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5969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使用该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触控技术越来越多地使用在各种显示器上。电容性触控技术由于其耐磨损、寿命长,用户使用时维护成本低,并且可以支持手势识别及多点触控的优点而被广泛地使用。

电容性触控技术根据不同对象之间的电容的检测方式,可以分为自电容式触控技术和互电容式触控技术。自电容式触控技术根据输入对象和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来检测输入对象在触控显示面板上的触控位置。互电容式触控技术则根据输入对象导致的电极间的电容变化来检测输入对象在触控显示面板上的触控位置。

图1是现有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该触控显示面板采用自电容式触控技术,其包括:基板101′、位于基板101′上的多个触控电极1021′、多条电极线103′、控制芯片104′,其中,每个触控电极1021′与两条电极线103′电性连接,与单个触控电极1021′电性连接的两条电极线103′在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底端通过一条导线105′并联,然后该导线105′在扇出区(Fanout区)电性连接至控制芯片104′,由于显示区的底端与控制芯片104′之间增加电极线103′的并联设计,使得显示区的底端与控制芯片104′之间的距离较大,不利于窄边框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

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电极;

多条电极线,每个所述电极与至少两条所述电极线电性连接;

控制芯片,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包括多个引脚;

多条导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多条导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控制芯片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之内,所述多条导线与所述多个引脚一一对应电性连接,每条所述导线与电性连接至单个所述电极的至少两条所述电极线同时电性连接。

可选地,每个所述电极与两条所述电极线电性连接。

可选地,与每个所述电极电性连接的两条所述电极线彼此相邻。

可选地,所述多个电极均为块状电极。

可选地,所述多个电极呈矩阵结构排列。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板具有一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外的非显示区;

所述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显示区;

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多条导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非显示区;

每条所述电极线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显示区,每条所述电极线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非显示区。

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的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和多个导电层,所述多个导电层同层间隔设置,所述导线、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导电层依次层叠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每条所述电极线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每个所述导电层通过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第一过孔与每条所述导线的一端电性连接,每个所述导电层通过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第二过孔与每条所述电极线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电性连接至单个所述电极的至少两条所述电极线中的至少一条电极线对应连接的导电层与一个引脚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

薄膜晶体管,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显示区,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栅极,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覆盖所述栅极的栅极绝缘层,位于所述栅极绝缘层上的源极、有源层和漏极;

第一层间绝缘层,位于所述栅极绝缘层上且覆盖所述源极、所述有源层和所述漏极;

公共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层上且复用为所述触控电极层;

第二层间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层上且覆盖所述公共电极层;

其中,所述导线与所述栅极同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栅极绝缘层同层,所述电极线与所述源极、所述有源层和所述漏极同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层同层,所述导电层与所述公共电极层同层,所述公共电极层通过位于第一层间绝缘层上的第三过孔与所述电极线的第一端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二基板为彩膜基板。

可选地,所述导电层和所述公共电极层为ITO层。

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的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和多个导电层,所述多个导电层同层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导线、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导电层依次层叠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每条所述电极线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一基板之间,每个所述导电层通过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第一过孔与每条所述电极线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每个所述导电层通过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第二过孔与每条所述导线的一端电性连接,电性连接至单个所述电极的至少两条所述电极线中的至少一条电极线对应连接的导电层与一个引脚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

薄膜晶体管,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显示区,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栅极,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覆盖所述栅极的栅极绝缘层,位于所述栅极绝缘层上的源极、有源层和漏极;

第一层间绝缘层,位于所述栅极绝缘层上且覆盖所述源极、所述有源层和所述漏极;

公共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层上且复用为所述触控电极层;

第二层间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层上且覆盖所述公共电极层;

其中,所述电极线与所述栅极同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栅极绝缘层同层,所述导线与所述源极、所述有源层和所述漏极同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层同层,所述导电层与所述公共电极层同层,所述公共电极层通过位于第一层间绝缘层和栅极绝缘层上的第三过孔与所述电极线的第一端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二基板为彩膜基板。

可选地,所述导电层和所述公共电极层为ITO层。

可选地,所述触控电极层为自电容电极层。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面板一方面将电性连接至单个电极的至少两条电极线的并联位置设置在控制芯片下方,能够减少显示区的底端与控制芯片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触控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另一方面,通过并联能够减小电极线的阻抗,优化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现有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A是图2的触控显示面板的S部分的一种放大图。

图3B是图3A的触控显示面板沿A-A′线的一种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触控显示面板沿B-B′线的一种剖视图。

图6A是图2的触控显示面板的S部分的另一种放大图。

图6B是图6A的触控显示面板沿C-C′线的一种剖视图。

图7是图4的触控显示面板沿B-B′线的另一种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某些部位的层厚采用了夸示的绘图方式以便于理解,附图中的层厚并不代表实际层厚的比例关系。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3A是图2的触控显示面板的S部分的一种放大图,图3B是图3A的触控显示面板沿A-A′线的一种剖视图。参照图2、图3A和图3B,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01、触控电极层102、多条电极线103、控制芯片104和多条导线105。

