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脊波字典的多目标遗传优化压缩感知图像重构方法

文档序号:9811347阅读:750来源:国知局
基于脊波字典的多目标遗传优化压缩感知图像重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涉及多目标优化的非凸压缩感知图像重构方法, 可用于对医学图像和自然图像的重构。
【背景技术】
[0002] 压缩感知理论通过开发信号的稀疏特性,在远小于奈奎斯特Nyqui st采样率的条 件下,随机采样获取信号的离散样本,然后通过非线性重建算法完美地重建信号。压缩感知 理论的关键之处在于实现信号采样和数据压缩的结合,即对信号采样的同时也实现压缩的 目的,以远低于Nyquist采样率对信号采样,这样既节省了资源和带宽,又缓解了较高的带 宽给信号采集设备带来的压力。在这种新的信号处理模式下,采样的频率不再被信号带宽 的大小所决定,而是与观测矩阵和稀疏变换基的不相关程度、信号的稀疏程度等因素有关。
[0003] 目前提出的基于脊波字典学习的非凸压缩感知图像重构算法,是利用遗传进化算 法学习得到字典方向上的较优原子组合,最后使用该最优原子组合来重构图像,但是这一 类算法都需要预先知道稀疏度,也就是重构需要的原子组合中原子的个数,但是在实际应 用中,稀疏度往往是未知的。
[0004] 目前基于脊波字典学习的非凸压缩感知图像重构算法中,通常固定稀疏度,也就 是固定重构一个信号所需要的原子个数,来求最优的原子组合,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一个真 实的信号重构所需要的原子个数即稀疏度往往是不确定的,因而存在由于稀疏度预估不准 确而导致图像重构不准确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脊波字典的多目标遗 传优化压缩感知图像重构方法,以提高在稀疏度未知条件下的图像重构准确性。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1)接收发送方发送的正交随机高斯观测矩阵Φ和对图像分块压缩采样得到的每 一块的测量向量y;
[0008] (2)对每个观测向量y所对应的图像块进行结构判别,将图像块标记为光滑块、单 方向块和多方向块,并记录单方向块的方向;
[0009] (3)对光滑块,单方向块,多方向块对应的测量向量分别用近邻传播聚类AP算法进 行聚类;
[0010] (4)对每一类观测向量对应的图像块,设置种群大小为N,设当前进化代数为I,设 置种群中每个个体由两个目标的编码对组成,其中第一个目标对应要重构块的稀疏度,即 重构原子组合中原子的个数,第二个目标对应要重构图像块的字典原子组合,根据要重构 图像块被标记的类别对种群个体进行初始化,并计算种群中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值,得到初 始种群;
[0011] (5)对当前种群个体执行基于不同基因位置变长编码的交叉操作,并更新相应种 群个体的第一个目标,得到交叉后的种群;
[0012] (6)对当前交叉后的种群执行基于先验信息的新个体的插入操作,得到新种群并 计算新种群个体的适应度值;
[0013] (7)对当前新种群个体的第二个目标执行多点变异操作;
[0014] (8)根据新种群每个个体的第一个目标和对应的适应度值,计算非支配解集F;
[0015] (9)根据非支配解集F中新种群个体的数目,均匀的选择下一代种群个体;
[0016] (10)判断当前种群迭代次数I是否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者达到适应度要求,如果 达到迭代次数或适应度要求则根据种群的非支配解集F,找到拐点所在的种群个体,作为最 优个体然后执行步骤(11);否则迭代次数增1,即1 = 1+1,返回步骤(5);
[0017] (11)根据最优个体的第二个目标,计算所有图像块的估计值,并按分块顺序拼成 一个完整的图像输出。
[0018]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9] 1.本发明按照方向和尺度进行种群的初始化,使得种群以一些较优的解开始查找 最优解,为查找到最优解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也减少了寻找最优解的时间。
[0020] 2.本发明中将稀疏度和原子组合一起编码到种群中,同时通过优化,可用多目标 的方法找到稀疏度和原子组合折衷的最优解,提高了重构的准确性。
