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1731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备有记录媒体更换装置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特别涉及将记录媒体在记录媒体收容部与框体外之间以及在记录媒体收容部与再生位置之间移送的动作控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备有记录媒体更换装置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例如有图29所示的盘再生装置DPA,该装置中,插有盘的盘盒DB从外部装入装置内,选择盒内的盘进行再生。
这样的盘再生装置中,必须有上述价格很高的盘盒,从而使整个装置的成本提高。
采用了这种盘盒的盘再生装置中,将盘从盒内抽出后或者将盘从盒内抽出的状态下切断了电源时,为了将盘返回盒内原来的位置,必须要有盘取出位置存储装置。本申请人在日本专利公报实愿平4-55178号(实开平6-11154号)中提出了此种盘取出位置存储装置,该装置如图30和图31所示。图30中的101表示盘盒,具有能容纳6个盘托盘102、102…的架子。盘盒101内容纳6个载置着盘103的盘托盘102,在底盘上设有装着盘盒101的箱子和锁定机构。
104表示将不在盘盒101内的一个盘播放时用的装载托盘,它只能容纳一个盘,在图示的框体内位置与突出于框体的位置之间被驱动。在装载底盘上板106a上连接着装载底盘左导引件106b和装载底盘右导引件106c,形成装载底盘。这种装载底盘通过伸缩机构107、107…可上下自动地支承在底座上。
装载底盘左导引件106b上立设着销106d,该销106d与装载底盘升降板108的凸轮槽108a嵌合。装载底盘升降板108可前后方向滑动地支承在侧底盘105上,被与齿条108b啮合的齿轮(图未示)往前后方向运送。
装载底盘升降板108的移动使装载底盘上下方向动,光断流器的光通过装载底盘升降板108的孔108c、108c…而检测出与盘盒101的各架和装载托盘104的架子对应的位置。
装载臂109的开放部形成为朝向上侧的凹部,装载底盘左导引件106b的下端T字形部106f可滑动地嵌合该凹部内,能前后方向移动,另外,能与装载底盘一起上下动。与装载臂109的缺口部嵌合的杆110可前后方向移动地支承在侧面底盘105上,借由图中未示的驱动机构向前后方向驱动。
装载臂109还与盘托盘102的缺口嵌合,通过被杆110向前后方向驱动,把盘托盘102从盘盒101或装载托盘104中抽出到装载底盘的槽106g内。
如图30和图31所示,嵌合片111可上下方向滑动地支承在侧面底盘105上,被螺旋弹簧112往上方推。嵌合片111通常与图未示的挡块抵接,在该状态具有与各盘托盘的高度位置对应的凹槽111a、111a…。嵌合片111的上方部空间与盘盒101最上层的盘托盘高度对应,嵌合片111的下方部空间与装载托盘104的盘托盘的高度对应。
接合片113可滑动地支承在装载底盘左导引件106b上,在弹簧112的作用下,通常压接在装载底盘左导引件106b的台阶部106h上。在该状态下,接合片113的接合部113a不伸入凹槽111a内,即使装载底盘上下动,嵌合片111也静止不动。
当把盘托盘拉到装载底盘内时,装载臂109的后端推压接合片113的下部前端(在图31中被遮挡住),使接合片113a伸入凹槽111a内。
接着,装载底盘下降到播放位置时,装载底盘将盘托盘上的盘载置到图未示的转台上,悬浮地支承在装载底盘上板106a上的夹持器106e将盘夹持在转台上,进行盘的播放。
当播放结束,将盘返回盘盒时,装载底盘上升,嵌合片111也一起上升。嵌合片111在其上升位置,用突起部111b使可转动地支承在侧面底盘105上的杆115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微动开关116动作,装载底盘的上升终点(比把盘托盘从盘盒拉入装载底盘内的位置稍低的位置)被检测出。在装载托盘104的盘被播放时,由于接合部113a位于嵌合片111的下方,所以,即使接合片113与装载底盘一起下降,嵌合片111也不下降,微动开关仍保持着动作状态,根据微动开关116的输出,可检测出装载底盘位于上升的终点。
当装载底盘的上升终点(微动开关116成为动作状态的位置)被检测到时,紧接着由上述光断流器通过装载底盘升降板108的孔108c、108c…的光被检测出,装载底盘升降板108被停止。
在装载底盘升降板108停止时,装载底盘内的盘托盘位于盘盒内的原来的高度,装载臂109移动、将盘托盘返回盘盒内的原来位置。详细地说,旋转底盘与接合片113及装载臂109一起升降,到达与盘盒内或装载托盘内的任意盘托盘102对应的高度时停止,装载臂109将盘托盘102拉入装载底盘内,这时接合片113的接合部113a嵌入在嵌合片111的相应高度的凹槽111a内或到达嵌合片111的下方。在该状态下,嵌合片111位于最上升位置,微动开关116为动作状态(开的状态)。
为了使盘下降到再生位置,装载底盘与嵌合片111一起下降时,微动开关116成为关的状态。然后,再生结束并将盘返回盘盒内时,装载底盘上升,微动开关116成为开的状态。这时,装载底盘约为下降前的高度。微动开关16成为开状态后,光断流器检测出装载底盘升降板108的孔108c时,装载底盘的上升被停止。
为了使盘下降到再生位置,在即使装载底盘下降嵌合片111也不下降时(装载托盘104内的盘托盘102被拉入装载底盘内时),微动开关116仍为开的状态。这时,装载底盘上升,在光断流器最初检测出装载底盘升降板108的孔108c时,装载底盘的上升被停止。
要播放另一盘时,在将装载臂109移动到盘盒内位置的上述状态下,通过使装载底盘上下移动,使其与下一个要播放的盘的托盘接合,将盘从盘盒内拉出。
该盘再生装置中,接通电源时,如果微动开关116不动作,则在微动开关116动作后直到光断流器检测出装载底盘升降板108的孔108c之前,使装载底盘上升。另外接通电源时,即使微动开关116动作,如果光断流器未检测出装载底盘升降板108的孔108c,则在直到检测出孔108c之前使装载底盘上升。然后,使装载臂109移动,通过将盘托盘返回盘盒内原来位置而可进行初始化。
该盘再生装置中,装载臂109只能从盘盒中抽出一个盘,其抽出位置由嵌合片111的凹槽111a、111a…与接合片113嵌合的位置存储。但是,这种机械地存储将盘从盘盒抽出的位置的方法需要上述复杂的机构。
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4-38673号揭示了另一种备有记录媒体交换装置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该装置如图32所示。图示的收容器中容纳着若干个能载置盘的托架,收容器由收容器移动机构升降,以便使任一个托架对准被托盘抽出的高度。即,收容器只能被移动相当于所容纳托架的层数。
托盘在图32(a)和(b)所示的装入位置与图32(c)所示的推出位置之间移动。如图32(a)所示,载置着任意一个盘的托架被拉出到位于装入位置的托盘上,再如图32(b)所示,再生机构夹住盘进行再生。
载置着托架的托盘从图32(a)所示状态移动到图32(c)所示位置时,托盘上的托架露出于框体外,可更换托架上的盘或把新盘放到托架上。载置着托架的托盘从图32(c)所示状态移动到图32(a)所示位置,托盘上的托架再返回收容器内,这样,可进行盘的更换及把盘插入装置内。该盘再生装置中不采用已往装置中所用的盘盒,这一点优于已往的带更换器的盘再生装置。因为盘盒的价格很高,另外,从装置上取下来放在一边,用时需化时间寻找,使用上不很方便。
但是,上述特开平4-38673号所揭示的盘再生装置中,由于从收容器中抽出托架的机构只有一个,所以当托架位于再生机构内再生进行中时,不能进行收容器内的盘更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录媒体再生装置,该装置不用复杂的机构、不采用备用电池存储器等,当记录媒体从收容部内被抽出的状态下电源被切断时,该装置可以将记录媒体收容到收容部内。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再生过程中能更换盘的、具有第1及第2盘移送机构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中,不采用备用电池存储器等,可以使记录媒体收容到收容部内的机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记录媒体的再生中也能更换收容部内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设置有记录媒体交换装置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包括容纳多个记录媒体的容纳部,所述记录媒体各叠放在预定数量的相应架子中;对记录媒体进行再生的再生机构;包括第一移送机构和第二移送机构的移送机构,所述第一移送机构于第一移送位置在所述容纳部和框体外部之间移送记录媒体,所述第二移送机构于第二移送位置在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再生机构的再生位置之间移送记录媒体;定位机构,用于在第一或第二移送位置移动所述容纳部来对准容纳要移送记录媒体的所述容纳部的一个架子;和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移送第一记录媒体的指示下,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移送机构以将最后移送至所述容纳部外的第二记录媒体放置在所述容纳部内;然后控制所述定位机构以移动所述容纳部,使得所述容纳部要容纳第一记录媒体的架子与移送第一记录媒体的第一和第二移送位置中的任意一个对准。
