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任务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78397发布日期:2018-06-12 21:49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配送任务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送任务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或者服务提供商通过互联网平台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很多互联网服务都需要配送员进行配送,因此,快速增长的互联网服务对于配送员的调度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配送任务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配送任务分配方法。

具体的,所述配送任务分配方法,包括:

响应于第一配送资源的预设状态变化,确定与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第二配送资源;

确定所述第一配送资源对于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的第一配送指数;

在所述第一配送指数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

结合第一方面,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预设状态变化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配送资源从未配送状态切换至配送状态、第一配送资源完成配送任务、分配给第一配送资源的配送任务被取消。

结合第一方面,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确定所述第一配送资源对于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的第一配送指数,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未在配送状态中的所述待配送任务;

根据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第一信息以及所述待配送任务的第二信息计算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适于配送所述待配送任务的第一配送指数,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待配送任务的配送地址。

结合第一方面,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未在配送状态中的所述待配送任务包括:配送顺序不在第一顺位、且所述第二配送资源未到达取货地址的所述待配送任务。

结合第一方面,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配送指数确定是否将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配送资源适用于配送所述待配送任务的第二配送指数;

在所述第一配送指数和第二配送指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

结合第一方面,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配送指数和第二配送指数确定是否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包括:

在所述第一配送指数与所述第二配送指数之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将所述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送任务分配装置,包括:

响应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一配送资源的预设状态变化,确定与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第二配送资源;

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配送资源对于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的第一配送指数;

调整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配送指数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

结合第二方面,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预设状态变化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配送资源从未配送状态切换至配送状态、第一配送资源完成配送任务、分配给第一配送资源的配送任务被取消。

结合第二方面,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未在配送状态中的所述待配送任务;

计算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第一信息以及所述待配送任务的第二信息计算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适于配送所述待配送任务的第一配送指数,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待配送任务的配送地址。

结合第二方面,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未在配送状态中的所述待配送任务包括:配送顺序不在第一顺位、且所述第二配送资源未到达取货地址的所述待配送任务。

结合第二方面,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二配送资源适用于配送所述待配送任务的第二配送指数;

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配送指数和第二配送指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

结合第二方面,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子模块,包括:

调整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配送指数与所述第二配送指数之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将所述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

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配送任务分配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支持配送任务分配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配送任务分配方法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所述配送任务分配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用于配送任务分配装置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其中,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步骤。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配送任务分配装置所用的计算机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配送任务分配方法为配送任务分配装置所涉及的计算机指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检测到配送资源发生一定的预设状态变化,也就是说,配送资源对于当前配送任务的承载量有所变化,启动对于已分配配送资源的配送任务进行再评估和再分配,从而能够充分利用配送资源的承载量,提高配送资源的配送效率,缩短配送任务的配送时效,进而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用户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配送任务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根据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步骤S102的流程图;

图3示出根据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步骤S103的流程图;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配送任务分配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示出根据图4所示实施方式的确定模块402的结构框图;

图6示出根据图4所示实施方式的调整模块403的结构框图;

图7是适于用来实现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配送任务分配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地实现它们。此外,为了清楚起见,在附图中省略了与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无关的部分。

在本公开中,应理解,诸如“包括”或“具有”等的术语旨在指示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特征、数字、步骤、行为、部件、部分或其组合的存在,并且不欲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行为、部件、部分或其组合存在或被添加的可能性。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检测到配送资源发生一定的预设状态变化,也就是说,配送资源对于当前配送任务的承载量有所变化,启动对于已分配配送资源的配送任务进行再评估和再分配,从而能够充分利用配送资源的承载量,提高配送资源的配送效率,缩短配送任务的配送时效,进而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用户体验。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配送任务分配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配送任务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S103:

在步骤S101中,响应于第一配送资源的预设状态变化,确定与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第二配送资源;

在步骤S102中,确定所述第一配送资源对于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的第一配送指数;

