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505879阅读: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的消除触控电极层光线反射过程的光路示意图。如图4a与图4b所示,当使用者在强光下光看电子设备时,光强为Ic的自然光照射至触控显示面板30上时,通过第二偏光层36后变成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经过第二波片35后变为右旋椭圆偏振光,该右旋椭圆偏振光照射到触控电极层34上,由于触控电极层34为金属结构,则该右旋椭圆偏振光经过触控电极层34反射变为左旋椭圆偏振光照射至第二波片35,并且第二波片35将其变为线偏振光反射至第二偏光层36,该线偏振光经由第二偏光层36入射人眼,并且此时该线偏振光的光强度为12,由于I2= I 0cos22 Θ,其中,Θ为第二偏光层36的偏振方向与第二波片35的光轴方向的夹角,当Θ的值为45度时,根据上述公式可得光强度12的值为零,因此,没有入射到人眼的光线的强度为零,使得显示面板33发出的光不会与外界的反射光发生干扰,进而提高了触控显示面板30的画面能见度。
[0034]进一步地,请同时参考图5a与图5b,图5a与图5b为图3所示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不施加工作电压时的光线转换示意图。如图5a与图5b所示,当触控显示面板30没有施加工作电压时,背光源37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偏光层31后变为与第一偏光层31的偏振方向相同的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经过第一波片32后变为右旋椭圆偏振光,该右旋椭圆偏振光经过第一基板330后无变化。
[0035]进一步地,由于此时触控显示面板30没有施加工作电压,因此,此时触控显示面板30中的液晶层334中的液晶分子转向没有发生改变,因此经过液晶层334之后的右旋椭圆偏振光没有发生改变。该右旋椭圆偏振光又经过第二基板332之后进入第二波片35,该右旋椭圆偏振光经过第二波片35之后变为与第一偏光层31偏振方向相同的线偏振光,由于其与第二偏光层36的偏振方向垂直,因此该线偏振光无法通过第二偏光层36,故,使用者看不到触控显示面板30的显示画面。在本实施例中,当触控显示面板30没有施加工作电压时,由于第一波片31与第二波片35的共同作用,触控显示面板30没有画面显示。
[0036]进一步地,请同时参考图6a与图6b,图6a与图6b为图3所示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施加工作电压时的光线转换示意图。如图6a与图6b所示,当触控显示面板30施加工作电压时,背光源37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偏光层31后变为与第一偏光层31的偏振方向相同的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经过第一波片32后变为右旋椭圆偏振光,该右旋椭圆偏振光经过第一基板330后无变化。
[0037]进一步地,由于此时触控显示面板30施加工作电压,因此,此时触控显示面板30的液晶层334中的液晶分子转向发生改变,并且该液晶层334中的液晶分子使得该右旋椭圆偏振光产生二分之一波长的相位延迟,因此经过液晶层334之后的右旋椭圆偏振光的光轴偏转90度,进而使得该右旋椭圆偏振光变为左旋椭圆偏振光。该左旋椭圆偏振光又经过第二基板332之后进入第二波片35,并且该左旋椭圆偏振光经过第二波片35之后变为与第一偏光层31偏振方向垂直的线偏振光,由于第二偏光层36的偏振方向与第二偏光层31的偏振方向垂直,因此该线偏振光可通过第二偏光层36,故,使用者可以看到触控显示面板30的显示画面。在本实施例中,当触控显示面板30施加工作电压时,触控显示面板30可正常显示画面,并且不会受到第一波片31与第二波片35对光线的转换干扰。
[0038]进一步地,请参考图7,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40与图3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30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触控电极层的结构不同,图7所示的触控电极层34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层340与第二触控电极层342,第一触控电极层340位于显示面板33的第二基板332的外表面,第二触控电极层342位于第一触控电极层340上,第一触控电极层340与第二触控电极层34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344,第二波片35位于第二触控电极层342上,并且第一触控电极层340与第二触控电极层342均呈网状结构。
[003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340为驱动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342为感测电极。
[0040]作为另一种实施方案,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340为感测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342为驱动电极。
[0041]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340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342为网状结构。
[0042]此外,当使用者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光线在经由第一触控电极层340与第二触控电极层342时均发生反射,由于第二触控电极层342位于第一触控电极层340上,因此,只需在第二触控电极层342上设置第二波片35,便可根据图3所示的方法同时消除第一触控电极层340与第二触控电极层342的光的反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40与图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30的除了触控电极层34的结构不同之外,其他结构均相同,并且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40的具体工作原理与图4a至图6b相似,具体可参考图3、图4a与图4b、图5a与图5b以及图6a与图6b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30的详细描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004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30或者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40,并且本发明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与图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30或者图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40相同,具体描述可参考图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30或者图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40,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0044]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利用第一波片与第二波片消除了触控电极层所产生的光的反射,避免显示面板的光线与触控电极层反射的强光发生干扰,提高了显示面板画面的能见度,进而提高了触控显示面板的良率,生产效率高且成本低。
[0045]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偏光层; 第一波片,所述第一波片位于所述第一偏光层的内表面;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第一波片的内表面; 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上表面; 第二波片,所述第二波片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层的外表面;以及 第二偏光层,所述第二偏光层位于所述第二波片的外表面; 其中,所述第二波片的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二偏光层的偏振方向夹角为45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片为四分之三波片,所述第二波片为四分之一波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片为四分之一波片,所述第二波片为四分之三波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感测电极位于同一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层呈金属网状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层与第二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第二波片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为驱动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为感测电极。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为感测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为驱动电极。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呈金属网状结构。10.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偏光层、第一波片、显示面板、触控电极层、第二波片以及第二偏光层。其中,所述第一波片位于所述第一偏光层的内表面,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第一波片的内表面,所述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波片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层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偏光层位于所述第二波片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波片的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二偏光层的偏振方向夹角为45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避免显示面板的光线与触控电极层反射的强光发生干扰,提高了显示面板画面的能见度,进而提高了触控显示面板的良率,生产效率高且成本低。
【IPC分类】G06F3/044
【公开号】CN105260068
【申请号】CN201510599081
【发明人】谢颖颖, 龚立伟
【申请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