本发明的另一内容是提供一种移送设置有记录媒体交换装置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中的记录媒体的方法,所述记录媒体再生装置,包括容纳多个记录媒体的容纳部,所述记录媒体各叠放在预定数量的相应架子中;对记录媒体进行再生的再生机构;包括第一移送机构和第二移送机构的移送机构,所述第一移送机构于第一移送位置在所述容纳部和框体外部之间移送记录媒体,所述第二移送机构于第二移送位置在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再生机构的再生位置之间移送记录媒体;定位机构,用于在第一或第二移送位置移动所述容纳部来对准容纳要移送记录媒体的所述容纳部的一个架子;和控制机构,所述方法包括的步骤是第一步,将第一记录媒体移送至所述容纳部外,然后将第二记录媒体移送至所述容纳部外;第二步,响应于将第一记录媒体容纳于所述容纳部的指示,首先将第二记录媒体移送至所述容纳部内而不移动所述容纳部;和第三步,在将第一记录媒体容纳于所述容纳部后,控制所述定位机构,以移动所述容纳部,使得所述容纳部要容纳第一记录媒体的架子与移送第一记录媒体的第一和第二移送位置中的任意一个对准。
本发明的另一内容是提供一种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多个记录媒体交换控制装置,包括容纳多个记录媒体的容纳部,所述记录媒体各叠放在预定数量的相应架子中;包括第一移送机构和第二移送机构的移送机构,所述第一移送机构于第一移送位置在所述容纳部和框体外部之间移送记录媒体,所述第二移送机构于第二移送位置在所述容纳部和再生位置之间移送记录媒体;定位机构,用于在第一或第二移送位置移动所述容纳部来对准容纳要移送记录媒体的所述容纳部的一个架子;和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移送第一记录媒体的指示下,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移送机构以将最后移送至所述容纳部外的第二记录媒体放置在所述容纳部内;然后控制所述定位机构以移动所述容纳部,使得所述容纳部要容纳第一记录媒体的架子与移送第一记录媒体的第一和第二移送位置中的任意一个对准。
本发明的另一内容是提供一种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多个记录媒体交换控制装置,包括容纳多个记录媒体的容纳部,所述记录媒体各叠放在预定数量的相应架子中;包括第一移送机构和第二移送机构的移送机构,所述第一移送机构于第一移送位置在所述容纳部和框体外部之间移送记录媒体,所述第二移送机构于第二移送位置在所述容纳部和再生位置之间移送记录媒体;定位机构,用于在第一或第二移送位置移动所述容纳部来对准容纳要移送记录媒体的所述容纳部的一个架子;和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防止所述定位机构在记录媒体被放置在所述框体外部时移动所述容纳部;和在电源接通的指示下,当所述移送机构将第一记录媒体移送到所述框体外部和将第二记录媒体移送到所述再生位置时,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移送机构将所述第一记录媒体容纳于所述容纳部内,然后将所述第二记录媒体容纳于所述容纳部内。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一部分的剖面图。剖切面是沿收容器盖6和盘位置检测部件26的各自中心的台阶状。
图6是表示图5所示部分的另一状态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部分的另一状态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一部分的局部剖切平面图。
图10是表示图9所示部分的另一状态的平面图。
图11是表示图9所示部分的又一状态的平面图。
图12(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12(b)是表示图12(a)所示部分的侧面图。
图1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动作的局部侧面图。
图14(a)和(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动作的局部平面图。
图14(c)是图14(a)中的C-C剖面图。
图14(d)是图14(a)中的D部详图。
图14(e)是图14(b)中的E部详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齿轮啮合关系的剖面图,是连接齿轮中心剖切的剖面。
图16(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16(b)是表示该记录媒体再生装置在图16(a)所示状态下另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16(c)是图16(b)中的C-C剖面图。
图17是表示图16所示部分的另一状态的图。
图18是表示图16所示部分的又一状态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作用的图表。
图20(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概略构造图。
图20(b)是表示该记录媒体再生装置局部的概略构造图。
图20(c)是表示图20(b)所示部分另一状态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控制部的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作用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动作的图表。
图27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动作的图表。
图28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动作的图表。
图29至图32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盘再生装置构造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先参照图20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概要。记录媒体可以采用各种型式。在以下的实施例中,所用的记录媒体是盒式盘(下面仅称为盘)。收容部21配置在框体F内,在该收容部21的各层架子(实施例中为6层)中容纳着盘。第1移送机构T1使盘在收容部21内与框体外的位置之间移动,第2移送机构T2使盘在收容部21内与再生机构RM之间移动。第1和第2移送机构不能上下方向移动。
为了使任意一个盘能与第1或第2移送机构的抽出高度一致,收容部21被驱动升降。如图20(a)所示,第1移送机构比第2移送机构低相当于收容部21内一层盘的高度。图20(b)表示收容部21被移动到最下位置的状态。这时,第1移送机构与最上层的盘接合,第2移送机构位于与收容部21的上部空间SP对应的位置。图20(c)表示收容部21被移动到最上位置的状态。这时,第2移送机构与最下层的盘接合,第1移送机构位于与收容部21的下部空间SP对应的位置。这样,虽然收容部21具有6层容纳盘的架子,但被驱动相当于7层盘的行程。
再生机构被上下方向驱动。当盘被第2移送机构送到再生位置时,再生机构上升,用转台R和夹持器H挟住盘。盘被驱动旋转而成为再生状态。
为了确认收容部21内的盘已位于正规位置,设置了盘位置检测部件26,该检测部件26穿过收容部21内的盘的中央孔并可升降。该盘位置检测部件26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上升。盘位置检测部件26的升降行程相当于2层盘高度,盘位置检测部件26在下降位置时,由第1或第2移送机构移送的盘与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不干扰。当盘被第1或第2移送机构移送到收容部21内后,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上升。盘位置检测部件26未穿过的盘被固定在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上方的部件穿过。
