码防伪图重叠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层;2、防伪识别区域;3、透明覆盖膜;4、中间透光层;5、第一粘接层;6、透明覆盖膜内表面;7、第二粘接层;8、起膜边;9、内二维码防伪图;10、外二维码防伪图;11、组合二维码防伪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3所示,一种重叠式防伪组件,包括基层1,所述基层1外表面设有防伪识别区域2,所述防伪识别区域2内喷涂有内二维码防伪图9;所述防伪识别区域2外部设有透明覆盖膜3,所述透明覆盖膜3上设有外二维码防伪图10,所述外二维码防伪图10与内二维码防伪图9重叠,所述外二维码防伪图10与内二维码防伪图9组合形成组合二维码防伪图11。

所述透明覆盖膜3与基层1之间还设有中间透光层4,所述透明覆盖膜3与中间透光层4通过第一粘接层5粘接,所述外二维码防伪图10喷涂在透明覆盖膜内表面6。

所述透明覆盖膜3尺寸大于中间透光层4尺寸,所述中间透光层4尺寸与内二维码防伪图9相同,所述内二维码防伪图9尺寸与外二维码防伪图10尺寸相同。

所述透明覆盖膜3大于中间透光层4的内表面通过第二粘接层7与基层1粘接。

所述第二粘接层7厚度等于第一粘接层5和中间透光层4厚度之和。

所述透明覆盖膜3一侧向外延伸形成起膜边8,所述起膜边8与基层1未粘接。

在使用时,基层1上设置有内二维码防伪图9,透明覆盖膜内表面6设有外二维码防伪图10,中间透光层4通过第一粘接层5与透明覆盖膜内表面6设有外二维码防伪图10覆盖粘接,在中间透光层4未覆盖的透明覆盖膜内表面6设置有第二粘接层7,透明覆盖膜3通过第二粘接层7与基层1粘接;

消费者首先扫描的是组合二维码防伪图11,因为此时外二维码防伪图10和内二维码防伪图9重叠在一起,由于透明覆盖膜3为透光层,中间透光层4和第一粘接层5均为透光层,所以图案不同的外二维码防伪图10和内二维码防伪图9可以重叠在一起形成新的组合二维码防伪图11;二维码采用矩阵式二维码,在方形的区域内不同的黑色方格排列很容易获得不同的外二维码防伪图10和内二维码防伪图9,两者透视组合后也容易实现新的黑色方格排列组合图案。

扫描完组合二维码防伪图11后,将透明覆盖膜3通过起膜边8撕下,中间透光层4和第一粘接层5同时被带起,将内二维码防伪图9呈现在消费者眼前,此时可以扫描内二维码防伪图9;

将撕下的透明覆盖膜3和中间透光层4贴在白底的基材上,同样可以获取外二维码防伪图10上的信息,这样以来消费者可以获取三组防伪信息,且是本产品独享的三组。

本申请中的透明覆盖膜3、中间透光层4优选PE膜,厚度在微米级;所述第一粘接层5和第二粘接层7厚度也在微米级,且优选透明胶水,例如亚克力胶。附图中的二维码图案只为解释说明组合二维码防伪图的形成过程,并非真实的二维码编码形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