在步骤S103中,在所述第一配送指数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

考虑到目前在分配配送任务时,通常只是为配送资源分配未曾分配的配送任务,其中,所述配送资源包括:配送员、配送机器或者配送员与配送机器的组合,而对于已经分配给某个配送资源的配送任务就不再重新分配了。但是这种分配配送任务的方法局限性很强,不能很好地适应配送资源状态的实时变化,比如,如果某个运单在某个时刻分配给了配送员A,但配送员A当时已经有10个运单了,那么排在第11位的这个运单的配送时长就很可能会很长,过了几分钟有个新配送员B上岗,按照目前的处理方法,此时不会对配送员A的第11个运单做任何处理,只能等待配送员A按顺序配送,而配送员B可能短时间内处于空载或者轻载状态,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配送资源的可配送量,降低了配送资源的配送效率,延长了配送任务的配送时效。

在该实施方式中,提出一种配送任务分配方法,该方法首先响应于第一配送资源的预设状态变化,确定与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第二配送资源;然后确定所述第一配送资源对于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的第一配送指数;最后根据所述第一配送指数确定是否将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即在所述第一配送指数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预设条件可以是第一配送指数大于一个预设阈值,或者第一配送指数大于第二配送资源对于待配送任务的配送指数等。

该方法首先检测第一配送资源是否发生了预设的状态变化,其中,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预设状态变化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配送资源从未配送状态切换至配送状态,比如第一配送资源从离岗变为在岗状态;第一配送资源完成配送任务,只要第一配送资源完成分配给自己的多个配送任务中的一个即可认为其状态发生了变化;分配给第一配送资源的配送任务被取消,只要第一配送资源的其中一个配送任务被取消即可认为其状态发生了变化。

在检测到第一配送资源的预设状态发生变化后,确定与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第二配送资源。由于考虑到对于与第一配送资源之间的距离太远的第二配送资源的配送任务再分配价值很小,意义不大,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只对与第一配送资源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第二配送资源进行可行的配送任务再分配。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取值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进行选择,本公开对其不作具体限定。

然后确定所述第一配送资源对于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的第一配送指数。所述第一配送指数用于表征第一配送资源接受来自第二配送资源的配送任务调度的可行性,比如可以体现为一个指示可行性的分值等等。

最后根据所述第一配送指数确定是否将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如果所述第一配送指数较高,比如高于一预设阈值,则说明第一配送资源较为适合接受来自第二配送资源的配送任务,则可将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反之亦然。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步骤S102,即确定所述第一配送资源对于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的第一配送指数的步骤,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S201-S202:

在步骤S201中,获取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未在配送状态中的所述待配送任务;

在步骤S202中,根据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第一信息以及所述待配送任务的第二信息计算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适于配送所述待配送任务的第一配送指数,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待配送任务的配送地址。

在该实施方式中,首先获取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未在配送状态中的待配送任务,其中,在判断哪些待配送任务是未在配送状态中时,可通过哪些待配送任务的配送顺序不在第一顺位来判断,但有时候会出现配送资源可能不按照配送顺序取货的情况,这样就会使得有些待配送任务即使不在第一顺位而会先行被取货配送。因此,为了更加准确地判断得到未在配送状态中的待配送任务,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未在配送状态中的待配送任务包括:配送顺序不在第一顺位、且所述第二配送资源未到达取货地址的待配送任务。

然后根据第一配送资源的第一信息和待配送任务的第二信息来计算第一配送资源适于配送所述待配送任务的第一配送指数,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待配送任务的配送地址。也就是说,在该实施方式中,可通过第一配送资源和待配送任务的配送地址之间的距离来计算得到所述第一配送指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步骤S103,即在所述第一配送指数和第二配送指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的步骤,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S301-S302:

在步骤S301中,获取所述第二配送资源适用于配送所述待配送任务的第二配送指数;

在步骤S302中,在所述第一配送指数和第二配送指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

为了更加准确地判断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是否应当被重新分配,在该实施方式中,还获取所述第二配送资源适用于配送所述待配送任务的第二配送指数,然后再综合考虑第一配送指数和第二配送指数来确定是否将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具体地,如果第二配送指数高于第一配送指数,就可以认为还是由初始分配的第二配送资源来继续进行配送较为合适,如果第一配送指数高于第二配送指数,就认为将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更好一些。其中,所述第二配送指数用于表征由第二配送资源继续进行配送任务的配送的可行性,可以体现为一个指示可行性的分值等等。