第2电动机驱动第2移送机构和收容部移动机构,第1电动机驱动第1移送机构和盘再生机构的盘夹持机构,可在第2移送机构和收容部移动机构之间切换第2电动机的动力。
第1移送机构在盘再生机构的相反侧从收容部21内抽出盘,所以,在盘再生机构保持着盘的状态下或未保持着盘的状态下,都能进行收容部21内的盘更换或往收容部21内放入盘。
下面,参照图1至图19详细说明实施例。图1至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盘再生装置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在以下说明中将图1中的X轴的正方向、Y轴的正方向及Z轴的正方向分别称为后方向、右方向和上方向。另外,图2至图4中的各部件的姿势与图1中各部件的关系相同。
图1中所示的主底盘1支承着图1至图4中所示的全部零件。右侧面底盘2连接在主底盘1的右侧面。齿轮组支承部件3和导板4连接在右侧面底盘2上。第1电动机7连接在齿轮组支承部件3上。齿轮组支承部件3支承着由皮带和空转齿轮构成的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将第1电动机7的旋转传递给支承在齿轮组支承部件3上的齿轮8。夹持器支承部件5连接在主底盘1的后侧上面,保持着可旋转的夹持器10。在夹持器支承部件5的左侧内壁上设有导槽5a,该导槽5a用于移送图2所示的托架20。在开关基板12上安装着开关SW2和SW4~SW9并固定在主底盘1的底面。
收容器盖6连接在主底盘1的前侧上面,并复盖在图2所示的收容器21的上部。图5和图6中详细表示了收容器盖6与收容器21的配置关系。图5是表示所有的托架20都收容在收容器21内状态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托架20从收容器中抽出一部分状态的剖面图。如图所示,开关动作杆11可上下动地支承在从收容器盖6中央向下方延伸的圆筒形部6a上。开关SW10通过基板与开关动作杆11相对地固定在收容器盖6上。
在收容器盖6的右前方,与图2所示收容器21的孔21c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接合杆6b。该接合杆6b的下端高度与圆筒形部6a的下端高度略相同。在收容器盖6的前方下部设有阻挡部6c。受光元件74通过基板安装在收容器盖6上。向受光元件74发射光的发光元件73通过基板安装在主底盘1上。
如图14(c)所示,装载滑块9与导板4嵌合并可前后方向滑动地支承在导板4上。在装载滑块9的下部左侧面设有齿条9a,该齿条9a与图4和图15所示的内齿轮52的外齿52a啮合,由于齿条9a与内齿轮52啮合,通过内齿轮52的旋转将装载滑块9向前后方向驱动。如图14(a)所示,开关动作滑块13的突起13b、13b与主,底盘1的长孔1s、1s嵌合着,开关动作滑块13可左右方向移动地支承在主底盘1上。
如图14(a)(d)(b)和(e)所示,设在开关动作滑块13上的凸部13a与装载滑块9的突起9b和9c抵接。如图14(a)和图14(d)所示,当装载滑块9移动到前方即托盘收容位置时,装载滑块9的突起9b通过凸部13a将开关动作滑块13向左方向推,使开关SW8动作。另外,如图14(b)和图14(e)所示,当装载滑块9移动到后方即装载位置时,装载滑块9的突起9c通过凸部13a将开关动作滑块13向右方向推,使开关SW 7动作。当装载滑块9的突起9b或9c未推压开关动作滑块13的凸部13a时,开关动作滑块13被SW7和SW8推压,处于中间位置。
图2所示的托架20由其大径盘用凹部20e和小径盘用凹部20f定位并载置盘。在托架20的大径盘用凹部20e外侧,形成有孔20c。当托架20收容在收容器21内时,该孔20c的位置与收容器21的孔21c对应。因此,上述收容器盖6的接合杆6b 过收容器21的孔21c穿过托架20的孔20c。收容器21由设在内壁上的槽21a、21a…支承托架20,收容6个托架20。另外,如前所述,在收容器21上设有孔21c,该孔21c的位置与收容器内的托架20的孔20c对应。在托架20的小径盘用凹部20f的一部分上设有孔20f。如后所述,在托架20从框体外向收容器21内方向移动时,该孔20f用于供发光元件73的光束通过。
固定在图2所示收容器21上的板簧24与托架20的凹槽20g嵌合,用于轻轻地定位托架20。托架20的第1钩接合缺口20b与图3所示托架抽出部件36的第1钩36a嵌合。因此,托架20可以被托架抽出部件36在收容器21与框体外之间移动。
另外,托架20的第2钩接合缺口20a与图3所示的装载钩40的第2钩40a嵌合。这样,托架20可以被装载钩40在收容器21与再生位置之间移动。托架抽出部件36及其驱动机构构成第1移送机构,装载钩40及其驱动机构构成第2移送机构。
收容器21的轴21b、21b与设在主底盘1上的纵向槽1a、1a嵌合。在收容器21的下侧连接着前板22和后板23。前板22上立设着轴22a、22a。后板23上立设着轴23a,还设有舌片23b。
主底盘1的导杆1c穿过收容器升降滑块25的长孔25e,主底盘上的轴1r、1r穿过槽25b、25b。这样,收容器升降滑块25可左右方向滑动地支承在主底盘1上。收容器升降滑块25上设有7个具有水平部的台阶形槽25c、25c…和齿条25a。
收容器升降滑块25的齿条25a与图4和图15所示的齿轮56啮合。前板22的轴22a、22a和后板23的轴23a穿过台阶形槽25c、25c…。即,齿轮56的旋转使收容器升降滑块25移动,从而收容器21被升降。收容器升降滑块及其驱动机构构成收容部移动机构。
当收容器21位于最下降位置即原来位置时,舌片23b使开关SW2动作。这时,收容器21的最上层架子的托架20到达被托架抽出部件36向框体外拉出的位置。与该托架抽出部件36对应的位置(这种情况下是收容器的最上层架子)上是否有托架,可由后述的开关SW9检测出来。这时,装载钩40位于最上层架子的上部空间处。
开关动作臂28通过孔28a可转动地支承在主底盘1的轴1g上,其右侧端部与开关SW6抵接。开关动作臂28被开关SW6往反时针方向推压。开关动作臂28的突起28b位于与收容器升降滑块25的孔25d、25d…对应的位置,当收容器升降滑块25移动,每当孔25d通过时,突起28b进入孔25d内,开关动作臂28摆动。开关SW6每当孔25d通过时开关一次。
孔25d与孔25d之间的间距与使托架20升降一层的移动距离相同。设收容器21移动到最下位置时的收容位置为0,在使收容器21上升时,开关SW6每开关一次时向上计数收容位置;在使收容器21下降时,开关SW6每开关一次向下计数收容位置,这样,控制电路可存储收容器的位置。
收容器从原来位置可上升7层架子的高度,当收容器位于最上升位置时,最下层的架子位于托架能被装载钩40拉出或送入的位置。即,托架抽出部件36位于最下层架子下部的空间处。另外,如前所述,在收容器升降滑块25的台阶形槽25c上设有7个水平部,这样当收容器的各层架子位于与装载钩40或托架抽出部件36对应的高度时,收容器可暂时地停止。
盘位置检测部件26具有杆状突起26a和26b,杆状突起26a和26b的内部形成为向下面开口的中空部。图1所示主底盘1的导杆1c和1d与杆状突起26a和26b的中空部嵌合,这样,盘位置检测部件26成为可上下动的状态。
主底盘1和盘位置检测部件26之间夹有压缩弹簧27,该压缩弹簧27将盘位置检测部件26往上方向推压。形成在图4所示臂58前端的凹部58a与盘位置检测部件26的杆状突起26a的基端部嵌合。臂58使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上下动。图5表示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上升的状态,图6表示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下降的状态。
当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上升时,通过开关动作杆11使开关SW10动作。杆状突起26a穿过收容器21内的盘中央孔,杆状突起26b穿过收容器21内的托架20的孔20c。
图2、图5及图6所示开关动作臂29通过轴29a可转动支承在主底盘1的底面中央部稍靠右的轮毂1h上,其后方下端部与开关SW9抵接,被开关SW9推压着。另外,其突起29b对应于被托架抽出部件36抽出的层,与该位置上的托架20的后端部抵接。
因此,在托架20从收容器中被抽出时或返回时,开关动作臂29转动,使开关SW9开关一次。开关SW9用于检测托架20已被托架抽出部件36返回了收容器21。另外,开关SW9还检测被托架抽出部件36抽出的层上有无托架。
图3所示开关保持部件38的下面形成有コ字形的凸部38b,该凸部38b嵌入图1所示右侧面底盘2的前方コ字形凹部2d内。滑动托架31由主底盘1和开关保持部件38可前后方向移动地支承着。即,开关保持部件38的凸部38a与滑动托架31右侧面上的槽31d嵌合,主底盘1的左侧面的凸部1j与滑动托架31左侧面上的槽31e嵌合。
