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9178发布日期:2018-09-18 22:1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成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触摸屏的技术的不断成熟,由于优秀的操控效果,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

触摸屏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可以是手机显示屏或其它的触控显示屏,还可以是其它的触控器件中,如电磁炉之类的电器。现有的触控面板有一些缺点。例如,电磁炉的触控面板,需要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才不会发生操作失误的情况。

当前触摸屏厂竞争已是白热化,其竞争主要集中在制造成本、产品的新颖性和新功能。但是,现有的触控面板需单独在变色玻璃贴附触控感应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种一种集成触控面板,无需单独在变色玻璃贴附触控感应器,降低了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触控面板,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设置的白色背光源、下层无色透明玻璃层、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和上层无色透明玻璃层,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在所述上层无色透明玻璃层表面,包括多个设置在预定位置相互独立的上触控感应区,所述上触控感应区为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上电极,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为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下电极,设置在所述下层无色透明玻璃层。

其中,所述上层无色透明玻璃层为上表面经过AG处理并设置有多个图标的上层无色透明玻璃层,其中,所述图标与所述上触控感应区对应设置。

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图标外部的外轮廓图形。

其中,多个所述外轮廓图形的形状相同。

其中,多个所述外轮廓图形的尺寸相等。

其中,所述上触控感应区的形状与所述图标外部的外轮廓图形的形状相同。

其中,所述上触控感应区的尺寸与所述图标外部的外轮廓图形的尺寸相等。

其中,所述上触控感应区为圆形上触控感应区,所述上触控感应区向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左侧或右侧的边缘延伸后与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前端或后端的电极连接点连接。

其中,所述下电极与所述上触控感应区的形状相同,尺寸相等。

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为ITO导电层、纳米银导电层或石墨烯导电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触控面板,通过将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多个相互独立的上触控感应区,既能够实现触控功能,同时也作为电致变色层的上电极,实现触控与电致变色层的发光变色的同步,使用户获得新的触控体验,由于无需单独将触控感应器单独进行设置,降低了工艺成本,降低了触控屏面板的厚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集成触控面板的一个实施例中上层无色透明玻璃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集成触控面板的一个实施例中上层无色透明玻璃层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成触控面板,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设置的白色背光源、下层无色透明玻璃层、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和上层无色透明玻璃20层,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在所述上层无色透明玻璃20层表面,包括多个设置在预定位置相互独立的上触控感应区10,所述上触控感应区10 为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上电极,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为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下电极,设置在所述下层无色透明玻璃层。

通过将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多个相互独立的上触控感应区10,既能够实现触控功能,同时也作为电致变色层的上电极,在实现触控功能的同时,电致变色层发光,实现触控与电致变色层的发光变色的同步,使用户获得新的触控体验,由于无需单独将触控感应器单独进行设置,减少了工艺步骤,降低了工艺成本,降低了触控屏面板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致变色层的上设置触控感应区,由于在触控过程中,需要进行不同的功能限制,如进行设置、增加、减少、显示时间等,现有技术中多是通过设置涂层实现不同触控区域的区分,但是设置涂层会降低触控感应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而且涂层容易发生损坏,还会将电致变色层发出的光进行遮挡,降低了其发光的亮度,影响用户使用体验,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层无色透明玻璃20层为上表面经过AG处理并设置有多个图标的上层无色透明玻璃20层,其中,所述图标与所述上触控感应区10 对应设置。

通过对上层无色透明玻璃20层的上表面进行AG处理,然后设置图标,使得无需进行涂层设置,降低了成本,同时不会遮挡电致发光层发出的光,提高了产品对发光的使用效率;同时无需设置涂层,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而且图标的设置,使得用户不会在图标之外进行触摸,提高了触控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透明导电层是直接沉积在下层无色透明玻璃层表面,第二透明导电层是直接沉积在上层无色透明玻璃20层表面,上层无色透明玻璃20层表面通过蚀刻等方式获得上触控感应区10的图形,与电致变色层等贴合即可获得需要的产品,工艺难度较低,无需重新设计触控传感器,降低了生产成本。

电致变色层是指此层为一致电致变色材料层,此材料的光学属性 (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

AG处理:在玻璃表面做喷砂或酸刻处理,做出图标图案。白光穿过时,由于图标图案表面与周围表面不一样,人眼观看可以分辨出来。

为了进一步规范生产过程,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同时也是的图标具有统一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成触控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图标外部的外轮廓图形。

