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薄膜、立体触摸屏及触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4049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导电薄膜、立体触摸屏及触控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体触摸屏及具有该立体触摸屏的触控设备。



背景技术:

设置在智能手机等触控设备上的触摸屏提供有助于与用户交互的触摸感测功能。当用户使用手指或触摸笔靠近或接触触控设备的显示表面时,触摸感测功能提取接触信息,例如,感测触摸或被触摸的表面的位置。触控设备可以基于接触信息接收信号,以显示相应的内容或执行相应的操作。

将智能手机等触控设备的显示面设计成曲面是目前的一大潮流,对消费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购买诱惑力。但是触控设备靠近边缘的区域其触摸感测功能因边缘区域的几何形状受到限制,相较于触控设备的中心区域,边缘区域的触摸往往被误触发或者显得迟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导电薄膜、由该导电薄膜制成的立体触摸屏,及具有该立体触摸屏的触控设备,该立体触摸屏在边缘区域具有与中心区域相同的感测功能。

一种导电薄膜,包括基体及设置在基体上的触摸感应单元,所述基体包括第一区域以及位于第一区域的侧缘的第二区域,所述触摸感应单元包括第一感应电极、第二感应电极、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一引线连接,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与第二引线连接,所述第一感应电极设置在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引线、第二感应电极和第二引线设置在第二区域,且第一引线位于第二感应电极与第一感应电极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的相对两个侧缘均具有所述第二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呈平面状,所述第一区域相对第二区域弯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区域呈平面状,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弧形过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整体呈曲面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形成在基体上的胶质层,所述胶质层远离基体的表面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第二感应电极、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填充在所述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第二感应电极、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为图案化形成在所述基体表面上的铟锡氧化物膜、有机导电膜、纳米金属膜、碳纳米管、石墨烯中的一种。

一种立体触摸屏,包括上述的导电薄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体触摸屏包括层叠设置的两个所述导电薄膜,两个所述导电薄膜之间形成电容感应单元,或者所述立体触摸屏包括单个所述导电薄膜,所述导电薄膜上的两个相邻第一感应电极之间,以及两个相邻第二感应电极之间形成电容感应单元。

一种触控设备,包括上述的立体触摸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电薄膜中,由于第一感应电极设置在基体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引线、第二感应电极和第二引线设置在第二区域,且第一引线位于第二感应电极与第一感应电极之间,第一引线与第一感应电极的连接方位、第二引线与第二感应电极的连接方位互不干扰,使得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二感应电极可以根据需要分布在整个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使第二区域和第一区域整个区域内无差别的实现触控感应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导电薄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导电薄膜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一边缘被弯折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薄膜包括基体10及设置在基体10上的触摸感应单元20。

基体10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材、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膜材及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材中的一种或多种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体10上与设置触摸感应单元20的表面相对的一表面上还可以进行可选择的表面加工,例如,可在基体10的上述相对的一表面上设置硬化涂层。硬化涂层可为二氧化硅层。

所述基体10包括第一区域101以及位于第一区域101的侧缘的第二区域102。一实施例中,如图2中所示,基体10展开后具有大致为矩形的轮廓。两个第二区域102分别位于第一区域101的左右两侧边缘。可以理解另外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区域102可仅位于第一区域101其中的一侧边缘。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所呈现的形状可以根据导电薄膜所应用的触控设备而有所不同。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区域101呈平面状,第二区域102相对第一区域101弯折。第二区域102也为平面状,第二区域102和第一区域101之间弧形过渡。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可以在整体上呈曲面状。例如,可以为圆弧曲面。

所述触摸感应单元20包括第一感应电极21、第二感应电极23、第一引线22和第二引线24。所述第一感应电极21与第一引线22连接,所述第二感应电极23与第二引线24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感应电极21为长带状,各个第一感应电极21间隔设置;第二感应电极23为块状,各个第二感应电极23也相互间隔设置。第一引线22和第二引线24均为长条线形。第一感应电极21、第二感应电极23的形状不受上述实施例中的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而设置成不同的形状,例如菱形块状、网格状等。第一引线22作为连接第一感应电极21和外部处理器件的元件;第二引线24作为连接第二感应电极21和外部处理器件的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导电薄膜应用至触摸屏中时,可将两个导电薄膜叠置,使两个导电薄膜中位置相应的两个第一感应电极21之间形成电容的两个电极,以实现该位置的电容式触控感应功能;类似的,两个导电薄膜中位置相应的两个第二感应电极23也可形成电容的两个电极,以实现该位置的电容式触控感应功能。