滑动托架31与收容器21的位置关系如图7和图8所示。图7表示滑动托架31将托架20返回收容器21内的状态,图8表示将托架20抽出框体外的状态。如图所示,由于滑动托架31从左右挟住收容器21,所以,滑动托架31可在左右形成作为长支承部的槽31e、31d。因此,稳定地且可前后方向滑动地被支承着,另外,如后所述,可稳定地支承主滑动块34及托架抽出部件36。而且,当滑动托架31收容在框体内时,由于滑动托架31包围着收容器21,所以,可以在狭窄的空间增大滑动托架31的行程,可将托架20拉出长的距离。
当滑动托架31如图7所示地收容在框体内时,或者在向框体外的移动行程(向前方向的移动行程)途中时,连接在开关保持部件38上的开关SW3的动作动片被滑动托架31的右侧面推压。如图8所示,在滑动托架31的向框体外移行程的终端,滑动托架31的后端倾斜部31c与开关SW3的动作片相向,解除对动作片的推压。即,开关SW3检测滑动托架31的开位置。
图3所示的导板33连接在滑动托架31的下面。导板33和滑动托架31挟着主滑块34和托架抽出部件36,将这些部件可前后方向移动地支承着。
在主滑块34的下面前后方向上设有齿条34a。齿条34a与图1所示的齿轮8啮合。因此,第1电动机7的正反旋转使主滑块34前后方向移动。主滑块34使滑动托架31和托架抽出部件36移动,另外,使图7和图8所示的齿轮62旋转。
即,通过主滑块34的向后方移动,可将滑动托架31拉入框体内。将滑动托架31拉入框体内后还可以再向后方移动。这样再向后方移动的主滑块34使图4、图7和图8所示的齿轮62旋转。
图3和图9~图11所示的托架抽出部件36将转动部件37可转动地支承着,转动部件37的轴37a与滑动托架31的J形槽31a嵌合。转动部件37的轴37a还能与主滑块的凹槽34c嵌合,图3和图9~图11所示的滑动托架31将转动部件可旋转地支承着。转动部件35的轴35a与图1所示的右侧面底盘2的J形槽2a嵌合,还能与主滑块34的凹槽34d嵌合。
图9~图11是表示主滑块34、滑动托架31和托架抽出部件36的相对位置变化的图。如图9所示,主滑块34移动到后方时,轴37a与J形槽31a的右方突出部嵌合,与凹槽34c不嵌合,所以,主滑块34不驱动托架抽出部件36。这时,由于轴35a与J形槽2a的右方突出部嵌合,不与凹槽34d嵌合,所以,主滑块34不驱动滑动托架31。即,在图9所示状态下,即使主滑块34移动,托架抽出部件36和滑动托架31也不移动。
当主滑块34向前方移动到图10所示位置时,凹槽34c将轴37a拉入,轴37a与J形槽31a的直线部嵌合,托架抽出部件36被驱动。这时滑动托架31还未被移动。
当主滑块34向前方移动到图11所示位置时,凹槽34d将轴35a拉入,轴35a与J形槽2a的直线部嵌合,滑动托架31被驱动。当主滑块34向前方移动时,先将托架抽出部件36往前方移动,再将滑动托架31与托架抽出部36一起向前方移动。
当托架抽出部件36向前方移动时,将收容器21内的托架20向前方抽出,将其前端载置在与滑动托架31连接着的下板32的舌片32a、32a上。图6表示托架20被载置在下板32的舌片32a、32a上的状态。如图6所示,在托架20从收容器21向框体外被抽出的状态下,托架20上的盘与收容器盖6的阻挡部6c之间的距离C小于盘的厚度。
在滑动托架31收容在框体内的状态下,舌片32a、32a嵌入设在主底盘1的框上面1e上的凹槽1f、1f内,与收容器21内的托架20接近。这样,当托架20被抽出时,托架20的前端的凹槽20d、20d与滑动托架31的突起31b、31b嵌合,托架20的前端的左右方向位置被定位。另外,托架20的后方由主底盘1的框上面1e支承,托架20的左右方向位置由框上面1e的左右两侧垂直面定位。
图4所示的轴61嵌合并支承在设在图1所示主底盘1底面上的孔1p和设在图3所示支承部件39的稍后部左侧下面的孔内。轴61将凸轮齿轮63和齿轮62可旋转地支承着。凸轮齿轮63的突起63a与齿轮62的凹槽62b嵌合,凸轮齿轮63和齿轮62一体地旋转。如前所述,齿轮62被主滑块34旋转。
图7表示主滑块34开始使齿轮62旋转的状态。当主滑块34移动到后方时,其后端推压齿轮62的突起62a,齿轮62旋转。齿轮62与主滑块34的齿条34b啮合,齿轮62和主滑块34的位置关系是一定的,成为顺利啮合的状态。
图3所示的支承部件39通过其上的孔39c和39d与右侧面底盘2的轴2b和2c嵌合而连接着。支承部件39的左侧侧面上设有导槽39b,该导槽39b与图1中说明的夹持器保持部件5的导槽5a一起在托架20的移送时导引托架。转动部件41可转动地支承在装载钩40上。转动部件41的轴41a与支承部件39的L形槽39a嵌合。轴41b与图1所示装载滑块9的倾斜槽9d嵌合,这样,装载钩40由支承部件39和装载滑块9可前后方向移动地支承着。图12表示支承部件39、装载滑块9、装载钩40、转动部件41的组装状态。
图13表示装载滑块9驱动装载钩40的状态。图13(a)表示装载钩40正在被驱动过程中,这时,轴41a(被轴41b挡住的部分)与L形槽39a的水平部嵌合着,转动部件41不转动,装载钩40与装载滑块9成一体地动作。
图13(b)表示轴41a与L形槽39a的水平部后端嵌合着的状态,图13(c)表示装载滑块9移动到移动行程终端的状态。装载滑块9在从图13(b)所示位置到图13(c)所示位置移动期间,转动部件41转动,装载钩40几乎不移动,装载滑块9约束住,即使移动位置分散装载钩40的停止位置也稳定。
如前所述,由于托架20的第2钩嵌合缺口20a与装载钩40的第2钩40a嵌合,所以,当装载钩40移动到后方时,收容器21内的托架20被装载钩40拉出。再由图1和图3中所述的夹持器支承部件5的导槽5a和支承部件39的导槽39b导引,被移送到图7至图8所示的转台70a的正上方即装载位置。这样,由于托架20被固定在主底盘1上的部件导引,所以在移送中不振动,并能切实地被拉入导引部。
这样,装载滑块9的移动使托架20在收容器21内与转台70a之间移动,装载滑块9的移动终端如图14中所述地由开关SW7和SW8检测出。托架抽出部件36和装载钩40都从收容器21中抽出托架20,但如图20和图6所示,它们的高度错开一层托架,所以,不会对着拉同一托架20。
图4和图15所示的原动齿轮51、内齿轮52和移送齿轮54可旋转地支承在轴1h上。轴1h的下端和上端分别支承在图1所示主底盘1的孔1k内和连接在主底盘1上的保持部件55的孔55a内。另外,保持部件55的孔55a与主底盘1的孔1k对应着。可旋转地支承在移送齿轮54的轴上的行星齿轮53、53与内齿轮52的内齿52b和太阳齿轮51b啮合,该太阳齿轮51b形成在原动齿轮51上。这些齿轮构成行星齿轮机构。
第2电动机50固定在图1所示主底盘1的轮毂1m上。由于第2电动机50驱动的减速机构与原动齿轮51的大齿轮51a啮合,所以第2电动机50驱动原动齿轮51旋转。当内齿轮52停止着时,原动齿轮51的旋转传递给移送齿轮54,移送齿轮54停止着时,原动齿轮51的旋转传递给内齿轮52。
如前所述,内齿轮52的外齿52a与装载滑块9的齿条9a啮合(图15),驱动装载滑块9。移送齿轮54通过夹在主底盘1和保持部件55之间并可旋转地支承着的齿轮56和57与收容器升降滑块25的齿条25a连接,驱动收容器升降滑块25。
图4和图16至图18所示的滑块59通过前后方向延伸的若干个长孔可前后方向滑动地支承在保持部件55的上侧,被张拉螺旋弹簧72往前方推压。设在滑块59上的凸轮从动件59b与凸轮齿轮63的突起63a嵌合,滑块59被凸轮齿轮63向前后方向驱动。设在滑块59下面的凸轮形突起59a与可转动地支承在保持部件55上的臂56的边缘嵌合,如图16至图18所示地使臂58转动。
即,主滑块34使图2所示的盘位置检测部件26升降,在托架20不正在出入收容器21时,使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上升。例如,在盘偏置8cm的状态下,托架20收容在收容器21内时,偏置的盘不妨碍盘位置检测部件26的上升,开关SW10不动作,所以,可检测出盘偏置及托架偏置等。
另外,盘位置检测部件26具有与托架20对应的升降行程,该托架20分别与托架抽出部件36和装载钩40接合。即,盘位置检测部件26的升降行程相当于2层托架。
当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上升时,杆状突起26a和26b分别穿过收容器内的盘中央孔和托架20的孔20c。这时,杆状突起26a抵接开关动作杆11,使开关SW10动作,杆状突起26b抵接收容器盖里面的接合杆6b。
当收容器21上升,有时托架20会位于装载钩40上侧的位置。这时,由于盘位置检测部件26的升降行程的原因,杆状突起26a不穿过装载钩40上侧盘的中央孔,杆状突起26b不穿过托架20的孔20c。但是,在这种状况下,如图5所示,圆筒形部6a穿过装载钩40上侧的盘中央孔,收容器盖里面的接合杆6b穿过托架20的孔20c。因此,无论收容器21的位置如何,即使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上升时有振动,托架20和托架上的盘不会偏置。
