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405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手机以及公共信息的显示,大尺寸显示面板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同时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摸屏(Touch Screen Panel)已经逐渐遍及人们的生活中。

随着触摸屏技术的发展,随着市场要求,整体模组减薄是市场发展趋势,所以触摸结构由触摸传感外挂式向触摸传感内嵌式发展,这样既可以实现触控面板的厚度减薄同时大量降低触摸屏的成本,目前内嵌式触控面板主要有三种类型:电阻式触控面板、电容式触控面板、光学式触控面板,相应的内嵌式触控技术现已初步运用于小尺寸显示屏中,其优异的触控性能成为未来触控设计的方向,因此,也为实现大尺寸显示面板的优异触控性能,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在现有技术中,自电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实现原理如图1a所示,一般地,单个触控点电极01设计成5mm*5mm左右的方形电极,然后将该电极01用一根触控导线02连接至触控芯片03内部,通过触控芯片03给该电极01施加驱动信号,并且该电极01可以自己接收反馈信号,即当手指未触控时,电极01所承受的电容为一固定值,当手指触控时,电极01承受的电容为手指电容加上原有电容,由于电容大小不同,信号的RC延迟(resistance capacitance delay)时间也不相同,这样手指触控的前后就会接收到不一样的电信号,从而实现触控点的确定。

如图1b所示,利用跨桥04可以将电极01和触控导线02电性连接,但是跨桥04露出了部分黑矩阵05,容易导致该区域(虚线圆形标注处)显示不均,漏光风险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漏光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包括:对向基板,阵列基板,以及位于所述对向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对向基板面向所述液晶层一面具有黑矩阵;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同层设置的触控电极,以及与每个所述触控电极一一对应的触控引线;

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触控引线电性连接的跨桥;所述跨桥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黑矩阵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区域内;

每个所述触控电极通过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与触控侦测芯片相连;所述触控侦测芯片用于通过检测各所述触控电极的电容值变化以判断触控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电极在显示阶段用作公共电极,在触控阶段用作触控电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跨桥相互绝缘且同层同材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引线均位于所述跨桥的下方;

所述跨桥分别通过过孔与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引线电性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引线位于所述触控电极的下方;

所述触控引线与所述触控电极之间具有第一绝缘层;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跨桥之间具有第二绝缘层;

所述跨桥分别通过形成在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上的第一过孔与所述触控引线电性连接,以及通过形成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的第二过孔与所述触控电极电性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触控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互不重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引线位于所述触控电极的上方;

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触控引线之间具有第三绝缘层;所述触控引线与所述跨桥之间具有第四绝缘层;

所述跨桥分别通过形成在所述第三绝缘层、触控引线和第四绝缘层上的第三过孔与所述触控电极连接,以及通过形成在所述第四绝缘层上的第四过孔与所述触控引线电性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阵列基板内设有呈矩阵排列的多个像素单元;所述触控引线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对应的相邻列的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隙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包括:对向基板,阵列基板,以及位于对向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对向基板面向液晶层一面具有黑矩阵;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同层设置的触控电极,以及与每个触控电极一一对应的触控引线;阵列基板还包括用于将触控电极与触控引线电性连接的跨桥;跨桥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黑矩阵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区域内;每个触控电极通过对应的触控引线与触控侦测芯片相连;触控侦测芯片用于通过检测各触控电极的电容值变化以判断触控位置。本实用新型由于跨桥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黑矩阵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区域内,黑矩阵可以完全遮挡跨桥,进而可以减少漏光。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黑点所在区域的放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之一;

图3为图2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之二;

图5为图4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其中,附图中各膜层的厚度和形状不反映触控显示面板的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如图2至图5所示,包括:对向基板,阵列基板,以及位于对向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对向基板面向液晶层一面具有黑矩阵;

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同层设置的触控电极1,以及与每个触控电极1一一对应的触控引线2;

阵列基板还包括用于将触控电极1与触控引线2电性连接的跨桥3;跨桥3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黑矩阵4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区域内;