其中,所述第一配送指数和第二配送指数可根据相应配送资源的当前位置、对于商户等配送任务产生方的偏好信息、当前待配送任务数量中的一种或几种综合来确定。比如,可使用归一化综合加权平均的算法来计算,也可使用其他算法来计算,对于第一配送指数和第二配送指数的具体计算方法不公开不作具体限定。

举例来说,在使用归一化综合加权平均的算法来计算配送指数时,在考虑配送资源的当前位置、对于配送任务产生方的偏好信息、当前待配送任务数量这三种影响因素时,可分别对于这三种影响因素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再对得到的归一化分数进行加权平均,其中,所使用权重值的设置可根据先验知识或者各影响元素的重要性来设置。

比如,对于配送资源的当前位置这一影响因素,在对其进行归一化时,可将当前所有可用配送资源中与配送任务产生方之间的最大距离值设置为归一化数值1,其他当前配送资源与配送任务产生方之间的距离按照某种线性或者非线性关系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可得到在该维度上,第一配送资源与配送任务产生方之间的配送指数距离分量。

类似地,对于对于配送任务产生方的偏好信息这一影响因素,在对其进行归一化时,可将第一配送资源与所有配送任务产生方或者当前所有有可能产生配送任务的配送任务产生方之间的最高偏好分数设置为归一化数值1,对于其他配送任务产生方的偏好分数按照某种线性或者非线性关系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可得到在该维度上,第一配送资源与配送任务产生方之间的配送指数偏好分量,而所述偏好分数可综合根据配送任务产生方信息、配送资源属性信息、每一配送任务所花费的时间、每一配送任务所产生的配送距离、配送价格、配送评价中的一种或多种影响因素,基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数值化处理得到。

对于当前待配送任务数量这一影响因素,在对其进行归一化时,可将一预设历史时间段内,比如几个小时,几天,所产生的待配送任务数量的最大值设置为归一化数值1,当前待配送任务数量按照某种线性或者非线性关系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可得到在该维度上,第一配送资源与配送任务产生方之间的配送指数任务数量分量。

最后对于距离分量、偏好分量和任务数量分量进行加权平均,即可得到第一配送指数和第二配送指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步骤S302,即根据所述第一配送指数和第二配送指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的步骤,可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配送指数与所述第二配送指数之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将所述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

在计算得到第一配送指数和第二配送指数之后,首先计算第一配送指数与所述第二配送指数之间的差值,若所述差值大于一预设阈值,可认为值得将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第一配送资源配送,若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该预设阈值,则认为对于待配送任务的再调整意义不大,可由第二配送资源继续配送,即不对待配送任务进行再调整。

下述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配送任务分配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电子设备的部分或者全部。如图4所示,所述配送任务分配装置包括:

响应模块401,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一配送资源的预设状态变化,确定与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第二配送资源;

确定模块402,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配送资源对于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的第一配送指数;

调整模块403,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配送指数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

考虑到目前在分配配送任务时,通常只是为配送资源分配未曾分配的配送任务,其中,所述配送资源包括:配送员、配送机器或者配送员与配送机器的组合,而对于已经分配给某个配送资源的配送任务就不再重新分配了。但是这种分配配送任务的方法局限性很强,不能很好地适应配送资源状态的实时变化,比如,如果某个运单在某个时刻分配给了配送员A,但配送员A当时已经有10个运单了,那么排在第11位的这个运单的配送时长就很可能会很长,过了几分钟有个新配送员B上岗,按照目前的处理方法,此时不会对配送员A的第11个运单做任何处理,只能等待配送员A按顺序配送,而配送员B可能短时间内处于空载或者轻载状态,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配送资源的可配送量,降低了配送资源的配送效率,延长了配送任务的配送时效。

在该实施方式中,提出一种配送任务分配装置,该装置首先通过响应模块401响应于第一配送资源的预设状态变化,确定与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第二配送资源;然后通过确定模块402确定所述第一配送资源对于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的第一配送指数;最后通过调整模块403根据所述第一配送指数确定是否将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

响应模块401首先检测第一配送资源是否发生了预设的状态变化,其中,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预设状态变化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配送资源从未配送状态切换至配送状态,比如第一配送资源从离岗变为在岗状态;第一配送资源完成配送任务,只要第一配送资源完成分配给自己的多个配送任务中的一个即可认为其状态发生了变化;分配给第一配送资源的配送任务被取消,只要第一配送资源的其中一个配送任务被取消即可认为其状态发生了变化。