如图6所示,在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下降时,托架抽出部件36和装载钩40可将收容器21内的托架20往各自的方向抽出。另外,在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下降时,即使对装置有振动,由于托架抽出部件36和装载钩40分别与托架20接合着,而这时的托架20位于杆状突起26b不存在的位置,所以,这些托架20不会偏置。
如果将盘位置检测部件26的杆状突起26a和26b的前端设成锥形,则当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上升时,可修正盘或托架的小的偏置。这样,在使收容器21升降时,可防止装载钩40或托架抽出部件36与托架20接触。
图4和图16至图18所示的制动部件60夹在主底盘1与保持部件55之间并可前后方向滑动地支承着,设在其上的凸轮从动部60a与凸轮齿轮63的凸轮63b嵌合,被凸轮齿轮63向前后方向驱动。设在制动部件60上的突起60b与移送齿轮54接合,突起60c与内齿轮52接合。
如前所述,当移送齿轮54被接合着时,内齿轮52被驱动旋转,当内齿轮52被接合着时,移送齿轮54被驱动旋转,所以,制动部件60的动作使第2电动机50的动力传递目标被切换。即,主滑块34切换第2电动机50的动力传递目标。制动部件60及其驱动机构和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了动力切换机构。
图4和图16至图18所示的凸轮齿轮63与齿轮64啮合,该齿轮64可旋转地支承在主底盘1的稍后部右侧。该齿轮64还与设在旋转部件65上的齿65a啮合,该旋转部件65可旋转地支承在主底盘1的轴1n上。旋转部件65的轴65c与滑块71的J形槽71a嵌合,该滑块71可滑动地支承在主底盘1的后部。J形槽71a的圆弧部半径与轴65c的旋转半径一致,在旋转部件65旋转着时滑块71移动或停止。
升降部件69的轴69a、69a…与主底盘1的纵向导槽1b、1b…和滑块71的斜升降导槽71b、71b嵌合。这样,升降部件69通过齿轮62~滑块71被主滑块34升降。机械底盘70通过弹簧和减震器安装在升降部件69上。
机械底盘70上固定着盘电机,在盘电机的旋转轴上固定着转台70a。拾光器70b安装在机械底盘70上并可被送往由转台70a保持着的盘的半径方向。拾光器70b在最离开转台70a的位置即原来位置时,图未示的开关SW1动作,拾光器的原来位置被检测出。
当机械底盘70上升、转台70a上升时,托架20上的盘被转台70a和夹持器10夹住,由盘电机驱动旋转。在盘旋转期间,拾光器70b被送往盘半径方向,将盘中记录的信号再生。安装在机械底盘70上的部件、夹持器10和机械底盘70的驱动机构构成了再生机构。
图4和图16至图18所示的杆66和67在接近旋转部件65的位置,其各自的孔66a和67a与主底盘1的轴嵌合,可旋转地支承在主底盘1上,被张拉螺旋弹簧68推压,其后端压接在旋转部件65凸轮65b上。杆66和67的前端分别与开关SW4和SW5抵接。
随着旋转部件65的旋转,杆66和67绕着与孔66a和67a嵌合的轴摆动。杆66和67分别使开关SW4和SW5动作。在机械底盘70已上升时或刚要开始下降时,开关SW4为开,在机械底盘70已下降时或刚要开始上升时,开关SW5为开。
图16表示凸轮齿轮63被主滑块34旋转前的状态。这时,盘位置检测部件26是下降着,内齿轮52与制动部件60接合着。另外,转台70a是上升着。开关SW4和开关SW5为关。
图17表示凸轮齿轮63被主滑块34旋转到中途的状态。这时,盘位置检测部件26是上升着,内齿轮52与制动部件60接合着。另外,转台70a是上升着。开关SW4为开,开关SW5为关。
图18表示凸轮齿轮63被主滑动块34旋转到最大转动角度的状态。这时,盘位置检测部件26是下降着,移送齿轮54与制动部件60接合着。另外,转台70a是下降着。开关SW4为关,开关SW5为开。
图19的图表表示上述各部件的动作定时。图(a)~(h)的横轴是主滑块行程,具有相同的单位。
主滑块移动起点A表示主滑块的最前进位置,主滑块移动终点B表示主滑块的最后退位置。
图(b)和(c)分别表示滑动托架31和托架20的移动期间。滑动托架31的移动终点C比托架20的移动D终点早。图(d)表示盘位置检测部件26的升降状态。图(e)表示转台的升降状态。如前所述,转台的上升位置G点由开关SW4检测。
图(f)表示凸轮齿轮63的旋转状态。图(g)表示行星齿轮机构的部件的可旋转状态。在H点以前托架可以旋转,在J点以后内齿轮可以旋转。图(h)表示收容器升降和装载滑块的移动状态。托架旋转界限点H以前收容器升降。旋转滑块在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下降的F点以后被驱动。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构造的盘再生装置的动作。
图21所示的控制电路备有微机、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驱动电路等,输入来自操作键和开关SW1~SW10的信号和来自再生部的信号,驱动第1电动机7(M1)和第2电动机50(M2),再向再生部输出再生信号,驱动再生部的盘电机和拾光器移送电机。
根据各开关SW1~SW10的动作和设在框体前面板上的图未示键的操作,装置由控制电路控制。在初始状态,如图7所示,托架抽出部件36和装载钩40与收容器21内的托架20、20接合着。主滑块34位于刚要离开齿轮62的位置,从上方看,齿轮62顺时针方向转动着。
转台70a为已上升的状态。收容器21位于最下位置。制动部件60如图16所示地被向后方向移动,突起60c与内齿轮52啮合使其停止。(这时,开关SW2、SW4和SW8为开,开关SW5和SW7为关)这样,第2电动机50能够只使移送齿轮54旋转。因此,收容器升降滑块25被第2电动机移动,图2、图5和图6所示的收容器21被升降。
在该状态下,通过使收容器21升降,使再生盘的托架高度与装载钩40一致,就可以选择要再生的盘。即,第2电动机使收容器21上升,开关SW6的开关使存储收容器位置的控制电路的计数器从0往上计数,这样,可以使再生盘的托架高度与装载钩40一致。另外,也可以使进行盘更换的托架20的高度与托架抽出部件36一致。
先说明盘的更换。盘更换可以在上述的初始状态进行,也可以在装载钩40将托架20移动到转台70a上的再生状态进行。(这时开关SW7为开,开关SW8为关)即,如前所述,当主滑块34位于图7所示位置时,转台70a虽然处于上升状态,但如果在转台70a上升前,任一个托架20已被装载钩40移送到了转台70a上,则该托架20上的盘被转台70a和夹持器10保持着成为再生状态。然后,即使主滑块34从图7所示位置向前方(图中下方)移动,制动部件60的状态也不变化,齿轮52不旋转,所以再生状态不变化。
第2电动机50使收容器升降滑块25移动、升降收容器21,当进行盘更换的托架20的高度与托架抽出部件36一致后,主滑块34被第1电动机7往前方向送。
在主滑块34移动行程的初期阶段,图3所示的转动部件35从上方看顺时针方向转动,其轴35a与图9所示右侧面底盘2的J形槽2a的垂直于滑动托架31移动方向的部分嵌合,所以转动部件35的轴35a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被阻止,支承转动部件35的滑动托架31不动。
托架抽出部件36也同样地,在主滑块34的前进行程初期不动。在主滑块34的前进行程途中,图10所示的转动部件37由主滑块34的凹槽34c导引并转动,转动部件37的轴37a进入J形槽31a的直线部,托架抽出部件36被向前方驱动。托架20被移送,其前端部分载置到下板31的舌片32a、32a上,由滑动托架31支承着。
当主滑块34进一步移动时,如图11所示,主滑决34的凹槽34d与轴35a嵌合,使转动部件35向反时针方向转动。这样,轴35a与J形槽2a的顺着滑动托架31移动方向的部分嵌合,滑动托架31能够移动并且在凹槽34d被轴35a推压,滑动托架31向前方向移动,即向着从框体突出的方向移动。
即,滑动托架31从图7所示位置移动到图8所示的位置。这时,开关SW3为关。在图8所示状态,滑动托架31从框体突出,托架20也被托架抽出部件36抽出而与滑动托架31成为一体。在图8所示状态,可以更换托架20上的盘,或把盘放到托架20上。
把托架20收容到收容器21内是通过使电动机7逆转进行的。这时,轴35a由J形槽2a导引,转动部件35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使滑动托架31后退后(开关SW4为开而检测出),主滑块34可再后退。
当滑动托架31后退并要将托架20收容到收容器21内时,受光元件74的信号检测托架20上是否有盘。图6所示距离C小于盘厚度,所以,可防止将2个盘载置到托架20上拉入框体内。使收容器升降选择托架,使所选择的托架突出于框体外更换盘,反复上述操作便可更换所有的托架上的盘。
下面说明从初始状态再生任意托架上盘的动作。在图7所示的初始状态,使收容器升降,使要再生的盘的托架20与装载钩40对齐后,由第1电动机7使主滑块34后退时,齿轮62的齿与齿条34b啮合,齿轮62和凸轮齿轮63反时针方向转动。
这样,转台71a便从上升位置降下,制动部件60前进,移送齿轮54停止。该状态由开关SW5成为开而检测出。该状态在图18示出。当凸轮齿轮63从图19(f)的D点旋转到B点期间,如图19(d)所示,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一度上升后又降下。