每个触控电极1通过对应的触控引线2与触控侦测芯片相连;触控侦测芯片用于通过检测各触控电极的电容值变化以判断触控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对向基板,阵列基板,以及位于对向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对向基板面向液晶层一面具有黑矩阵;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同层设置的触控电极,以及与每个触控电极一一对应的触控引线;阵列基板还包括用于将触控电极与触控引线电性连接的跨桥;跨桥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黑矩阵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区域内;每个触控电极通过对应的触控引线与触控侦测芯片相连;触控侦测芯片用于通过检测各触控电极的电容值变化以判断触控位置。本实用新型由于跨桥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黑矩阵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区域内,黑矩阵可以完全遮挡跨桥,进而可以减少漏光。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可以在显示阶段用作公共电极,在触控阶段用作触控电极。也就是说,在触控阶段将公共电极可以复用为触控电极,此时触控引线用于在显示阶段向公共电极传递公共电极信号,在触控阶段向公共电极(即触控电极)传递触控扫描信号,且还用于将发生触控位置处的公共电极(即触控电极)产生的触控信号传输到触控芯片。并且,在不增加额外制作工艺前提下,仅通过在与触控电极对应的位置设置触控引线,融合了自电容式的内嵌触控技术,将内嵌技术与现有的大尺寸显示面板相结合,实现大尺寸显示面板的优异触控性能。

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如图2和图4所示,阵列基板还可以包括像素电极5;像素电极5与跨桥3相互绝缘且同层同材质,即像素电极5的材料与跨桥3的材料相同,因此在触控显示面板制作过程中,采用同一次构图工艺形成像素电极和跨桥,这样可以简化工艺,制作简单,降低成本。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如图3和图5所示,触控电极1和触控引线2均位于跨桥3的下方;跨桥3分别通过过孔与触控电极1和触控引线2电性连接。具体地,图3和图5分别示出了跨桥3分别通过一个过孔与触控电极1和触控引线2电性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对于触控电极和触控引线的位置可以有以下两种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触控引线2可以位于触控电极1的下方;触控引线2与触控电极1之间具有第一绝缘层6;触控电极1与跨桥3之间具有第二绝缘层7;跨桥3分别通过形成在第一绝缘层6和第二绝缘层7上的第一过孔W1与触控引线2电性连接,以及通过形成在第二绝缘层7上的第二过孔W2与触控电极1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当触控引线2位于触控电极1的下方时,第一过孔W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触控电极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互不重叠。

具体地,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为触控引线2可以位于触控电极1的上方;触控电极1与触控引线2之间具有第三绝缘层8;触控引线2与跨桥3之间具有第四绝缘层9;跨桥3分别通过形成在第三绝缘层8、触控引线2和第四绝缘层9上的第三过孔W3与触控电极1连接,以及通过形成在第四绝缘层9上的第四过孔W4与触控引线2电性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内设有呈矩阵排列的多个像素单元;触控引线可以设置在触控电极对应的相邻列的像素单元之间的间隙处,这样可以保证触控引线不会占用触控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图2至图5仅为触控显示面板结构的具体实施例,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触控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增减或改变其膜层结构,以便适用于多种模式的显示面板,在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一般还会具有诸如偏振片、隔垫物、彩膜层等其他膜层结构,以及在衬底基板上还一般形成有薄膜晶体管、栅线、数据线等结构,这些具体结构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包括:对向基板,阵列基板,以及位于对向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对向基板面向液晶层一面具有黑矩阵;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同层设置的触控电极,以及与每个触控电极一一对应的触控引线;阵列基板还包括用于将触控电极与触控引线电性连接的跨桥;跨桥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黑矩阵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区域内;每个触控电极通过对应的触控引线与触控侦测芯片相连;触控侦测芯片用于通过检测各触控电极的电容值变化以判断触控位置。本实用新型由于跨桥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黑矩阵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区域内,黑矩阵可以完全遮挡跨桥,进而可以减少漏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