在检测到第一配送资源的预设状态发生变化后,确定模块402确定与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第二配送资源。由于考虑到对于与第一配送资源之间的距离太远的第二配送资源的配送任务再分配价值很小,意义不大,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只对与第一配送资源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第二配送资源进行可行的配送任务再分配。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取值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进行选择,本公开对其不作具体限定。

然后确定所述第一配送资源对于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的第一配送指数。所述第一配送指数用于表征第一配送资源接受来自第二配送资源的配送任务调度的可行性,比如可以体现为一个指示可行性的分值等等。

最后调整模块403根据所述第一配送指数确定是否将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如果所述第一配送指数较高,比如高于一预设阈值,则说明第一配送资源较为适合接受来自第二配送资源的配送任务,则可将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反之亦然。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确定模块402,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501,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未在配送状态中的所述待配送任务;

计算子模块502,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第一信息以及所述待配送任务的第二信息计算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适于配送所述待配送任务的第一配送指数,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待配送任务的配送地址。

在该实施方式中,首先通过第一获取子模块501获取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未在配送状态中的待配送任务,其中,在判断哪些待配送任务是未在配送状态中时,可通过哪些待配送任务的配送顺序不在第一顺位来判断,但有时候会出现配送资源可能不按照配送顺序取货的情况,这样就会使得有些待配送任务即使不在第一顺位而会先行被取货配送。因此,为了更加准确地判断得到未在配送状态中的待配送任务,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未在配送状态中的待配送任务包括:配送顺序不在第一顺位、且所述第二配送资源未到达取货地址的待配送任务。

然后通过计算子模块502根据第一配送资源的第一信息和待配送任务的第二信息来计算第一配送资源适于配送所述待配送任务的第一配送指数,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待配送任务的配送地址。也就是说,在该实施方式中,可通过第一配送资源和待配送任务的配送地址之间的距离来计算得到所述第一配送指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如图6所示,所述调整模块403,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601,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二配送资源适用于配送所述待配送任务的第二配送指数;

确定子模块602,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配送指数和第二配送指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

为了更加准确地判断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是否应当被重新分配,在该实施方式中,还通过第二获取子模块601获取所述第二配送资源适用于配送所述待配送任务的第二配送指数,然后确定子模块602再综合考虑第一配送指数和第二配送指数来确定是否将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具体地,如果第二配送指数高于第一配送指数,就可以认为还是由初始分配的第二配送资源来继续进行配送较为合适,如果第一配送指数高于第二配送指数,就认为将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更好一些。其中,所述第二配送指数用于表征由第二配送资源继续进行配送任务的配送的可行性,可以体现为一个指示可行性的分值等等。

其中,所述第一配送指数和第二配送指数可根据相应配送资源的当前位置、对于商户等配送任务产生方的偏好信息、当前待配送任务数量中的一种或几种综合来确定。比如,可使用归一化综合加权平均的算法来计算,也可使用其他算法来计算,对于第一配送指数和第二配送指数的具体计算方法不公开不作具体限定。

举例来说,在使用归一化综合加权平均的算法来计算配送指数时,在考虑配送资源的当前位置、对于配送任务产生方的偏好信息、当前待配送任务数量这三种影响因素时,可分别对于这三种影响因素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再对得到的归一化分数进行加权平均,其中,所使用权重值的设置可根据先验知识或者各影响元素的重要性来设置。

比如,对于配送资源的当前位置这一影响因素,在对其进行归一化时,可将当前所有可用配送资源中与配送任务产生方之间的最大距离值设置为归一化数值1,其他当前配送资源与配送任务产生方之间的距离按照某种线性或者非线性关系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可得到在该维度上,第一配送资源与配送任务产生方之间的配送指数距离分量。

类似地,对于对于配送任务产生方的偏好信息这一影响因素,在对其进行归一化时,可将第一配送资源与所有配送任务产生方或者当前所有有可能产生配送任务的配送任务产生方之间的最高偏好分数设置为归一化数值1,对于其他配送任务产生方的偏好分数按照某种线性或者非线性关系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可得到在该维度上,第一配送资源与配送任务产生方之间的配送指数偏好分量,而所述偏好分数可综合根据配送任务产生方信息、配送资源属性信息、每一配送任务所花费的时间、每一配送任务所产生的配送距离、配送价格、配送评价中的一种或多种影响因素,基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数值化处理得到。