内齿轮52被第2电动机50旋转,装载滑块9被送往后方向。托架20通过装载钩40被装载滑块9移动到转台70a上。(该状态由开关SW7成为开而检测出。)
然后,第1电动机7的与上述相反方向的旋转将主滑块34往前方送,一直送到离开齿轮62之前的位置,转台70a上升,夹住盘成为再生状态。(该状态由开关SW4成为开而检测出。)在该状态,第1电动机7移动主滑块34,如前所述,可进行盘的更换。即,在该装置中,可以在再生进行中更换盘。
盘再生结束后,将盘返回收容器21的动作由第1电动机7和第2电动机50的旋转进行,但这时它们的旋转方向与将盘装到转台上时相反。即,先由电动机50将主滑块34从图19所示的D点移动到B点,(主滑块34从图7所示位置后退。该状态由开关SW5成为开而检测出。)然后,由第2电动机50将旋转滑块9从再生位置前进到图14(a)所示位置,将托架20收容到收容器21内。该状态成为图7所示的初始状态。
如上所述地进行盘的再生或收容器内的盘更换,在将滑动托架31从框体外移动到框体内时,即,托架20从框体被收容到收容器21内后,主滑块34移动到图19所示的G点。(该状态由开关SW4成为开而检测出。)这样,通过使主滑块34移动,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上升,但由于盘或托架20的位置偏置,盘位置检测部件26的上升被这些部件阻止时,开关SW10不动作。这时,使滑动托架31移动到框体外。在修正了盘的偏置后,可使滑动托架31移动到框体内。
同样地,使托架20从再生位置返回收容器21内时,也是使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上升,当盘或托架20的位置偏置时,将被返回的托架20排出框体外。这种情况下,将收容器21下降一层托架的高度,使排出的托架高度与托架抽出部件36的高度一致后,主滑块34被移动到框体外。
当盘再生或盘更换结束而停止装置时,使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上升,另外,使收容器21下降,使盘位置检测部件26穿过收容器内的所有的盘和托架。这样,因装置移动等对收容器21内的盘和托架施加了力时,托架或盘的位置也不产生偏置。
下面参照图22说明托架分别被移送到再生位置和框体外时的收容方法。为了便于说明起见,以下对盘相对于收容器的移动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托架)。这种情况下,将收容器21内的从上面数起第一个盘移送到再生位置的状态,将从上面数起第3个盘向框体外排出。先在步骤S1,为了使第1个盘被装载钩40移送到再生位置,使收容器21升降后,由装载钩40将第1个盘移送到再生位置。
接着在步骤S2,为了使第3个盘被滑动托架31排出框体外,使收容器21升降后,在步骤S3由滑动托架31将第3个盘排出框体外。
接着在步骤S4,判断有无收容框体外第3个盘的要求,如果有收容要求,移至步骤S6,如果无收容要求,则移至步骤S5。在步骤S5,判断有无收容位于再生位置的第1个盘的要求,如果有收容要求,建立收容要求的标志,移至步骤S6,如果无收容要求,则移至步骤S4。
在步骤S6,不使收容器21升降,由滑动托架31将框体外的第3个盘收容到收容器21内。接着在步骤S7,寻找收容器21的1个空位置并由装载钩40对准第1个盘返回的高度。这时,收容器21降下到原来位置后,一边由开关SW9判断盘从框体外返回的位置上有无托架(一边寻找空位置)一边使收容器21逐层上升,当有了空位置时使收容器21上升一层,由装载钩40使空位置对准第1个盘的返回高度。
接着在步骤S8,判断有无收容在再生位置的第1个盘的要求,如果有收容要求,移至步骤S9,如果无收容要求则返回步骤S8。
在步骤S9,由装载钩40将第1个盘从再生位置收容到收容器21内。这时,设定盘收容要求的标志。这样,盘从收容器先被移送到再生位置,然后,另一个盘被移送到框体外时,框体外的盘先收容到收容器内后,再生位置的盘再收容到收容器内,所以,不必寻找收容框体外盘的位置。另外,在收容再生位置的盘时,由于收容器的空位置是一个,所以可以使收容器21逐层上升寻找空位置。因此,不需要机构复杂的盘取出位置存储装置。
另外,当盘从收容器中被排出的状态下电源被切断时,可将被排出框体外的盘收容到收容器内后,再寻找空位置,将再生位置的盘收容到收容器内。
另外,也不需要存储收容器的盘抽出位置的机构。另外,由于第1移动机构或第2移动机构的驱动源和定位机构的驱动源可以是同一个,所以可大幅度地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也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方案,即,盘从收容器先被移送到框体外,然后将另一个盘移送到再生位置。这种情况下,如果使框体外的盘先返回收容器后,再将盘移送到再生位置,则不必寻找收容来自框体外盘的位置。
例如,上述实施例中,可以这样地切换第2电动机50的动力传递目标即,当主滑块34后退着时,将第2电动机50的动力传给第2移动机构(装载机构),当主滑块34前进时,将第2电动机50的动力传给定位机构(收容器移动机构)。当然也可以进行相反的切换。这种情况下,在主滑块前进到驱动第1移动机构稍许前的状态下,收容器移动机构成为可以驱动的状态。当主滑块处于将盘收容到收容器内的状态(主滑块成为可驱动第1移动机构的位置)下,由于收容器可以移动,所以在再生过程中可以更换盘。
下面参照图23说明这种情况动作的例子。该例动作是将收容器内的从上面数第3个盘向框体外排出的状态下,将从上面数第1个盘移送到再生位置时的动作。先使收容器21升降,到达第3个盘可被滑动托架向框体外排出的位置后,在步骤S10,由滑动托架31将第3个盘排出到框体外。
接着在步骤S11,使收容器21升降,到达第1个盘可被装载钩40向再生位置移送的位置后,在步骤S12由装载钩40将第1个盘移送到再生位置。
接着在步骤S13,判断有无收容在再生位置的第1个盘的要求,如果有收容要求,移至步骤S15,如果无收容要求则移至步骤S14。在步骤S14,判断有无收容在框体外的第3盘的要求,如果有收容要求,建立收容要求的标志并移至步骤S15,如果无收容要求则移至步骤S13。
在步骤S15,不使收容器21升降,由装载钩40将第1个盘从再生位置收容到收容器21内。接着在步骤S16,寻找收容器21的一个空位置并由滑动托架31对准框体外的第3个盘返回的高度。这时,收容器21下降到原来位置后,由开关SW9一边判断(一边寻找空位置)盘从框体外返回的位置上有无托架,一边使收容器21逐层上升,当有了空位置时停止收容器21,使空位置对准框体外的第3个盘被托架31返回的高度。
接着在步骤S17,判断有无收容框体外的第3个盘的要求,如果有收容要求,移至步骤S18,如果无收容要求则返回步骤S17。
在步骤S18,由滑动托架31将第3个盘从框体外收容到收容器21内。另外,这时,设定盘收容要求的标志。这样,在盘从收容器先移到框体外,然后另一个盘被移送到再生位置的情况下,再生位置的盘先被收容到收容器内后,再将框体外的盘收容到收容器内。
采用这样的构造,在具有收容若干个记录媒体的收容部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中,即使在记录媒体的再生进行中也能更换记录媒体。后从收容部内抽出记录媒体的移送机构被先驱动,将记录媒体返回收容部,所以,在这期间不必驱动定位机构,避免了多余的动作。
下面参照图24~图28说明电源接通时的初始化动作。为了对应于突然停电等情况,假设该初始化动作在所有状态下电源被切断的情况。但是,该装置中,由于滑动托架31在突出于框体外的状态下,收容器21不移动,所以,在电源切断状态下,如果滑动托架31已突出在框体外,则位于滑动托架31上的托架20向收容器21内收容的位置与这时收容器21的停止位置的滑动托架31返回托架的位置一致。
图24~图25表示初始化程序的流程,图26~图28表示在各电动机正转后反转时的各电动机和各开关的各自的输入和输出定时图。标记M1和M2表示第1电动机7和第2电动机50,标记SW2~SW9分别表示开关SW2~SW9。在SW2~SW9的输出中未用实线表示的部分,意味着只在该状态输出未决定。
参照图24和图25说明初始化程序。电源接通后,先在步骤S1、S2驱动拾光器移送电动机,进行拾光器的初始化。该动作将拾光器送到原来位置。
接着在步骤S3,判断用于检测滑动托架31是否关闭的开关SW4是否为开(输出是基础值,以下采用同样的表示。另外,开关开时为+5V),如果是开,说明主滑块34位于将托架31返回到框体内的位置(原来位置),移至步骤S9,如果不是开,则移至步骤S4。
在步骤S4,判断用于检测转台下降的开关SW5是否为开状态,如果为开,说明主滑块34位于最后方位置,移至步骤S11,如果不是开,则移至步骤S5。在步骤S5判断开关S9是否为开的状态,该开关SW9用于检测收容器21内的托架20被向框体外抽出时的位置上有无托架,如果判断为开,则说明主滑块34位于原来位置与最后方位置的中间。这时移至步骤S7。如果判断为不是开,则说明主滑块34位于原来位置与最前方位置的中间。这时移至步骤S6。
