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PU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2746发布日期:2018-08-21 17:4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PU散热器。



背景技术:

电子元件的发热已经成为了制约微电子技术的瓶颈。随着技术的发展,个人计算机CPU的功率越来越高,有的已经超过了100W。考虑到CPU的几何尺寸,CPU单位面积上的发热量十分惊人。因此,CPU的散热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通常,电子产品内设散热结构为CPU提供散热,散热结构一般都包括风扇、扣具、散热器(包括底板和鳍片)、导热介质等。

由于CPU的功耗较大,因此往往散热器的体积偏大,为了安装散热器,就要求装有多个CPU的主板的空间相对增大,然而这又不符合器件小型化的要求,因此亟待开发一种散热效果好,散热器利用率高的散热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PU散热器,该散热器可同时给多个CPU散热,散热效率高、利用率高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CPU散热器,包括散热片组件、若干散热铝底以及若干导热管,导热管的一端插接于散热片组件内,导热管的另一端插接于散热铝底内,每个所述散热铝底内至少插接有一根导热管。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散热铝底内插接有两根导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铝底包括第一散热铝底和设置于第一散热铝底一侧的第二散热铝底,所述导热管为四根,两根导热管远离散热片组件的一端插接于第一散热铝底内,另外两根导热管远离散热片组件的一端插接于第二散热铝底内。

进一步的,四根所述导热管与第一散热铝底、第二散热铝底位于同一平面,且四根导热管与第一散热铝底、第二散热铝底均处于散热片组件的同一侧。

进一步的,靠外侧的两根导热管插接于第一散热铝底,靠内侧的两根导热管插接于第二散热铝底,第二散热铝底位于第一散热铝底与散热片组件之间。

进一步的,靠外侧的两根所述导热管包括与散热片组件相连接的纵向管及与纵向管相连接的横向管,所述横向管插接于第一散热铝底内。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管与横向管之间连接有弧形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铝底与第二散热铝底均开设有安装槽。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管为铜导热管,所述散热片组件为铝散热片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组件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散热片本体及装设于散热片本体两端用于固定导热管的扣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同一散热片组件内插接若干导热管,通过若干导热管连接若干散热铝底,实际使用时,若干散热铝底可连接到不同的CPU上,实现一个散热器同时给多个CPU散热,该散热器的利用率高,能有效节约安装散热器的成本和安装散热器所占用的空间,且该散热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扣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散热片组件; 2-导热管; 3-第一散热铝底;

4-第二散热铝底; 5-安装槽; 11-散热片本体;

12-扣板; 21-纵向管; 22-横向管;

23-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附图1-2,一种CPU散热器,包括散热片组件1、若干散热铝底以及若干导热管2,导热管2的一端插接于散热片组件1内,导热管2的另一端插接于散热铝底内,每个所述散热铝底内至少插接有一根导热管2。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同一散热片组件1内插接若干导热管2,通过若干导热管2连接若干散热铝底,实际使用时,若干散热铝底可连接到不同的CPU上,实现一个散热器同时给多个CPU散热,该散热器的利用率高,能有效节约安装散热器的成本和安装散热器所占用的空间,且该散热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散热铝底内插接有两根导热管2。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每个所述散热铝底内插接两根导热管2,能更快的将热量传递到散热片组件1,实现更有效的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铝底包括第一散热铝底3和设置于第一散热铝底3一侧的第二散热铝底4,所述导热管2为四根,两根导热管2的远离散热片组件1的一端插接于第一散热铝底3内,另两根导热管2的远离散热片组件1的一端插接于第二散热铝底4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根导热管2连接于第一散热铝底3内,另外两根导热管2连接于第二散热铝底4内,可同时给两个CPU散热,即保证了散热效率,又能节约装设散热器的空间以及装设多个散热器的成本。

进一步的,四根所述导热管2与第一散热铝底3、第二散热铝底4位于同一平面,且四根导热管2与第一散热铝底3、第二散热铝底4均处于散热片组件1的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中的四根导热管2与第一散热铝底3、第二散热铝底4位于同一平面且均处于散热片组件1的同一侧,使得使用该散热器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靠外侧的两根导热管2插接于第一散热铝底3,靠内侧的两根导热管2插接于第二散热铝底4,第二散热铝底4位于第一散热铝底3与散热片组件1之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靠外侧的两根导热管2插接于第一散热铝底3,靠内侧的两根导热管2插接于第二散热铝底4,使得两个CPU的热量不会交叉传递,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靠外侧的两根导热管2包括与散热片组件1相连接的纵向管21及与纵向管21呈一定角度且相连接的横向管22,所述横向管22插接于第一散热铝底3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纵向管21呈一定角度且相连接的横向管22,述横向管22插接于第一散热铝底3内,可将第一散热铝底3与第二散热铝底4的大小分别根据实际需要随意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管21与横向管22之间连接有弧形连接部23。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于纵向管21与横向管22之间弧形连接部23,使得纵向管21与横向管22过渡更加平缓,有利于导热管2中应力的释放,使得导热管2与第一散热铝底3连接更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铝底3与第二散热铝底4均开设有安装槽5。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散热铝底3与第二散热铝底4开设安装槽5,使用时,通过线弹簧将散热器卡接于CPU上,使得安装及拆卸该散热器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管2为铜导热管2,所述散热片组件1为铝散热片组件1。

本实用新型采用铜导热管2,使得导热更快,能快速传递热量;使用铝散热片组件1散热,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能有效减低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组件1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散热片本体11及装设于散热片本体11两端用于固定导热管2的扣板12。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散热片本体11的两端固定连接扣板12,使得铜管能更好的固定于散热器本体上,使得散热效果更好且使用时的抗震效果更好。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