对于当前待配送任务数量这一影响因素,在对其进行归一化时,可将一预设历史时间段内,比如几个小时,几天,所产生的待配送任务数量的最大值设置为归一化数值1,当前待配送任务数量按照某种线性或者非线性关系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可得到在该维度上,第一配送资源与配送任务产生方之间的配送指数任务数量分量。

最后对于距离分量、偏好分量和任务数量分量进行加权平均,即可得到第一配送指数和第二配送指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子模块602,包括:

调整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配送指数与所述第二配送指数之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将所述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

在计算得到第一配送指数和第二配送指数之后,调整子模块首先计算第一配送指数与所述第二配送指数之间的差值,若所述差值大于一预设阈值,可认为值得将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第一配送资源配送,若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该预设阈值,则认为对于待配送任务的再调整意义不大,可由第二配送资源继续配送,即不对待配送任务进行再调整。

图7是适于用来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配送任务分配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7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7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7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7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703中的程序而执行上述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各种处理。在RAM7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7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701、ROM702以及RAM703通过总线7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705也连接至总线7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7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7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7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7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709。通信部分7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7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0接口705。可拆卸介质7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7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708。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参考图1描述的方法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有形地包含在及其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图1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7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711被安装。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方式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路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单元或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或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这些单元或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或模块本身的限定。

作为另一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中所包含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单独存在,未装配入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所述程序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处理器用来执行描述于本公开的方法。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A1、一种配送任务分配方法,包括:响应于第一配送资源的预设状态变化,确定与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第二配送资源;确定所述第一配送资源对于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的第一配送指数;在所述第一配送指数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A2、根据A1所述的配送任务分配方法,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预设状态变化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配送资源从未配送状态切换至配送状态、第一配送资源完成配送任务、分配给第一配送资源的配送任务被取消。A3、根据A1所述的配送任务分配方法,确定所述第一配送资源对于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的第一配送指数,包括:获取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未在配送状态中的所述待配送任务;根据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第一信息以及所述待配送任务的第二信息计算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适于配送所述待配送任务的第一配送指数,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待配送任务的配送地址。A4、根据A3所述的配送任务分配方法,未在配送状态中的所述待配送任务包括:配送顺序不在第一顺位、且所述第二配送资源未到达取货地址的所述待配送任务。A5、根据A1所述的配送任务分配方法,在所述第一配送指数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包括:获取所述第二配送资源适用于配送所述待配送任务的第二配送指数;在所述第一配送指数和第二配送指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A6、根据A5所述的配送任务分配方法,在所述第一配送指数和第二配送指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包括:在所述第一配送指数与所述第二配送指数之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将所述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

B7、一种配送任务分配装置,包括:响应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一配送资源的预设状态变化,确定与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第二配送资源;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配送资源对于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的第一配送指数;调整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配送指数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B8、根据B7所述的配送任务分配装置,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预设状态变化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配送资源从未配送状态切换至配送状态、第一配送资源完成配送任务、分配给第一配送资源的配送任务被取消。B9、根据B7所述的配送任务分配装置,所述确定模块,包括:第一获取子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二配送资源的未在配送状态中的所述待配送任务;计算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第一信息以及所述待配送任务的第二信息计算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适于配送所述待配送任务的第一配送指数,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一配送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待配送任务的配送地址。B10、根据B9所述的配送任务分配装置,未在配送状态中的所述待配送任务包括:配送顺序不在第一顺位、且所述第二配送资源未到达取货地址的所述待配送任务。B11、根据B7所述的配送任务分配装置,所述调整模块,包括:第二获取子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二配送资源适用于配送所述待配送任务的第二配送指数;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配送指数和第二配送指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B12、根据B11所述的配送任务分配装置,所述确定子模块,包括:调整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配送指数与所述第二配送指数之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将所述待配送任务调整为由所述第一配送资源配送。

C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其中,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A1-A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步骤。

D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A1-A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步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