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36392发布日期:2021-07-27 13:45阅读:69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两个机体互相枢接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笔记本电脑(特别是电竞笔电)都强调通过打光提升使用者操作体验,其解决方式大多是利用键盘背光产生互动效果。不过,键盘背光所能提供的发光效果有限,过度的发光效果甚至会对于使用者的操作造成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此电子装置包含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与一发光元件。第一机体具有一侧边。此侧边包含一第一部分以及一第二部分。第二机体是枢接于第一部分。发光元件是设置于第二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第二机体包括键盘模块与控制单元,上述键盘模块是位于上述第二机体的上表面,上述控制单元是位于上述第二机体内且电性连接上述发光元件与上述键盘模块,上述控制单元是依据预设规则控制上述键盘模块与上述发光元件同步发光。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第一机体包括屏幕。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第二部分为内凹部,上述发光元件是位于上述内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内凹部是呈梯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内凹部包括短边与长边,上述发光元件是设置于上述长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发光元件包括导光条与两个发光单元,上述两个发光单元是设置于上述导光条的两端,且朝向上述导光条中央发射光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发光元件包括底板、多个发光单元与均光结构,上述多个发光单元是等距地设置于上述底板,上述均光结构是设置于上述多个发光单元上,上述多个发光单元是朝向上述均光结构发光。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第二部分是位于上述侧边的中央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第二部分是位于上述侧边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子装置将发光元件设置于第一机体枢接于第二机体的一侧边,一方面可提供发光效果,提升使用者操作体验。此发光元件并可配合背光键盘,提供范围更大、更多样化的发光效果。另一方面,此发光元件的设置位置可避免使光线直射使用者,而对于使用者的操作造成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放大显示图1中的区域a;

图3是图1的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发光元件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发光元件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和权利要求,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放大显示图1中的区域a。一实施例中,此电子装置100是一笔记本电脑。不过亦不限于此。

如图中所示,此电子装置100包含一第一机体120、一第二机体140与一发光元件160。第一机体120具有一侧边122。此侧边122包含一第一部分1222以及一第二部分1224。第二机体140是枢接于第一部分1222。发光元件160是设置于第二部分1224。

一实施例中,第一机体120包括一屏幕124。第二机体140是此电子装置100的主机部分,其包括一键盘模块142。此键盘模块142是位于第二机体140的一上表面。一实施例中,此键盘模块142可以是一背光键盘。

侧边122是第一机体120靠近第一机体120与第二机体140枢接处的侧边。一实施例中,如图中所示,枢接结构170是设置于第二机体140,第一机体120的第一部分1222具有一连接件1223连接至枢接结构170,如此即可使第二机体140枢接于第一部分1222。不过亦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枢接结构170亦可以是设置于第一机体120。在其他实施例中,枢接结构170亦可以是设置于第二部分1224。

请一并参照图3,图3是图1的电子装置100一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此电子装置100包含屏幕124、发光元件160、键盘模块142与一控制单元144。其中,屏幕124与发光元件160是设置于第一机体120,键盘模块142与控制单元144是设置于第二机体140。控制单元144是位于第二机体140内,且电性连接发光元件160与键盘模块142。一实施例中,此控制单元144可以是一中央处理单元。

控制单元144是依据一预设规则控制键盘模块142与发光元件160同步发光,举例来说,控制单元144可依据一预设时间间隔控制键盘模块142的背光与发光元件160间歇性的发光,又或者控制单元144可依据一预设光色变化规律控制键盘模块142的背光与发光元件160的光色产生变化。不过亦不限于此。其他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44亦可以是依据不同的发光规则分别控制键盘模块142与发光元件160发光,或是依据一预设规则将键盘模块142与发光元件160视为一整体控制其交替发光。

图1中,第一机体120的侧边122的第二部分1224为一内凹部,发光元件160则是位于此内凹部。一实施例中,如图2,此内凹部可呈梯形,其包括一短边1224a与一长边1224b,发光元件160是嵌入长边1224b处的壳体内。

前述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224是位于侧边122的一侧,呈现出不对称的发光效果。不过亦不限于此。一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224亦可以是位于侧边122的中央处,以呈现对称的发光效果。

请一并参照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发光元件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一实施例中,此发光元件160是一发光条,其包括一导光条162与两个发光单元164。此两个发光单元164是设置于导光条162的两端,且朝向导光条162中央发射光线。导光条162的一侧具有一出光面162a。发光单元164所产生的光线会在导光条162内进行反射,并通过出光面162a向外投射。

一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发光均匀度,在出光面162a上可形成多个微结构。一实施例中,此两个发光单元164均为发光二极管。一实施例中,此两个发光单元164是采用多色发光二极管,通过改变发光单元164的发光模式,即可在出光面162a提供多种不同光色变化。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发光元件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相较于图4的发光元件160是利用导光条162引导光线向外投射,本实施例的发光元件260包括一底板262、多个发光单元264与一均光结构266。

这些发光单元264是等距地设置于底板262。此底板262可以是一电路板。均光结构266是设置于这些发光单元264上。发光单元264是朝向均光结构266发光。此均光结构266的外侧面266a即为发光元件260的出光面。

一实施例中,此均光结构266的内侧面266b可形成多个微结构,以提升发光均匀度。不过亦不限于此,一实施例中,亦可在均光结构266的外侧面266a形成多个微结构,以提升发光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子装置100将发光元件160,260设置于第一机体120枢接于第二机体140的一侧的侧边122,一方面可提供发光效果,提升使用者操作体验。此发光元件160,260并可配合键盘模块142的背光,提供范围更大、更多样化的发光效果。另一方面,此发光元件160,260的设置位置可避免使光线直射使用者,而对于使用者的操作造成干扰。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