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设置第一感应电极21和第二感应电极23的形状和排布方式,使单个导电薄膜上的相邻两个第一感应电极21成为电容的两个电极,以实现该位置的电容式触控感应功能,类似的,单个导电薄膜上的相邻两个第二感应电极23也成为电容的两个电极,以实现该位置的电容式触控感应功能。

所述第一感应电极21设置在第一区域101,所述第一引线22、第二感应电极23和第二引线24设置在第二区域102,且第一引线22位于第二感应电极23与第一感应电极21之间。如图2中所示,由于第一引线22与第一感应电极21的连接方位、第二引线24与第二感应电极23的连接方位互不干扰,使得第一感应电极21和第二感应电极23可以根据需要分布在整个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另一方面,由于第二感应电极23与第一感应电极21相互独立,各自互不影响的实现触控感应功能,因而可在第二区域102和第一区域101整个区域内无差别的实现触控感应功能。

一实施例中,第一感应电极21、第二感应电极23、第一引线22和第二引线24均能由形成在基体10上的铟锡氧化物膜图案化后形成。例如,在基体10的一表面上镀制一层氧化铟锡膜,再通过曝光、显影等步骤形成具有特定图案的第一感应电极21、第二感应电极23、第一引线22和第二引线24。

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感应电极21、第二感应电极23、第一引线22和第二引线24还可由其他材料形成的膜层再图案化后而成。例如,形成的膜层可为有机导电膜、纳米金属膜、碳纳米管、石墨烯中的一种。有机导电膜例如可以是聚乙撑二氧噻吩(PEDOT)膜。纳米金属膜例如可以是纳米银膜、纳米铜膜。这些膜层可以是通过相应的导电剂(即PEDOT、银纳米线、铜纳米线、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加上溶剂和感光材料等配制而成的感光导电液经涂布等工艺形成在基体10上。溶剂可以为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丙酮、丁酮、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及甲苯中的至少一种。感光材料可以为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不饱和烃类树脂或氨类树脂。上述感光导电液中还可包含光引发剂和光敏剂等光敏材料。光引发剂选自芳香重氮盐、芳香硫鎓盐、芳香碘鎓盐及二茂铁盐中的至少一种。光敏剂为自由基引发基,优选为安息香二甲醚、二苯甲酮、二异丙基噻唑酮、过氧化二苯甲醛或N-乙烯基咔唑。在光照下,光引发剂使光敏剂分解产生自由基离子,引发感光材料形成交联网络。

这些膜层再经过曝光、显影、固化等工序即可形成上述第一感应电极21、第二感应电极23、第一引线22和第二引线24。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薄膜还包括形成在基体10上的胶质层,所述胶质层远离基体10的表面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第二感应电极、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填充在所述凹槽内。胶质层可以是紫外光胶层,还可以为其他光固胶、热固胶及自干胶。凹槽为具有预设形状的凸起的纳米压印模压印形成。

在形成上述第一感应电极、第二感应电极、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时,可以在基体10的表面涂覆胶状物并固化,形成胶质层。然后使用压印模具压印胶质层,在胶质层背离基体10的表面形成凹槽。凹槽的形状和布局可以根据所需要形成的第一感应电极、第二感应电极、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而设置。接着将金属填充于凹槽内,形成所述的第一感应电极、第二感应电极、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例如,可以使用刮涂技术在凹槽中填充纳米银墨水,再在150℃条件下烧结,使纳米银墨水中的银单质烧结成导电细线。其中,银墨水固含量35%,溶剂在烧结中挥发。第一感应电极、第二感应电极、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也可通过凸版压印的方式直接转印在胶质层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立体触摸屏,其中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导电薄膜。所述立体触摸屏中的导电薄膜在整体上并非在一平面内,而是具有一定的立体结构,例如整体上呈现出如图1所示的两边弯折的形状。上述的立体触摸屏可以包括两个层叠的导电薄膜,其中两个层叠的导电薄膜中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感应电极形成一个电容感应单元,类似的,两个层叠的导电薄膜中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感应电极也形成一个电容感应单元。

上述的立体触摸屏也可以包含单个的导电薄膜,此种情形下,基体10上相邻的两个第一感应电极之间,以及两个相邻第二感应电极之间形成电容感应单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控设备,包括上述的立体触摸屏。所述触控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或者智能电视等显示终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