本实用新型对于图标外部的外轮廓图形的形状以及尺寸不做限定,一般设置在图标外,与图标保持一定的距离即可,其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正方形或者其它用户自行设计的形状。

由于图标与第二透明导电层的上触控感应区10是对应设置的,在上触控感应区10发生触控的区域,其对应的电致发光层区域会点亮发光,对应的图标(按键)区域会被点亮,一般只需要将图标以及其外轮廓图形点亮即可,因此,为了进一步规范图标,使得其更加美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外轮廓图形的形状相同,多个所述外轮廓图形的尺寸相等。

本实用新型中上触控感应区10与图标、外轮廓图形对应,因此为了降低工艺参数的复杂程度,所述上触控感应区10的形状与所述图标外部的外轮廓图形的形状相同。

所述上触控感应区10的尺寸与所述图标外部的外轮廓图形的尺寸相等。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多个图标、按键或上触控感应区 10的设置位置不做限定,可以是以点阵排列,或者是其它的方式排列,如有需要可以将其中的特定的触控区设计为需要的形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一般,为了设计方便,以及避免发生触控感应区的损坏,减少边角的设计,同时各个方向发光强度相等,所述上触控感应区10为圆形上触控感应区10,所述上触控感应区10向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左侧或右侧的边缘延伸后与设置在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前端或后端的电极连接点连接。

当然,本实用新型对于从下触控感应区到电极连接点的连接走线布局以及连线的材质、尺寸等不做限定,可以通过蚀刻的方式统一进行设计,或者是采用其它的方式进行设计。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白色背光灯源发出的光穿过上电极时会被吸收和反射,降低出光量,因此为了减少在第一透明导电层的损失,第一透明导电层一般设计为多个独立的下电极,为了减少工艺难度,所述上电极与所述上触控感应区10的形状相同,尺寸相等。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作用是使得光线能够穿透,同时作为电极以及触控感应层能够导电,本实用新型对其材质、沉积方式以及厚度不做具体限定,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可以为ITO导电层、纳米银导电层或石墨烯导电层,或者是其它的透明导电层。

本实用新型对于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不做具体限定,但是其材质一般相同,能够降低工艺复杂程度,降低工艺成本,同时厚度一般也相等。

首先上层玻璃上的透明导电触控图案及透明导电走线处于通电工作状态,即此状态形成了自容式感应器,通过电致变色层的制作,此上层玻璃上的导电材料在通电状态下的电场不会使电致变色层变色。

开始使用按键面板时,手指触摸一下任意按键,此动作只作为唤醒白色背光灯点亮作用,不作为按键对应功能的启动动作,此时由于按键为无色透明,即按键发出的光为背光源所发出的白光。

在背光灯点亮状态下,用户手指触摸指定的图标(按键),此时上层玻璃的导电触控图案(即感应单元)电容增加,此时判定手指触摸,启动对应感应单元的按键功能工作,同时发出信号使其正对的下层玻璃上的导电材料通电,致使上下层玻璃的导电材料产生大的电势差,中间的电致变色层在此时较大的电场作用下产生颜色变化,即此时按键通过背光灯发出对应颜色光线。

手指松开时,对应的感应单元电容回复原来状态,主板检测到此信号,发出信号使下层玻璃导电材料断电,电场消失则电致变色层也恢复原来状态。在面板没操作的情况下,背光灯在设定的时间内关闭。

本实用新型中主要采用的自容式感应器,原理如下:通过检测每个感应单元的电容(Cp)变化。自己发射信号,自己侦测电容值变化。有手指触摸时,感应单元的电容增加。手指相当于GND,当手指放置在对应的感应单元上方时,手指与感应单元形成电容,即感应单元与 GND的电容量增大,从而感应单元的电子数量增多,主板检测到此变化,从而启动相关的功能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集成触控面板,通过将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多个相互独立的上触控感应区,既能够实现触控功能,同时也作为电致变色层的上电极,在实现触控功能的同时,电致变色层发光,实现触控与电致变色层的发光变色的同步,使用户获得新的触控体验,由于无需单独将触控感应器单独进行设置,减少了工艺步骤,降低了工艺成本,降低了触控屏面板的厚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集成触控面板,通过触控感应器与电致变色层的电极集成到透明导电层,在进行触控感应的同时,该透明导电层即作为触控感应层进行触控行为,也作为电致变色层的电极,使其导通,电致变色层的颜色发生改变,使用户获得新的触控体验,同时由于无需单独将触控感应器单独进行设置,降低了工艺成本,降低了触控屏面板的厚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成触控面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