在步骤S6,判断操作键中的托架关闭键是否被按下,如果被按下,移至步骤S7。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6中,电源接通时,如果滑动托架是开着的,则使用者按下托架关闭键。当然,也可做成为即使使用者不按下托架关闭键也能自动地关闭滑动托架的构造。
在步骤S7,将第1电动机向滑动托架关闭方向驱动一定期间,或者将第1电动机向滑动托架关闭方向驱动直到开关SW4成为开的状态,移至步骤S8。在步骤S8,判断开关SW4是否为开的状态,如果是开,则由于滑动托架31位于框体内,所以执行步骤S9以下的步骤,如果不是开,则移至步骤S10。
在步骤S9,将第1电动机向托架关闭方向驱动直到开关SW5成为开的状态、即直到主滑块34到达最后方位置,移至步骤S11。在步骤S11以下,进行主滑块34到达最后方位置时的处理。
先在步骤S11,判断用于检测托架从再生位置返回收容器的开关S8是否为开的状态,如果是开,装载滑块9位于将托架返回收容器的位置。这时移至步骤S13。如果不是开,则在步骤S12,将第2电动机向托架再生位置移送方向驱动直到开关SW7成为开的状态,移至步骤S13。
在步骤S13,将第1电动机向转台上升方向驱动直到开关SW4成为开的状态,移至步骤S14。在步骤S14,将第2电动机向收容器下降到原来位置(最下位置)的方向驱动直到开关SW2成为开的状态,移至步骤S15。在步骤S15,判断开关SW8是否为开的状态,该开关SW用于检测装载滑块9位于将托架收容到收容器内的位置,如果是开,则为所有的托架收容在收容器内的状态,收容器位于最下位置,结束初始化程序。
在步骤S15,如果开关SW8不是开,则滑动托架31在框体内,而且装载滑块9不在托架收容位置,在步骤S16~S23,寻找收容器的空位置,在该位置装载滑块9进行收容托架20的动作。
先在步骤S16,把存储收容器位置的上升计数设定为6。接着在步骤S17,判断开关SW9是否为开的状态,该开关SW9用于检测收容器21内的托架20被向框体外抽出的位置上有无托架,如果判断为开,则说明托架20向框体外抽出的位置上有托架。移至步骤S18。如果判断为不是开,则说明托架20向框体外抽出的位置上没有托架。
这种情况下,如前所述,装载滑块9从比托架20被抽出框体外的位置高一层的架子上使托架出入,所以,在步骤S21,第2电动机使收容器上升一层高度,以便由装载滑块9将空位置对准由装载滑块9收容托架的高度,移至步骤S22。
在步骤S18,使收容器上升一层直到开关SW6开关一次,将上升计数递减,移至步骤S19。在步骤S19,判断上升计数是否为0,如果不是0,反复步骤S17以下的步骤。如果在步骤S19判断为上升计数为0,则说明在收容器的所有层上都收容了托架,而且,装载滑块9不在托架收容位置。
即,这种情况下,装载钩40从托架上脱开,进行步骤S20以下的处理。在步骤S20,使收容器下降到原来位置,以便将最上层的托架上的空位置对准装载钩40的高度,移至步骤S22。
在步骤S22,由第1电动机使转台下降直到开关SW5成为开的状态,移至步骤S23。在步骤S23,由第2电动机将装载滑块9向托架收容方向驱动直到开关SW8成为开的状态。在该阶段,所有的托架都收容在收容器内,另外,装载钩40在收容器内,所以,从步骤S11以下将收容器下降到原来位置,结束初始化程序。这一次在步骤S11和S15是判断为Y。
在步骤S10,判断用于检测转台下降的开关SW5是否为开的状态,如果是开,则如图26所示,主滑块34在最后位置,滑动托架31在框体内,所以执行步骤S11以下的步骤。
如果开关SW5不是开,尽管在步骤S9将第1电动机向托架关闭方向驱动,则从滑动托架关闭状态,主滑块34不来到最后位置。(见图26)这种情况下,托架抽出部件36从托架上脱出,托架抽出部件36和托架成为相互碰撞的状态,或因误动作将托架从框体抽出着时收容器被移动,托架从框体外返回的位置上有别的托架等状态。这时,托架抽出部件36被托架妨碍而不能后退。即,主滑块34不能后退到原来位置。这种情况时,执行步骤S24以下的步骤。另外,在正常动作时,托架被托架抽出部件36从收容器21中抽出的状态下,收容器21不移动。
在步骤S24,由第1电动机将主滑块向开方向驱动直到开关SW3成为开的状态,移至步骤25。在步骤S25,第2电动机使收容器21下降直到开关SW2成为开的状态(收容器原来位置),移至步骤S26。
在步骤S26,将上升计数器设定为6,移至步骤27。在步骤S27,判断用于检测托架从框体外返回的开关SW9是否为开的状态,如果是开,说明从框体外应返回的位置上有托架,移至步骤S28。如果不是开,则从框体外返回的位置上没有托架,所以,执行步骤S7以下的步骤,使托架返回该位置。这时,在步骤S8判断为Y,执行步骤S9以下的步骤,初始化结束。
在步骤S28,使上升计数器递减,将收容器上升一层直到开关SW6开关一次,移至步骤S29。在步骤S29,判断上升计数是否为0,如果不是0,反复步骤S27以下的步骤,如果是0,则说明收容器内所有的层上都收容着托架,而且,主滑块34不能后退到原来位置,托架抽出部件36从托架上脱出。
这种情况时,在步骤S30将收容器再上升一层,将前述的最下层托架的下空位置对准托架抽出部件36的高度,执行步骤S7以下的步骤。这时,在步骤S8判断为Y,执行步骤S9以下的步骤,初始化结束。
下面分开说明在电源接通时各种情况下的初始化动作。首先,在正常动作时电源被切断,保持该状况不变的情况有以下几种(1)所有的托架都收容在收容器内,托架抽出部件36和装载钩40分别与托架接合着,转台上升着的状况;(2)所有的托架都收容在收容器内,托架抽出部件36和装载钩40分别与托架接合着,转台下降着的状况;(3)托架抽出部件36和装载钩40分别与托架接合着,仅托架抽出部件36将托架从收容器中抽出的状况;(4)托架抽出部件36和装载钩40分别与托架接合着,仅装载钩40将托架从收容器中抽出,转台上升着的状况;(5)托架抽出部件36和装载钩40分别与托架接合着,仅装载钩40将托架从收容器中抽出,转台下降着的状况;(6)托架抽出部件36和装载钩40分别与托架接合着,托架抽出部件36和装载钩40双方都将托架从收容器中抽出的状况。
另外,因误动作造成的异常状态或在制造工序中产生的状况有以下几种(7)托架部件36将托架从收容器内抽出的状态下收容器被移动,托架抽出部件36的托架返回位置上有从收容器的托架被抽出层以外的层移动过来的别的托架,装载钩40不抽出托架的状况;(8)托架部件36将托架从收容器内抽出的状态下收容器被移动,托架抽出部件36的托架返回位置上有从收容器的托架被抽出层以外的层移动过来的别的托架,装载钩40抽出托架的状况;(9)仅托架抽出部件36从托架上脱出的状况;(10)仅装载钩40从托架上脱出,转台上升着的状况;(11)仅装载钩40从托架上脱出,转台下降着的状况;(12)装载钩40和托架抽出部件36双方都从托架上脱出的状况。另外,在托架抽出部件36将托架从收容器内抽出了的状态下,即使收容器被移动,托架抽出部件36的托架返回位置上没有托架时,作为正常状况即(6)的状况处理。
在上述(1)的状况,经过S1、S2、S3、S9、S11、S13、S14、S15结束初始化处理。另外,在上述(2)的状况,经过S1、S2、S3、S4、S11、S13、S14、S15结束初始化程序。另外,在上述(3)的状况,经过S1、S2、S3、S4、S5、S6、S7、S8、S9、S11、S13、S14、S15结束初始化程序。
在上述(4)的状况,经过S1、S2、S3、S9、S11、S12、S13、S14、S15、S16、S17(S18、S19)、S21、S22、S23、S11、S13、S14、S15结束初始化程序。
在上述(5)的状况,经过S1、S2、S3、S4、S11、S12、S13、S14、S15、S16、S17、(S18、S19)、S21、S22、S23、S11、S13、S14、S15结束初始化程序。
在上述(6)的状况,经过S1、S2、S3、S4、S5、S6、S7、S8、S9、S11、S12、S13、S14、S15、S16、S17、(S18、S19)、S21、S22、S23、S11、S13、S14、S15结束初始化程序。
在上述(7)的状况,经过S1、S2、S3、S4、S5、S6、S7、S8、S10、S24、S25、S26、S27、(S28、S29)、S7、S8、S9、S11、S13、S14、S15结束初始化程序。
在上述(8)的状况,经过S1、S2、S3、S4、S5、S6、S7、S8、S10、S24、S25、S26、S27、(S28、S29)、S7、S8、S9、S11、S12、S13、S14、S15、S16、S17、S18、S19、S21、S22、S23、S11、S13、S14、S15结束初始化程序。
在上述(9)的状况,经过S1、S2、S3、S4、S5、S6、S7、S8、S10、S24、S25、S26、S27、S28、S29、S30、S7、S8、S9、S11、S13、S14、S15结束初始化程序。
在上述(10)的状况,经过S1、S2、S3、S9、S11、S12、S13、S14、S15、S16、S17、S18、S19、S20、S22、S23、S11、S13、S14、S15结束初始化程序。
在上述(11)的状况,经过S1、S2、S3、S4、S11、S12、S13、S14、S15、S16、S17、S18、S19、S20、S22、S23、S11、S13、S14、S15结束初始化程序。