第一基板101可以是刚性基板,例如玻璃基板,也可以是柔性基板,例如聚酰亚胺(PI)基板,本实用新型不限制第一基板101的类型。

触控电极层102位于第一基板101上,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电极1021。可选地,该多个电极1021均为块状电极,进一步地,该多个块状电极呈矩阵结构排列,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多个块状电极呈四行、三列的矩阵结构排列,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块状电极还可以以更多行和/或更多列的矩阵结构排列。

触控电极层102可选地为自电容电极层,换言之,触控显示面板根据输入对象和触控电极层102之间的电容变化来检测输入对象在触控显示面板上的触控位置。进一步地,触控电极层102复用为公共电极层,通过分时复用,使其交替成为触控电极或公共电极的一种,以减少层结构和触控显示面板厚度,该触控电极层102可以是ITO层。

多条电极线103用于传输信号,每个电极1021与至少两条电极线103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每个电极1021与两条电极线103电性连接,可选地,与每个电极1021电性连接的两条电极线103彼此相邻,以便于电极线103的并联和排布。触控电极层102复用为公共电极层时,触控显示面板采用触控和显示分时驱动的方式,其中,在触控时间段,多条电极线103向触控电极层102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在显示时间段,多条电极线103向触控电极层102提供显示驱动电压信号。

控制芯片104位于第一基板101上,包括多个引脚1041,控制芯片104通过电极线103向触控电极层102的多个电极1021输出触控驱动信号,并接收触控感测信号以判断触控位置。

多条导线105位于第一基板101上,该多条导线105在第一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位于控制芯片104在第一基板101的正投影之内,多条导线105与多个引脚1041一一对应电性连接,每条导线105与电性连接至单个电极1021的至少两条电极线103同时电性连接,使得电性连接至单个电极1021的至少两条电极线103,在控制芯片104在第一基板101的正投影之内通过一条导线105并联后与引脚1041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与现有的与单个触控电极1021′电性连接的两条电极线103′在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底端通过一条导线105′并联后电性连接至控制芯片104′相比,能够减少显示区的底端与控制芯片104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触控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同时,通过并联能够减小电极线103的阻抗,优化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1具有一显示区101A和位于显示区101A外的非显示区101B,该显示区101A用于显示图像,触控电极层102位于第一基板101的显示区101A,控制芯片104和多条导线105位于第一基板101的非显示区101B,每条电极线103的第一端1031位于第一基板101的显示区101A,每条电极线103的第二端1032位于第一基板101的非显示区101B。

进一步地,参照图3B,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101B的第一绝缘层106、第二绝缘层107和多个导电层108。其中,多个导电层108同层间隔设置,导线105、第一绝缘层106、第二绝缘层107和导电层108依次层叠于第一基板101上,每条电极线103的第二端1032位于第一绝缘层106和第二绝缘层107之间,每个导电层108通过贯穿第一绝缘层106和第二绝缘层107的第一过孔1061与每条导线105的一端电性连接,每个导电层108通过贯穿第二绝缘层107的第二过孔1071与每条电极线103的第二端1032电性连接,电性连接至单个电极1021的至少两条电极线103中的至少一条电极线103对应连接的导电层108与一个引脚1041电性连接。

图3B中,每个导电层108分别通过第一过孔1061、第二过孔1071同时与每条导线105的一端和每条电极线103的第二端1032电性连接,其中,第一过孔1061为深孔,第二过孔1071为浅孔,导电层108通过深孔与导线105的一端电性连接,导电层108通过浅孔与电极线103的第二端1032电性连接,电性连接至单个电极1021的两条电极线103的第二端1032通过导电层108和同一条导线105并联电性连接。其中,与电性连接至单个电极1021的两条电极线103的第二端1032电性连接的导电层108可以是同一个导电层108,本实施例中,与电性连接至单个电极1021的两条电极线103的第二端1032电性连接的导电层108为两个间隔设置的两个导电层108,该两个导电层108中的一个导电层108与控制芯片104的一个引脚1041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控制芯片104的引脚1041位于导电层108上并与其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参照图4和图5,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薄膜晶体管121、第一层间绝缘层131、公共电极层和第二层间绝缘层151。其中,薄膜晶体管121位于第一基板101的显示区101A,其包括:位于第一基板101上的栅极1211,位于第一基板101上且覆盖栅极1211的栅极绝缘层1212,位于栅极绝缘层1212上的源极1213、有源层1214和漏极1215;第一层间绝缘层131位于栅极绝缘层1212上且覆盖源极1213、有源层1214和漏极1215;公共电极层位于第一层间绝缘层131上且复用为触控电极层102;第二层间绝缘层151位于第一层间绝缘层131上且覆盖公共电极层。

图3B和图5中,导线105与栅极1211同层,第一绝缘层106与栅极绝缘层1212同层,电极线103与源极1213、有源层1214和漏极1215同层,第二绝缘层107与第一层间绝缘层131同层,导电层108与公共电极层同层,公共电极层通过位于第一层间绝缘层131上的第三过孔1311与电极线103的第一端1031电性连接。上述结构的触控显示面板在制作过程中,能够减少制程工艺和制作成本。可选地,导电层108和公共电极层为ITO(氧化铟锡)层。

