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旋转编码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845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可旋转编码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涉及一种识别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旋转编码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就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一种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将计算机、光、电、通信和网络技术融为一体,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物品的跟踪与信息的共享,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实现人与物体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沟通和对话。对于具有特异性产品,需要针对每个产品进行不同操作时,将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到加工过程中,对于具有可识别编码的产品来讲无疑减少了人力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现有技术中,对于特殊材质如透明材质上,具有可识别编码的产品,在进行识别读取的过程中,如果编码位置特殊、尺寸较小或打印颜色较浅时,识别过程容易产生误差。

因此,研究一种针对具有可识别编码的产品进行识别操作的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旋转编码识别装置,采用将物料盘设置为可旋转的形式,在物料盘上可放置多个物料放置盒,编码识别器可以对旋转至其下方的物料进行识别,物料盘旋转至下一物料放置盒进行识别。并且对于透明材质的具有可识别编码的产品,在进行识别读取的过程中,如果编码位置特殊、尺寸较小或打印颜色较浅时,具有很好的识别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旋转编码识别装置,它包括操作台、设于其上的编码识别器支架和设于编码识别器支架上的编码识别器,在操作台上还设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可带动其上设置的物料旋转盘转动,在物料旋转盘上还设有物料放置盒,编码识别器设于物料放置盒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定,在操作台上还设有光电传感器,物料旋转盘和物料放置盒上还设有轴心重合的通孔,光电传感器设于通孔的正下方。

作为上述限定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每个物料放置盒上对应设有2个通孔,同时在其正下方设有2个光电传感器。

作为上述限定的另一种进一步限定,所述的光电传感器设于操作台上,且位于编码识别器正下方物料放置盒的前一工位的通孔的正下方。

作为上述限定的第三种进一步限定,所述的光电传感器设于操作台上,且位于每个通孔的正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限定,所述的编码识别器支架上还设有L型支架,L型支架的一端与编码识别器支架连接,另一端与编码识别器连接。

作为上述限定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L型支架上还设有螺栓移动孔,编码识别器通过螺栓与L型支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限定,所述的编码识别器支架可相对于操作台进行水平旋转和上下调节。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种限定,所述的编码识别器为CCD图像传感器。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旋转编码识别装置,采用将物料盘设置为可旋转的形式,在物料盘上可放置多个物料放置盒,编码识别器可以对旋转至其下方的物料进行识别,物料盘旋转至下一物料放置盒进行识别。并且对具有可识别编码的产品,在进行识别读取的过程中,如果编码位置特殊、尺寸较小或打印颜色较浅时,具有很好的识别效果。操作台上设置的光电传感器能够对具有可识别编码的产品是否在物料放置盒中进行检测,如果在其中可进行正常的下一步操作,如果不在其中的话,会发出警报提醒。整个装置能够应用于机械化操作的系统中,实现智能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具有需要编码识别的透明材质的产品,尤其适用于具有编码识别的牙套。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1的A-A视图;

图5为图1的B部局部放大图。

图中:1—操作台,2—编码识别器支架,3—编码识别器,4—物料旋转盘,5—物料放置盘,6—旋转机构,7—光电传感器,8—通孔,9—L型支架,10—螺栓移动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可旋转编码识别装置

一种可旋转编码识别装置,如图1-3所示,它包括操作台1、设于其上的编码识别器支架2和设于编码识别器支架2上的编码识别器3在操作台1上还设有旋转机构6,旋转机构6可带动其上设置的物料旋转盘4转动,在物料旋转盘4上还设有物料放置盒5,编码识别器3设于物料放置盒5的上方。

如图4所示,在操作台1上还设有光电传感器7,物料旋转盘4和物料放置盒5上还设有轴心重合的通孔8,光电传感器7设于通孔8的正下方。每个物料放置盒5上对应设有2个通孔8,同时在其正下方设有2个光电传感器7。所述的光电传感器7设于操作台1上,且位于编码识别器3正下方物料放置盒5的前一工位的通孔8的正下方。

所述的光电传感器7设于操作台1上,且位于每个通孔8的正下方。

如图5所示,所述的编码识别器支架2上还设有L型支架9,L型支架9的一端与编码识别器支架2连接,另一端与编码识别器3连接。

所述的L型支架9上还设有螺栓移动孔10,编码识别器通过螺栓与L型支架连接,通过调节螺栓可对编码识别器3进行位置调节。

所述的编码识别器支架2可相对于操作台1进行水平旋转和上下调节,方便将编码识别器3对准需要识别的产品。

所述的编码识别器3为CCD图像传感器,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息,可以将其录入到数据处理系统,方便后续操作。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具有可识别编码的产品放入物料放置盒5中,放入的过程可以为人工操作,也可以为机械手进行操作,旋转机构6带动物料旋转盘4进行转动,当具有可识别编码的产品转动至编码识别器3的下方时,CCD图像传感器能够对产品上的编码信息进行识别,识别后的产品信息被传输到数据处理系统,可进行下一步操作,如在牙套的生产过程中,被识别的牙套信息传输到数据处理系统中,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同一矫治阶段的上颌还是下颌、不同矫治阶段的同一患者的牙套信息等,一方面可以对牙套的上下颌进行配对,另一方面可以对同一患者不同矫治阶段的牙套进行分类操作,在此过程中可以人工操作,也可以为机械手操作。所述的L型支架9上还设有螺栓移动孔10,编码识别器通过螺栓与L型支架连接,通过调节螺栓可对编码识别器3进行位置调节。编码识别器支架2可相对于操作台1进行水平旋转和上下调节,方便将编码识别器3对准需要识别的产品。当产品的尺寸和形状具有特殊性时,可根据需要通过调节的方式,将编码识别器3更好对产品上的编码进行识别。在进行识别读取的过程中,如果编码位置特殊、尺寸较小或打印颜色较浅时,通过调节编码识别器与产品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对其进行高度的识别。光电传感器7的设置能够对产品是否放置在物料放置盒5上进行检测,位于编码识别器3正下方物料放置盒5的前一工位的通孔8的正下方的光电传感器7,在进行编码识别前对产品进行是否放置的检测,能够确保在进行编码识别时,物料放置盒5上有产品;在每个通孔8的下方均设有光电传感器7,当任何一个物料放置盒5上没有产品时,就发出警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定,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技术内容作为启示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出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