在上述(12)的状况,经过S1、S2、S3、S4、S5、S6、S7、S8、S10、S24、S25、S26、S27、S28、S29、S30、S7、S8、S9、S11、S12、S13、S14、S15、S16、S17、S18、S19、S20、S22、S23、S11、S13、S14、S15结束初始化程序。
托架抽出部件36或装载钩40的任何一方,从托架脱落时,托架抽出部件36或装载钩40的另一方收纳托架到收容器,但抽出托架的状态进行初始化是可以的。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在正常状态下电源被切断,该状态不变化时的其它误动作等引起的异常状态时,也可以进行初始化。尤其是,托架抽出部件36或装载钩40脱开托架时也可以通过初始化处理而与托架接合,所以,在制造工序中能利用,使得制造容易。
权利要求
1.一种设置有记录媒体交换装置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包括容纳多个记录媒体的容纳部,所述记录媒体各叠放在预定数量的相应架子中;对记录媒体进行再生的再生机构;包括第一移送机构和第二移送机构的移送机构,所述第一移送机构于第一移送位置在所述容纳部和框体外部之间移送记录媒体,所述第二移送机构于第二移送位置在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再生机构的再生位置之间移送记录媒体;定位机构,用于在第一或第二移送位置移动所述容纳部来对准容纳要移送记录媒体的所述容纳部的一个架子;和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移送第一记录媒体的指示下,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移送机构以将最后移送至所述容纳部外的第二记录媒体放置在所述容纳部内;然后控制所述定位机构以移动所述容纳部,使得所述容纳部要容纳第一记录媒体的架子与移送第一记录媒体的第一和第二移送位置中的任意一个对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为在第二记录媒体被最后移送至再生位置的情况下,容纳框体外部的第一记录媒体的指示;所述控制机构控制第二移送机构以将第二记录媒体容纳于所述容纳部,然后控制所述定位机构以移动所述容纳部,使得所述容纳部要容纳第一记录媒体的架子与移送第一记录媒体的第一移送位置对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托架设置在所述容纳部的预定数量的相应架子中并且托架上的记录媒体与托架一起移送,所述记录媒体再生装置还包括探测空置架子的判断机构,该空置架子处的托架已被移送至所述容纳部外,在容纳第二记录媒体后,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定位机构以移动所述容纳部,使得空置的架子与移送第一记录媒体的第一和第二移送位置中的任意一个对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为在第二记录媒体被最后移送至框体外的情况下,将第一记录媒体移送至再生位置的指示;所述控制机构控制第一移送机构以将第二记录媒体容纳于所述容纳部,然后控制所述定位机构以移动所述容纳部,使得所述容纳部要容纳第一记录媒体的架子与移送第一记录媒体的第二移送位置对准。
5.一种移送设置有记录媒体交换装置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中的记录媒体的方法,所述记录媒体再生装置,包括容纳多个记录媒体的容纳部,所述记录媒体各叠放在预定数量的相应架子中;对记录媒体进行再生的再生机构;包括第一移送机构和第二移送机构的移送机构,所述第一移送机构于第一移送位置在所述容纳部和框体外部之间移送记录媒体,所述第二移送机构于第二移送位置在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再生机构的再生位置之间移送记录媒体;定位机构,用于在第一或第二移送位置移动所述容纳部来对准容纳要移送记录媒体的所述容纳部的一个架子;和控制机构,所述方法包括的步骤是第一步,将第一记录媒体移送至所述容纳部外,然后将第二记录媒体移送至所述容纳部外;第二步,响应于将第一记录媒体容纳于所述容纳部的指示,首先将第二记录媒体移送至所述容纳部内而不移动所述容纳部;和第三步,在将第一记录媒体容纳于所述容纳部后,控制所述定位机构,以移动所述容纳部,使得所述容纳部要容纳第一记录媒体的架子与移送第一记录媒体的第一和第二移送位置中的任意一个对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为在第二记录媒体被最后移送至再生位置的情况下,容纳框体外部的第一记录媒体的指示;所述第二步控制第二移送机构以将第二记录媒体容纳于所述容纳部;所述第三步控制所述定位机构以移动所述容纳部,使得所述容纳部要容纳第一记录媒体的架子与移送第一记录媒体的第一移送位置对准。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多个托架设置在所述容纳部的预定数量的相应架子中并且托架上的记录媒体与托架一起移送,所述记录媒体再生装置还包括探测空置架子的判断机构,该空置架子处的托架已被移送至所述容纳部外,在容纳第二记录媒体后,所述第三步控制所述定位机构以移动所述容纳部,使得空置的架子与移送第一记录媒体的第一和第二移送位置中的任意一个对准。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为在第二记录媒体被最后移送至框体外的情况下,将第一记录媒体移送至再生位置的指示;所述第二步控制第一移送机构以将第二记录媒体容纳于所述容纳部;所述第三步控制所述定位机构以移动所述容纳部,使得所述容纳部要容纳第一记录媒体的架子与移送第一记录媒体的第二移送位置对准。
9.一种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多个记录媒体交换控制装置,包括容纳多个记录媒体的容纳部,所述记录媒体各叠放在预定数量的相应架子中;包括第一移送机构和第二移送机构的移送机构,所述第一移送机构于第一移送位置在所述容纳部和框体外部之间移送记录媒体,所述第二移送机构于第二移送位置在所述容纳部和再生位置之间移送记录媒体;定位机构,用于在第一或第二移送位置移动所述容纳部来对准容纳要移送记录媒体的所述容纳部的一个架子;和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移送第一记录媒体的指示下,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移送机构以将最后移送至所述容纳部外的第二记录媒体放置在所述容纳部内;然后控制所述定位机构以移动所述容纳部,使得所述容纳部要容纳第一记录媒体的架子与移送第一记录媒体的第一和第二移送位置中的任意一个对准。
10.一种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多个记录媒体交换控制装置,包括容纳多个记录媒体的容纳部,所述记录媒体各叠放在预定数量的相应架子中;包括第一移送机构和第二移送机构的移送机构,所述第一移送机构于第一移送位置在所述容纳部和框体外部之间移送记录媒体,所述第二移送机构于第二移送位置在所述容纳部和再生位置之间移送记录媒体;定位机构,用于在第一或第二移送位置移动所述容纳部来对准容纳要移送记录媒体的所述容纳部的一个架子;和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防止所述定位机构在记录媒体被放置在所述框体外部时移动所述容纳部;和在电源接通的指示下,当所述移送机构将第一记录媒体移送到所述框体外部和将第二记录媒体移送到所述再生位置时,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移送机构将所述第一记录媒体容纳于所述容纳部内,然后将所述第二记录媒体容纳于所述容纳部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可以收容若干个记录媒体,在再生进行中也可以更换记录媒体,而且装置的制造成本低。收容部21可收容若干个保持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保持部。第1移送机构T1将记录媒体保持部在框体F外与收容部2l之间移送。第2移送机构T2将记录媒体保持部在收容部21与再生机构RM之间移送。收容部21在上下方向移动,以便将记录媒体保持部的位置与第1或第2移送机构对准。在记录媒体被第1移送机构和第2移送机构从收容部抽出的状态下,由后被驱动的移送机构先将记录媒体收容到收容部内。
文档编号G11B17/22GK1469369SQ02124430
公开日2004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1996年4月5日 优先权日1995年4月7日
发明者吉村正树 申请人:株式会社建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