[0021] 3.本发明对种群采用变长编码,进行随机不同交叉点的交叉操作,使得产生更多 样性的解,有利于查找稀疏度折衷的最优解。
[0022] 4.本发明在稀疏度稀疏的位置随机插入新个体,这使得增加了种群的多样性的同 时,更有利于找到最优解,也减少了寻找最优解的时间。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发明的实现流程图;
[0024]图2是用本发明在30%采样率下对Lena图的重构结果图;
[0025]图3是用本发明在30 %采样率下对Barbara图的重构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参照图1,本发明的实施步骤如下:
[0027]步骤1,接收发送方发送的正交随机高斯观测矩阵Φ和对图像分块压缩采样得到 的每一块的测量向量y。
[0028] 步骤2,对每个观测向量y所对应的图像块进行结构判别,将图像块标记为光滑块、 单方向块和多方向块,并记录单方向块的方向。
[0029] (2a)按照如下公式,对每一个图像块的测量向量y计算对应的噪声向量
[0030] _ν = φ (ν-Φ<./(Φ?/) y)
[0031] 式中,y是待判定图像块的观测向量,Φ是用于观测的高斯矩阵,d是一个值全为1 列向量,(·)+是计算得到矩阵的伪逆矩阵;
[0032] (2b)对每一个噪声向量;?计算噪声值ξ,# = |网。其中|·|@向量二范数的平方;
[0033] (2c)判断ξ是不是小于阈值0.05,如果小于就将该测量对应的图像块标记为光滑 块;否则就不标记;
[0034] (2d)将未做标记的图像块,再按照如下步骤标记为单方向块和多方向块:
[0035] (2dl)将已有的脊波过完备字典按方向分为36个子字典. . .,Ψ?,. . . Ψ36, 对每一个观测向量y,分别用0ΜΡ算法在这些子字典上进行重构,计算序列中对应每一个子 字典Ψ?的观测残差r:
[0037]如此得到一个观测残差序列ri,r2, . . .,ri,. . .r36,找到序列中最小值在序列中的 位置1,1 = 1,2,...,36,式中,7是待判定图像块的观测向量,01是子字典屯1中与 7相关性最 大的10个原子的组合,(·)+是计算得到矩阵的伪逆矩阵;
[0038] (2d2)利用序列中位置i-2,i-1,i,i + 1,i+2找到五个对应的残差值ri-2,ri-!,ri, ri+i,ri+2;若i为1,则ri-2和ri-i分别用r36和r35代替;若i为2,则ri-2用r36代替;若i为36,则ri+i 和ri+2分别用r#Pr2代替;若i为35,则^+2用^代替;
[0039] (2d3)对观测向量y对应的图像块进行标记:若ri-2大于ri-Ui-i大于1.2ri,r i+^ 于1.2Γι,且r1+2大于r1+1,则将观测向量y对应的图像块标记为单方向,并将i指定为该图像 块的方向,否则就将该图像块标记为多方向。
[0040]步骤3,对光滑块,单方向块,多方向块对应的测量向量分别用近邻传播聚类AP算 法进行聚类。
[0041 ]聚类方法有很多种,例如C均值聚类方法,模糊聚类方法,仿射聚类方法,近邻传播 聚类AP算法等,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聚类方法是近邻传播聚类AP算法。近邻传播聚类AP算 法,Affinity Propagation(AP)聚类是2007年在Science杂志上提出的一种新的聚类算法。 它根据N个数据点之间的相似度进行聚类,不需要事先指定聚类数目。
[0042]其具体实现如下:
[0043] (3a)对所有光滑图像块对应的观测向量进行聚类,得到光滑图像块的聚类;
[0044] (3b)对所有单方向图像块对应的观测向量进行聚类,得到单方向图像块的聚类;
[0045] (3c)对所有多方向图像块对应的观测向量进行聚类,得到多方向图像块的聚类。
[0046] 步骤4,对每一类观测向量对应的图像块,根据要重构图像块被标记的类别对种群 个体进行初始化,并计算种群中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值,得到初始种群。
[0047] (4a)设置种群大小和稀疏度范围:对于每一类光滑图像块,设置种群大小N为20, 稀疏度范围为[3,50];对于每一类单方向图像块,设置种群大小N为20,稀疏度范围为[10, 60];对于每一类多方向图像块,设置种群大小N为36,稀疏度范围为[10,60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