可选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与第一基板101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01、以及位于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201之间的液晶层301,第二基板201为彩膜基板,从而形成一种内嵌式(Incell)的触控液晶显示面板。

图6A是图2的触控显示面板的S部分的另一种放大图,图6B是图6A的触控显示面板沿C-C′线的一种剖视图,图7是图4的触控显示面板沿B-B′线的另一种剖视图。参照图6A、图6B和图7,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与图3A和图3B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类似,其区别在于,导电层108通过浅孔与导线105的一端电性连接,导电层108通过深孔与电极线103的第二端1032电性连接。

具体地说,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101B的第一绝缘层106、第二绝缘层107和多个导电层108,多个导电层108同层间隔设置,第一绝缘层106、导线105、第二绝缘层107和导电层108依次层叠于第一基板101上,每条电极线103的第二端1032位于第一绝缘层106和第一基板101之间,每个导电层108通过贯穿第一绝缘层106和第二绝缘层107的第一过孔1061与每条电极线103的第二端1032电性连接,每个导电层108通过贯穿第二绝缘层107的第二过孔1071与每条导线105的一端电性连接,电性连接至单个电极1021的至少两条电极线103中的至少一条电极线103对应连接的导电层108与一个引脚1041电性连接。

图6B中,每个导电层108分别通过第一过孔1061、第二过孔1071同时与每条电极线103的第二端1032和每条导线105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第一过孔1061为深孔,第二过孔1071为浅孔,导电层108通过浅孔与导线105的一端电性连接,导电层108通过深孔与电极线103的第二端1032电性连接,电性连接至单个电极1021的两条电极线103的第二端1032通过导电层108和同一条导线105并联电性连接。其中,与电性连接至单个电极1021的两条电极线103的第二端1032电性连接的导电层108可以是同一个导电层108,本实施例中,与电性连接至单个电极1021的两条电极线103的第二端1032电性连接的导电层108为两个间隔设置的两个导电层108,该两个导电层108中的一个导电层108与控制芯片104的一个引脚1041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控制芯片104的引脚1041位于导电层108上并与其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参照图7,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薄膜晶体管121、第一层间绝缘层131、公共电极层和第二层间绝缘层151。其中,薄膜晶体管121位于第一基板101的显示区101A,其包括:位于第一基板101上的栅极1211,位于第一基板101上且覆盖栅极1211的栅极绝缘层1212,位于栅极绝缘层1212上的源极1213、有源层1214和漏极1215;第一层间绝缘层131位于栅极绝缘层1212上且覆盖源极1213、有源层1214和漏极1215;公共电极层位于第一层间绝缘层131上且复用为触控电极层102;第二层间绝缘层151位于第一层间绝缘层131上且覆盖公共电极层。

图6A、图6B和图7中,电极线103与栅极1211同层,第一绝缘层106与栅极绝缘层1212同层,导线105与源极1213、有源层1214和漏极1215同层,第二绝缘层107与第一层间绝缘层131同层,导电层108与公共电极层同层,公共电极层通过位于第一层间绝缘层131和栅极绝缘层1212上的第三过孔1311与电极线103的第一端1031电性连接。上述结构的触控显示面板在制作过程中,能够减少制程工艺和制作成本。可选地,导电层108和公共电极层为ITO层。

可选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与第一基板101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01、以及位于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201之间的液晶层301,第二基板201为彩膜基板,从而形成一种内嵌式的触控液晶显示面板。

需要说明的是,触控显示面板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为实现显示所需的其他结构,例如,位于第一基板101上的多条数据线191和多条扫描线192、位于第二层间绝缘层151上的多个像素电极171和第一配向层181、位于第二基板201上的黑矩阵202和第二配向层203等。其中,薄膜晶体管121的栅极1211与扫描线192对应连接,源极1213与数据线191对应连接,像素电极171通过贯穿第二层间绝缘层151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31的第四过孔161与薄膜晶体管121的漏极1215电性连接,当薄膜晶体管121的栅极1211接收到扫描线192上的扫描信号时,控制源极1213和漏极1215电性连接从而向像素电极171提供数据线191上的数据信号。液晶层301中的液晶分子在像素电极171和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作用下偏转,从而实现对预定画面的显示。触控电极层102复用为公共电极层时,触控显示面板通过分时驱动,分时序的进行显示控制和触控控制。具体地说,将触控显示面板显示每一帧的时间分为显示时间段和触控时间段,其中,在显示时间段,控制芯片104通过多条电极线103向触控电极层102提供显示驱动电压信号,液晶层301中的液晶分子在像素电极171和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作用下偏转,并实现显示功能;在触控时间段,控制芯片104通过多条电极线103向触控电极层102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并通过多条电极线103接收触控电极层102的触控感测信号,判断触控位置并实现触控功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在此不予赘述。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台式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电子纸等任意一种具有显示功能的装置。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面板一方面将电性连接至单个电极的至少两条电极线的并联位置设置在控制芯片下方,能够减少显示区的底端与控制芯片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触控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另一方面,通过并联能够减小电极线的阻抗,优化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